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第三共和国灭亡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1941年6月,德国军队不可一世的跨过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红白蓝的三色法国国旗被迫降下,代之升起的是德国的万字旗。此时的法国就已经宣告灭亡。

这是德法数百年恩怨历史上最后的一出悲剧。法国随后在南方成立维希政府,戴高乐也在海外建立起了所谓的自由法国。那么强盛一时的法国灭亡之后,它海外的殖民地的命运都怎么样了呢?

法兰西殖民帝国为法国在17世纪至1960年代控制的殖民地帝国。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了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国。但是随着二战的投降亡国萎靡殆尽。

被他国抢夺,无力回天

法兰西殖民帝国瓦解以后,海外的殖民地大多被其他国家占领。在东亚的印度支那地区被日本所抢夺。北非的叙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被英国所占领。英国和美国又共同瓜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虽然不久后为了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需要把这些殖民地还给了戴高乐政府。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墙倒众人推的悲剧,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灭亡就要被瓜分。

民族运动兴起,殖民地独立

本来就已经受够了法国殖民者的压榨剥削,谁还受得了轮番换人压榨。在法国投降后的不久,许多殖民地兴起了民族独立运动,以东南亚的越南为例子,越南从十九世纪中期就受到法国的殖民侵略,但是苦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双重整压,无力反抗。后来在法国投降的时候看到了机会,各地民众趁着法军驻军空虚的时候大举起义,经过十余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摆脱了殖民地的历史。

被维希政府所掌控,继续接受殖民

法国原政府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在国内投降派的主持下从巴黎迁都维希,成立了维希政府,与德国签署了合约,并在纳粹政权的支持下控制着法国南方地区,为德国的侵略战争提供各个反面的服务,同时在德国的授意下,维希政府仍然掌握着法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投降戴高乐政府,融入自由法国

维希政府虽然已经成立,并在一定时期还被当时的法国人所认可,认为为了保持法兰西领土的完整而向纳粹低头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经过后来自由法国努力宣传与引导后就转变了,许多殖民地看出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在未来才有希望,不屈服的国家才能称之为一个民族的国家。于是很多殖民地纷纷向戴高乐靠拢,为以后重建法兰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二战法国投降以后,其海外的殖民地大部分还是跟着维希法国混的。

在二战前,法国拥有的殖民地仅次于英国,其海外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法国战役打响以后,德军进展迅速,法军虽然有100多万军队,但是没能形成有效抵抗,在短时间内被德国击败。法国投降以后,成立了贝当为首的维希政府。

二战前的法国殖民地

虽然维希法国一定程度上是德国的傀儡,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它是合法的、得到大多数国家承认的法国政府,而戴高乐组建的自由法国缺乏承认,因此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大多继续效忠维希法国,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法国海外殖民地也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一、法国一部分海外殖民地陆续卷进了战争,被各方所占领。

像日本,通过德国向维希法国施压压力,占领了越南北部。还有英国,后来出兵占领了叙利亚等地。而在北非战役以后,盟军攻占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而德国则占领了突尼斯。

在盟军占领和从轴心国手里收复的殖民地,从名义上都交给了自由法国管理。

盟军在北非登陆

二、在战争期间陆续倒向自由法国。

一些法国海外殖民地在战争中期,就因为种种原因倒向了自由法国。比如像加勒比海的法国殖民地,它们远离法国本土,靠近美国,在美国参加战争以后,自然选择向盟军靠拢,而加入自由法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西非的一些法国殖民地,像加蓬、喀麦隆等,戴高乐建立自由法国以后,派出部队对这些地方的维希法国军队发起了进攻,逐步夺取了一些殖民地,这也成为自由法国最早控制的地盘。特别是在达喀尔的法国舰队加入自由法国以后,极大的壮大了自由法国的力量,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贡献。

达喀尔的法国舰队最大的军舰——黎塞留号战列舰

所以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在初期基本都是归属维希法国,部分被其他国家占领,后来则陆续都归属了自由法国,直到战争结束。

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第三共和国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政权。它是在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之后所建立的稳固建立的共和政府。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维希政权成立,第三共和国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殖民地当中大部分都为他国所占领(如日本占领中南半岛,英国占据了叙利亚、黎巴嫩及马达加斯加,英美联合占有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德国抢夺了突尼斯)。但不久后,由戴高乐重新控制这些地方。

▲▲▲法兰西殖民地消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法国是战胜国,然而这无法掩饰法国国力衰退的事实,而在法国各殖民地兴起的非殖民地化运动浪潮影响,纷纷走向独立建国之路,这使得法国的殖民帝国面临严重挑战,虽然法国试图尝试继续维持殖民地的统治,但各地反抗独立力量,已非法国所能对付。接下来说说这些法属殖民地曾作出的抗争。

先说越南

越南在1945年发动了越南总起义即“八月革命”8月25日越盟占领了西贡,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机关。8月27日组成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9月2日宣告越南独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胡志明

1946年3月6日,胡志明和法国签署了一份协定,允许法国军队返回北越,而法国承认越南是“法属的一个自由国家,可以拥有自己的下政府、议会、军队和税收系统。”

1946年春,法国政府任命著名将领勒克莱尔为东方远征军司令,决心以武力恢复殖民秩序。

1946年11月26日,法国舰队轰炸了海防,造成2000人死亡,4000多伤。12月法国又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宣战。

1946年11月20日,法国军队向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越盟军撤出海防。1946年11月24日,法国军舰和炮兵开始炮轰海防,随后越盟同意了停火协议并撤出了海防,但不久又派出军队骚扰海防。随后越盟与法国开始了游击战。越盟军兵员素质、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等均差,处处被法军压制,原本与越盟军并肩作战的高台教、和好教等宗教团体也纷纷转向投法。1947年,法军攻陷河内,越盟军重返丛林,坚持游击战。1947年,法国军队包围了越盟位于北越的基地,当时胡志明藏匿在地洞内,得以避过法军的生擒。

1950年1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法国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大批武器装备。越南共产党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获得大批军事援助。

1954年3月,奠边府战役开始,5月,法国战败,被迫与越盟就和平问题进行谈判,同年7月21日,法国与中国在内的9个国家在日内瓦会议中达成协定,法国撤出越南,并承认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独立国家。

再说阿尔及利亚

1830年起法国以一个外交事件为战争理由,入侵并占领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总督胡塞因迪伊被流放,法国殖民地自此逐渐向南渗透,直至对此地区和居民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始入侵,但由于顽强的抵抗,法国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对整个阿尔及利亚的占领。

二战期间,阿尔及利亚支持同盟国,支援自由法国武装战斗。1945年同盟国胜利,大战结束,戴高乐领导下的的法国政府却开始镇压诉求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抗议运动,随后的大屠杀成为阿尔及利亚历史的转折点。在法国统治期间,大批欧洲人来到阿尔及利亚定居。1954年时,大约有100万欧洲裔人口在阿尔及利亚生活,当中包括大量世代居于当地的法裔居民。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放弃阿尔及利亚是难以接受的。

阿尔及利亚战争

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最初在1954年只有数百名武装人员,到1957年已发展为一支人数近4万人的武装部队。当时的民族解放阵线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以伏击和夜袭为主,避免与装备较佳的法军交战。他们也发动一些绑架事件,对象包括法军、法国侨民、怀疑通敌者或叛徒,后来更扩大至政府雇员甚至是一些不肯跟他们合作的农民。

到1956年时,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已投入超过40万法军。攻击敌军的战斗任务主要由精锐的殖民地步兵空降单位及法国外籍兵团担当。有大约17万阿尔及利亚穆斯林在法国正规军中服役,大多数是自愿加入。

在1950年代后期,法国人把200万以上的阿尔及利亚人从家乡(大部分在山区)强迫迁徙到平原地区,防止他们支援叛军。

最终结果:

▲阿尔及利亚的定居点和公路的地形图

1962年3月18日,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双方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同意阿尔及利亚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独立。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选民在投票中几乎一面倒地赞成独立。法国在7月3日承认阿尔及利亚为一个独立国家。

关于这次战争的总死亡人数,民族解放阵线估计有30万人在这场战争中因战事死亡,有些阿尔及利亚方面的数字估计为100万人,法国官方数字则为35万人。法军伤亡方面,法国公布有25600法军死亡,当中包括6000人因非战斗原因死亡,另有65000人受伤。BBC的一篇文章指战争造成3万法国人及最少50万阿尔及利亚人丧生。

▲戴高乐

最后法国在二战结束后放弃其在中国的租借地和治外法权。戴高乐1958年再次上台后,容许通过全民公决实现殖民地独立,受到非殖民地化运动影响的法属非洲也有很多从法国殖民地中独立,而这些殖民地也得以立于万国之林。至1980年,法国主要的殖民地全部脱离法国独立。

法兰西殖民帝国在巅峰时期算上法国本土,它的面积甚至达到了1289.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现在法国只剩下在南太平洋的一些海外属地,法属圭亚那以及一部分岛屿。

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二战法国投降后,在德国的扶持下成立了维希法国,而英国则扶持组建了自由法国,两个政权都宣称是合法的法国政府,而指责对方是傀儡政权。当时法国众多的海外殖民地面临着到底效忠哪个政权的选择,在初期,绝大部分的法国殖民地都承认维希法国,而不是自由法国,因为至少维希法国的政权还在法国本土,控制着法国的南部,而自由法国实际上属于一个流亡政府,各殖民地的法国总督出于对本土自己利益的考虑也会选择维希政权,而不是一个只有空衔的流亡政权。

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大部分都在非洲,其中靠近法国本土和意大利的北非殖民地一直都处在维希法国的有效控制之下,这主要因为这里处于轴心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距离法国本土也非常近,盟军在这里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这些地方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另外处于非洲西部的法国殖民地如刚果、喀麦隆等地,这些地方距离轴心国势力范围较远,在自愿或英军的武力威胁下大都加入了自由法国,成为自由法国较早控制的地区,这些殖民地的军队加入了对轴心国作战中。还有叙利亚、黎巴嫩则被英国直接占领了。

除了非洲的殖民地,法国在亚洲还有一块殖民地,即印度支那,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印度支那仍旧归维希法国管辖,在日本和德国的运作下,维希法国被迫同意日本进驻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区,修建军事基地。正是因此遭到了英、美极度警惕,开始对日本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最终迫使日本选择主动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全境,名义上虽归属维希法国,实际已经为日本所有。

德国也占领过法国的殖民地,即突尼斯,当时盟军在北非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北非法军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这样希特勒感到愤怒,进而直接派兵进驻突尼斯,避免整个北非落入盟军之手。在这里轴心国军队和盟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最终以轴心国军服全军覆没而告终,包括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内。随着轴心国一步一步走向失败,那些法属殖民地都被盟军所占领,并交还给自由法国管辖,始终没能逃脱被殖民的下场,战后各殖民地都爆发了独立运动,那些曾经为了法国而战的殖民军队选择了为自由而战!

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法兰西共和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在法国战败后它们都面临2个选择,是听命于戴高乐自由法国还是接受贝当维希法国的管制!各个殖民地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做出了决断。

法国在二战时期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在1234.7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影响力的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是非洲殖民地,这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距离欧州最近,也是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争夺的焦点;第二是法属印度支那,也就是今天的老挝、越南、柬埔寨,这里是德国与日本交易的筹码,也是法国控制力最弱的殖民地;第三是法属叙利亚,这块东地中海沿岸的殖民地即便在今天,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

首先,法国的很多败兵都选择逃亡北非,其中海军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刚刚完工的法国超级战列舰“黎塞留号”就选择前往到法属塞内加尔,躲在当地达喀尔港内!由于英国皇家海军发起了旨在消灭法国海军的“弩炮行动”(也被称为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导致法国海军残存人员恨透了英国,因此塞内加尔和靠近地中海的北非殖民地,铁了心跟随维系法国。凭借8门380mm主炮,黎塞留号打退了英国的围剿,直到美国参战并能够攻下维希法国控制的北非,才选择加入盟军一方。

维希法国虽然偏安法国本土的五分之二,但是它还有一支海军和10万陆军虎踞地中海,因此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不容小觑,但也仅能有效控制北非地区。如上图所示:维希法国的军事控制力最远只能到达几内亚湾(浅绿色),而戴高乐凭借英国的大力支持很快夺取了法属几内亚地区(黄色),位于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原本也是忠于维希法国的,但是从1942年5月开始,英国决心拔掉这个眼中钉,因为英国在北非作战的部队,后勤运输线要经过印度洋,来自美英本土的武器弹药通过大西洋、印度洋的航运抵达埃及前线,显然马达加斯加很可能被轴心国利用,切断盟军非洲部队的后勤线。

由于德国和维希法国的海军力量薄弱,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皇家海军吃掉马达加斯加,1942年11月马达加斯加的维希法国守军全部投降,败军几乎全部加入戴高乐的阵营。又在这一年的11月,英美联军发起“火炬行动”,动用了将近2000架飞机和13个师10万多人,在北非登陆攻击维希法国控制的阿尔及利亚,虽然维希法国在北非的陆军扩充到20万人,但它们斗志全无,指挥官吉罗将军也同意倒戈,至此维希法国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再也没有存在的价值,被第三帝国彻底吞并。

到1943年3月,战功赫赫的非洲军团在指挥官阿尼姆大将带领下投降,此人刚刚接替隆美尔的指挥权,他手下的501重装甲营配备20多辆虎式坦克,在突尼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不过英美联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他们的抵抗都是徒劳的。阿尼姆放下武器也标志着非洲战役的彻底结束,原法国非洲殖民地全部归入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麾下。

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很少,主要是叙利亚和法属印度支那,这两个地区的归属也很复杂。

叙利亚从1920年开始归法国所有,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直到二战爆发才凸显出了。首先是伊拉克勾结纳粹德国反抗英国的控制,叙利亚成为德国军队进入伊拉克的通道,从意大利出发的德军借道叙利亚进入伊拉克,给英国在中东的霸权造成不小的麻烦。当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叙利亚的法国驻军立场明确的站在维希法国一边,这让英国很是不爽,无奈当时的英国损失惨重,后来又遇到戈林的空军发起大不列颠空战、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发起非洲战役,英军疲于奔命,对叙利亚法军的围剿行动被拖到了1941年6月。

这也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月份,在德军还没有进攻苏联之前,英国拼凑多个自治领地的部队和自由法国的部队,从三个方向围攻叙利亚法军。当时自由法国在叙利亚有300多架飞机和4.5万人驻守,而英国能用的只有3.5万人和50架飞机,唯一的优势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牢牢控制东地中海的制海权,叙利亚的法国驻军得不到弹药、兵员补充,经过5个礼拜的激战后,法军指挥官“亨利费尔南”放下武器。此战之后,德国彻底放弃从地中海方向进取中东的战略构想,1年之后希特勒转而发起“蓝色行动”夺取高加索油田,也由此走上不归路,可以说英国对叙利亚的攻势改变了二战的走向。

最后是法属印度支那,这里远在东南亚,维希法国不曾有效控制这里,希特勒更是将其当做与日本交易的筹码。

法国投降后,印度支那一直小心翼翼,近在咫尺的日本虎视眈眈,而它背后的暹罗(泰国)也是图谋不轨。1940年8月30日,在希特拉威胁下维希法国命令法属印度支那与日本签订《法日协定》,规定日本在印度支那享有各种经济上的优惠政策,而日本则提供军事保护。此后直到1941年3月份,暹罗向法军进攻不断,企图收回被法国占据的故土。最终在日本调停下,印度支那做出妥协,割让出部分土地。到了1941年7月日本登陆越南南部,这是南下战略向东南亚扩张的第一步。

其实在印度支那与日本签订《法日协定》时,美国就极为不满,因为日本南下染指印度支那威胁到了美国的菲律宾,随后不久展开了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等经济封锁,这导致日本不得不做出选择,是从印度支那南部狼狈撤军,还是与美国开战!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日本选择不惜与美国一战,也不愿意放弃南下战略撤出印度支那,因此说是印度支那诱发了太平洋战争,将日本帝国拖向万劫不复。

在日本占领东南亚的短暂时间里,印度支那的法军几乎都是傀儡。不过,日本除了在印度支那的南部地区建立空军基地之外,很少在这里驻军,击沉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日本空军,就是从印度支那南部出发的。日本的策略是以战养战,允许法国人继续管理印度支那。日本即将战败之际,由于担心法军倒戈,决定清剿当地法军,从而爆发了短暂的法日交火,但随着日本投降法属印度支那又陷入混乱,法国人再也没能建立有效的控制。

二战法国投降后,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运如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二战时期法国的表现的话,那么我认为,用“瞠目结舌”无疑十分合适。一直以来,作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毋庸置疑的大国之一,法国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靠着先发制人以及数百年的积累,到二战前夕,法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大国,法国拥有的殖民地高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各大洲几乎都有法国的殖民地。除了英国,甚至将法国称之为日不落帝国,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法国殖民地

能拥有如此广阔的地盘,并守护住如此庞大的利益,法国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不用多说。从拿破仑开始,法国陆军在战斗力就十分强劲,第1次世界大战,法国陆军更成为抵抗德国军队的主力。

然而,1940年5月10日,当纳粹德国发动对法国的进攻之后,被称为“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却在短短的几十天内被德国的闪击战打得落花流水。拥有300万现代化军队的法国军队,只抵抗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在1940年6月14日德国进入巴黎之后宣布投降。自此,法国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退出了二战的历史舞台。

德国军队进入巴黎

但是,德国占领的只有法国位于欧洲的本土。在欧洲之外,法国还拥有高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分布于世界各处,例如位于西非、北非的法国非洲殖民地,位于中南半岛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位,于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等等。

但是,由于德军在海军方面的短板,对于资源极为渴望的纳粹德国对这些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的殖民地却鞭长莫及。那么,被德国占领本土之后的法国殖民地的命运如何,都是被谁占领了呢?

法国投降之后,法国被德国一分为二,包括首都巴黎在内的60%的国土被德国直接占领。而南部40%的领土,则由以法国元帅贝当为首的维希法国统治,当然,这个所谓的维希政府,其实也是德国的傀儡政权。

二战时的法国

虽然理论上,法国海外的大面积殖民地应当归属于维希法国管辖。但实际上,兵力只有10万,又直接受制于德国的维希政府,根本不具备继续控制法国海外大面积殖民地的能力和实力。

自然,各国开始垂涎法国富庶的殖民地,因此,包括盟国在内的多国开始对法国殖民地下手。比如,英国先后在戴高乐自由法国的配合下占领了中东叙利亚、黎巴嫩等地区,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也被英国占据。同时,由于北非战役的爆发,德国占据了突尼斯,而英美联军则据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地。

希特勒游览巴黎埃菲尔铁塔

除了盟国对于法国殖民地的占领,连同属轴心国的日本,也开始对法国殖民地下手,位于东南亚的印度支那殖民地,就被日本吞入腹中。

当然,法国被德国击败之后,法国人并非全部安心投靠德国人。以戴高乐为首的一批法国人,拒绝放下武器,他们到达英国,建立了旨在继续抵抗的自由法国,而英国则选择支持戴高乐的自由法国。

随着自由法国的不断壮大,1940年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与戴高乐达成协议,英国承认了自由法国的军队是一支独立的部队。与此同时,法国海外的殖民地也相继承认接受了自由法国的领导。

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

例如,1940年8月到11月之间,法国位于非洲的大面积殖民地,如乍得、刚果、喀麦隆、乌班吉、加蓬等地相继加入自由法国。而在此之前,英国占据的法国殖民地,例如叙利亚、黎巴嫩、北非等地,也被归入了戴高乐的领导之下。

因此,二战时期法国投降之后,法国的殖民地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包括自由法国在内的盟国手中,这部分殖民地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被轴心国,也就是德国和日本占据。

第2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躺赢的法国不但获取了5大常任理事国的职位,同时,几乎没有什么人员损失的法国,又野心勃勃的试图恢复它位于海外的庞大殖民地。不过,随着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法国的殖民地大国野心也被雨打风吹去,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绝大部分法国殖民地都已经宣布独立,法国再次缩回了欧洲本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