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1939年9月,苏德两国悍然出兵波兰,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10月6日波兰灭亡。小小的波兰坚持了36天。而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只比波兰多支撑了两天。法国这个欧洲第一简直成为了笑话。
法国和波兰相比,法国比波兰强大的太多,就好比波兰是个中量级的拳手,而法国是个全台上的巨无霸,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论实力,波兰根本就不是法国的对手。
可是同样是面对德国法西斯,波兰人愣是撑了36天,而作为比波兰强大很多的法国人,竟然只坚持了38天了,这是为什么呢?
未做好战争准备,士兵质量差劲当德国法西斯闪击波兰之时,作为他的盟友,英法也不得不做出像德国人宣战的样子。但是在英法高层,他们骨子里认为德国人不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西欧,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和他联手做掉波兰的苏联。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希特勒不讲武德来了一个偷袭,转手就送给法国一首凉凉。法军准备不足,仓促应战。为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他们拉扯起了一支170万人的军队。
别看这支部队人数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在此前没有摸过枪杆,大量的农民被征召进了军队,保家卫国,大量的法国军人,连枪都使不利索,靠这样的部队怎么挡得住希特勒的虎狼之师?
在法兰西战役是德军士兵军事素养之强,单兵作战能力之高,是超越法军精锐几个等级的存在。法军的精锐,装甲力量其实并不弱,在战役初期也曾经阻挡过法西斯军队的进攻。
但是法军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他们的战机实力太差,在与德军同行的较量中被完虐。失去了空中优势,没有战斗机保驾护航的装甲力量,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样,被德军的各种战机蹂躏,使得法军失去了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战役机动力量,为德国法西斯最终横扫法兰西打下了基础。
其次战役判断失误。法军统帅部虽然意识到法德难免会有一战,但是他们觉得德国人依然会穿新鞋走老路进攻比利时,从而从法国东北进入法国。所以法国人将大量的军队布置在了东北地区以及比利时,力争拒敌于国门之外。
可是,德国人的主攻方向竟然是被认为装甲部队无法穿越的阿登森林,主力部队尚在比利时的法军,无法迅速回援,而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抵挡希特勒的装甲洪流,德国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在法国境内飙起了坦克车。于是乎,敦刻尔克的名场面也就这么产生了。
第三老旧的战术思想。法国人的保守让人瞠目结舌。当德国法西斯已经用钢铁洪流在36天内击溃波兰之时,法国人仍然沉浸在一战的胜利思维之中。法国元帅贝当任然坚持要塞战争的理论,去对抗德军。
当德国人在使用飞机,坦克作为拳头进行闪击的时候,他们的法国同行仍然抱着书本飞机白天进行侦查,夜晚进行轰炸的教条在学习。法军的统帅甘莫林,甚至提出坦克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配合步兵。
法国人的思想极为僵化。如果德国人和法国打的仍然是一场,一站是地堑壕战堡垒战,那么毫无疑问法国人肯定会取得胜利,可是在军事理念上法国人固步自封,而德国人却大踏步向前,法国人的悲剧早已经在此刻注定了。
二战初期的法国人根本就不想打仗。法国人是浪漫的,他们的口号是要做爱不要作战。在经历了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更加不喜欢作战,虽说一战法国人是赢家,但是法国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1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士都在法国境内展开,法国国内被打的一塌糊涂,生灵涂炭,百业凋敝。曾经的高利贷帝国主义此时变得债台高筑。这使得高傲的高楼璇玑,特别的痛恨战争,以至于只要在选举中高喊两声裁军削减军费,这些政客们就能成功的收获,大把的选票。
哪怕到了后来希特勒上台,德国纳粹的獠牙逐渐露出,法国人仍然在做鸵鸟,竭尽全力的避免战争,签署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条约来寻求安全感,其实这些东西根本无法阻止法西斯的扩张。
远见的德国日益做大,就决定牺牲几个盟友来满足希特勒的胃口,希望这位德国元首在体会到法国的善逸之后,放弃扩张的想法,法国人实在是图阳图森破。
在打仗时,法国人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不能抛弃的就是他们的传统,那就是没有一个敌人能在法国人投降之前进入巴黎。
法国人投降了,德国纳粹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顺便接收了大量世界上保存的最完好的二手武器, 这些法军的武器几乎和全新的一样,除了在法军士兵投降时往地上那一摔,粘上了一些尘土之外,没有任何的损伤。
虽然随着现代法国之父戴高乐将军发起的自由法国运动法国人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也有了一些亮点,勉强挽尊,但是法国在二战中投降亡国的耻辱,是始终无法洗刷的。
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法国在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上不比德国差,输在了盲目自大,战备松驰上。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强大的武装力量做保护,忘战必危。希特勒一直在积极准备一雪一战失败的耻辱,可法国高层还沉浸在自己战胜国的喜悦之中,天真的以为德国不敢进攻法国,从思想就没有重视德国的军队扩充壮大,所以法军装备早巳经落后德军,特别是飞机和坦克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差了一大截。被德军一击即溃也不足为奇。宛如中国的宋朝,表面上繁荣富庶,但因为不重视军队建设,尤如一只肥美的羔羊,周边邻国谁都上来咬上一口,宋赔钱赔物,对外称臣,苟延残喘。一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危险,军备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保障,我们爱和平,但要长久的和平就要有强大的武装来支撑。
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我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有疏漏之处,请见谅。
首先,法国人口从1850年左右就开始被德意志地区超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人口约四千万,而德国人口约六千七百万,而且法国参军的适龄人口数不到德国的一半。因此,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要在军队规模上与德国抗衡,只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延长兵役时间,二是减少工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虽然依靠英国和美国等盟友的帮助抵御住了德国人,但早在拿破仑战争后法国人口红利的丧失带来的问题现在已经显示无余。例如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超过一百二十万,占总人口的28分之一,对比其他欧洲国家,德国死亡人口占总人口的32分之一,英国57分之一,俄国107分之一。单从这一点而言,法国人口损失最大。
更致命的是,这一百二十万多人,几乎全部是可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最具有创造力,将成为法国社会中流砥柱的20-30岁的一代!当这一代青年男子丧失殆尽,我们可以想象法国在二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将面临何种窘境。关于这个窘境,我们只要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军队的指挥官们我们就明白了:甘末林、魏刚、贝当……全部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作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一战,怎么可能应对已经更新了军事指挥思想的德国?
同样和法国人口问题相联系的是,一战后法国的精英们不是没看到法国对德国的劣势,法国 也尝试过摆脱这种劣势,但是都失败了(先是想要严惩德国,让德国不再对法国有威胁,接着是试图建立围绕德国的集体安全机制),所以当纳粹威胁来临的时候,精疲力竭又无计可施的法国人极度沮丧中只能乞灵于马奇诺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士气极其低落也是法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领导不给力,将熊熊一窝,上面要投降,士兵能怎么办啊?
乌克兰实力绝对不如俄罗斯,差距太大了,但领导要战,死不投降,俄罗斯就很被动,反而打不赢!
这就是领导人决心加上民众的支持主导战争的胜败!
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法国虽然在近代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经济体制的滞后和政局的动荡等等因素造成了法国国力的下降,被德国超越,但是法国仍然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国,二战爆发前夕,法国自诩为“欧洲最强陆军”,并不是吹嘘,法国陆军有300万军队,其装甲部队和坦克性能也在德军之上,况且还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法国陆军是德国陆军所边尘莫及的,至于法国陆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政府更迭频繁与羸弱,法国政局自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就一直动荡不安,普法战争之后,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国政局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是法国本国的矛盾尖锐,内阁依旧更换频繁,以至于难以形成对德政策的连贯性。
二、实施消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妄图通过一战的“堑壕战”战法,拖垮德国,忽视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力量,强大的法军部队躲在马奇诺防线后,坐以待毙,对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过于迷信。
三、缺乏独立自主的防务,将自身安全与英国绑在一起,对德战略都要与英国商议,丧失了防务独立性。
四、军事思想与军事技术落后,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军事技术上忽视了现代空军的发展,坦克和装甲力量虽然强于德国,但不重视集中使用。
五、经济发展滞后实力不济,经济大危机让法国经济更加脆弱,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国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劳动力缺口,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六、和平麻痹思想的作用,幻想通过“绥靖”和“祸水东引”转移战争危机,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七、德军“闪电战”让法国措不及防。德军突然在阿登出现,切断了比利时英法联军和法国本土的联系,德军神出鬼没的战术和强大的突击力量让法军难以抵挡。
八、意大利趁火打劫,虽然意大利军队只是来法国战场搞笑,但的确给法国南部地区很大压力,间接促进了德军在法国内陆的推进。
九、敦刻尔克之战后,英国势力退出西欧,仅剩下法国一国与德国对抗,在整体战局恶化的形势下,法国一国根本无法扭转,法国拼命请求英国提供空军支援,但英国投鼠忌器,需要利用这些空军力量来保卫英国本土,法国被抛弃。
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让德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集中兵力对法作战。法国本希望苏联会出兵德国东部,协助自己对德国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但是苏联基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没有出兵德国东部,法国在德国难以抵挡的攻势下失败。
有人说二战法国实力不输德国,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段历史没有深入去挖掘和研究!但是我认为,二战期间,德国军事要比法国先进,特别是它的坦克技术。另外,德国纳粹分子对战争的狂热对推动战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德国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和主动者,而法国却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和被动者,被迅速击溃,合情合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