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在研究二战历史中,有一条防线是最容易吸引火力的话题,它就是马奇诺防线,众所周知,这条防线的修建耗费了法国巨大的国力,可最后却没有如愿以偿的阻挡德军的进攻。胜利的德国人也没有吸取教训,竟然也在法国和德国边境修建了一条号称大西洋壁垒的防线,那么这二条防线能够相提并论吗?
耗时巨长,花费巨大马奇诺防线修建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修建的,是法国高层为了防止德国入侵而修建的。从1928年开始动工修建,1940年初步完工。造价高达50多亿法郎。
而大西洋壁垒的修建是德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目的是为了防止英国从海洋进军,从法国东北部突入德军统治区域而修建。前后花费4年多时间。耗费重金。
从这里比较来看,马奇诺防线和大西洋壁垒都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完工,虽然最后根本没有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但是从物质价值方面来看,大西洋壁垒是可以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
图为马奇诺防线
军事意义重大马奇诺防线分布在法国的东部,长达二千多公里,前期确实有效的震慑了德国的军队。使得大片领土上的居民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大西洋壁垒也是长达二千多公里,覆盖范围包括西班牙西北部和法国北部以及德国部分边境,在战略意义上有效的防止了英国海军突然袭击,对联盟国登陆作战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二条防线从军事意义的角度来看,相差不大。都是国家的重要防御工程,有效的弥补了战备人员不足的缺点,使得有限的军队能够发挥更大的用处。
图为大西洋壁垒
防御设施完备,抗击打能力强大马奇诺防线完全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现代化设施。有的地方还有有线电车,士兵在里面生活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
而大西洋壁垒分布着大量火炮作为防御火力,还有地雷交叉阵地,能够给登陆的敌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各种战壕与反坦克深坑也是分布其中,虽然说不能做到像马奇诺防线那样自给自足,生活长久,但也可以说是坚不可摧。曾经被希特勒夸耀为不倒防线。二者从这里来看也只是大西洋壁垒在生活便捷程度上面稍微逊于马奇诺防线的。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大西洋壁垒是能够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但是再坚固的防线也抵挡不了决策的失误,我们要从源头做起,不能只重表面,要想打胜仗,就要提高军事人员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璧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大西洋璧垒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都是二战期间建造的,二者建造是防止对方顺利通过攻打目标的。纳粹德国为了防御西线修建了大西洋壁垒。这条防线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长达2700公里,以当时的建筑水平算是很了不起。2700公里要是步行要很长时间,更何况建设军事防线,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同德国的大西洋璧垒,前者是婴儿,后者是成人运动员。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这个规模庞大的防御工事在1942年开始建造,1943年隆美尔受命督造大西洋壁垒,它的存在也使得德军的防御力大幅提升。
马奇诺防线有5800多个,防线所采用的防御材料都是特别的坚固,最坚固的钢筋混泥土工事的墙壁和顶盖能达到4米左右的厚度,尽管有炮弹击中也丝毫不为所动。防线内部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所需的场所,防线里面完全可以养活大量军队。防线里的交通也四通八达,里面修的有电车跑的轨道。马奇诺防线全长约390公里,位置是自隆吉永至贝尔福。整个防线防御区域非常大,纵深8公里,防御区域内平均每公里有多个工事。防线内也有防坦克壕、崖壁以及金属和混泥土的桩砦,并且配有地雷场、通电铁丝网等,基本上难以逾越。马奇诺防线只是表面坚固,即使德军从正面进攻也能轻易突破。看似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却有着很多薄弱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都是能够轻易攻破的。希特勒指挥主力军主力从法国与比利时的边界迂回,德军另部分人马向马奇诺发现守军发起进攻,本来德军只是打算佯攻马奇诺防线转移法军视线,另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军在没有付出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从正面突破了马奇诺防线。
德国大西洋璧垒堪称铜墙铁壁和法国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现在知道那个防线比较坚固吧,建造大西洋璧垒的是智慧型。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如果不考虑是否建成的问题,仅从规模上来看,大西洋壁垒是远远超过马奇诺防线的,因为大西洋壁垒是从挪威北部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和法国的交界处,长达2700公里,构筑了1.5万个坚固的混凝土工事支撑点。而马奇诺防线的总长只有390公里,拥有5000个永备混凝土防御工事。从工程的规模来看,马奇诺防线远不能和大西洋壁垒相比,也是为什么德军从1942年开始修建了整整三年也没能建完,甚至整体工程进度进度都不到设计的一半。
从实际建成的防线进行对比来看,大西洋壁垒的坚固程度就差马奇诺防线太多了,除了极少数地段德军构筑了强大的现代化防御工事并配备大口径岸炮外,大部分的防线仍旧是以一般的土木野战工事为主,提供火力支援的也是陆军的野战炮兵,多以缴获的外国火炮为主,战场生存性很低。而马奇诺防线的机枪阵地和火炮阵地几乎都是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除非是直接命中,否则很难被摧毁。
最关键的是大西洋壁垒主要是一条沿海岸构筑的防线,防御纵深非常浅,只有几公里,在往后便没有了任何防御工事,一旦盟军取得决定性突破,那么整个大西洋壁垒也就宣告崩溃,所以德军除了在海岸线附近进行决战外,毫无办法。而马奇诺防线的纵深就比大西洋壁垒强太多了,整个防线的纵深在10-30公里之间,是大西洋壁垒的好几倍,防御强度也随着提升许多。
总的来看,马奇诺防线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现代化的防御阵地,如果德军真的从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则必然会遭到惨重的损失甚至失败。法国在二战的失败并非由于马奇诺防线不坚固,而是输在了战略战术,并非马奇诺防线之错。而大西洋壁垒则是徒有虚名,是一条以土木野战工事为主的防线,连德军自己都知道这种防线根本不可能阻止住盟军的登陆,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战后就曾表示,一开始他就对大西洋壁垒不抱希望,完全达不到防御的目的,都是纳粹党大肆宣传的结果,盟军可以肯定会突破大西洋壁垒,龙德施泰特元帅将成功寄托在一场大规模的装甲反击上。连对大西洋壁垒充满信心的希特勒也曾在会议上表示,如果西线德军无法通过大规模的反击将盟军赶下大海,那么德军的大西洋壁垒将必然被攻陷。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被当时称之为最牢不可破的防线之一,其花费金额达到了50亿法郎,它的建造时间也是相当之久,从1928年开始修建直到1940年才初步完工。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为德国服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的防线长度达到390多公里,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
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防线,防御区域非常大,纵深8公里。基本上把德国通向法国的道路彻底堵住,如果德军想要入侵法国,那么马奇诺防线基本上是他们不得不过的一关,只要你敢过,那么马奇诺防线就可以保证你即使不死也得脱层皮。
为什么这么说?马奇诺防线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防御工事共有5800个左右,平均每公里就有十五个,以便各个工事之间实现火力互相支援。防线所采用的材料特别坚硬,其最坚固的防御工事的墙壁和顶盖可以达到四米之厚,即使炮弹打在上面也丝毫不惧。除了自身的坚固之外,它还在防御阵地设立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所谓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奇诺防线内部设施也是十分齐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现代化设施。有的地方还有有线电车,士兵在里面生活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马奇诺防线的建立使得德军如果想从正面征服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呢,德国人也不傻,没选择和你硬碰硬,他们直接绕过了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在1940年的五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成功占领法国北部后,突袭了马奇诺防线的背部。马奇诺防线就此失守。
说完了马奇诺防线,再来说说大西洋壁垒。德国为了将更多的兵源投放到苏德战场,同时也为了更好防御西线英军突击队的骚扰和登录,在边境修建了两千多公里的大西洋壁垒,这条防线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虽然同样花费了德国大量资金,耗费了四年光景。德国耗费100多万吨的钢铁,灌注2000万立方的混凝土。把这个防御吹成了“打不倒的防线”但是很遗憾的是,这条防线在后来也成功被盟军所摧毁。
虽然大西洋壁垒被称为德国最坚固的防线,可是各个地方的建造程度都是不统一的,在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时,该区域内的防御工事才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于为什么会被盟军突破防线,一方面是因为防线过长,只能集中修筑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则是误判了盟军登录的位置,导致诺曼底军事防御程度远远不够。此外在盟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不少防御工事都被破坏。再加上大西洋壁垒设计图的泄露,攻破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如果不是面对诺曼底登陆这场措手不及的战役,结局会是如何还不好定义。虽说大西洋壁垒防线没有马奇诺防线那样长久的补给系统,可是维持士兵短暂的存活还是可以办到的。毕竟曾被希特勒吹嘘为坚不可摧的防线。在大西洋壁垒防线上遍布着大量碉堡、火炮阵。以及数百万枚不同种类的地雷交叉分布,此外还有延缓登陆速度的障碍物,如铁丝网、由钢条焊接而成的捷克刺猬、以及针对装甲车辆的反坦克壕。这些都能对盟军造成巨大伤害。
综合来看的话,虽然二者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却都没能达到御敌的目的。
二者的失败也是各不相同,一个失败在过于集中优势于一点,导致其余地方守备薄弱,被人趁虚而入。
另一个则是战略纵深过长,防守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结果顾此失彼,最终满盘皆输。
至于大西洋壁垒是否能媲美马奇诺防线,这也得看你们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待的,从哲学上来讲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另外的关键就是,这两条防线针对的战略目标不一样,一个是为了防守陆地进攻,一个是为了防守海洋进攻。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东西...大西洋壁垒是整个挪威西部,乃至欧陆从丹麦到法国的大西洋沿岸的一条防盟军登陆的军事防线。全长2700公里
但这么长个防线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德军主要是在一些便于登陆的滩头设立碉堡和岸炮(不少炮还是拆马奇诺的),敷设地雷(电影《地雷区》中德军战俘就被要求清理丹麦滩头的地雷阵)。然而更多的则是摆设混凝土锥、铁丝网、反坦克拒马、反登陆艇桩这类设施用以拖延盟军登陆。
而马奇诺防线长度不超过400公里,但确是个非常完善、带有一整套生态体系,防御性极强的永备工事。
这两一个是防止登陆用的,另一个是仿制德陆军跨境用的。如果一定要扯相同点,那就是都没起到什么鸟用。
马奇诺咱们都知道,法国人本来意思也就是逼德军只能从比利时那边打。而自己也方便将重兵部署在那边,鬼知道法国人脑子不好漏了阿登,结果被德国人一刀捅穿。然后...马奇诺毛用都没起到。
大西洋壁垒的话,德国人在打死法国以后期初还不想弄这么大。只是随便弄了点滩头防御用来赶赶英国的一些小鼓部队登陆骚扰。
但随着东线那边和毛子越来越僵,只能抽西线的兵力去填坑,而西线少了兵就只能造防御工事来弥补。另外,海狮行动失败、美军也对德宣战以后,德国人也更重视大西洋的岸防。然并卵的是大西洋壁垒的图纸早就被盟军偷到了...后来诺曼底登陆也是一波捅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德棍一切都是徒劳。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欢迎关注“桌面战争兵棋”,我们专注于军事历史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我们先分别看看马奇诺防线和大西洋壁垒到底是两条怎样的防线。
马奇诺防线是一战后法国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堡垒体系,其目的是防止德国的再次入侵。马奇诺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在法国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经营下,马奇诺防线的堡垒体系相当完善。光永备工事就有5800多个,其主要防御工事基本对普通火炮免疫。
大西洋壁垒则是二战才由纳粹德国开始修建,其全长接近2700公里,主要目的是防止盟军从大西洋沿岸登录欧洲大陆。但是由于工期短、物料不足,大西洋壁垒防线可谓是漏洞百出。除了被误判为盟军登录点的加莱地区防线相对完善外,其他地方的进度都不足,以诺曼底为例,直至D日,此处的防御修建进度仅30%。
有了上面的情况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相较于已经完备的马奇诺防线,大西洋壁垒可能除了长一点意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了。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大西洋壁垒的表现也远不及马奇诺防线。
大西洋壁垒完全没有发挥其阻挡盟军登陆的作用,当然这和修建时间不足、物资缺乏也有一定关系。而马奇诺防线虽然未能保护住法国领土的完整,但德国人宁肯绕道山区也不从马奇诺正面进攻,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奇诺防线是完成了其使命的,是法国军队没有完成其守卫国家的使命。
随着战争技术的进步,以马奇诺防线为代表的“完全防御”理论已经过时。任何防线、要塞在海陆空天的机动作战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