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张大千和毕加索的初次见面当年被西方媒体誉为“中西画坛巨子的历史性的会见”。
时间回到半个多世纪前,1956年,张大千在日本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偶遇法国巴黎赛那奇博物馆馆长萨尔,同年7月,张大千应邀去法国举办画展,这是张大千第一次去欧洲举办画展,除了在赛那奇博物馆的“临摹敦煌壁画展”,还在卢浮宫举办了“张大千近作展”两场画展都很成功,画展期间张大千专程去尼斯拜访了毕加索。
当年毕加索已经是75岁的高龄,平日里深居简出,几乎不会客。为了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毕加索一改原先不穿上衣不穿鞋子的习惯,非常正式地穿上讲究的条纹上衣,还有长裤皮鞋,毕加索带着张大千和夫人参观了花园和画室,然后捧出自己的画稿很真诚地对张大千说“这些都是我画的,我最近对中国画很感兴趣,正在学习”,张大千很是惊讶,发现毕加索用的工具不对,于是张大千说“画中国画必须用中国的毛笔,控制浓淡干湿,墨分五色”,并且赠送给毕加索两支毛笔和这幅《墨竹图》以展现中国画的笔墨神韵。
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回答这个问题,源于小君个人对于张大千和毕加索的崇拜和喜欢,有时候欣赏画作就和看故宫一样,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内里却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
张大千是个大胡子画家,毕加索没有胡子,两个人站在一起,就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如下图)
两个似乎毫无交集的人在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点30分相遇了,当时张大千携妻子拜访了毕加索。
据说那天毕加索还特意换上了整齐的条纹衬衫和皮鞋,凌乱的画室里,张大千看到了无数张临摹齐白石的画作。
他震惊了,一个在西方美术界享誉盛名的艺术家竟然对中国画如此痴迷。
当毕加索问张大千他画的如何时,张回答道:“毕加索先生所习的中国画,笔力沉劲而有拙趣,构图新颖,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使用中国的毛笔,墨色浓淡难分。”
墨色浓淡难分?毕加索似乎不解,张大千又继续说道:“中国毛笔与西方画笔完全不同。它刚柔互济,含水量丰,曲折如意。善使用者‘运墨而五色具。’墨之五色,乃焦、浓、重、淡、清。中国画,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
黑白一分,阴阳明暗,是中国画的特点。
会面后不久,张大千送了一幅《墨竹》给毕加索,其实他擅长的是画荷花,但这次却送了这幅:
原因是竹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君子,是岁寒三友之一,寓示着他和毕加索的友谊是君子之交。同时,也借着这两株墨竹,你看它们一远一近,一淡一浓,这是中国画中阴阳向背的典型体现,这也是让毕加索能够看到这层含义。
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张大千性情率真,豪放 ,颇具苏东坡的风范 ,暂且不论他与政治的联系,就说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
张大千不仅对我国的绘画艺术深入研究,还融西方的绘画技巧于作品中,却能始终保持中国的绘画传统,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神奇意境。他晚年这种神奇画风的由来,与他在艺术上的博大胸怀,艺术无国界互通的认识,游历各国后在艺术上增长的见识,以及博采众长的创作实施分不开。
他一生游历许多国家,追求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在西班牙,终于如愿和毕加索相遇相知,两人的见面充满了理解和尊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文化交汇,点亮了艺术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时光!成为世界绘画史上永远的美谈,那遗留下的美好瞬间永载史册。
两位艺术大师分手时惺惺相惜,互赠礼物。毕加索送张大千《西班牙牧神像》,按说张大千该送最拿手的荷花图,而却送对方一副墨竹图。笔者认为,这是张大千对毕加索相知、尊重的表现,因他深知毕加索崇尚中国画中竹子的修长、挺拔的风采,却又难以画出那份浓淡相宜的意境,张大千随送一副墨竹图,想必毕加索收到这样的礼物具有双重的惊喜和温暖,即得到了绘画方面的启示,也收到了友人相知的真心。
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据说这两个人见面时,毕加索用了他最高的礼仪来见张大千,他以往夏季是从不着上衣,但这次却穿上了衬衣,又穿上皮鞋。这两个世界级大师,虽然画风不同,创作思维不一致,但是相似的绘画经历,对艺术抱着相同的观点,让两个人的友谊得到升华。
要知道毕加索很崇拜中国的齐白石,花了很多精力去学习中国古老的国画技术,画的很用心,但是因为不太了解中国国画的笔韵,只是象形而没有意境。
后来张大千为毕加索画了一幅《墨竹》;世人皆知张大千最擅荷花,但是为何不画荷?我想原因有三点:一是毕加索曾经在张大千前面感叹,“我没有去过中国,我很想付出......我可能永远都不能画中国的墨竹兰花了”。二来嘛,竹子是岁寒四君之一,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它代表张大千和毕加索是君子之交。以及张大千对于友人的祝福。三是,墨竹最能体现中国画的用笔特点,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画的奥妙和意境。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的风骨!
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原因有三:一是毕加索曾在张大千前面感叹,“我没有去过中国,我很想付出......我可能永远都不能画中国的墨竹兰花了”。二是竹子是岁寒四君之一,它代表张大千和毕加索是君子之交。三是,墨竹最能体现中国画的用笔特点,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画的奥妙和意境。
张大千和毕加索初次见面,为何送《墨竹》?
毕加索表示没看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