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刘备集团自从有了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引下,他们的事业走上了发展高速公路,夺取了部分荆州,又拿下了刘璋的益州。眼看诸葛亮隆中对,两大前提已基本就位,就在这个时候,荆州的关羽却出事了。
他主动出击,水淹七军,一时间威震华夏。偏偏就在他声望正隆之时,竟然被孙权抄了后路,搞出个大意失荆州。丢失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使得刘备集团没有向中原地区深入的跳板,从而只能龟缩在益州,这不禁让人扼腕痛心。
对于关羽的死,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巧施妙计陷害的。其实不然,我们要认定诸葛亮陷害关羽,需要有证据,必须要搞清楚诸葛亮的动机。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没有找到,诸葛亮和关羽没有矛盾,貌似关系还挺不错的,诸葛亮对于关羽的脾气,摸得很透,这使得诸葛亮能够和关羽较好的相处。
关羽在得知自己和马超并列五虎上将之后,他的心态又崩了,扬言要进四川和马超一较高下。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关羽的老上级刘备都觉得非常头疼,这个时候诸葛亮却站了出来,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一下子就搞定了这件事。
在信中他告诉关羽,马超虽然勇猛异常,但是他的模板无非就是另一个张飞,怎么能够和您美髯公相比?
这个美髯公的称呼,就类似于现在我们叫别人大胡子,是一个比较亲切的昵称。如果两人关系不和,以关羽这个个性,诸葛亮作为一个小辈,如此称呼他,岂不和火上浇油一样?
再者,关羽等失败在于他只是一个军事将领,对于政治和外交完全不懂。在荆州这个地方,三方势力鱼龙混杂,是三国英雄必争之地,处于弱势地位的刘备集团,要想保住荆州,就必须和长江中下游的霸主孙权搞好关系。
而关羽这个人恰恰就死在了这一点上,当鸽派人物鲁肃还活着的时候,虽然鲁肃单刀赴会把关于骂的狗血喷头,但是双方还能保持克制,能够一致对外。
可是当鹰派人物吕蒙上台,他敏锐地指出,一目前东吴的情况,只有两个地区可以夺取,一个是徐州,另一个是荆州。夺取徐州之后,东吴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和曹魏帝国野战争雄上,必然落于下风,所以多取了徐州也势必保不住。
而夺取荆州可以使得自己的长江防线,最后一块拼图被补上,能够极尽长江之地利,这对于东吴帝国偏安江东,是有极大的益处的。所以在他和孙权的力主之下,东吴果断对荆州下手,最终导致联盟破裂,关羽被杀。这其中哪里有诸葛亮的影子?
所以关羽之死和诸葛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只是怀疑,但不是事实,孔明躹恭尽瘁,死而后已式的人物,难道还会害尽忠维刘的关将军吗?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骄兵必败,关羽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就飘飘然了。战庞德,水淹七军,擒于禁,自觉天下无敌,抗曹不连吳他犯下了大错。东吳呂蒙白衣度江偷袭了荆州,回头去救荆州己失。后来发生了弃小城走麦城的败局,是关羽自己所为不是诸葛亮成心加害。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虽说胜败兵家常事但关羽“大意失荆州”确实是不应该、原因如下:
1、饱读兵书
2、曾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履历和经验
3、一手制造出了“单刀赴会”的独角戏
4、有过名闻天下“赤壁之战”过程中意气用事放过曹操的教训……
综上所述关羽败就败在他有点象“楚汉传奇”中的项羽、都是自恃清高、孤傲麻卑、大意轻敌、松懈警惕性……所以军师诸葛亮来背这个锅有点冤……
其实每一个人稍一不慎就很容易犯下大错!如: 东吴的陆逊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能用“火烧连营”七百里让一个久经风雨洗礼经验丰富的刘备惊叹不已、郁闷而终……。再比如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也会忘记先主刘备的遗训: “马谲徒有其表、纸上谈兵而已”……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北伐魏国、有一次在关键问题上竟然会重用“徒有其表、纸上谈兵”的马谲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以至于追悔不已遗憾终生……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诬瀎!怎么不说是刘备害死的……有人信吗?
《三国演义》中,有人说关羽的败走麦城是诸葛亮故意害死的,是真的嘛?
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害死关羽?害死关羽对诸葛亮有什么好处?关羽就一大将,诸葛亮为丞相、军师。.难道关羽的存在会对诸葛亮的地位造成影响?关羽虽然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但对诸葛亮还是言听计从,尊重有加。说诸葛亮故意害死关羽,让人难以置信。是真是假,恐怕只有罗贯中知道,要知实情,有请去问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