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曾经的发小几乎都不联系,朋友都是后来认识的?

曾经以为小时侯的友谊是最纯粹的,但为什么长大后却从不联系,有点想不懂!可能是圈子不同了,话题也就少了!你们觉得呢?

我们那一帮发小多铁啊!该干的事都干了,不该干的事也干了,几乎穿一条裤子,现在都不联系了

我们小时候受到港片《古惑仔》的影响,所以上学那会我们喜欢打架,加上我们村里的小孩比较多,所以都是欺负别的村的,那时候真是血气方刚,两个字“兄弟”就是我们的天,所以那时候虽然经常身体上都是伤,但那时候我们过得很开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孤单,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过生日请个人吃饭都请不到,免会让我想起儿时的兄弟们,但是感觉他们很遥远,最近联系的一个发小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总结了一下几个原因。

思想单纯,没有负担

小时候大家都是无忧无虑,这样的思想是比较统一的,爱好也比较好建立,比如小时候我们喜欢晚上夹黄鳝,所以几个小伙伴能过翻几座山去夹黄鳝,从来不怕遇到鬼什么的。但是长大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家庭,家庭的运转情况都在担子上担着,我们没有闲工夫去交流,我们想的是如何让家庭富裕起来,孩子上好学,生活条件提高,自然会忽略发小这个无关紧要的群体。

工作需要,圈子缩小

小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工作,所以大家的交心仅限于好玩。但是长大后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一样了,老李当了包工头,老王去送外卖,老张去养猪。大家的职业不同,圈子就不同,不同的圈子驱使着你要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圈子没有联系的必要,所以我们后来的朋友都是在后来不同的职业中认识的,这些朋友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协助,共同成长。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虽然发小也能协助,但是毕竟鞭长莫及。所以随着工作圈子的建立,我们必定要把朋友的位置留给现有圈子的朋友,发小移出圈子外面。

贫富差异,利益驱使

长大后,必定会出现贫富不一样,这种矛盾的心理也会使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没钱的不想见有钱的,见到别人混得比自己好,徒增伤悲,影响自信。富贵的不想见贫穷的,一方面怕打击别人的生活积极性,另一方面害怕有经济纠纷,现在借钱还钱都是头疼的事。所以更让彼此觉得联系没啥意思,各过各的,贫穷吃米,富贵吃肉,日子都觉得还过得去。若经常联系,家庭纠纷就出现了,比如王女士经常说自己是的老公不如他的发小老王,最后两个人差点离婚。

虽然不联系,但是感情像美酒沉淀,越陈越香

前年我们同学20年的同学聚会,好多男女都哭得稀里哗啦,感慨当年多好多好,这些年来有多么想彼此。不联系并不代表有多陌生,只是把这份情感像种子一样隐藏起来,见到阳光雨露,很快就会发芽生长。我们那天喝了好多,也聊了好多,最后总结出来:如果没有社会上的朋友,你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这些发小,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敬发小!

谢谢大家的阅读,写文不易,请金手赏赞,留下余香!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曾经的发小几乎都不联系,朋友都是后来认识的?

  • 我认为,你说的很对。我曾经的发小玩伴很多,小的时候都耍的非常好。军队大院的每个角落,留下了我们疯玩过的痕迹。可是,时间推移,时光荏苒。我们已是退休的老人。曾几何时,我们发小们也建立了发小群,结果,就是每天上午,发个早安的图片而已。似乎没有更多的沟通,所谓发小的童真和感情,荡然无存。
  • 我得感受。发小时的童真年代,必竟是年少无知的年龄。无忧无虑,快乐玩,开心的耍,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有趣有闹。但是,人总要成长和成熟。而且,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每个发小的工作,生活,与人处事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蜕变和发展。所以,发小的淡化,可以理解。
  • 总之,无论怎样,联系和不联系,都不重要。时过境迁,人的境遇和三观,不同程度都有改变。当然,不变的还是年少无知和轻狂。总归,那是最美的记忆和美好,就让它永存心底。至于朋友,肯定是成年人的世界和交接,有思想,有想法,有格局,在一起相识相处,很是正常合理,做朋友更是没说。
  • 2020 11 秋韵的英子图片来自网络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曾经的发小几乎都不联系,朋友都是后来认识的?

那么多年没见了,各自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经历,后来又到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无论工作生活没有共同的交叉点,自然会越来越疏远。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亲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

再者而言,小时候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朋友的要求就是玩的在一起就行了。长大后的朋友则更加倾向于三观相似,能在精神层面上理解自己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