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从前不是只能男的捐吗?这次要求家里每个人都捐。

我的村子曾经修过两次祠堂,第一次是全村人的祠堂,人口有九百多人,太祖居住的地方离村里走路还有一个多小时。当时人均分摊多少钱忘记了。

第二次是本房祠堂,我的村分为四房人。大房400多人口,二房八、九十人口,三房是我本家,300多人口,四房几十个人口。

记得当年修建祠堂时,人均分摊了900元,还有木顶柱人口两条,顶柱没劳动力上山砍回来的,可以用钱代替。

我们当时也可以捐款和捐物,捐款的多多益善,小小无惧,外嫁女和女婿都有捐款。同乡镇同姓的与隔壁镇同姓都接受捐款。

当时大房也一齐建祠堂,我一家四人分摊3600元,捐了款。不仅如此,大房这边按男丁我家也捐款了。

就这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合力,两厅堂,面积一百四十多平方米的祠堂建好了。

我记得还是十年前建的,人囗少的二个房的祠堂,现在还是泥砖房,因为人均的钱太多了,没办法建起来。

广东对于修建祠堂还是很看重的,我认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于旧祠堂的重建还是比较赞成的,人们常说有钱做善事,对于修建祠堂捐款捐物,这也叫积德行善吧。

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十分愿意!

年龄越来越大的人,对人生有更多思考。小时候,听父母亲说,叫村里同姓的姓谢的长辈“哥哥”、“阿伯”、“阿叔”、“叔公”的,但总弄不明白什么回事。等出到社会上班后,逐步了解到,原来我们的祖上有四兄弟,也称“四房人”,四兄弟的后代,还是同族人,按照习俗的称呼。2005年,长辈牵头动员族人捐钱,修了高坝村(广东丹霞山毛公山最佳瞻仰地)《谢氏族谱》,看族谱让我明白了族人繁衍生息的情况。读初中和高中时,老师总说到“魂归故里”这个成语,说的是一个人死在他乡,但魂还要回到家乡(出生地)。祠堂里供奉着逝去老人的神位(立有神位牌,逝去老人的魂在祠堂里),每到清明节、中秋节、春节,族人便到祠堂上香,感谢逝去老人的恩德福佑。修族谱和修缮祠堂,是宗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这个地方,也将女的记入族谱(包括嫁出和娶入的),捐款已不分男女。

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有钱就捐,无钱自愿!我自己办事,为家族办事,尽力。无能为力,也不为过,泥鳅永远不能与黄鳝比长短!

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一人出1000不叫捐,叫分摊,分摊是族人必须交的。捐是自愿不分钱多钱少

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首先回答:捐。我们族里修谱建祠时,发了个告全体族人书,讲的很清楚,人头费200元,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免交。捐款没有具体数字,我看统计结果,捐款的数额不等,有十几万元的,也有几百元的。我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祠堂已经建好了,谱也正排版、校对过程中……

族里修祠堂,族谱,让每人捐1000块钱,你愿意捐吗?

谢谢。也说不上愿意还是不愿意,反正是心里很纠结。按理说,这种大家族的事情是应该积极参与的,因为自己毕竟是大家族的一份子。可是,要按你说的每人要捐1000元,这个数目确实有点多。当然,对有钱人来说,也不算什么。可是,要放到靠种地吃饭的老百姓身上,可就真的不算少!

本来,一个家族修祠堂、族谱,这本身是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增强本族的凝聚力。可是,凡事都要有个度,既要实事求是,又需征求本族人的意见,以免过度武断,违背了多数人的初衷,将好事做成了坏事。

在老家,就曾经发生过借重修祖谱,祠堂,大肆敛财,弄得族人叫苦不迭,俗话说: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但我觉的,本族人的这笔财,还是不发为好。

我曾在网上看到,刘氏宗祠修建的那叫一个气派!化费上亿,倒不知ta们的上亿资金是如何筹措的?是不是也每人收取了1000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