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对现代高考有影响吗?

现代的高考,正是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

从隋朝开始开科取士,一直到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各地纷纷成立新式学堂,但是招考办法仍然采用考试的制度,但是当时是各校自主招考,教育部仅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协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高考是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招生考试。京师大学堂先向各省督抚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督抚配合考试,而各省督抚也很配合,现在自己所辖地开展考试,然后选送优秀者进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的考试。考试借鉴了西方经验,采用百分制记录学生成绩。

1938年6月,民国教育部设立统一招生委员会,规定国立大学实行统考统招,遗憾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统考统招实行了三年被迫中断。在艰难条件下,教育部仍然实行小范围的联合招生。之后,基本上是各校自主招生。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还是延续之前的招生办法。1952年,新中国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1966年到1971年,大学停止招生。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宣布恢复高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