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偏爱苹果?国产还有翻身的希望吗?

怎么能说国人偏爱苹果、国产手机没有翻身希望的这种傻话呢?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反驳你:

1、今年小米首次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的手机品牌。咱们先不管小米卖得高端低端,这数量上是不是超过苹果了?

2、再说这华为,在2019年的时候,全年拿下2.4亿多的出货量,也成为当年的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华为在国内卖得最好的时候,出货份额占得国内的50%以上,这种支持力度可以说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怎么能说偏爱苹果呢?

3、再抛开华为和小米这两个极端,就目前的市场出货量来看,即使华为受制裁后,vivo长期位于出货量第一,其次是OPPO,小米有时候还是第三,苹果只能排到第四,就这个数据而言,怎能说国人偏爱苹果,国产翻身无望呢?

国人喜欢苹果,但更喜欢国产品牌

单纯从销量来说,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米国本土。但是别忘了,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人口基数大,苹果那怕卖得很一般,也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要承认苹果的高端机做得好也卖得好,国内果粉的比例也不低。但跟其他国产手机比起来,并没有明显优势(至少从每年国内手机出货量的排名上看,苹果只能在第四名左右),之所以觉得苹果用户多,主要还是苹果的产品耐用,一部手机可以用好几年,换机频率长(不说价格那些,单纯从手机的平均使用年限来看,苹果确实遥遥领先),这样一累计,就显得用户多了。

但从每季度、年度的出货数据来看,还是国产品牌出货量更多。特别是四五线城市及下沉市场,这些消费的主力在一两千块钱左右,均是国产手机的天下。

国产品牌发展愈发强势,怎能说翻身?

看看现在的国产手机,已经开始自研芯片了,华为的鸿蒙系统也完成切换。现在国产手机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堆参数,搞体验上升到上游,现在都在联合各大厂商搞竞赛。

拍照上联名行业的大佬,攻克拍照难点,提升拍照实力。小米重启澎湃芯片,vivo的首款芯片V1在vivoX70Pro+上也将呈现,虽然不是手机SOC,但迈出这第一步,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苹果拿得出手的也就iOS系统,但现在各家定制的系统在流畅度、稳定性上均有很大提升,等芯片攻克完后,肯定会在系统上下功夫。所以不要对国产手机悲观,目前我还是很看好的。

国人为何偏爱苹果?国产还有翻身的希望吗?

国人为何偏爱苹果?国产还有翻身的希望吗?这是多少年前的看法了,如今已经是2021年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手机市场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移动用户数量也非常的大,iPhone手机也仅仅占据了其中一部分而已,还有很多人用的是国产手机,其实很多人并不一定会买iPhone,因为他们的预算资金根本没有那么多,有些就想着在1000之内买一部手机,所以你在很多电商网站上就会发现山寨机的销量都不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89亿,按照中国14亿人口计算,也就是说,中国有70.6%的网民。其中,超过50%的网民年龄在40岁以下,21%的网民多为学生。

如今中国网民都达到了9.89亿的用户群体,这背后有多少人买了iPhone手机?其实整体iPhone13在全球的首批芯片订单也才一亿颗芯片而已,所以iPhone是没有那么强的覆盖面覆盖到那么多的人群的!而国产手机当中vivo和OPPO销量非常好,之所以销量好是因为门店特别多,特别是出现在县城以及甚至到了乡镇地区,所以很多的老一辈人买手机,基本上都到了手机店,所以vivo和OPPO的销量是非常不错的,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这两年小米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所以小米和红米的手机,从百元到千元机这个段位的机型也卖得特别的好!

而在国产手机高端市场,前两年有华为一起和iPhone竞争,这两年荣耀、OPPO和vivo都纷纷有了高端机型开始和iPhone竞争了,所以国产手机百花齐放,设计感十足,而且也有很多的亮点,吸引着很多人的消费购买,这两年气势也不比苹果差多少,而且苹果这些年的销量相对来说比早些年还是有所下滑的!所以国产手机已经有了力量,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依然有着很强的爆发力,都已经开始有了很强的市场爆发力!

如今已经是2021年了,不用去用老的眼光看待手机的市场,但是iPhone的影响力在中国依然不容小觑,还是占据着很强的地位,这个的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相对来说不会压着国产手机喘不过气,这个是不会的,因为国产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现在都已经名气很大了!

但是国产手机的地位不稳定,为什么,因为如今核心的系统和核心的芯片方面都是属于国外的,所以人家随时都一给你来“不公平”的竞争,甚至干预;华为就遭到了不公平的限制和打压,所以如果说真正的翻身完全自主化,那还需要5到10年时间,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