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我一生受到很多人的攻击……,但当我死后,他们将尊重和欣赏我的作品。”这是席勒对自己的人生总结。
父母早亡,几个哥哥童年夭折,只剩唯一的亲人妹妹一直追随着他,童年的痛苦经历和艺术家与生俱来的敏感,以及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席勒作品中的人物是丑陋和痛苦的,线条扭曲变形,表情夸张甚至狰狞,肢体瘦骨嶙峋,表现出强烈的神经质,生的迷惘和死的沉重透过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
席勒描绘的景物也是萧瑟荒芜的,幽暗神秘的天空,灰色的基调,如儿童画般自由的线条,无不反映出画家的主观意向。
被誉为奥地利绘画天才,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表现主义画家的席勒,28岁那年病死在军营里。那是1918年,席勒短暂的一生饱受各种痛苦,心灵受到巨大伤害,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画里。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维也纳分离派代画画家席勒的作品
席勒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1918年去世于维也纳,他是绘画大师克林姆特的朋友,也是学生。席勒是维也纳分离派的画家,他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孕妇与死亡》《黑发少女》《死城》《沃莉像》《落日》《死亡与少女》《拥胞》《枢机主教和修女》《自画像》,除此之外,席勒还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不过,在席勒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更喜欢人体题材,
席勒笔下的人物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画作的色彩、形状、尺寸和形式都被扭曲,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需求,这样的画风又被称之为表现主义,它是抽象派的其中一种形式。虽然席勒笔下的人体形象完全扭曲变形,但是依然散发出强烈的色情意味,这都是受克林姆特的影响,还有席勒自身的生活作风、个性也比较随性、轻浮,他喜欢将男女之事用画作表现出来,导致他和克林姆特都被称为“情色画家”。
在席勒的众多自画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画中的人物都是呈现出一种棱角突兀、瘦骨嶙峋的样子,总让人觉得现实中的画家像是受到了什么精神打击,导致营养不良、颓废的样子,事实上,席勒的生活经历也坎坷,有过牢狱之灾,加上无节制的感情生活,导致骨瘦如柴,在创作时难免又将现实人物夸张修饰,不过这只局限于他自己的自画像,
说实在的,席勒笔下的有关人物题材的画作,都是给人紧张、不安的感受,他画中的色彩过于厚重,线条笔触的处理力度很大,从而强烈的情感冲击人的视觉,比如,那幅裸体画《拥抱》,“色块般”被扭曲的人体,显的很压抑。当然了,席勒并非所有画作的氛围都令人紧张、不安,他那幅《家庭》同样是一幅裸体画,画作中的席勒、妻子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是裸体并表现出欢快的状态,这就反映出席勒的乐观主义的一面。
席勒作品
在席勒的众多题材中,风景题材的画作的构图富有明显的节奏感,整幅画作充满了原始生态的生动,简直就像是一个完全没有被破坏过的原始风景,令人着迷向往,完全是不同的画风。那么,为何席勒对风景的描绘会如此的冷静又充满情调呢?这又让人匪夷所思了,这或许就是席勒天才的一面,他将所有个人情感忘掉,以“忘我”的境界和大自然对话,就好比穿越到另一个时空,是属于艺术的殿堂,所以才描绘出如此原始生态的美景,显示出席勒临摹自然的精湛技法。只可惜,他比梵高还早逝。
席勒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席勒短促而纠结的一生,惊世骇俗而又让人扼腕,而他最终在艺术殿堂中的孤独璀璨地绽放,似乎是他孤僻和孤傲的性格的缩影。
这位奥地利的绘画巨子,在亦师亦友的克里姆特的提携下,以其大开大合的风格狂野不羁地八面出锋,走向了纯粹的表现主义的境界,扭曲的绝望是他作品自外而内的一贯风格。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种毫不妥协的病态的张扬,狂风般的线条和暴雨般的色块以匪夷所思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骷髅般的人体和地狱般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诡异失真的视觉冲击波,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举显然突破了固有的美学逻辑,这也是分离派矢志不渝追求的与传统决裂、与正统死磕的艺术理念。
显然,他走的太远,远的只剩下了绝尘而去的背影。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他的作品深度诠释了一战之前人们那种绝望的幽暗心理,末世般的宿命感充斥在他凌乱不堪的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无处安放的灵魂空空荡荡又摇摇晃晃,一触即发又一击即溃的危如累卵的态势昭然若揭。线条的乖张与造型的诡异似乎与东方工笔乃至写意山水艺术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通气息,在触目惊心让人极度反胃的表象背后,有着一种符咒般的魔力,充满着深不见底的怨念和诅咒,但却真实的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彷徨慌张惊慌失措的群体性心理隐疾。
凝视着深渊的席勒深渊也凝视着他。他自命不凡而又放诞不羁的表现与周围格格不入势同水火,入过狱,但出狱后毫不收敛依然故我,还是用那种睥睨不可一世的深情肆意涂抹着自己内心深处最不可遏制的恶魔般的冲动,而天不假年,最后在年仅28岁时被肆虐的瘟疫所吞噬,他戛然而止的一生如流星雨般灿烂而辉煌,在艺术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席勒说过:“我一生受到很多人的攻击,……但当我死了以后,他们将尊重和欣赏我的作品。”这种极度的自信绝不是痴人说梦,今天的他留下的那些作品几乎成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画像。他和他的作品,以一种不健全的夸张声势和不健康的虚张声势突破时代的重重雾幔而脱颖而出,就像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傅红雪、中原一点红等那些变态病态的不世出高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中,这种例无虚发见血封喉的力道让人叹为观止。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我也试着回答一下子
首先我们知道埃贡席勒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出的一个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载,但是他对艺术贡献那是相当大,可以说是巨子,他是表现艺术家,十六岁就到维也纳求学,他的老师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克利姆特。
他一开始收到学院派和现实主义影响,产生一种表现主义,他的画风大胆人物面容好像永远的是恐惧症状!颜色鲜明,一块一块的,人物更本不符合常规,这也是他的最重要的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要自己风格,他在二十岁时候艺术到达成熟,这个时候产出量很大,都是自己风格的画。
再后来就逝世了他的画被现在人给予高度赞扬👍,就是他的不拘一格的风格!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
所以说他是一个少年早逝的天才。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席勒是个短命的富有才华的画家,不到三十而亡,死于流行性感冒,他的老师是克里姆特,早期画风受其影响,后二三年成自己画风成熟期,却又如此的年轻,真是不敢想象,如果再有几十年余寿,他会画成什么样子!
席勒的画短期速写最多,现成写生的人体,人像最多,创作画画也有画风独树一帜,做的衬布也如铁皮一样,钢筋铁骨,人像人体单色勾勒,线条造型概括凝重,既有弹性又风格化,富有神经质的痉挛质感,有个小故事一次画展有人举报席勒画的内容有伤风化,女性暴露隐私,影响青少年,真的给他抓进监狱教育了几天,可见他所画的内容所具有的情色因素,1915年与爱迪丝·汉斯结婚,他媳妇是真的爱他,是他永恒的模特,画了他无数的肖像,夫妻前后感染流行性感冒,怀孕的妻子去世后三天,席勒也去世了。这是个伤感的结局!
他的作品往往善于抓住人类最为本质的情欲、生死、痛苦、不安、恐惧。他用明暗对比线条勾勒的方式去创作,具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他擅长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情欲,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让绘画创作更加真实。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另一种思考。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死神与少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