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古代敬事房:掌管嫔妃命运,可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皇帝选择哪个妃子,很大程度并不由自己说了算:或许很多人纳闷了,我国古代皇帝,身为九五之尊,那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主吗?就连区区睡觉这种小事,自己都管不了?
您要是这么想,可真就错了,皇帝老婆多是不假,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尽管没有三千佳丽那么夸张,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固定伴侣几十上百人,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并不是说皇帝后宫容纳不下,而是皇帝后宫嫔妃众多,真的养不过来,除了金钱方面的支出,同样也离不开身体精力方面的付出。
比如在历史上创造了羊车游幸的那个男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武帝司马炎,尽管后宫嫔妃一万多人,但这也是巅峰时期,很多妃子与皇帝都是一面之缘,更多情况下也是一夜之欢。
正因为皇帝身为整个皇宫之中唯一的男人,所以也凸显出了特殊的作用,要说皇帝与嫔妃之间有感情,其实仅限于皇帝独宠的那几个,只不过随着嫔妃容颜失色,爱会消失,皇帝的注意力与精力也会转移,朕印证了那句老话:花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然而这样做,皇帝在享受了无尽快乐之后,后遗症也同样明显,疏于朝政朝政是常有的事儿,精力散尽?即便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总体而言,有些事对于身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历史上后宫佳丽多的皇帝究竟是什么下场?比如在十六国时期,曾经有一位相当强悍的皇帝石虎,可谓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在石虎未当皇帝的那些年,带领军队以残暴著称,正因为如此,百姓们都很惧怕他,而且这人心眼还很小,只要是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会想办法将他置于死地,所以在那段时间,石虎在暗地里,也偷偷解决了不少人。
石虎别的不说,带兵作战,就凭着一股狠劲,也确实树立了足够高的威望,在石虎当上将军之后,更是变本加厉,每当拿下一座城,和当年的杀神白起有一拼,屠城这回事没少干!
关键石虎还有一个不良爱好,那就是他行军作战,很不喜欢带军粮,基本都是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尤其是每天晚上,喜欢将城中的女子抓到营地,及时行乐,天一亮,丝毫不顾及旧情,更别提什么一日夫妻百日恩,一大清早,就会将昨晚陪侍的女子,视若待宰的羔羊,这样一来食物就有了。
石虎娶老婆也很有特色,典型是喜新厌旧的主,有了更好看的,前任老婆性命堪忧,即便是儿子,只要触犯了石虎,也会被处以极刑,尤其这人欲望还相当强烈,当年他在当了皇帝之后,发布了一条诏令:公开选妃,举国上下,只要是颜值担当,都可以报名参选!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石虎因为这条厚颜无耻的诏令,一度将后宫人数扩充至4万人之多,堪称历史之巅峰,而且当时,为了切断貌美女子与家庭的联系,一旦被选妃成功,即便是嫁了人,也要将丈夫送去领盒饭。
石虎如此贪婪,不计后果,扩充后宫,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就是后宫嫔妃过多,根本来不及宠幸,为了能够尽最大可能办事,石虎专门根据嫔妃们的姿色进行等级划分。
其次,划分好等级后,石虎让自己后宫的女性各司其职,也创造性地选用女性当自己的管家,很多职位都由年轻貌美的女子担任,这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
最后,石虎的暴行不仅如此,为了容纳这么多的女性,石虎召集国内众多的男子,不分昼夜为他修建宫殿,一旦有不服从命令者,都会被处以极刑。
当然如此残暴的石虎,也最终因为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因精气散尽,人也没了,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公元349年2月4日,才登上皇帝之位,而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同年5月26日,就离开人世,由此可见,这件事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敬事房的由来与历史溯源:敬事房最早出现于我国明清时期,主要负责的就是皇宫中太监与宫女的奖励与处罚,刚开始设立的初衷就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敬事房的职责变了味。
本来敬事房,相当于皇宫中的一个管家机构,但是后来,由于职责范围在所难免,自然也就接触到了皇帝与后妃的就寝之事。
当初,不过是为了管理记录皇帝与皇后乃至嫔妃交好的日子,记好时辰,就是为了以后在怀孕的时候,查证比较的,一旦日子对不上,那也就说明妃子所怀的并非帝王之子,一旦这件事出了纰漏,那对于作假的妃子,简直犹如灭顶之灾。
但是后来,敬事房在人们的印象中,貌似专门成了负责皇帝就寝的机构,皇帝与嫔妃交好这件事,逐渐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制度。
为了保证皇帝雨露均沾,建立了翻牌子的制度:很简单,就是在皇帝就餐时或者是晚餐后,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就会端上了一个银制的大圆盘,里面放着几十块待寝的妃子铭牌,一般呈绿色,由于通常在用膳的时候递到皇帝面前,也被称之为膳牌。
皇帝如果当天没有想法,直接略过翻牌子的步骤,会让太监们退下,如果有想法才会进一步执行翻牌子的动作,想和哪一个妃子进一步发展,翻过这个妃子的牌子便是,然后会有专门负责后面流程的太监,通知那个被翻了牌子的嫔妃,提前做好沐浴准备工作,当然也为了防止嫔妃对皇帝图谋不轨,基本上嫔妃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有一条棉被包裹,仅此而已。
到了时辰,皇帝会提前在寝宫等候,等到太监们将妃子送到寝宫时,总管和太监,都会相继退出,而此时他们也会专门在门外等候,可不是为了爬窗户的,主要承担计时的任务。
当然为了保证皇帝的身体安康,一到规定的时辰,太监们我们就会准时提醒:“皇上,时辰到了!”尽管对于皇帝来说,有时候确实很扫兴致,也会继续装聋作哑,但是如果被太监们烦上这么几次,皇帝还是会适可而止,毕竟还是身体要紧,及时行乐也要讲究节制,毕竟历史上血淋淋的例子很多,而且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不遵守。
其实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所有皇帝不按照规矩办事,尤其是态度强硬的那种,真要态度硬起来,公公们也无计可施,不过就是吐槽两句罢了,其实当时敬事房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确定血统的纯正性。
每次等到皇帝完事之后,总管太监还是会问皇帝一句:留不留?皇帝满意,如果说留,总管太监就拿起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专门记上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了某某嫔妃,如果皇帝要不想留,总管太监也有高招,据说当时是在嫔妃的腰部与腹股之间,有一个专门的穴位,轻轻揉搓便可排出。
实际上,很多皇子的出生证明可都掌握在敬事房手中,慢慢的,敬事房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敬事房为什么会让嫔妃害怕,甚至闻风丧胆呢?- 看似翻牌子公平,实则另有蹊跷
翻牌子的出现,本来是让皇帝雨露均沾,也不至于行乐过度,但是流程越复杂,就越容易被人动手脚。
皇帝后宫嫔妃那么多,怎么能够清晰的记住每一个妃子的名字呢?皇帝自然也没有办法保证,敬事房端上来的每一个牌子都代表着公平公正,看似后宫佳丽三千,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皇帝,日子过得也很苦,能够选择的妃子数量,主要看敬事房提供的多少。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姓名牌出现在皇帝面前,众多嫔妃要做的事儿,自然也就是讨好敬事房的总管太监,所以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就 存在着利益纠葛的后宫,也让本来公平的翻牌子制度,反而成了制造不公平的工具。
- 敬事房会根据妃子表现打分衡量的
皇帝嫔妃那么多,又怎么会记得哪一个嫔妃?究竟生了哪一个孩子呢?
所以这里也就存在一个问题,敬事房看似是主管皇帝侍寝,实际上对于众多皇子身份地位的排名,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皇帝记不住,那自然也是敬事房说了算,如果嫔妃比较会来事儿,对于总管太监,能够照顾的比较好,那么总管太监打分还是挺高的,要是不识趣,被总管太监盯上了,嫔妃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我们要知道敬事房本来是干嘛的,主要就是负责奖励惩罚,是奖是罚总得有个标准,别看小小的一个敬事房,仔细琢磨权力还挺大。
- 敬事房的态度直接决定妃子命运
细思极恐,敬事房的太监,实际上提前会对妃子的身体进行检查,一方面是确定没有疾病,另一方面也要检查是否有月事,不然这一环节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罪了。
嫔妃得罪敬事房的下场,自然也不必多说,轻点失宠,得不到皇帝宠幸,要是重一点,性命都堪忧,一旦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在皇帝面前说几句话,那这件事的影响可就大了,随便一说,就能将一个嫔妃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敬事房还承担种子留不留的重任
敬事房太监公公可是决定着种子留不留的问题,那要是手抖了,失手了,亦或者是听错了,皇帝又怎么能知道呢?
只要是嫔妃与敬事房关系好,留不留得下,那不是几句话的事儿吗?
即便是不留,凡事总有个态度,本身太监公公们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也会在自尊心方面受损,所以尤其他们掌握着嫔妃生杀大权的时候,自然也会借此发泄不满。
遇上那些关系与自己不好的嫔妃,前面使绊子,后面还有可能挖坑,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让妃子一辈子怀不了孕,这样的惩罚,对于妃子而言比死了还难受。
小结:古代敬事房,尽管设立之初,不过是在皇宫之中掌握奖罚制度的一个机构,然而正因为如此,却成为掌控人性善恶的一面镜子,当他们制定好坏衡量标准之后,所以也变相掌握着后宫嫔妃的生杀大权。
后宫嫔妃不害怕他们,又会害怕谁呢?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虽然不一定真实,但也客观地说明古代皇帝确实有很多老婆。看过清朝宫廷剧的朋友都知道,每个皇帝除有一个皇后外,还有贵妃、妃子、答应等名称的妃嫔,其实就是相当于大户人家的小妾,只是在皇宫里有地位等级分别而已。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皇帝后宫的老婆们都是经过选秀层层挑选出来的,无论是容貌还是身材,在全国堪称一流。自古君王配美女,皇帝面对这么多的美女老婆,如果夜夜欢好,从此君王不早朝了,不但影响国家治理,而且皇帝的身体也会受不了的(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好色过度英年早逝的皇帝)。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出现,在明清时期,皇帝后宫内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还起了好听的名字叫敬事房。那么,敬事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一些嫔妃们害怕呢?
原来,敬事房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帝与后妃们的同房之事的部门,隶属于内务府,全部由太监组成,没有宫女,也没有非太监的其他人员,还负责管理太监和宫女的一些事务。
那么,敬事房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皇帝与皇后、嫔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皇帝与皇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避免皇室血统不纯正)。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会复杂一些。
每日皇帝用完晚膳,敬事房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子,用红布盖着,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让皇帝挑选,也叫翻牌。这个镜头,我们在看宫廷剧时经常看到。据考证,这种牌子的正式名字叫赍牌、也叫膳牌。
看到敬事房太监高举的大盘子,皇帝若没有那方面想法,便说声“退下”即可,敬事房太监立马退去;如果皇帝要同哪个妃子过夜,就把写有这个妃子名字的牌子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总管记住这个牌子,出来后将牌子交给专负责背妃子进寝宫并一直送到龙床上的太监,也就是驮妃太监。由他负责通知被选中的妃子沐浴,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则先上龙床,将被子盖到踝关节处,脚露在外面;驮妃太监把沐浴后的妃子用大被子裹着,一直背到皇帝寝宫,再扯去被子,将妃子放在龙床上。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皇帝脚这头匍匐钻进被子,然后“与帝交焉”。其实,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伤害到皇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此时,太监退出房外,与总管太监守候窗外,敬候事毕。为防止皇帝不知节制,时间稍长,总管太监就高呼“时间到了”。”若皇帝兴致高,装聋作哑,则再喊一次。当喊到第三遍时,皇帝就不能再拖延了,而得“止乎礼”,招呼太监进房。太监进去后,妃子必须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因为君臣朝堂相见,臣子退下,是不能转背而行、拿脊梁骨对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后挪步,这叫“却行”。“嫔妃”更不能拿光脊梁对着皇帝,所以只能这样倒爬下床。太监再次用被子裹着她,背到门外,送回妃子的寝宫。
随后总管进来,问:“留不留?”皇帝说留,就拿出小本本,记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若说不留,总管就出来,实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补做人流手术,也是很残酷的方法。电视剧中,总是赐一碗汤药。
有人会怀疑,坐拥天下的皇帝难道还不如一名普通百姓吗?过个夜还要有人监督,难道皇帝不敢杀了敬事房太监,或废除这个部门吗?
答案是皇帝不敢,因为这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是“祖宗家法”。明朝的这种制度,很难考证是从何时开始的,但一直到清朝,还沿袭着这种制度。因为皇帝们认为这种制度对查清子女是否确凿地出自皇帝血统,对皇位继承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可对后代的皇帝纵欲有一些限制。所以,皇帝们即使不满意也不能随意废除。否则就是对先人大不敬。
按理说,敬事房是负责管理皇帝与皇后、嫔妃的房事的部门,对于深宫中落寂的嫔妃们来说,是一个能帮助自己见到皇上的部门,为什么会害怕呢?
这还要从敬事房的职责来看,敬事房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有着许多的路数。
一是嫔妃侍寝与皇帝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妃子进入皇帝的房间后,“敬事房”的太监就开始在门外计时间,妃嫔们非常畏惧这些“敬事房”的太监,因为自己的表现会被记录下来的,这直接影响到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另一方面,处在深宫中的嫔妃们为了争宠,需要母凭子贵来站稳地位,这就需要怀上龙种,如果太监不打点好,他们照章办事,只要喊几声时间到了,自己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他们很害怕敬事房,有时会提前给这些“敬事房”的太监一些好处,让他们计时的时候慢一点。
二是敬事房的太监在皇帝翻牌子的时候,也会在摆放牌子上面做一些手脚,放在最显眼的一个位置。嫔妃们但是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监,那将会永远被留在后宫,不得皇上宠幸,因此妃子们对敬事房也是十分害怕。
三是在皇帝翻完牌子之后,敬事房的太监就将指定的嫔妃带到敬事房当中,沐浴更衣,并且检查这个妃子的身体,确认身体没有毛病之后,才会将妃子送到皇帝的寝宫当中,这就给太监们一些权力,如果嫔妃得罪他们,只要他们说嫔妃身体有毛病或缺陷,即便是被皇帝选定的嫔妃,也不能侍寝皇上。所以,嫔妃们都很害怕敬事房。
四是当嫔妃侍寝后,敬事房太监会提醒皇上“留不留”,在这个过程当中,敬事房的太监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皇帝让留不留,当值的太监在处理这些事时还是有一定的裁量权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嘛”,如果嫔妃们打点这些太监后,他们会想办法帮嫔妃们留下龙种的,即便是不留,在处理时也不会用摧残的血腥手段的。如果嫔妃与敬事房太监处理不好关系,就会被太监们公事公办,甚至辣手摧花,嫔妃们一旦被摧残,将会永无出头之日了,所以,嫔妃们很害怕敬事房。 总而言之,虽然敬事房是明清两朝封建帝制的产物,是为皇家服务的,但自古权力与私欲相伴而生,敬事房虽然没有封疆大吏的权力,但它却是皇帝与后宫嫔妃的 纽带,甚至会影响后宫妃嫔们的一生,所以,后宫妃嫔们很害怕敬事房。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敬事房是皇宫内宫的一种机构,专职管理皇帝侍寝这一重大事项,该机构起源于明朝,成制于清朝,隶属内务府,除了负责侍寝一事,还负责内宫奴婢的奖惩事务,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这个机构并不值得嫔妃害怕,但这个机构做的事会让某些不轨的嫔妃害怕。
翻牌子“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古代宫廷敬事房》在大多清宫剧中,皇帝翻牌子宠幸嫔妃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皇帝翻牌子却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其程序还是比较复杂的。当皇帝用完晚餐以后,总管太监会以银盘装上几十块赍牌,牌子上记录着妃子姓名,这些能够端进来的牌子就代表着拥有皇帝临幸的机会,被端上次数越多,得宠的机会就越大,虽然按照品级来放牌子,但多少会有人为因素,所以各宫房里的嫔妃为了争宠会与总管太监私下行贿,增加自己的机会。
如果皇帝不需要侍寝,那么会让总管太监“退下”;如果皇帝需要侍寝,便会挑选一个名牌翻过来,放回银盘,这个过程就叫翻牌子。此后由总管按照牌子姓名,交代驮妃太监通知该嫔妃沐浴,并将嫔妃背到皇帝的寝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皇帝不会去往各嫔妃的宫房,而是由太监将嫔妃送到皇帝的宫房。
侍寝皇帝就寝之时,上龙床盖上被子,只露出两只脚在被子外面;太监将嫔妃脱光,以披风裹住身体,由嫔妃宫房背至皇帝寝宫,扯去披风,将妃子放龙榻上。这种将嫔妃于宫房处就脱光的做法也是为了避免嫔妃携带利刃刺杀皇帝的风险。
嫔妃从被子外的龙脚处,匍匐钻进被子,开始自己的工作。 此时,驭妃太监需要退出内房,与总管太监一起在窗外守候。这也不代表太监的工作就结束了,太监还要控制皇帝房事的时间,意在注意龙体健康,时间如果过长,总管就会对内房大喊“时间到了”。皇帝一般听到这种呼喊也就停下了,但若是正尽兴了,就会无动于衷。但当太监喊了三次,皇帝就必须遵“止乎礼”,停止房事。
嫔妃再由被子里倒着爬出来,太监进房,再以披风裹着嫔妃,背到门外听候圣意。随后总管太监会问皇上“留不留”,皇帝如果说留,总管太监便会记下皇帝临幸的时间和嫔妃姓名,以便日后证实皇家血脉的纯正性;若皇帝说不留,总管太监就会出房,对嫔妃做人工避孕,待“龙精尽流出矣”才算结束。
嫔妃之怕当然也有现场避孕不成的,如果现场能确定未流尽,那么通过药物手段也能解决问题。如果现场没有确定,当嫔妃月事未至才被发现,那就得补做“手术”,至于是什么手术,就未做研究了。也许这个手术就是嫔妃最忌惮的地方,毕竟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很有可能会在手术时遭遇生命危险。
生命危险可能危及的是个人,还有一种风险就是嫔妃被临幸的时间如果被记录下来,其后发生了私通宫廷内卫的情况而怀孕,这个麻烦就大了,如若事情能够瞒天过海也就作罢,如若被发现,祸及满门是跑不了了。
敬事房这个机构的设置争议性比较大,根据后来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来看,敬事房只是掌管了宫内太监的赏罚之事,并未涉及嫔妃侍寝一事。不管是否真有此职权,这种封建社会的内宫机构依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这个问题三哥来回答。敬事房是个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职责是很多的,其中有一项是负责皇帝的性生活,与嫔妃在宫中的地位沉浮有密切关系,是个让宫中嫔妃们既爱又怕的地方。
清代皇宫敬事房, 又名宫殿监办事处,隶属于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 为加强对太监的管理, 防止太监干预政事, 清宫在内务府的基础上增设管理太监的敬事房。康熙亲自书写了“敬事房”的匾额。
大家不要认为敬事房只是管理皇帝的“房事”,它有很多职责呢,不仅管理宫内各处太监的甄别、调补、赏罚诸事, 而且还要办理宫内的其他事务, 其中包括收取外库钱粮及应行礼仪等事。像首领太监、笔帖式及一部分太监, 专门承行办理内务府的来往文移、夜间坐更、巡防等事。
除此而外, 敬事房还有一项重要的职掌, 就是要记录各皇子、公主的出生情况,后妃之父的姓名、官位以及皇帝和后妃等的死亡情况, 以备纂修玉碟之用。
与这项执掌有关的工作就是管理皇帝的“房事”。皇帝每天晚餐前后,敬事房的太监就托着一个盘,跪着呈到皇帝面前。盘中尽是象牙做成的签牌,每一根签头上,有些是黄色,有些是红色,有些是蓝色。这些颜色是表示后、妃、贵人的等级,上面还有黑字,写明妃嫔的名字。皇帝拣出一根签后,太监就唯唯而退。皇帝当晚要宠幸的一个后妃,就是这根签上写明的一个。这叫“翻牌子”。
除了皇后,其他妃子在宠幸之前,都要剥光衣衫,一丝不挂地裹在被窝中,由太监送上龙床,揭开被的下端,再让被宠幸的妃嫔爬入被中。行房之时,外边另有一个太监守着,到了一定时间这个太监就跪着喊四个字“是时候了”,这是规矩。有些皇帝可能拍掌为号,让太监再用被裹着退出;有些皇帝可能龙心大悦,不理什么时候,外边尽管叫“是时候了”,他充耳不闻。有些被宠幸的留宿一宵也是可能的。
皇帝出来后,太监又要紧跟着问皇帝“留不留”。皇帝若说“不留”,他们就要按住侍寝妃嫔的某一处穴位,让其将“龙种”排出体外。这正是让侍寝的妃嫔们最担心的事,按说被皇帝宠幸,一旦诞下皇子,母以子贵,妃嫔的地位可能顿时显贵,但如果只是沦为皇帝泄欲的工具而无感情可言,怀上“龙种”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皇帝和妃嫔“完事”后,敬事房太监要记录具体时间在档案中,作为日后受孕的证据。
从敬事房太监的职责来看,一般的妃嫔是不敢得罪他们的。在放置名字签牌、控制行房时间、档案记录等环节上,太监都有上下其手的机会。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并关注我的帐号@听三哥说历史~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敬事房作用倒是不小,一些妃嫔怕去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没说是个妃嫔都怕的问题,妃嫔怕不怕的主要与敬事房管的事情有关,可能大部分妃嫔遇到敬事房害羞或者说害臊还差不多,因为敬事房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皇帝的睡觉。(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古代皇帝是个大忙人,后宫一大群女人,安排不好的话轻则后宫争宠失序,重则皇帝精尽人亡,因此,敬事房做事的一大原则就是“雨露均沾”,让每一个妃子都沾到一些龙气,得到一些体恤,而不是独守空房,孤独终老了还没见过皇帝光屁股什么样子!
“雨露均沾”是敬事房的做事原则不假,但具体到细节,还是可以把皇帝的睡觉内容再细分一下,分睡觉前、睡觉中和睡觉后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规矩,每一阶段也有每一阶段的把戏。
比如说在睡觉前,敬事房管着和谁睡的问题,这在平常人家就是个不需要考虑的小事,因为大部分人家就一个老婆,但在紫禁城,这可是个大问题,和谁睡和谁先生小宝宝,意味着嫡庶之分,最终会影响到皇位的继承的。
因此就有细心的妃子想了,让皇帝总能翻到自己的牌子,岂不是怀孕的概率就大一些,但翻牌子的事情不归妃子管,归敬事房太监管,为了获得利益寻租,敬事房太监就会研究皇帝翻牌子的手法和习惯,进而尽可能的影响皇帝的选择。
睡觉的时候也有猫腻,皇帝和妃子睡觉都是按时按点的,到点就得提醒,但也不总是这样,比如说哪个人给敬事房太监使了银子,敬事房太监可能就会在时间上做手脚,该喊不喊,或着晚点喊,这也会增加妃子怀孕的概率。
最后是睡觉后,古代皇帝睡觉,从来不会主动避孕,因此功夫全在痱子这边,睡完觉,敬事房就会问皇帝,“留不留”,皇帝要说“留”,留在妃子体内的东西就算保住了,要是说“不留”,那就惨了,得逼出来。
虽然这个办法在当今已经证明不管用,但在当时大家还是比较信服的,当然不是用内功逼出来,舒服点的姿势就是深蹲。严重点的击打小腹,这对女人生殖系统伤害都比较大,再有就是服药,像什么藏红花之类!
还是那句话,不管留或不留,使钱妃子的待遇与没拿钱的,待遇可能就是天上人间,由此来说,敬事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利益寻租的空间也很大!
古代敬事房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一些嫔妃怕去?
敬事房有两大职责:“皇帝交媾之事”和“甄别调补宦官”。
先说“甄别调补宦官”的事。清廷的宦官(太监),都是经过敬事房挑选出来的。而且,太监进宫以后的训练、奖惩、调动、任免等,也都是敬事房负责。所以,太监很怕去敬事房。到了敬事房,不是受处罚,就是“体检”。
这个“体检”主要是看太监是否“净身”干净,一年两次。这么做,是因为太监都是很小就净身了,也是怕清理的不干净,再长出来。真要是出一个“歪嘴茶壶”,乱了后宫,所有相关人员都要被杀头抄家。所以,敬事房每年都要给所有太监体检!
而且,太监们被二次净身的大有人在。所以,体检这一关很严格,都怕出差错。不过,这就苦了需要“二次净身”的太监,白白的又挨一刀,再到鬼门关走一道。
再说说“皇帝交媾之事”。敬事房不仅负责记录皇帝和妃嫔交媾的日期,方便以后验证皇子出生时间是否合理。同时,敬事房还负责每天晚膳后的“翻牌子”。
晚膳之后,凡是准备被临幸的妃子,敬事房太监都为她们准备了一面绿头牌,上边写着妃子们的姓名。皇帝会从中选出一个,翻过来。如果,皇帝今天累了,也可以不翻牌子。
在皇帝翻牌子时,太监也会说一些话来引导皇帝。比如,哪个妃子学了什么才艺;哪个妃子那很久没去了;皇后那很久没去了;等等。
皇帝选好以后,会有宫女给被选上的妃子沐浴,然后裹紧被子(大氅)里。专门负责驮妃子的太监,再把妃子抬进皇帝寝宫。此时,皇帝一般已经躺下了。妃子会从被子下端逆爬而上,和皇帝交媾。
这个交媾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妃嫔是不能留在这里过夜的,会有太监在门外提醒。一般情况下,太监提醒三次以后,皇帝就让太监把妃嫔抬走了。当然,这个规矩不适合行宫。所以,康熙很喜欢去行宫待着。
当然,皇后不用这样麻烦,她的待遇高。皇帝可以去皇后寝宫居住,而且,是可以留宿过夜的。
事毕以后,太监会问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说不留,就会有专业的太监给妃嫔按摩,据说能避孕。不过,效果无法考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妃嫔应该对敬事房的太监很礼让。毕竟,敬事房负责交媾之事。但是,妃嫔肯定不怕敬事房。敬事房也没有权利处置妃嫔。妃嫔应该怕宗人府,那才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