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学院派画家,先后在安格尔画室、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还曾经去罗马进修。

布格罗的画风唯美,早期的创作题材大多取自于神话和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成名后的作品大多为写实风格的人物肖像,他在描绘人物的皮肤、手等细节上有着独特的绘画技巧,也因为画得太细致,有评论家说布格罗是“保守的画家”。

布格罗后期的作品题材趋于世俗化,他把人物置于自然风景中,以田野、牧场、森林为背景,画中的人物有牧羊女、农村姑娘,但他把这些现实中的普通人进行了理想化的处理,让画中的人物富有情调,画中的人物温馨妩媚,有时候又略带忧伤,仿佛是神话中的天使。

题主说的“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是指那些神话和寓言中的故事吗?我理解的布格罗先是画神话中的女神,然后又把现实中的普通女人美化成女神。

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我正巧收集法国油画家布格罗的材料发布头条图文,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希望朋友们喜欢。

布格罗是19世纪末法国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代表画家。其笔下画了大量女性人体、圣母子、母与子、小姑娘、少女等题材的画作,他有822幅当下已知的画作,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作品下落不明。

要理解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的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下法国学院画派。

文艺复兴后期,欧洲美术出现了明显衰落的现象,恰巧又受到巴洛克(俗凌乱)艺术的冲击。欧洲上层社会,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典主义艺术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倾向,成立了众多的“画院”。

这些画院讲究规范严谨,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对造型要求极为严格。

法国学院派对后世的美术发展影响巨大。我国第一代油画大师有数人也曾在法国这些学院学习过,如著名画家徐悲鸿、方君壁等人。

所以,学院画派对我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延续至我国美术专业高考中的联考,也采用并参照了这种选拨人才的方式,考察学生规范严谨的基本功。)

由于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所以我们在看布格罗所画的人物包括人体、肖像等造型都极其完美,高尚端庄,温文尔雅、姿态优美、极易让人对画像主体产生共鸣。

文艺复兴的艺术诠释了人文主义精神,学院派也继承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布格罗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故事。

布格罗采用现实主义绘画的技巧,来诠释古典主义的题材,并且大部分以女性作为描绘对象。表现圣母与小天使的互动场景、表现母亲和孩子一起嬉戏欢快的瞬间,刻画少女亮晶晶的眼瞳,抓住女孩青春活泼的情景,展现人体曲线之美等等,无不彰显这些绘画能带给观者强烈的共鸣。

写实的绘画都是有三种特点:客观性(真实性)、叙事性(故事性)、创造性。每一幅画都在讲述画中人物的故事,有欢快、悲伤、荒凉、消极、奋进等,都在画中一一显现出来。

新古典主义画院派有其优点,但其不足也很明显。因为画院强调规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感情作用。所以抹杀了更多作者情感上的表达,束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主张作者表现异端的思想,也造成了思维的僵化和固守,这些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在国内美术大中专院校比较明显,我们很多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模式、画室、画廊、展厅、灯光布景等都延续了画院学派的特点。特别是素描基础,让学生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训练造型,磨光了原来进校学生生机勃勃的精彩的思维,只怕也磨出了只会从陈旧技巧角度看艺术的沉闷的匠人。

但总而言之,布格罗采用其精湛的技法表现出惟妙惟俏的女性人物,确实给许多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享受,这些故事很容易让我们回忆起文艺复兴时期曾经的辉煌。

喜欢本回答的朋友请点个赞,加关注可以获得更多优质的原创图文。

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极致唯美,活色生香——赏析法国学院派大师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

女性形象是人类艺术领域永恒的主题,常常作为真善美的化身,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们往往对女性的婀娜和柔美的描绘乐此不疲,成为西方绘画形象的一种审美类型,始终与时代和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念紧密相连。

——布格罗作品《戴耳环的女孩》

可以说,在我看过的描绘女性人物的画作中,布格罗的作品是最唯美的,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古典风格和技法,并把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巅峰。有人说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继承和发扬拉斐尔绘画风格最好的画家之一,他以完美的技法、严谨的画风,富含寓意的题材成为众多油画学习者崇拜的艺术典范。

——布格罗作品《喃喃细语》

在布格罗的艺术作品中,他创作的女性形象显得格外恬美,他常绘有妇女、仙女以及乡村姑娘等女性人物形象。他的女人体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高度的理想化以及完美的技巧使他对画中人物服饰、动态、内容的刻画让人们叹为观止,每一个站在作品前的观者,都不由得对画中的人物形象心驰神往。

——布格罗作品《普赛克的诱拐》

油画《维纳斯的诞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根据《荷马史诗》记载的故事为背景而创作的。记载中,乌敕诺斯克洛诺斯父子之间的王位之战中,乌敕诺斯被儿子砍伤,血滴落在爱琴海,突然海中泛起泡沫,在其间生出一个美丽绝伦的少女——维纳斯。希腊文中维纳斯的名字叫阿弗洛狄德,意思就是出自海水泡沫。布格罗正是据此题材描绘了维纳斯从海中升起,海神和小爱神欢呼雀跃的场景。

——布格罗作品《清纯》

在我看来,布格罗的创作主要是借用这个题材来展现他心中理想化的、完美的女性人体,画中维纳斯身体呈S形曲线立于众神之中,布格罗同过流动的曲线、起伏的节奏和细腻的笔触,把女性的人体美刻画到了极致。

——布格罗作品《心的觉醒》

这位法国学院派的泰斗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以女性形象,尤其是女性人体为主题的作品,声名远播欧洲各地。他描绘的女性人体的结构肌理、皮肤、服饰以及各种姿态表情丰富多变,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每一幅作品都能深深地触动观者的内心情感和心灵。

——布格罗作品《春天之歌》

但是作为学院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布格罗被那些所谓的现代艺术家们所诟病,让这位大师成为了那个时代派系之争的牺牲品。与他生前获得巨大荣誉的时候相反,布格罗被封印了大概将近一个世纪,甚至连他的名字都绝迹于与美术相关的书籍之中。

——布格罗作品《酒神女祭司》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欲望,布格罗把理想情调以及唯美风格诉诸于画面,让观者从繁杂的现实中抽离出来,投入到他所设置的诗歌般的世界里,享受那单纯、和谐的审美情趣,涤荡心灵、释放灵魂。

——布格罗作品《编织女》

结语

艺术如果远离了大众,那些过于光怪陆离的作品和高深莫测的艺术理论,只能成为少数人的游戏,那么艺术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布格罗作品《圣母玛利亚与天使》

不同的视角,互通的视界,我是魔韵,欢迎同道互动关注交流转发。

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西方绘画进入19世纪后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思潮影响着当时绘画界,法国的现实主义绘画成为文化的焦点,并出现许多优秀的接地气的艺术大师,他们是柯罗、杜米埃、米勒、库尔贝、马奈、德加、摩里索、卡萨特,他们不再描绘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爱情故事,他们只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形象。随后是法国印象派席卷了整个欧洲,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修拉、凡高、劳特累克、高更、塞尚、蒙克、勃纳尔、克里木特等,他们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以及在这个光色环境中的自然景观和活生生的人。

然而,显然阿道夫·威廉·布格罗(1825-1905)不在这个新潮绘画之列,因为他是艺术上的保守主义者,是传统绘画的卫道士。他不忘初心地继承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遗产,即乔托和拉斐尔的艺术,始终维护着法国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观念。自1855年以来,他是历届法国沙龙的常客,多次荣获勋章和荣誉。1876年成为了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的艺术是建立在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美学观点上,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把这种艺术实践和“美与真实”的艺术理念完美演绎在他的风俗画、宗教画和神话故事的作品之中,并且有着很强的学院派风格,非常符合法国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他是法国传统艺术艺术的最后贵族,这与当时法国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潮格格不入。

譬如,在布格罗创作的《春归》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甜美、舒畅的感觉和唯美的追求,他尤其喜欢以神话题材和古典风格来塑造裸体的女性形象。此画“兴趣中心”站立着一个春之女神和小天使们正在嬉戏。女神为静态,小天使们为动态,从女神的脚边刚刚睡醒到腾空而起、飞至半空中,形成了一个S型的流动画面,人物的造型依然是学院派的理想模式,有一种超越现在的光彩。

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布格罗是继承安格尔画风的十九世纪法国画家,他一生的艺术作品都是以“宗教神话、天使、寓言”为题材,明白人都可以看出来,布格罗的作品还延伸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广义上来说是古典主义艺术与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结合,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审美态度,

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给人以浪漫之都的印象开始浓烈起来,纵使布格罗笔下的女性都以赤裸裸的形象出现,却裸而不色,这是布格罗自身的浪漫情怀所致,因为他认为一味的还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毫无意义的,

布格罗的宗教圣母作品,其实只是为了表达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敬仰,并不是纯粹的延续文艺复兴的艺术;艺术是在创新,只因审美在升华,这是布格罗不同于常人的艺术理念,所以他总用较为柔和的光影效果描绘笔下的女性人物,完全的把人与神区分开来。

唯美至上是女性美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是受安格尔的影响,恐怕布格罗不会行走这样的画风,客观的审美是让人感觉最愉悦的,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这才能体现真实女性的“真善美”,而不是像神话人物那样遥不可及,

有人会说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依旧是赤裸裸的,这跟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人体油画没什么区别啊,但是仔细看可以发现布格罗对女性身体性感部位没有过于正面大胆直白的渲染了,这是在告诉人们女性的美是来自于纯洁的内心深处,寓意着浪漫美妙的情怀,他的《爱神丘比特》最具有象征意义。

怎么理解法国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女性人物故事?

布格罗后期的画,画风朴实,传神。貼近生活。大部份农婦,和乡村姑娘为主。深受大家喜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