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我觉得挺好的,我女儿上高中时,她们班就是这样排座位的,每次月考以后根据排名挑座位,用我女儿的话就是各取所需,按分分配,这样也让老师好工作了,其实对大家也公平,要不然总会有人情座出现的。当然也一定会有家长提意见的,在家长会上有的会以孩子矮为理由找老师,有的以孩子近视找老师的,她们老师的回答是:我班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近视,这个真的没办法照顾,至于个子矮的同学,你可以给他准备一个泡沫的厚垫子,还有就是我们班同学的个头都差不多,那几个高个子的即使排在前面了,我也会让他们靠两边墙坐,影响不到后边的同学,再说了现在班级白板都高,老师讲课都带麦,你孩子即使不超过一米五坐在最后一排,只要她想听就能看见,只要她想看也一定能看到,如果你的孩子自己不想学习,我就是把她放到讲台上,她也照样不听课。我觉得她们老师说的挺对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座位的好坏优劣,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老师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安排座次,肯定是不对的。

1.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次欠妥。教师按学生成绩排座次,其实也有他(她)的考虑。孩子爱学习,他(她)的学习成绩就好。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排在一起,他们能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可是老师把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排在一起,孩子之间的竞争心理就小了,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也无人帮助,这些孩子就有可能自暴自弃,整天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老师这种排座次的方法,也不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2.一般排座次是按孩子的高矮顺序。通常排座次,是把孩子排成一排,矮个子排在前面,高个子排在后面,孩子按高矮顺序,依次走进教室,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有个别孩子是近视眼,又是高个子,可适当往前调,但是位置都是在两边较偏的地方,这样才不至于挡住后面孩子的视线。这样的排法,看似合理,但是也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

3.排座次要有科学性。排座次除了要按高矮顺序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男女生插开。同位最好是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排的好处是,班级纪律比较好。同学之间不会交头接耳讲话。成绩好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孩子插开。同位最好是一个成绩好的,一个成绩差的,他们在学习上,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当成绩差的孩子,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也好求教。调皮的孩子也要插开。调皮的孩子和老实的孩子坐在一起比较好。一是性格可以互补,调皮的孩子能收敛些,老实的孩子能开朗些。二是班级纪律相对较好。教室里如果某一片都是玩皮的孩子,那儿的纪律就差,甚至能影响全班的纪律。

其实,班级排座次是很有学问的。只要班主任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科学合理的安排座次,不仅家长、孩子拥护,而且有益于班级的管理,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益于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答:我是反对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的这种做法的,更反对差生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现象。且看我的分析如下。

一、物竞不一定天择,恶性竞争何时休。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于是就有人拿着这个所谓的竞争大法,去把它套用到学生的学习上。认为学生间没有一个比较,就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再往前进一步,”比较“后如果没有一个说法的话,也不能增加学生的”激情“。于是,又有人拿起“差优生上榜”的大旗,甚至是拿”座次“进行排名,拿排名进行排座次,甚至拿不同的座次去收取不同的学费,再往下发展甚至会发生人为地鄙视现象,这样就陷入到”恶性竞争“的怪圈。话也说回来,即便学生间适当的比较,能对激发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恶性竞争“就会在效果上适得其反。比如:到了中考、高考阶段的学生,本来学习压力就很大,但如果继续按照考分进行排座次的话,就会给学生增加更大的”人为压力“,且不论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学习方法上又有优劣之别,就单单这个按照学分排座次的做法,就已经给差一点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这个学生碰巧又是一个性格内向,又把分数和自卑看得特别严重的学生,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可想而知。再比如;网络上总有报道说,某某考生因为考场压力大,突然跳楼不治而亡。某某学生因为一时考场发挥不好,怕成绩突然下滑而无颜面对家长、老师和同学,想不开溺水而亡。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还会因为竞争嫉妒而产生矛盾,造成”校园欺凌“或伤害现象。总之,人类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人类又是有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又是有思想有进取心的,如果完全引入自然界中那种”物竞天择“甚至”恶性竞争“的做法,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正常心理十分不利。我想,某种意义上就偏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衡量体系上不能不讲高分,但也不能唯高分论,更不能仅仅凭借一两次考试,就能决定一个学生的一切,并给本来还比较上进的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我想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一视不一定同仁,压力山大路漫漫。

人们又常说”一视同仁“,但这种只按分数排座次的做法,又怎么能够体现学生间的公平呢?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按照分数排座次的做法,又是十分不合法理的。教育制度和法规的哪一条哪一款,规定了按照考分进行排座次呢?同时,从道理上讲,即便是成绩没有考好的学生,人家不也是各种学杂费交齐,谁又有权力对优等生和差等生存在偏见呢?又去人为地决定学生的座次呢?这又怎么说这样做是讲道理的呢?或许初衷是出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但也许会“事与愿违”,您又怎么能断定这次考好的学生,下次他会因为座次靠前会更快更好地提高成绩呢?您又怎么能够断定差生不会因为座次总被排在后面,不会产生精神压力而造成“自暴自弃”,甚至是破罐子破摔呢?如果是这样,班级的整体成绩不但不能向上,而且还会因为好的学生成绩提不上去,差的学习成绩更可能下滑的现象,进而造成班级整体成绩落后。同时,会让好学生和差学生压力整体增大。初高中学习,本来就十分辛苦,加上这种人为评估的压力,真是路漫漫兮其修远,压力山大有危险。如果是这样,我想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不倦不一定好学,效率为王整体上。

人们还常说“好学不倦”,但我说效率才是真正的“王”。如果孩子的精力、脑力十分充足,我不会反对孩子加点班熬点夜,毕竟人生能有几回搏么。但是,如果孩子日日夜夜疲劳不堪,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逼着孩子,去没有任何效率地点灯熬油,那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讲求方法的学习,提高效率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一方面,作为老师就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让孩子能够喜欢上学习热爱上学习,让孩子能够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感受到仅仅是座次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本身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去纠结座次的先后。关于孩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我曾不止一次地推崇学习“五环节”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考核”。而这五个环节中的“预习、听课和复习“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调查,多数成绩优异的孩子,得益于这五个环节的娴熟应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考场的发挥和心理调适,还有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应用等,也会对考试成绩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我既不赞成死学硬背压力很大的学习方法,又不赞成按照分数排座次的做法,不反对老师为提高班级和学生成绩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更赞成老师和学生共同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总之,一切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落在科学合理地”教学相长“上,孩子考个好成绩班级有个好提升,才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愿望。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欢迎关注王子华时书沧桑,谢谢欣赏。

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我和老公教一个班,座位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原则:4个同学一个组,一个最好的同学是组长,搭配一个最差的同学给他,还有两个都是中等成绩的同学。每个小组两男两女,他们就是一个小团体。每个周日,学生们自己换座位,第一组到第二组,这样轮换,每个小组也要轮换,坐在最后的那个小组就自动坐到最前面来,每个周往后轮一个组!大组与大组轮换,小组与小组轮换,我们初一就可以建立这种制度,最开始小组长是我们任命的,后来就是以成绩为依据选出来10几个组长。到了八年级,我让小组长自己选组员,采用了NBA选秀的原则,成绩最差的小组长第一选,一直选到成绩最好的小组长最后选,这样就保证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衡。九年级时,我让小组长和组员之间可以双向选择,这让孩子们既兴奋又着急,有的小组长选组员时被七个同学拒绝了,差点哭出来了。有的小组长很有策略,迅速跟原来的两个中等成绩的组员沟通好,达成一致,再说服一个把原来最差的那个换掉就满意了。我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奔走,说服同学,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让他们提前体验了一把社会!我们班的座位模式效果很好,去年中考,班上第一名是和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坐在一起的,第一名考了全市状元,,创了我校历史!

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此法不可取。应废。按身高丶左右每半期换一次以不伤眼眼。按成绩优劣排座是乱套,不足为训。

你怎么看待老师按学生成绩排座位这种做法,差生就该永远坐最后一排吗?

关于这个问题,结合30年的从教经历与家长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按成绩排座位初衷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不甘人后的学习干劲,想法是好的。当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和家长会有意见,但当您换个角度想,或许就心平气和了:

第一,当下老师没有包括惩戒权在内的任何主动教育权利,那么,怎么来组织教学和管理、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呢?所以,几乎无路可走,迫不得已,权且如此!

第二,家长要扪心自问,差生为啥总是咱孩子?为啥总是咱孩子"坚持"坐最后一排呢?所以,不要回避家长和咱孩子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任何时候,打铁需要自身硬!家长何不借此机会激励自己的孩子见贤思齐,迎难而上呢!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纠结于孩子因为成绩差,坐最后一排的措施合理与否,而是要千方百计让自己孩子变好,摆脱坐最后一排的资格。要从孩子和家长自身找问题,找不足,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摆脱困境,找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帮孩子树立不甘人后的信心,激发孩子力争上游的勇气。相信,只要家长端正态度,摆正心态,您的孩子不会总是坐最后一排。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哦!如您喜欢,请加关注并不吝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