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慕容复在少室山帮助乔峰对战天下群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话说少室山群雄云集,而丐帮全冠清又挑唆群雄杀掉乔峰,以绝后患,并且扬言乔峰改名萧峰,已经是辽国的南院大王,他日南下攻宋的必是此人。

只见全冠清走向慕容复,微行一礼,言到:慕容公子,深明大义,近日是否愿与天下武林同道一并除此逆贼?

慕容复思绪万千,在听到全冠清说乔峰是辽国南院大王时,便已经开始快速思索,既然萧峰官拜南院大王,近日又陷入此绝境,如果能够帮助萧峰摆脱困境,必能让萧峰大感恩情,而我也可以投入辽国,以我的才能,官拜将军也不在话下,他日招兵买马,南下侵宋,必是大好时机。

正在慕容复思索之际,全冠清又追问一句:不知慕容公子意下如何?

慕容复

慕容复回过神来,略一回礼,阔步走向前,言到:天下英雄今日在此,可听在下一言。乔帮主年轻有为,声名远扬,多次击杀西夏、辽国大将,又怎会助辽侵宋呢?况且在下和乔帮主深交已久,对乔帮主的为人深感佩服,因此还望天下英雄不与乔帮主为难,如若执意要与乔帮主动武,在下也只好得罪了。

慕容复一言既出,先是乔峰一惊,今日自己深陷困境,慕容公子竟能挺身而出,实在让人敬佩,而段誉在一旁更是惊喜有余,但一想到今日群雄都在,不知大哥和慕容公子能否抵抗。

全冠清看此形势,立马嚷到:既然慕容公子一心与天下英雄为敌,在下绝不勉强,为了天下公义,我们只好与乔峰这奸贼拼了。

乔峰与慕容复相互作揖,乔峰道:不知哪位英雄前来赐教?

一言未停,只见庄聚贤叫到:你杀我父辈,今日我要杀你报仇。同时星宿老怪也攻向慕容复。庄聚贤虽然内力深厚,但与乔峰比起来还有不少差距,乔峰本就内力深厚,加之实战经验丰富,一交手就占足了上风,十招以上,庄聚贤就落入下风,左右见绌,而庄聚贤情急之下,使出了阿紫所教的毒功,让乔峰大怒,一掌震碎了庄聚贤的面具,并将其震伤,叫到:丐帮汪帮主一世英名,今日怎会有你这种邪魔外道的小人?一句话说得丐帮上下无不惭愧,而庄聚贤也趁机逃走。

乔峰

再看慕容复功力深厚,慕容家武功绝学非同小可,而星宿老怪丁春秋善用毒功,正好慕容复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丁春秋的毒功无法发挥威力,反而重伤了自己的不少门下弟子,自食恶果,而数十招之下,年老的丁春秋更是招架不住,而慕容复则游刃有余,丁春秋急躁之下漏出破绽,慕容复一剑中其要害,丁春秋当场毙命,在场不少武林同道都大声称快,而星宿派弟子也作鸟兽散。

一下子解决了庄聚贤和丁春秋,乔峰和慕容复再向天下英雄作揖,言到:不知还有哪位英雄前来领教?

只见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走向前去,言到:两位施主号称北乔峰南慕容,的确非同寻常,我等实无一人是敌手,但今日是宋辽两国争锋,老衲不敢自顾清誉,只有胜之不武了。

随后言到,各位玄字辈师弟,请于老衲一同领教两位施主的高招。

少林高僧

少林寺玄字辈高僧原有十余人,虽然几位大师圆寂,但是每位玄字辈高僧都身怀绝技,非同小可。只见数位高僧将乔峰、慕容复团团围住,一场大战随即爆发。

乔峰、慕容复虽然功力深厚,但是面对数位玄字辈高僧,自己却全无半点胜算,而乔峰想到,自己今日即便葬身于此,能与知己慕容公子一起,也算不枉此生。而慕容复想到,今日一战,本想脱身,反而失算,如何才能脱身?

正在一场大战展开之际,只见两个黑衣人飞入战圈之中,更不搭话,一上来便攻下两位玄字辈高僧,三招之内,两位玄字辈高僧已经毙命。

只见一名黑衣人言到,好个少林寺,以多欺少,十几个老和尚,欺负晚辈年轻人,今日我四人联手,定要血洗少林。

玄慈方丈大惊,想到如果硬攻,今日少林便毁于一旦,而天下英雄也会血洒少室山。于是下令撤去队形,向乔峰作揖到:一切恩怨全因施主,既然老衲无力维护江湖道义,施主四人请便。

乔峰本不愿多杀生,于是向慕容公子问到:今日之事全因乔某一人,既然方丈大师如此大恩,乔某意欲与阿紫和众位契丹兄弟下山,有生之年,永不侵宋,不知慕容公子意下如何?

乔峰和慕容复

慕容复言道:全凭乔帮主。

乔峰又向两位黑衣人前辈,言到:不知两位前辈意下如何?

两位黑衣人相视片刻,言到,好,不过两位少侠今日子时到登封城北五十公里的黄河之畔,有重要事情请两位做一了断。

乔峰和慕容复都是一惊,不知这两位前辈恩人有何指教,但还是满口答应,于是众人纷纷下山,一场新的恶战却在黄河之畔再次燃起。

如果慕容复在少室山帮助乔峰对战天下群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萧峰为救阿紫,带着“燕云十八骑”闯入少林英雄大会。他虽成功从丁春秋手中救出阿紫,但在场的数千豪杰多半与他有仇,少林寺也因误会他杀死玄苦大师,派僧人结成罗汉阵,封锁了下山要道,使萧峰和“燕云十八骑”,几乎陷入绝境。

萧峰三掌击退丁春秋,使中原群豪无不震骇,但有些人认为萧峰的仇人众多,便出言发难,要为亲友报仇。此时虚竹尚未现身,除了“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的段誉,段正淳也展露出恩怨分明的大丈夫本色,吩咐属下诸人,一旦双方开战,便随自己拼死护住萧峰和十八骑。

慕容复一行人中,公冶乾曾和萧峰比试掌法,非常敬佩他的武功和胸襟。包不同和风波恶经杏子林一战,也对萧峰大有好感。三人跃跃欲试,想要为萧峰助拳,待要请示慕容复,却见公子脸上阴晴不定,不知心中作何打算。

原来,江湖中向来有“北乔峰南慕容”的说法,认为这两人是年青一代武功最高的两个人。慕容复一直认为,自己纵然比不上萧峰,但差距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可今日一见萧峰的武功和风采,不禁有些自惭形秽。想到他曾因玄悲被杀之事为自己分辨,心中又生出几分感激,恨不得马上与萧峰并肩而立,共对强敌。

但转念一想,自己身负光复大燕的重任,怎可为了一时冲动,身陷死地?就算逃脱性命,也得罪了数千中原豪杰,到起事之时,又有谁肯为自己卖命?还不如借着大义的名分,与群豪一起对付萧峰,收揽人心,以作后用。

念及于此,慕容复刚想开口,忽听得人群中有人低声细语,说萧峰杀害恩师和养父母,忘恩负义,人人得而诛之。又想到自己起事时终须亮明鲜卑皇族的身份,与萧峰一样都是外族,又能得到中原豪杰几人的支持?萧峰入辽短短时间,已跃居南院大王之位,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如果能交好于他,说不定可以借他的力量,瓜分大宋,完成大业。

此时,距公冶乾向慕容复请示如何行事,才过去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但慕容复心中已想到了如此多的利害关系,在帮萧峰还是杀萧峰之间来回摇摆。好在他最后终于打定主意,要助萧峰逃过这一劫难。于是他微微一笑,越众而出,面向中原群豪,拱手说慕容复曾得萧峰洗清杀人的冤屈,如此大恩不可不报,请各位见谅。

慕容复作思想斗争的同时,游坦之也因为杀父之仇和嫉妒之心,出言挑战萧峰。丁春秋为了挽回面子,也出来挑衅。萧峰未及回应,见慕容复竟站在自己一边,心道这慕容公子明知自己处于劣势,仍能出手相助,倒是一位难得的大丈夫,不过自己又何必连累于他?于是向慕容复施了一礼,说两个跳梁小丑,萧某还应付得了,慕容公子若有心,便为萧某掠阵,看看在下的手段。

这时,段誉奔了过来,说何必劳烦慕容公子,大哥降妖伏魔,小弟自该在一旁呐喊助威。虚竹见状也走了过来,与萧峰相见。段誉言语机灵,几句话便说清了和虚竹结拜时,将萧峰也结在其中之事。萧峰见虚竹相貌丑陋,但双目神光湛然,显示出极高的内功修为。更重要的是,虚竹能在群敌环伺之下,提出与自己结拜之事,足见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心中欢喜不胜,提出要和他行结拜之礼。

于是,三兄弟在天下英雄面前重新结拜,连同“燕云十八骑”、慕容复一起,痛饮美酒。接着,虚竹提出丁春秋曾暗算无崖子,杀死苏星河和玄难大师,自己要为他们报仇。星宿海距灵鹫宫不远,因此李秋水和天山童姥同归于尽,将一身功力全部传给虚竹之事,丁春秋早就得到消息,此时见虚竹出现,心中早有退意,见他攻来,竟一把抓住了一旁的段誉,捏住了他的脉门。

丁春秋刚抓住段誉,便觉内力如江河奔流搬倾泻而出。他出自逍遥派,自然知道段誉练了“北冥神功”,便用另一只手弹了几种毒粉过去,却不想段誉食用过“莽牯朱蛤”,万毒不侵。此前,段誉已吸过多人的内力,知道自己这门功夫可以制住别人,如今自己难得发光发亮一次,激动之下,反而将丁春秋紧紧抓住。丁春秋用力挣扎,但越用力,内力流失得越快。无奈之下,便换了一副可怜的神色,用断断续续的话,求段誉放过自己。

段誉为人宅心仁厚,虽不耻丁春秋的为人,但却没有想过要置他于死地,便松开了丁春秋。但丁春秋修炼“化功大法”已久,体内积攒了不少毒素,平日都是靠着深厚

的内力进行压制。今天被段誉这一吸,内力去了七七八八,剩余的内力再也压制不住体内的剧毒,眼见得脸色由红转绿、再转青、转白,最后变得如黑炭一般。他一手捂着喉咙,一手指着段誉,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能说出来,最后倒地不起,且身体很快消融成了一摊黑水。

中原一众豪杰见了,都是目瞪口呆,心想这丁老怪已如此厉害,却被一个似乎完全不懂武功的小子杀了,还在片刻间就毁尸灭迹,不由骇得说不出话来。段誉见状,急忙摊了摊手,说丁老怪是被他自己毒死,与他并无关系,但众人哪里肯信,纷纷用奇怪且害怕的眼神望着段誉,更有人心生怯意,不愿再蹚围攻萧峰这趟浑水。

再说游坦之,他见丁春秋被段誉儿戏般的杀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面对萧峰,绝非他的敌手,但想到杀父之仇,以及阿紫对萧峰的依恋,仍大吼一声,向萧峰发动了进攻。两人拆得数招,萧峰便发现游坦之的冰蚕毒掌虽然劲道雄浑,且带有丝丝寒气,但他的招式可谓稀松之极。两人打到第十三招,萧峰便寻了一个破绽,一脚将游坦之的双腿踢断,结束了战斗。

萧峰胜了此局,仰天大笑,说还有哪位英雄不服,速上前与萧峰一战。群雄本就慑于段誉的古怪“毒辣”,如今又见萧峰轻松击败游坦之,更加觉得这兄弟几人实在不好惹。这时,人群中有人大喊,少林为何还不出手,任萧峰这贼子横行无忌。玄慈方丈呼了一声佛号,说少林有意多留萧施主数日,以查明玄苦大师遇袭身亡一事,不知施主是否愿意?

萧峰尚未答话,段誉抢先说,方丈可知有一种易容术,可以将人扮成任何人的模样?玄慈说,确有易容术一事,但我等练武之人,眼光远较常人敏锐,易容之人很难骗过。段誉说,非也非也,一年前在杏子林,丐帮众人中了“悲酥清风”,便是由在下和阿朱姐姐分别扮成慕容公子和萧大哥,救了丐帮一行人等。当时,西夏一品堂几位高手也在,连他们都没发现破绽,大师又作何解释?话音刚落,一个角落里传来一个粗豪的声音,说原来慕容公子是师父您扮的,怪不得岳老三让您表演“凌波微步”,您也能走得出来,哈哈哈哈哈。

玄慈闻言,一时默然无语,心想有如此神妙的易容术在,说不定真的误会了萧峰也说不定。雁门关之事后,自己和汪剑通一直观察着萧峰,知他绝做不出弑师、杀害养父母之事。玄慈正在思索,忽听萧峰问道,当年二十一位高手前去伏击契丹武士,是为了阻止他们抢夺少林秘笈,当时江湖各路高手都去了,不知身为契丹武士目标的少林,派了哪一位高僧前去?

近百年来,少林执武林牛耳,领袖群雄,契丹武士前来夺取秘笈之事,就算不涉少林,少林也不会坐视不理,更何况对方是为了少林秘笈而来。玄慈心中长叹一声,该来的终究会来,也是时候在天下英雄面前,还萧远山一家一个公道。于是他对萧峰说道,你猜得不错,少林的确也派了一人前往,那人就是老衲,也就是你一直追查的“带头大哥”。

接下来,在萧峰等人的诧异之中,玄慈将雁门关一事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最后,他说自己当年误信人言,导致了萧远山一家的悲剧,因此自己愿意承担萧峰做下的一半罪孽。中原群雄一听,少林竟然要维护萧峰,多人生出不忿之色,但形势比人强,也是无可奈何。

玄慈对萧峰说,自己一定会查明杀死玄苦大师和乔三槐夫妇的真凶,然后自断心脉,还萧峰一个公道。萧峰说,万万不可,大师当年如此行事,也是为了黎民百姓。真正该死之人,是那个假传消息之人,不知大师可否告知弟子他的姓名。玄慈叹了一声,当年那人也知自己传错了消息,因此积郁成疾,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不过说与你也无妨,那人正是慕容公子的父亲,慕容博老先生。

萧峰心中一跳,看了看一旁的慕容复,见他一脸茫然,应对此事并不知情。忽然,萧峰又想起一事,问玄慈方丈,两年前,玄悲大师在大理死于自己的成名绝技“大韦陀杵”之下,而又非慕容公子所为,难道……玄慈闻言,眉头登时皱了起来,望着慕容复,久久未发一言。

时间回到玄慈承认自己就是“带头大哥”的那一刻,不远处的一处树林中,黑衣蒙面的萧远山听玄慈如此说,发出一声冷笑,便想过去揭破玄慈和叶二娘的私情,让他身败名裂。谁知他刚刚纵身跃起数尺,便被一股气流压了下来,接着自己颈后的风府穴已被人按住,动弹不得。接下来,萧远山被人提起,腾云驾雾般的飞向少林寺中,直到藏经阁内,才被放了下来。

藏经阁内已有一人盘膝而坐,看身形和那一身灰袍,正是和自己交手三次、不分胜负的灰衣人。

如果慕容复在少室山帮助乔峰对战天下群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如果慕容复和乔峰联手在少室山对战天下群雄,或许只能改变人们对慕容复的看法,“南慕容,北乔峰”联手抗击天下群雄肯定会成为武林佳话,但是丝毫不影响后面两人的结局。

一、乔峰的结局

乔峰为什么会死?

乔峰的死是必然的。雁门关一战,萧远山看着怀里号啕大哭的小乔峰于心不忍把他扔上了悬崖。乔峰从小被少室山下的乔三槐夫妇养大,之后少林的玄苦大师把他带进了武林叫他武功,后来又遇到了丐帮帮主汪剑通传他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最后更是传他帮主之位。如果没有康敏的出现,或许乔峰只能是个行侠仗义的侠客,还不能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康敏的出现揭露了乔峰是契丹人的真相,和大宋有着深仇大恨的契丹族人。从乔峰遇到耶鲁洪基被封为南院大王时似乎已经奠定了他最后的结局。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说里的南院大王是何官职。

南院大王

辽国分为南北两部,分别叫做五院部和六院部,后面改成了两大王院,也就是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而乔峰帮助义兄平定了楚王的叛乱,被封为了南院大王。

乔峰以一己之力帮助耶律洪基平定叛乱,说明他武功高强,且为了兄弟情谊可以弃生命于不顾,这样的人才理应重用。而且耶律洪基曾说要与乔峰共享天下,辽国又只有两部,所以南院大王这个官位,是掌握了实权的。最后耶律洪基还要求乔峰领兵攻打大宋。

乔峰从小的教育使他骨子里有着感恩之心,当他听到耶律洪基要求自己领兵攻打养育自己的大宋时肯定是拒绝的,然后就有了天下群雄雁门关外救萧峰的场景。

矛盾的乔峰

一边是养我的地方,一边是生我的地方。一边是我的兄弟(段誉和虚竹),另一边也是我的兄弟(耶律洪基)。左右为难的乔峰选择了死,但是直接死改变不了宋辽两国交战平民饱受战争之苦的结局。于是他在耶律洪基被段誉虚竹俘虏之后,利用契丹人以彩物赎身的规矩,换取了耶律洪基的一个承诺,“有生之年不攻宋”。

最后耶律洪基退兵了。但乔峰是何人,是金庸笔下至情至性、至善至勇、至忠至仁的最接近于完美的人物。

乔峰念及自个作为契丹人,胁迫辽帝,变成 契丹的大罪人,再无面目立身天地间,决定自杀。

二、慕容复的结局

即使慕容复和乔峰联手抗击天下群雄,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改变,他俩还是仇人,慕容博设计杀了乔峰生母的事情还是无法改变,在藏经阁内他俩还是仇人,无法改变。

慕容复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取名“复”

他名字中的那个“复”字,压了他一生。因为这个字的鞭挞,慕容复将兴复自己的大燕看作是最为重大之事,也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不惜血流成河、不惜抛下儿女情长,而一心只是想要当皇帝。

父亲慕容博,从慕容复小时候开始就各种植入复国思维,到最后自己被点化就屁事不管又叫儿子放弃复国念头。

慕容复的三次复国机遇

在书中慕容复有三次复国的机遇,可惜的是都被虚竹破坏了。

1.拜师无崖子

慕容复内心杂念太多,破不了棋局,最后没心没肺的虚竹赚了大便宜

2.统领灵鹫宫众属

统领灵鹫宫众属,本来接近一呼百应,但偏偏又是虚竹“捣乱”,结果计划又一次破灭。

3.娶西夏公主

借西夏国实力光复大燕,又是虚竹,早就“捷足先登”,希望再一次破灭!

三次机会都与自己失之交臂,再加上从小就教育要复国的慕容博又教他放弃这里想法。屡屡受气、受挫,在加上父亲慕容博的“背叛”导致最后气疯。

他最后气疯了,还在扮演皇帝,可见他父亲在他心中埋下的种子有多牢固了。

总结

无论慕容复和乔峰有没有联手抗击天下群雄,都改变不了两人最后一死一疯的结局,有的只是在这一死一疯的结局背后,武林人士津津乐道的“南慕容 北乔峰”联手抗击天下群雄的美话。

如果慕容复在少室山帮助乔峰对战天下群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慕容复既然是争天下第一,就该在少室山时站到萧峰对面的,这是宿命!!!

其实“北乔峰,南慕容”这江湖上人人皆知,如果慕容复要做武林盟主,就必须打破这“北乔峰,南慕容”这句,如果不在少室山上击败乔峰,慕容复即使做上武林盟主,丐帮也有不少人会拿乔峰说事,所以到头来,“北乔峰,南慕容”只能存在一个,虽说央视拍的慕容复有点出入,但慕容复一句“什么南南北北的,这天下只有慕容”,却道出心声,乔峰何尝不想和慕容复一战,有人说慕容复为何不助乔峰对抗天下英豪,对,那是霸气,但武林盟主彻底泡汤了,且慕容复又知道乔峰一下子多出两个BUG的弟弟呢? 如果慕容复知道虚竹,段誉的水平,或许会帮乔峰,但少室山没有如果,那是个了结宿命的地方!!!

如果慕容复在少室山帮助乔峰对战天下群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如果他们两人联手的话。江湖会有一段传说,毕竟两人都是天下的顶尖高手。有个什么动静大家都会关注的,但是慕容复身负家仇国恨。一直都在想要得到外力助他光复国家。明知道乔峰有可能含冤,但如果能团结天下群雄杀掉乔峰,也能博得人心,最少占了个大义。古人对于大义二字看的很重要。要不也不会有一诺千金的说法,有了大义做出来的事情都是对的。就好比古代皇帝必须的有玉玺在手,才能号称天下正统,是得到天下各方诸侯认可的,别人才能为你办事。江湖上得了大义的名声,做事也可一呼百应,但我们要说的是慕容复和乔峰联手对敌的事情,两个都是江湖一等一的好手。但奈何在天下群雄面前也是凶多吉少。毕竟对手来头也不小。都是一派掌门人,个个都身负绝学。门下徒弟众多,一拥而上两人联手也是没法抵抗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惨败,命丧少室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