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我认为应该大力支持!

这项规定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的情景。我是70后,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有自己种的实验田,品种不多,也是按季节性种植,每个礼拜有一节课叫劳动爱科学课,这节课在那个年代初中都有的。

我记得最清楚是每个礼拜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上的劳动课,老师让我们排好队伍,浩浩荡荡去学校试验田看种子怎么破土发芽,老师给我们讲解着,我们似懂非懂好奇的听着,东看西瞧,一节课上完解散放学直接回家,各找各妈。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捡麦穗。麦收节节,学校召集高年级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割麦,捆扎起来的麦子装上牛车拉到土场上,地面上会三三两两掉下麦穗,老师组织我们这些小学生帮助每家每户拾麦穗,拾完拾不完就一节课的时间。

现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感受食物的得之不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但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怎么解决。

第一,基地在哪里建设,太远怎么去,就算有公交车,时间是不是耗费在路上?

第二,现在孩子们学习任务重,礼拜六礼拜天都有小课,挤出课余时间还是占用上课时间?

第三,现在都推充城市化建设,地少之又少,就算有基地,将在几十公里以外,试验基地谁来管理?

第四,原来的收种方式和现在不同。原来全是手持镰刀、锄头来收种,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收,就算学生看了这种收种方式,会不会认为这种操作流程并不累。

提倡节约粮食是对的,不只是从小学生开始,大人们应该以身作则。现在生活好了,不要说小孩子,大人都开始浪费粮食,不好吃的或者吃剩下的东西顺手就扔,包括我自己。

所以号召节约粮食要从根本解决,家长从自身做起,小孩耳濡目染,自然会勤俭节约。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谢谢悟空的邀请!关于城市中小学生安排农业劳动的通知,夲人也注意到了,个人举双手赞成。

城镇化让人们远离农业,远离劳动,远离农耕文化,远离了"粒粒皆辛苦"的情怀,远离对"衣食父母"的尊重。80、90、00后不愿也不会种地,导致种地的农民严重老龄化。造成农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城市中小学生安排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及时的,必要的。它的好处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增强下一代人的"劳动光荣"的意识。

近几年来,人们对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淡漠,而且认为劳动是让人瞧不起的事;劳动是没有出息的事;劳动是最低层人干的事。所以人们不把"劳动光荣"挂在嘴上了,而是远远脱离劳动。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让中小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必要之举,是高瞻远嘱的战略之举。是树立"劳动光荣"的有效办法。

二、树立"粒粒皆辛苦"意识,减少浪费。

80、90、00后脱离农业劳动已成定型,他们对节约粮食问题非常淡然。这些人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这种现象不能再任由发展。制止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后来人亲临劳动实践中去,体验粮食生产真正来之不易的过程,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内在意义。

三、让中国的"农耕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城市人不了解中国农业,农村人进了城也失去了"农耕文化"的学习。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灿烂的辉煌,今后的时期,我们不能把它丢了,必须传承下去。中国自古到今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到什么时候都要存在,现在和今后都要有更多有知识的人投入到农业中去。所以让学生了解农业,加入农业生产劳动,也是鼓励今后的年轻人有志于农业发展创新的需要。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抗争中寻求生存的智慧、勇敢和勤劳,从而提高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爱惜,在学得知识后能有更多人为农业发展做更大贡献。

四、唤醒人们尊重农民,尊重劳动果实。

现在社会上瞧不起农民的人很多,特别是城市人。当然许多农民也自己瞧不起自己。农民是粮食生产的直接创造者,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类离不开粮食,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必须尊重农民,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对社会上认识领域淡化农民的作用,淡化粮食的重要性必须制止改变。要做到这些,就从现在做起,从孩子做起。让下一代人时时牢记粮食的来之不易,是农民的劳动成果养育着万万生命,永远敬畏粮食,敬畏劳动,敬畏农民!

综上所述,城市中小学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是必要的及时的,也是必须的。这项举措的出台,不仅社会要支持,做为学生的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参加这项活动,以实现国家对这项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战略意义!以上是个人浅薄的识,希望能抛砖引玉,唤来更深入的回答,谢谢大家阅读点评!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七十年代每学期都有城市中学生到农村“支农”,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村中小学开展文体联谊活动,让城市中学生知道农民的辛苦。虽然学生干不了多少农活,但让中、小学生体验一下农业生产劳动,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亲眼见到安庆市第十五中学,多次到我们农村来参加“义务劳动”,他们自带生活用品,如脸盆、毛巾、香皂、洗换衣服、棉被,住在粮食仓库里,睡地铺。刚开始觉得新鲜,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可是7天一后,很多学生手起血泡,腰酸背疼,汗流浃背,烂瘫如泥了,想逃离农村了。班主任鼓励学生坚持一下,十天以后返城返校。当地农民也没有安排重活给学生干,尤其是最后几天,城里学生大多帮“五保户”、“困难户”挑水、洗衣服,打扫卫生,去当地农村学校打一场篮球赛或学习交流。

一、毛主席说过:“教育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劳动力

我小学时代几乎在农业劳动实践中度过,每学期有10天“农忙假”,由班主任带队,到麦收现场拾麦穗,秋季“农忙假”帮农民拾棉花。活不重,也没技术含量,主要让我们体验劳动。小学和中学有“实验田”,学校每周有3节劳动课,我们就在学校“实验田”种植棉花,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我们播种、锄草、施肥、整枝修剪,我们的棉花产量比生产队棉花产量高几倍。我青少年时代体质弱,不喜欢参加集体劳动,讨厌当农民,每次参加农业劳动,总是落在同学们后面,引起同学们嘲笑,更让我厌恶劳动了。但每次在老师督促下,我还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了,老师可能看出我内心的不自信,采取鼓励我的方式,在劳动结束后总是表扬我几句,在学期末奖励我几支铅笔和橡皮擦、练习簿等文具,提高我劳动积极性和兴趣。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光有辛苦,也有乐趣,我经常爬到拖拉机上好奇地坐在驾驶室里,看着农机手启动拖拉机,跑到夜晚打谷场上,看灯火通明,农民大会战场景,非常热闹。小时候劳动实践,给我后来走向社会,参加农业劳动打下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会了一定劳动技能,实践经验,有一定作用,我们有了劳动意识。我们走向社会,就立志务农,当一辈子农民,必须自食其力,不能成为社会包袱。

二、农村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了,才能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坎坷

现在的学生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劳动意识,危机意识,节俭意识,让中小学生到农村体验农业劳动,体验农村生活很有必要。只有经历了饥饿、艰辛、磨难才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节俭。如其磨破嘴皮子说教,倒不如让孩子们到农田里干上十几天,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后,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当上企业家,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专家了,他们都对当年下乡岁月刻骨铭心,从而“马不扬鞭自奋蹄”,懂得了“刀刃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他们把“上山下乡”岁月当做一种财富,也正因为有下乡经历,他们返城后,能直面困难挑战,现在才能干出成绩,成为社会精英!

三、劳动光荣,合格的接班人必须要热爱劳动,去创造未来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星爸爸妈妈”、“富父富母”,要想幸福一生,必须靠自己创造。享父母的福是不会长久的,不学会劳动创造,只能是坐吃山空,再说父母也没钱让我们挥霍浪费的。我们要传承衣钵,接班老一辈子的重担,必须要有劳动能力,要有实干精神,首先必须热爱劳动,树立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光荣价值观,当宅男宅女可耻,当“寄生虫”应该被全社会唾弃!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劳动程序,掌握劳动技术,到农村去,到田野上去,到农村农民家里去体验一下,广阔天地能锻炼人,激发人们大有作为的。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城市中小学将农业生产劳动课,这是一门课!这种做法,早己有之,只不过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取消了。

我以前上中学,就安排有《劳动》课,也不一定是去农村参加劳动,学校安排平操场,栽树,环境大清扫之类的活。

我上初中时,每学期学校会组织学生下乡,时间大约一两个星期。去生产队帮农民干活。由班主任带队,住在农村社员家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

当然各个生产队,会根据学生体力情况,安排学生择山芋(红薯),将刚挖出土的红薯上的泥土剥掉。去蔬菜队,拔去畦上的杂草。

在小学,也安排有《劳动》课。小学生人小,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太小一二年级的学生,不让他们参加重活。可以拾拣学校操场上的废纸屑,果皮,花生壳之类的垃圾,拔草等。

总之,现在不少的学生,都不知道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更不用说分清韭菜与小麦了。哪怕是由老师带学生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亲眼看到农民的收割播种,也是好的,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本来就应该这样做。毛泽东时代从小学到大学,每年都有学工,学农,学解放军的社会实践锻炼。学农时与农民同吃同住,一块儿下田劳动。当今的学生就缺少这一课。丶

刚出台的,城市中小学校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大家觉得怎么样?

城市中小学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我觉得这个非常好,非常赞成。

首先,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看着繁华的城市。他们根本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不知道稻谷小麦是怎么来的,长什么样。

让他们亲自体验亲眼看到稻谷小麦是怎么得来的,是农民伯伯用劳动耕种的,从一颗种子的发芽,到慢慢长大,最后得到果实。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有的收获。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劳动,这样他们更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会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劳动成果。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节约粮食。

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农民的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尊重劳动人民。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要以身作则,节约粮食从自己做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