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养老的终极宗旨。我用8个字总结:随性自然,快乐简单。这8个字细分起来,又可以分为以下5条,

1,不迷信任何养生学说,做什么都自然适当。

很多人到老了就很怕病痛,怕死。于是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迷信很多养生学说。比如有的老人不吃晚饭,有的老人不吃早饭啊。

有的老人执着练某种功,有的老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有的还自己胡乱辟谷。有的人要执着吃某样东西天天吃。

60、70.80后这三个年代的人,都很执着自我的认知,总认为自己懂很多东西很多知识,其实还没有老他们都已经在执迷于各种养生学说和各类主张。但是,当你年轻身体还可以试试,老了就不禁搞了。

无论搞什么,其实问题都不大,但问题是千万别过度,一定要保持自然的法则。

我认识一个活到90多岁的老人,他三餐都非常正常的吃,什么菜他都吃一口,但仅此一口。绝不过量绝不过度。

我还认识一个长寿的老人,每天都出去走路,但是呢绝对不超过2000步。因为他长期保持走,所以身体特别好,但是又绝对不伤筋不伤骨,不伤气。

2,奉献有度,索取有度。

老人不要到老的时候,还在无止境的奉献。到老的时候其实你应该多关注自己。

不要总为儿孙去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你可以操得尽的心。如果你总是在给儿女打工操心,你的老年生活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老了之后,这种为儿孙做马牛的人会少一点,但其实这三代人溺爱孩子比上一代人更加厉害。到时候老了还在做儿孙奴隶的估计一样大有人在。

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控这个度。同样反过来对下一代的索取,也要尽量有度,不要总是期待他们给你养老,期待他们在床前服侍,天天陪在身边。放下这些期待也将活得更加自如。

不但是对子女的付出和索取要有度,对外界的付出和索取也都要有度,要控制。

比如很多老人家觉得自己老了要对社会有贡献,还要去打工,还要去拼命做事,这也是不太理智。

还有的到老了还很想发大财,还不停地去索取,这也是不对路的。

到老要好好的养着,养身体之余还要养心。

3,用潇洒自在弥补前半生的辛苦奔忙。

这三个年代的人,基本上一生都非常辛苦,60后的人没过过几天好日子,都在奔波劳累。还赶不上好时代,下岗啊啥变化都赶上了?

70后的人,年轻的时候过于拼搏,为了梦想匆匆忙忙没有享受过发达的物质青年。

80年代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也是累得够呛。当这些人老了之后,一定要想开点,要用潇洒和自在弥补前半生的辛苦奔忙。

趁着身体好能走的时候,多出去旅游,多到外面看看走走,多去享受一下生活,享受人应该在世界上享受的东西。或者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比如摄影啊、书法啊、音乐啊舞蹈啊等等,年轻时耽误的老了捡起来,这才是自己的晚年。

有很多没有体验过的,都尽量去体验一下,美食啊,美景啊。千万别困在孙子身边,守在子女身边,把自己的晚年胡乱度过。

4,余粮保温饱,不做瞎折腾。

老了之后,很多东西要保证,比如社保医保,这些基本的东西要有。其实一般的老百姓有这两样东西之后,就算没有商业保险,也都可以安享晚年。

只要你保持,不要过着奢靡的生活,吃点简单的东西,过点尽量简单的生活,保持快乐。

所以老了之后还有点存款,能够保证温饱,这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去瞎折腾,又乱投资又炒股,被人割韭菜。

一定要把贪字搞清楚。年轻的时候贪是正常的,中年的时候贪是无奈,到老了还贪那就有问题了,

贪,就会让老年生活失去原有的色彩,依然变成金钱的奴隶。你想想一辈子大半辈子都是在为金钱做奴隶,到了老了,还没有办法自由,这是多可悲的事。

所以简化饮食起居,把生活水平降到温饱线以上一点点就可以了。不要再在财富上去做,瞎折腾。

5,在人生的黄金年华里,在夕阳红里,尽量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人到老其实是很珍贵的年华,老年人拥有人一生中最智慧的头脑,和最丰厚的经历。这个时候其实是老天爷赐给每一个人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

为何这样说,因为老天爷可以让你在这个时间段领悟人生生命的真谛。到老了,好好的想想思考一下,领悟一下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将来走的一天,怎么才能够自在洒脱,无怨无悔。

如果说能够内心足够安静宁静,这种领悟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最后祝天下所有老人朋友们开心健康。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感谢邀请,鉴于60,70,80后的时间线,可以这样做一个养老计划:

60后已经是50到60年纪,独生子女父母在退休时,可以享受一次性养老补助。各省规定有差异。《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夫妻,享受以下奖励或者扶助:(二)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组织职工的,退休时按照省有关规定给予本人一次性退休补贴,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对农村年满六十周岁,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条件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为城镇其他居民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给予奖励扶助。如果早有购买社保,60后养老可以在今后的几年,每年支付社保金,而商保显得力不从心。商保最佳的购买年龄为80、90后。

70后40到50岁年纪,他们是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的大群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已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目标。相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配置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能够在准备过程中帮助个人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能规避交费期间的一系列人身风险。因此,在整个养老规划中,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替代。70后要想有品质的养老单从社会养老保险远远不够,可以配搭商业险,而商业险有许多“暗坑”,费率也较高,必须懂保险慎重选择!

80后是30到40岁年纪,目前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选择是尽早参与社保与商保的结合,以保证上层父母,下层儿女以及自己,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尤其是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以来更加剧了80后的经济担子。社会经济膨胀和各行业不景气,养老对于80后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磨难。凡事量力而为之,如果单纯只考虑自己80后的养老,自己很好解决。但由于兼顾了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养老的远虑显得更为重要!

60,70,80后的养老问题取决于个人、家庭的生活经济水平,以及早早规划养老计划有关,不能盖篇而论。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现阶段我们国家最好的养老方式,那么就是让自己在外面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后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待遇。

因为只有这种办法是最为妥当的,这样的话,领取的是国家社保基金的钱,而且这个养老金在领取的过程中实际上每年都是在不断的调整的,也就是每年都是在上涨的,他是有一定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的。

所以说不论是六零后的人群,还是七零后的人群,还是80后的人去让自己选择参保一份社保,也就是养老保险是最为合适的选择。因为现在有工作单位的个人,那么所在的工作单位就会主动替员工去购买一份社保,所以个人是不需要操心这个社保问题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首先我问不管你是几零后,凡未退休的同胞,你是否有宏才大略改变现有的养老保险机制?现在的社保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运行了20多年。这条轨迹已成为每个公民都认同的生命载体。

什么是载体?就象过河一样,能载你过河而不落水的是舟,这舟就是载体。很难想象一个人能作到一辈子不工作而衣食无忧,也很难想象在这个社会里一辈子不缴社保而能享有退休金。所以第一你必须工作,第二你必须缴社保。这才能够成你生命的载体,形成完整的舟。你这一辈子才能体面且有尊严地渡过你的晚年!

60后不说啦,将要或已经跨入退休行例。70后已50岁了,应该已有工作和缴社保的工龄,既使命运不济,遭遇下岗,失业的重创,也要硬着头皮将社保继续缴下去。因为你们离退休年龄已经不远。断缴社保会使你的养老金少很多,不值得。

80后,40岁不到的年龄,正值人生壮年,已是各行各业奋力拼搏的主力军。但,人生的任何时段都要做到未雨绸缪,步步为为营。请遵守现行社保客观规律吧,踏踏实实地工作,有工作就有社保。既使是灵活就业群体,也不要轻易地断缴社保。

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只有社保才能抵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试想商业保险能有这个功能吗?沒有,也不可能有。

回想2003年,我们面临失业时,很多与我同龄人,找关系走后门,先后办理了50岁病退。而我什么关系没有,一直到60岁才退休。但我的工龄比那年病退的人多了1O年,养老金也比他们每月多领1000多元!所以我不后悔。

6O,70,80后们,路迢迢千里远兮,十年二十年就在一瞬。请各自珍重,为自己设计好幸福的晚年吧。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我是60后,单位解体后下岗(买断工龄)和爱人开了个粮油饲料店,统筹单位给交到1995年,从1996年到2020年退休自己交了二十五年的统,养老金是二千八百多元。我爱人是八年前一次性补交二十五年的统筹,也退休了养老金是一千四百多元。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幸福感满满的。[微笑][微笑][微笑]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60、70、80后,如在农村,正是家庭的顶梁柱,很少有人考虑养老的事。不过,未雨绸缪的聪明人的确在开始考虑老了以后生活资源怎样来的问题了。

城市人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补贴,暂且不说,就说说农村人的情况吧!

农村人到了六十岁,也有几十元钱的津贴,但由于数量太少,想要生活,几乎是杯水车薪,所以就要为老来做不动的时候考虑考虑了。

继续劳动,直到下不了床,出不了门的那一天

生活在农村,你会看见六、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并不是坐在家里享清福,等着国家和儿女们的接济过日子,他们像中年人一样,天天都到田地里去劳动,自食其力,大好政策下,他们也不会为生活发愁。有个老人,劳动到八十六岁,今年由于腿脚不行了,才停止去地里,待她去世后,家人在她的枕头下翻出了五万元现金。如果她不辞世,这点钱够她花销了吧!她有四子两女,经常买生活用品送她,劝她不要再劳动了,但她说,闲着周身疼,活动着身上要舒服的多。

买社保

如感觉身体状况不行,吃的做不的,那就买社保。只要买了十五年,到六十岁就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样即可给儿女减少负担,也不看别人的嘴脸,活的尊严,心情愉快,也许能够增加寿诞。社保有档次,一百、两百、三百、五百,想以后领的更多,就买多,反正看菜下饭,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定。

积攒

趁现在还能赚,认真理财,除了当下的生活用度外,其余的就存在银行里或者“炸会”。炸会是农村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筹集资金的团体,牵线的人叫会首,有严格的会规,不会乱套。会首每次相邀一百人,每人每个月出资一千元,然后大家一起摇骰子,谁的点子大,谁就先接会,以此类推下去。接了会的人,下个月必加一百元的红利。没有谁乱会。算一算,炸完会,最后一家是不是得了近一万的利息?许多农民就是平时省吃俭用,炸会筹集资金防备老年生活的。

养儿防老

这是传统的养老方式,当然也有风险。教养好、孝顺的儿子,待你老后,他会尽其力赡养老人,做到一个儿子的责任;如遇着忤逆之子,经常打骂嫌弃,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天天忍辱,吃鼓眼饭,有的甚至将老人赶出家门,这样的生活,谁会愿意呢?

说来说去,本人的建议是,趁年轻时自己多一个心眼,想方设法积攒资金筹集起来,以防老年时应急只需。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