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和浪漫主义绘画的影响力有哪些?

德拉克罗瓦是20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典型代表,对后期在法国兴起的印象派绘画有着很大的影响。

德拉克罗瓦创作过一幅非常著名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画面上,热情奔放的法国妇女高举三色旗引导着工人和知识分子的队伍英勇向前,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德拉克罗瓦十几岁开始学画,早年经常去卢浮宫临摹鲁本斯等前辈的作品,1822年发表了最早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但丁与维吉尔》,两年后又创作了表现希腊独立战争的《希奥岛的屠杀》,上世纪30年代,德拉克罗瓦到苏丹和摩洛哥旅行,收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带有异国风情的作品 。在色彩上打开了通向印象派的道路。

图1,《肖邦》

图2,《阿尔及利亚女人》

图3,《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和浪漫主义绘画的影响力有哪些?

浪漫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另外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的去了解下浪漫主义绘画特点和欣赏它的一些精美作品。

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漫主义则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代表作品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自然 古典主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加以人工的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交谈必须使用经过修饰 的语言。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感情 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形式 浪漫主义的形式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 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

结语:浪漫主义绘画以追求诉诸感觉的大块面色彩效果,有时甚而也尝试把笔触原原本本留在画面上的这样的奔放表现,可以说其画面上的构成,喜欢多动态的动感表现,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对于浪漫主义特点的介绍就结束了,大家喜欢这些代表作品吗?

德拉克洛瓦和浪漫主义绘画的影响力有哪些?

我🈶️话说

德拉克洛瓦伟大成就首先得利于他进入盖翰画室习画经历,结识了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如里昂·柯涅、亚里·谢费尔、保罗·俞越、席里柯,他们都是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在与他们交往中,德拉克洛瓦非常崇拜席里柯画面所展现的澎湃生命力。即《梅杜萨之筏》给予的精神震撼,他曾经在日记中记下:“再看完他的画之后,我像疯子一般在巴黎的街头奔跑。”他在自己24岁的时候受到《梅杜萨之筏》的启示创作了获选沙龙展的作品《但丁之筏》,并获得巨大成功,作品也被政府收购。

席里柯的作品中对死亡和病态的嗜迷与德拉克洛瓦有着本质区别,他表现出来的是人生在世的浪漫式的充实感。在德拉克洛瓦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鲁本斯式的生气勃勃、充满表现力的风格。他用色生动、富于个性,是当时少数几位大师之一。他具有鲁本斯式的精力,狂放、时而焦躁不安的活力酷似拜伦。

德拉克洛瓦是一位极为活跃的艺术家。在《墓地中的孤女》中,孤女不是泪流满面、逆来顺受的孤儿,而是一位充满活力的美丽少女。她渴望生活,近在咫尺的死亡使她惊恐、警觉。她半张着嘴,裸露着肩膀,从墓地向远处望去,渴求着救助。她眼中闪烁着受惊的马匹似的目光,但她脖颈结实的肌肉又显得十分健康。她不是牺牲品,尽管被称为孤女。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7月革命事件,所以又名《七月二十八日》。画中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情景:在硝烟笼罩的大道上,以打着象征自由和希望的三色旗(法国国旗)的女神为前导,紧跟其后的是手持刀枪的士兵和战士,背景隐约可见巴士底狱的大楼。画面上,女神被安排在正中央。她上身裸露,纯洁而美丽。在这里,她是正义、自由、真理的化身,用这样的形象寓意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画家借鉴了戈雅《5月3日的枪杀》中明暗对比的处理手法以及席里柯《梅杜萨之筏》中阴影造型的手段,以人物的配置强调了戏剧性的结构。画面人物主体突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而稳重,虽然表现战争场面,但整个画面保持着华丽的色调。这幅画所刻画的人物不多,却使人感到场面宏大,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画家以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互的对比,以及奔放的笔触结合运用,成功地表现了争取自由的主题。

德拉克洛瓦和浪漫主义绘画的影响力有哪些?

欧仁·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是个极其浪漫的人。会在英国风景名家康斯特布尔的画前大声鼓掌,扬声叫好。他要反对的,就是安格尔领导的学院派。、德拉克洛瓦小安格尔18岁,成长于大革命之后,所以他厌恶安格尔一派对希腊和罗马的崇敬,鄙视“正确的素描”、“要模仿古代雕像”、“最纯粹的美丽”这类教条。

如果说,安格尔在意线条,那德拉克洛瓦就在意色彩。尤其是,重现鲁本斯那璀璨华美、丰润浓郁的色彩。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出了名的笔触挥洒,大量使用叠笔,线条如狮子鬣毛飞舞。其他的画家都深藏锋芒,不愿意让人看出做画的痕迹,愿意把笔触收敛了;可是德拉克洛瓦却认为:素描的笔触代表力量,何必遮挡隐藏?让所谓“高贵风格”见鬼去吧!

他不愿意画固态的、稳定的图景,却热爱色彩斑斓、运动与浪漫的景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