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蒙德里安,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荷兰画家,他是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这种绘画风格对后来的建筑设计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风格派”、“新造型主义”,这些都是“几何抽象画派”的概念,它是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脱离了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的统一的绝对境界,达到纯粹抽象的效果。

蒙德里安8岁开始学画,早期接受了学院派的训练,有着深厚的写实能力,后期因加入了宗教组织,接触了“新柏拉图主义”和有神论思想,宗教引发了对绘画语言的思考,新造型主义由此诞生。

蒙德里安晚年是在纽约度过的,在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他的创作更为抽象,也更具有现代感,在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绘画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蒙德里安(1872~1944年)是美国画家,他毕生作品的演变反映了20世纪最初二十年中绘画艺术的变化,当时的创作潮流从早先描摹清晰具象形态转而倾向于用印象主义方式处理自然及其多样化事物,或加以图解式的概要简化,

蒙德里安的早期作品也得益于象征主义,尤其是象征主义中的大胆用色,围绕一系列重叠的平行线和垂直线来组织面面,呈现“网格状”,这是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特色,从很多层面而言,蒙德里安彻底改变了绘画形态的可能性,也改变了绘画被用来传达内涵主旨的方式,

蒙德里安于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相互之间唯一可辨识的关联,是这些作品对感知世界的深层潜在结构的高度关注,以及这种内在结构可以怎样被利用起来,去鉴别确定和组织构造一个图像,这种探寻并揭示一个隐藏、潜在现实及其普遍形态模式的愿意,成为一个持久的主题,在蒙德里安的艺术生涯中反复出现,并主导了他的艺术历程,

20世纪20年代早期,蒙德里安显然是从立体派,尤其是立体派中善于解析精简的一面中借鉴了这样的观念:在艺术创作中,事物的表现形式可以摆脱常规束缚,在这种“解放”手法中暗含的理念,即关于意识中的世界如何组织的真相,因此得到揭示,也因这理念,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显得更加精雅微妙。

蒙德里安作品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最理性的艺术家大师,一个纯粹的艺术思想者。他的作品完全剥离了传统的视觉体验,让观赏者处在一个极度平静状态下的图形认知;有一种崇高的信仰追求在画面中出现,坚定的黑线是庄重神圣的精神架构,亮丽的色彩是基督精神的指引;观看他的作品,犹如置身于教堂彩色玻璃装置的面前,享受着精神升华的静穆与自省。

蒙德里安的抽象画《构成》就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精巧设计”。不同大小的正方形色块与坚挺黑线之间的角逐与碰撞。其作法是反复在画布上寻找方形的结构,一直到他发现完美的构图平衡为止。目标是创造有秩序意义的艺术。欣赏他的作品让人心静如水,荡涤心中的杂念,试图将一切繁复归于平淡无求的理性状态之中。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蒙格里安(1872——1944),荷兰“风格派”领袖人物,逻辑抽象主义

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出生于荷兰阿麦斯福特,曾就读于阿姆斯特丹的美术学校,后来受到了立体主义的深刻影响,开始创作抽象主义画作。 他的作品通过对空间和几何构图的巧妙安排,达到了一种色彩鲜明,造型和谐的特点。代表作有《红、白、蓝的菱形画》、《灰色的树》、《油画第一号》、《蓝、灰和粉红色的构成》、《百老汇的爵士乐》等。

《红、白、蓝的菱形画》是蒙格里安的纯几何形体的抽象画,他把平面上横、竖线的结合,构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几何图形中巧妙地安排三原色,加以灰色和黑色,用最基本最抽象的几何图形表达纯粹的精神。

《红、白、蓝的菱形画》是一幅只有色彩和几何图形的极端的纯粹客观抽象主义绘画。最能代表追求蒙格里安“纯粹造型”艺术思想的著名油画。看视“间单”,却寓意悠远,包罗万象的“荷兰风格派”绘画。

图片来源《中国名画世界名画》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 3.7-1944 2.1)

他是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红、黄、蓝的构成

布上油画 45x45cm 苏黎世私人收藏【1930】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

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

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蓝、红、黄、黑构图

布上油画 50x70cm 私人收藏【1922】

此幅画作《红、蓝、黄、黑构图》(Composition Avec Bleu, Rouge, Jaune et Noir)偏重于作品顶部的设计,上下比例并不平均。画中的黄色方块巧妙地被黑色的方块填充了部分空间,而画作顶部的红、白色方块好像快要被“驱逐”到画布外围。画作中最大篇幅的白色方块,既不是正方形,亦非置于画作中央。

这幅作品虽然没有体现到蒙德里安常用的平衡构图,却恰恰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和谐”的独特理解方式,并展现了他在失衡中找平衡的艺术理念。

画中的方块并非左右对称,但是在不规则的构图里,它们整齐地排列着,反而找到一份自然平和感。蒙德里安共创作了九幅这种构图风格的绘画,它们之间具有细微的变化,这幅画是其中的一幅,也是他此种风格绘画的第一幅,第一幅画就将他推上了绘画顶峰。在2009年2月23日巴黎佳士得拍会上,这幅油画拍出2156.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的天价,刷新当时世界最高拍卖纪录。

红、黄、黑、灰、蓝组合

布上油画 96x95cm 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藏【1921】

这幅画使用三原色(红、黄、蓝)、基础明暗色调(黑、白、灰)、基本方向(纵、横)构建更为抽象的,表现大自然的平衡和秩序。黑色线条创造出现代生活的起落节奏,分割出分别由基础色填充的矩形;占主导的巨大红方块被其它颜色的矩形包围,构成整体和谐。蒙德里安的中期作品,使抽象艺术有别于立体派和野兽派。

蒙德里安裙

设计师 伊来夫·圣罗兰 【1966】

伊来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这条裙子的灵感来自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图》,首次将时装设计和艺术巧妙结合。

这种风尚引发了时尚与艺术跨界设计的风潮。伊来夫·圣罗兰还发布了他的个人品牌1966年秋冬新装展示会,发布了10条受蒙德里安作品影响的裙子,后来这些裙子理所应当地进入了时装史的殿堂,并且有个专用名字“蒙德里安裙” (robe Mondrian)。

自画像

布上油画 50x30cm 私人收藏 【1900】

1900年,这是蒙德里安28岁时的自画像。蒙德里安的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使得蒙德里安八岁时立志要当画家。

14岁开始学画,在17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之前,蒙德里安是在他的叔父福尔兹·蒙德里安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福尔兹是一位海牙画派的画家,因此蒙德里安得到写实浪漫的真传。

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此时蒙德里安的创作还是属于写实的。

布上油画 80x50cm 私人收藏 【1902】

这是蒙德里安1902年时画的《树》(Polder Landscape with Silhouetted Young Tree),在一片宽阔草地上,站着一棵挺拔的树,树干笔直,树叶茂盛而碧绿,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创作手法基本上是自然主义的风格,属于写实派,而后来的树就不是“树”了。

灰色的树

布上油画 78.4x108.9cm 荷兰市立美术馆藏 【1912】

1911年,蒙德里安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立体主义原作,受到非常深刻的影响。

于是,他在12月离开阿姆斯特丹来到巴黎,投身到分析立体主义绘画的探索之中。

这幅《灰色的树》(The Gray Tree)是他作于1912年的作品。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到树撑满了整个画面,树的枝干几乎全部伸展到画框,仿佛画框把树剪切在它所包围的空间里。

树的个别特征已被全然抹去,我们所见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形。尽管如此,深色的枝干在中性的灰、绿色小碎面中依然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蒙德里安从立体派中获得的新启迪:“克服自然的表现又不违反自然本身的真实”。

开花的苹果树

布上油画 78x106cm 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藏【1912】

在1912年10月阿姆斯特丹的“近代美术联展”中,蒙德里安送展了这幅《开花的苹果树》。依然是树的主题,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形象被进一步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与枝杈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色彩则采用了柔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

画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条的网格之中。

整个画面都被网格笼罩着。这种网格的结构,显示出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疏松的构成秩序。这种所谓集中式的结构,在蒙德里安以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水边风车

布上油画 90x60cm 私人收藏 【1907】

阿姆斯特丹最有名就是风车,蒙德里安在早期创作中,不厌其烦地创作了10几幅风车作品,这幅1907的《水边风车》(Oostzijde Windmill at Night),是风车系列中的佼佼者。 画面上明显留有印象派风格的印记。

颜色构图

布上油画 80x60cm 私人收藏 【1917】

1917年,蒙德里安与杜斯堡等人共同创办了美术杂志《风格》,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理论性的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艺术》,明确提出具象艺术只能描绘事物的外表而难以表现本质,而“新造型主义”将排除一切与艺术无关的因素干扰,创造一种纯粹的形式,来表现自然万物之间的本质和谐。

他用一种具有清楚性和规律性的艺术,以某种方式反应出宇宙的客观法则。

三原色的简单结构中展现出某些神秘主义的思想,揭示出艺术主观的外形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随之,他的作品发生了新的变化,蒙德里安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蒙德里安。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画风?

我来说两句,蒙德里安的抽象画恐怕是绘画作品里最具辨识度的了。垂直的方正的粗线和色块构成画面,再没别的内容了,纯粹至极。第一次看到他的画的一定很难理解,这也算是画!

其实他也并不是一拍脑门想出的创意,从他以前的作品可以看到蒙德里安是一直在艺术探索中努力直到成了方块控,看看他经历了什么。

不同时期作品↓

1911年,蒙德里安已经接近四十岁,在这之前他在荷兰生活画画,但他不满意自己的艺术,他来到巴黎,接触到了“立体主义”。当时的立体主义正风行着,很快他就接受了这种风格。这副《灰色的树》就是这时候的作品。很明显的立体主义风格。

《灰色的树》↓

不多久后,蒙德里安就又不满足立体主义了,他开始使用全是线条来作画,也不表现具体形象,想要达到他理想的“纯粹的实在”,“纯粹的造型”。这种追求使他最终走向“风格派”。

1917年蒙德里安与杜斯堡、莱克一起建立了“风格派”。这个时候他的画作就开始去除曲线,直到完全变成直线,直线再由多变少,颜色变纯,逐渐形成我们所熟识的样子,并且有了一个雅号叫“冷抽象”好跟另一位抽象画家康定斯基的区别开来,那一位的被叫做“热抽象”。

1940年蒙德里安移居美国,此时他已是晚年,在五光十色的纽约城,又一次改变画风画面更明亮更加抽象。

蒙德利安的作品就是这么一路走来,越画越简约越来越纯粹,一直抽象到底,没了一丁点儿具体的形状,只剩下直直的线、平平的面、纯纯的色。这就是蒙德利安就是他的艺术,不服吗?不服不行!看一遍就能记一辈子的画面,试问有几人做到?做到的都在艺术史留名了。

蒙德利安的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能在我们生活中遇见。

如图:

欢迎点评,欢迎参与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