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可能很多人知道小米手机,但却不知道小米曾经是靠做系统起家的,因为系统的成功雷军才有了做手机的决定。所以第一批小米用户中有很多都是为了用MIUI系统而买小米手机的,而我刚好也是其中之一。

小米靠MIUI积累第一批用户

2010年8月16日,第一代MIUI内测版发布,很快就受到了众多刷机爱好者的好评,并且形成了口口相传的效应。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后,雷军也因此信心满满,原来做系统只是他进入手机市场的第一步(试水),很明显MIUI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棋。那时读大学的我是计算机协会的一员,身边有很多都是爱捣腾数码的同学,如果说哪一位没刷过MIUI系统,那他一定OUT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才顺势而出,早些年的小米手机无论是外观还是做工其实都不出众,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对小米手机的热爱,因为其他品牌即使刷上了MIUI也没有在小米自家手机用着舒服,所以我们当时并不在乎手机本身,完全沉浸于MIUI这款优秀的系统了。而且我们还主动为小米手机宣传,就是那几年,小米的增长速度快得吓人。

MIUI的亮点的确“拴”住了我

其实MIUI并不厉害,它也只是在安卓的基础上做了个美容手术。如MIUI拨号与短信、MIUI安全中心、小米消息推送服务、应用双开与系统分身、MIUI天气、小米云服务、地震预警等等都是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量身定制的。并且MIUI开发团队会在MIUI论坛上直接与用户交流,接收用户反馈并持续改进系统,让用户参与到系统开发中来,这才是我最爱它的原因;不像有些系统,明显存在严重缺陷却说自己是好的,MIUI是最认真听用户说话的定制UI。

MIUI除了细节功能做得到位之外,它的可玩性还在于有多个版本可选,内测、开发、稳定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各类用户的需求。不怕系统崩溃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内测版可选,只是一般的发烧友可以选择开发版不定时地体验一下刷机的乐趣,对于十分保守只喜欢MIUI功能的也有稳定版。最厚道的是,即使是几年的老机器MIUI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在其他系统中是几乎没有的。

虽然都是安卓,MIUI确实做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很多次想换品牌都因为这些原因忍了,这也算是小米厉害的地方吧!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关注我或评论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MIUI系统是先于小米手机而出现,可以说MIUI系统是打开小米手机市场的敲门砖也不为过!

很多用户自从使用了MIUI系统之后便再也回不去了,深深的喜欢上了这款深度定制的系统。记得当时第一次使用MIUI系统使用的并非是小米手机,通过刷机的方式实现的安装。小米MIUI系统无论实在颜值还是性能上均要高于原版手机系统,并且经过深度优化的功能使人爱不释手,更加便利了手机的操作。

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多少人因为MIUI系统喜欢上了小米,并且被“栓”在小米手机上!

关于小米MIUI月活跃用户的统计

通过小米2018年的年报,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数据。2018年MIUI的活跃用户数已经高达2.42亿人,月活跃用户数同期对比增长41.7%。当然,小米的MIUI系统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名MIUI用户平均共享了65.9元。2019年,小米公布的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的收入高达45.8亿。

小米的MIUI系统现已不在对外开放,其他手机厂商并不能通过刷机来使用到MIUI系统,MIUI使用用户数的增长,意味着越累越多的用户在使用小米手机。

小米MIUI系统的优势

在2019年手机UI系统的排行榜中,小米MIUI系统的排名并不理想,仅排在了第六位。那么,MIUI系统究竟有哪些魅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栓”在了小米手机上呢?

小米MIUI系统的胜出并不在于性能,能是在于人性化的设计,更加符合中国用户的操作习惯。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米MIUI系统的电话通话生铃声,当电话30秒无人接听时便会逐渐提高音量避免用户错过,当用户拿起电话时声音便会恢复正常。可以说MIUI能够使用户喜欢的原因,正是基于这些细节上的设计。

小米MIUI系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开发版、一个是稳定版。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每周都在等待开发版的升级,从而体验更好的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您是应为小米MIUI系统的那项功能被拴在小米手机了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很多人因MIUI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是因为“习惯”,习惯了MIUI的快捷、便利的功能,更换其他品牌的手机,可能会很不习惯。

    手机系统体验

    我的上上台手机是努比亚,感觉小厂的系统优化做的不是很好,最后换机的原因是手机经常死机,而且不人性化,越用越不好用。

    用来一段时间的华为EMUI,相比努比亚的系统好很多了,据说华为的emui 9.1变化很大。

    现在用的是小米9,MIUI系统,很多细节做得比较好,感觉是一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节假日闹钟、小爱同学、流量提醒、红外功能、NFC等。比如小米的公交卡,我在西安工作时,好像只有小米的支持长安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MIUI可以与小米生态链智能家居设备联动,控制小米生态链的设备。

    关于MIUI的广告

    很多人不喜欢MIUI是因为“广告”,而不是系统易用性,稳定性之类的问题。其实,大部分的国内第三方系统都植入了广告,但是被吐槽广告问题最多的可能就是MIUI了,可能是MIUI“名气”比较大,关注度比较高的原因吧。

    网上有相关的攻略可以关闭MIUI系统的所有广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我个人觉得MIUI系统还是很好用的,有时候也想换华为、也想换红绿厂出的真全面屏,但是习惯不了它们的系统。即便小米拍照能力没有华为强,全面屏没有红蓝香,但是我觉得个人习惯更重要一些。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感谢您的阅读!

这个“栓”字用的很是巧妙,却是很多米粉就是因为MIUI系统而喜欢上了小米手机的;但是,这句话又不全对,比如我当时对小米手机有好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性价比。雷军是很聪明的,他深深知道,一款手机品牌要打出来,绝对不能以性价比为主要特点,它的根基很重要,这个根基就是MIUI系统,在最早期的时候,小米并非是急着推出手机,而是研发MIUI系统。

2010年08月16日,MIUI 正式发布,2011年8月16日发布小米1手机。你发现它和其他的手机不同,其他的手机大部分都是系统和手机一起推出,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系统的重要性,360手机。它同样和小米手机一样,主打性价比,可是它又和小米手机不同,在系统方面,它没有站稳住脚,反而目前慢慢退出了手机圈,停滞状态。

所以,性价比确实重要,可是系统的根基如果不打牢,也很难长久被使用。MIUI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那么,大家都是因为系统原因喜欢小米吗?我觉得也不全是,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Flyme系统也不错,EMUI系统也不错,iOS系统等等都有特色,那么小米就在这方面出力了?并非如此,真正让小米发展的,我觉得是是性价比和MIUI系统的合力。

我们就拿目前骁龙855处理器的手机来说,红米K20 Pro系列可以做到国产手机中的价格的佼佼者,它的性价比推出之初,就令你感觉到了惊艳,这就是这款手机的厉害之处,出色的硬件能力下,是价格的优势。

所以,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是不全面的,是在系统和性价比的优势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看来是时候亮出我十年老米粉的身份了。坦率讲,我的第一部手机就是小米,也正是因为MIUI,我被“拴”在了小米这个品牌上。这几年不仅小米手机越买越多,生态链产品也购了不少。

万物基于MIUI,小米的系统确实有优点所在。

在安卓系统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成熟度之前,小米的MIUI和魅族的Flyme被誉为国内最好用的两个安卓定制系统。万物基于MIUI,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夸张性,但也确实有据可寻。在MIUI10代版本的更新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小米独创的功能。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全面屏手势、再比如手机黄页、指南针实景导航。

MIUI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高覆盖的跨版本推送更新。

MIUI对老机型的适配可能是国内厂商中做的最好的。每一代安卓跨版本更新,小米都会尽可能的将其投放到每一个自家产品当中。正是由于MIUI的这一特性,小米很多老旧机型都吃上了最新的安卓系统。这一点和OV、魅族这样的厂商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MIUI还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小米成立9年,MIUI经历了十个版本。我也有幸见证了MIUI的发展历程。在未来,MIUI仍旧会是小米手机的卖点之一。我相信,MIUI也仍旧会是国内优化最好的系统之一。

顺便说一下,MIUI11要来了哦。

有多少人是因为MIUI而被“拴”在了小米手机上?

“拴”字对我来说应该不带贬意

14年入坑,小米3第一部小米手机,miui v5入门,渐渐习惯了每周的橙色星期五,为了尝鲜新功能,千方百计的进内测组,有时间就论坛翻贴,学会刷机,解锁,,至今,云相册两三千的照片让我想换都难!miui的亮点我其实也说不出很多,很多都是在平时体验中,上班休息是,玩游戏是一般玩游戏一般还不忘让小爱提醒我十五分钟后上班,下班回家戴上耳机让小爱播放我平时收藏的歌单,还不忘了问他我的快递到哪里了,睡前给他道声晚安,了解明天的起床时间,天气,最后一曲吹眠曲进去梦乡

对于争论最多的广告,习惯了吧,我的态度,看不看,它都在哪里,至少比那些第三方应用的启动广告强制让你登上几秒要好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