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5月11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相关数据:整个4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2748.6万部,数据看起来是不错,但是同比下降34.1%。

很多人看到同比下降了34.1%就觉得很糟糕,但实际上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具体原因我们娓娓道来:

一、同比下降34.1%的参考月份是去年4月份,去年这个月的表现确实很亮眼,这是图中统计出的14个月单月销量最好的一个,销量突破4000万。但有一个事实大家忽略了,去年因为疫情,1.2.3月经济几乎处于停摆状态,3月中下旬经济开始复苏,4月8日武汉才解封,线下人流才开始活跃起来,这时候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再加上积压的消费人群爆发,2020年4月出现销量小高潮是很正常的。

二、从统计图可以看出,今年1月和3月的销量都很亮眼,与去年4月份的销量非常接近。即使2月份这个淡季节点也有不错的表现。考虑到3月份是新机发布的高峰期,从月初到月底基本没断过,根据统计,1-3月上市机型122款,虽然4月份也有一些新机发布,但吸引力和愿意消费程度确实要低一点。

三、今年上半年元器件短缺对手机销售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影响,不管是芯片还是屏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货,甚至连镜头CMOS,充电IC都有短缺,这种情况到下半年才会有好转,所以3月份作为新机频发月份,4月份出现一定的缺货也是正常的。

当然,4月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量大月,基本上开年新机在23月份爆发,后面有五一和618,4月份夹在中间确实有点小尴尬。但从2750万这个数字来看,没说的那么差,用断崖式下跌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前不久中国通信院公布了2021年4月国内手机销量数据,总出货量为2748.6万台,同比下降了34.1%,可谓是断崖式下跌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今年4月缺席了两个重要品牌:华为和荣耀。按照惯例华为会在每年的3、4月份发布新的P系列手机,比如去年的华为P40系列就是在去年4月8日发售的。荣耀30系列则是在去年4月21日开卖的。作为华为和荣耀的旗舰级产品,这两款手机的出货量极大。荣耀30系列开卖1分钟的销量就突破3亿,也就是一口气卖了差不多3万台。华为P40系列在京东单个平台1天的销量就超过13万台。而新手机上市的同时,上一代的同系产品也会随之降价,这又会进一步刺激销量。

而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P50迟迟未能上市。荣耀V40虽然早就发布,但是由于配置的关系性价比不高,没能引起热销。而荣耀50可能要等到6月份才会上市。因此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的缺席,是导致今年4月份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整体不佳的重要原因。

当然,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还不至于让4月份的手机销量一下子少了近千万台。主要原因还是近年以来国产智能手机的性能逐渐提升,人们更换手机的周期变长了。

过去安卓手机用个一两年就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这是因为几年前的安卓手机配置不高,而智能手机的软件、游戏进化又比较快,导致安卓手机的性能很快就跟不上软件需求,往往1年就需要换新。

但是如今国产安卓手机的配置已经相当不错了,不仅处理器性能提升,运行内存也普及了8GB甚至12GB。旗舰手机用到三年以上都不会卡,甚至千元机也可以满足2年左右的使用需求。同时智能手机软件、游戏的升级也已经到了天花板,普通手机也可以流畅运行主流的软件和游戏了。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减少,延长更换手机的周期。

第三点就是现在国产手机的价格也来越贵了。华为手机的价格早就卖到了6000元甚至8000元,今年OPPO、vivo、小米、一加也都推出了6000元价位的高端旗舰产品。但是这两年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即使是高收入群体一下子拿出6000块钱买手机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既然旧手机还能用,就没有必要换新手机。

最后一点就是2020年是5G手机爆发的一年,尤其是去年上半年5G手机大量上市,再加上手机厂商、运营商和媒体对5G功能的宣传,很多网友都换上了5G手机。而一年过去了,人们发现5G和过去的4G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体验升级,市场对5G手机的需求减少了,也导致出货量的整体降低。

总而言之,今年4月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固然和华为与荣耀的缺席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市场对手机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再加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用户没有太高的换机意愿。预计今年余下的时间里,手机市场还会经历一段低迷,可能要等到5G功能变得更实用之后才会好转。

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没钱花了

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华为没有新机型,我打算现在的手机多用三年再看情况决定

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手机屏坏了,换个屏100多凑合用。

4月手机销量大幅下跌,国内手机市场怎么了?

等待华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