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是“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真正开始,绝不是好事。

元春入宫多年,一朝出人头地成了贵妃,入宫的本意是为了家族兴旺而牺牲自己,但她的格局偏小,反而有害无益。

元春省亲有三不该:

1、不该当众哭哭啼啼,抱怨去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首先,太监夏守忠其名谐音下手重,不是善人。

其次,底下的宫人和丫鬟等难免有私下往来,有的话传来传去,传到别的嫔妃耳中也不奇怪,最终皇帝老儿知道了对景时就是罪。

元春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省亲大约七个小时,足足哭了六次,要是皇帝知道了会高兴?普通人家大概会说元春想家念旧,皇室会认为她有失礼数不恭敬。

别看元春一时风光得宠,其实心直口快不懂经营,宫斗下场惨烈。

贾府除却祖辈恩泽,形成旺势,成也元春,败也元春。

2、不该宣见外男贾宝玉。

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但封建社会血缘关系也是男女有别。

外男不得觐见,元春的做法无疑是逾规,更是对皇室的蔑视。

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3、不该纵容家人修大观园,呈烈火烹油之势。

大观园的气派非凡,物极必反,元春省亲极有可能成了出头鸟。

元春省亲时,看到家中如此奢靡,不得不“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既然觉得奢靡,何不早早提醒?这一声叹息太迟了。

“香烟缭绕,华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一股清流,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即便是在大冬天,大观园中依然华柳招展,水中禽类凫游,原来,这花柳“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做成,粘与树上的”,那“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用丝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整个大观园中,“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

另:大观园是一道界限,培养外戚力量的重点(宝玉和贾兰),贾环被隔离在外,甚至在端午节赐礼也没有贾环的份。

即使不能一视同仁,也不应该刻意排斥庶出。元春的做法容易“犯小人”。

端午赐礼,元春站队“金玉良缘”。可见元春的眼界不宽,格局不大,有愚孝的倾向。

总结:元春身为家族巅峰之人,不能约束家人安分,也没有鼓励他们上进(为皇上效力等),一味纵容家人享乐。而元春本人除了哭就是怨,其弟宝玉甚至说出“碌碡”之类的话,这些都是颓败的气象。

呼啦啦大厦倾,不是没有缘由的,所以说元春省亲绝对不是好事。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世上的事本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看当事人如何看待了。对于一般人而言那种高昂的接待费用是承受不起的。但对于贾家而言,显然他们觉得面子比里子更重要。是光耀门庭的好事了。

对于元春而言很小就离家,离开疼爱自己的祖母,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疼爱的弟弟宝玉,离开自己早已熟悉的环境。才会有这一次的再团聚。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有了这一次还不一定有下次。事实也证明只有这一次。

能和久违的亲人团聚没人会认为这是坏事。但和皇家牵扯上就多多少少带点政治意味了。从侧面也体现了皇恩浩荡,体恤这些妃子想念亲人之情。谁人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亲朋?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元春省亲不存在好与坏的判断!元春省亲是隐喻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什么!

要弄明白所隐喻的历史事件,必先弄明白元春的历史原型,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对此的解释可以有几种说法,一是元春是鬼,所以只能夜晚出行,这个观点有一定的从众性,不大符合原作者创作意图

二是元春是大清孝庄皇太后,省亲一节是指入关,进京住进皇宫,从此开始了大清统治中国的历史

三是以此事件促进大观园(皇宫)的建设。大明灭亡时,故宫被闯军烧了一部分,新皇登基前必须朝廷修缮,修建大观园就是这一历史背景

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判断是非!

癸酉本,还用元春临时客串了一下袁崇焕,角色需要,她的历史原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不够300字,再说什么,没词了!

红楼是政治历史书籍,读懂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在读红楼时时时联想大明、大清,有些人物对话就好懂,有些事件就不那么奇怪了!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元春省亲,为贾府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这不过是个虚名。贾府为了买这个虚热闹,耗费巨资,仅过两年,经济便呈现出捉襟见肘之势。元春省亲令贾府陷入财政困窘的沼泽,是家族颓败的推手,元春省亲不是好事。

贾府为迎接省亲斥巨资兴建大观园、采买人、物

元春省亲的消息是在第十六回贾琏和凤姐、赵嬷嬷的谈话中引出来的。凤姐提到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赵嬷嬷道:

“嗳哟哟,那可是欠载稀逢的!那时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接着又说: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贾府接驾一次,“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甄家接驾四次,“银子成了泥土”。可见接驾就是烧银子。

凤姐听赵嬷嬷说甄家接驾的盛况,说:“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说:“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赵嬷嬷这话并不准确。历史上的曹家为接驾康熙皇帝,落下巨大的亏空,曹家后来一直没能补上。可见,这笔消耗,绝大部分由接驾方承担。

冷子兴在第二回说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 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的现状已呈颓势,在这一前提下还得耗巨资接驾,无疑是雪上加霜。

曹公没有具体交代修建资费,第十六回: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

大观园占地三里半,大大小小的建筑有十几处,其中还有巍峨壮丽的大观楼,所谓“所添亦有限”,不过是省了竹树山石、亭榭栏杆的费用。

第五十三回,贾蓉对庄头乌进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

即便无法获悉修建的费用,亦可从贾蓉的话外之音得知盖花园子是笔不小的费用。

除了修建大观园之外,另外还有各处的装点费用及采买戏班、小道士、小沙弥等费用。

第十六回,贾蔷向贾琏报告即将去苏州采买戏班的女孩及置办乐器行头,贾琏问:“这一项银子动那一处的?”贾蔷道:

“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两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贾蔷这里只说了耗费的极少几处,已经动用了五万两白银。

元春归省,坐在舆内观看大观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见园内如此豪华,元春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臭正三刻,太监请驾回銮,元春满眼含泪,又勉强堆笑,叮嘱贾母等人无须挂念,又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五十三回,贾蓉说:“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静穷了。”贾府这次接驾,已然倾尽全力,假如真像元春所说“明岁天恩仍许归省”,贾府已无力再复制此等盛况了。

省亲完毕,遗留的消耗仍在

元春乘坐豪华的銮舆回宫,为她省亲而置办的一切都留在了贾府,成为贾府日常消耗的一部分。

戏班那十二个女孩住在梨香院,由贾蔷管理,何婆子、柳嫂等人专门伺候。直到五十八回,宫里的老太妃薨逝,才将戏班遣散,有八个女孩留在贾府为婢。

贾政原本想将玉皇庙和达摩庵两处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挪出大观园,发往各庙去分住。由于贾芹之母周氏求凤姐为贾芹谋事,凤姐便对王夫人说:

“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应承。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竟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完了。说声用,走去叫来,一点儿也不费事呢。”

贾芹领到这活儿,先支领三个月的供给,“白花花二三百两”。从此以后贾芹管着这些和尚道士的分例银子,自己每月也有分例。依仗着这些钱,在铁槛寺为王称霸,夜夜招聚匪类赌博,养小老婆。

小红在分人进大观园的时节,分在怡红院,当时宝玉、黛玉等人尚未搬入园中居住。既然怡红院无人居住时已分派丫鬟看管,可见几处重要的馆舍得有人打理。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凹晶馆,凹晶馆平时少有人来,而这里也有两个婆子看管。可见大观园里的房舍,无论有没有人居住,都有专人看管。

宝玉、黛玉等人入住大观园,每一处都为他们添了两个嬷嬷、四个丫鬟。另外,还有巡夜、门房、厨役等人员。

自大观园兴建,仆人的需求量就增加了,而这些都是原本没有的开销。

由于贾府的消耗过大,就连不留心俗事的黛玉也能感知到“出的多进的少,如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到七十二回,贾府里各自经济窘状都暴露出来了。

王夫人为了贾母的生日,急了两个月,想不出办法来,后来还是凤姐提议将后楼上四五箱大铜锡家伙弄出去换了三百两银子。

凤姐屋里的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没半个月就用完了。

夏太监派小太监来索要银子,凤姐拿出两个金项圈押了四百两。二百两交给小太监,另外二百两拿给旺儿媳妇,命她置办八月中秋节。

因房租地税须到九月至,为解燃眉之急,贾琏央请鸳鸯将贾母的金银家伙偷运一箱出来典押,暂时支腾过去。

一向寡言的管家林之孝,也在这回对贾琏说:

“‘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子,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钱米钱。”

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府“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而这时候的贾府尚有能力举办盛大的省亲仪式。至七十二回,不过两年的时间,贾府便开始以抵押遮羞了。

贾府就像一盏灯,灯油原本已所存不多。而元春省亲,加快了灯油的燃耗速度,油尽灯枯提前到来。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贾元春省亲是标志性的坏事,影响深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暗伏贾家开始深入参与宫廷隐秘斗争,贾元春被缢死的深层原因

二是,暗伏贾家奢靡铺张,亏空严重,埋下抄家之祸根

三是,暗伏贾元春幕后主导宝玉宝钗姻缘,造成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

下面分别探讨一下。

一 贾家开始深度卷入宫廷斗争,并伏元春之死

秦可卿死时,曾魂托王熙凤,提前告知了贾元春之喜事,犹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然而,秦可卿又话音陡转,下一句就对元春省亲一事作了定调,此乃瞬息繁华、一时欢乐,预示着“盛筵必散”!

所以,这件事在书中的基调就是坏事,是贾府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后续的发展,也再次印证了这个论断。

其一,贾政过生日的当天,由太监夏守忠宣旨,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封为贤德妃。

封妃,意味着受到了皇帝的宠幸,地位提高,进入了高阶的后宫竞争行列!

换句话说,被封妃之后,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才有和敌对的势力进行竞争的资格,才会让敌方感到严重威胁,才开始纳入敌方针对的视野,这才算是真正走进了高层核心玩家的圈子。

贾元春被皇帝宠幸,同时获得尚书、贤德妃封号,然后又意外地被允许省亲,这是极大的圣眷隆恩。

书中在提到皇帝恩准省亲一事时,王熙凤表现得非常吃惊和意外,直言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有此恩典。

先被封妃,又接着被允许省亲,说明元春此时非常受到皇帝宠幸,简直红得发紫。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

受到皇帝的恩遇越多,分量越重,在后宫树立的敌人就越多越厉害,就会被敌对的势力针对的越狠,被迫害得越惨。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之位只有一个,太子之位也只有一个,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更何况贾元春现在是一个备受宠幸的上位者。

其二,在薄命司正册,贾元春的写照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者,弓箭也,兵器之属,点明兵事;“弓”,谐音“宫”,点明皇宫。

弓上挂着香橼,也有“缢死”之象。

香橼,果实的颜色是黄色,黄色乃皇室用色。

香橼,味道酸苦,果实多籽,寓意身怀有孕,而内心酸苦。

怀孕一事,还有一证。

元春的判词有“榴花开处照宫闱”之句。石榴开花,自然是要结籽的,而石榴又是“多籽”的。

所以,两相印证,元春怀孕多子无疑。

然而,“榴花”是多义的,并不仅仅是说明“多籽”。

康熙朝的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曾写过一首诗,诗名就是《榴花》。

而基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和废太子胤礽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榴花二字,是有影射之意的。

那么这“榴花”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贾元春还参与了废太子的皇位斗争,而这皇位之争,正是康熙朝最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事件。

其三,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元春还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二出戏,是《乞巧》。

戏剧里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脂砚斋于此处批语是“伏元妃之死”。

而众所周知,唐明皇曾经十分宠幸杨贵妃,最后安史之乱,唐明皇命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而其堂兄杨国忠也死于非命。

那么回到贾元春事件来看,当初来贾府下旨的太监叫夏守忠,谐音是“下手重”。

再结合“弓挂香橼”的缢死之象,三方面互相印证,可以知道当初宣旨,给贾妃家荣耀的夏守忠太监,也是《红楼梦》八十回后下重手,亲手缢死贾元春之人。

谁人能料,当初送你上天堂的人,也是后来带你下地狱的人。

统筹分析,贾元春之所以被缢死,也正是因为深受皇帝宠幸,后续又怀孕,而被敌对势力极力迫害,又因为参与废太子“九子夺嫡”之事,而被害致死。

二 暗伏贾家奢靡浪费,亏空难继,终酿祸殃

其一,建设省亲别墅大观园,光占地就三里半。此外,还要拆墙推楼,另建新馆新苑,堆砌假山,引水开池,耗资巨大。

其二,装饰大观园,种草栽花,打造金银器皿,

购置古董文玩分列各处,又放飞禽鸡鹅于各应景之处,偌大的园子装饰起来,都是花银子如流水。

其三,去苏州等地采聘教习优伶,又共聘买二十个尼姑、道姑,还要长期蓄养在府,非一日之费。

其四,贾妃省亲时,园内又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烟火缭绕,连见惯皇宫排场的贾元春,都感觉实在是太奢侈了。

正是因为省亲一事,实在耗费太大,根本非正常官员之家所能承受。

所以,在前文谈论省亲时,王熙凤曾借甄家接驾皇帝南巡之事,质疑哪来这么多银两去花费的。

而答案正是亏空官银,去侍奉皇帝。其实,也是暗指贾府省亲之事的花费,亦是如此钱财来源。

而这正是贾府祸根所在。

所以,省亲时,元春点的第一出戏,就是《豪宴》。

这出戏讲的故事,就是豪门显贵严世蕃豪宴强取豪夺,看似权势滔天,然而却伏笔其后败落之事。

“盛筵必散”,极热之事,却伏极冷之意。

三 暗伏贾元春幕后主导金玉良缘,破坏木石前盟之事

黛玉的结局是泪尽而早逝,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父母双亡,无人做主,满心情意,郁结无果。

而这幕后的最大干预者,正是身份地位最高的贾元春。

贾元春为了家族和自身利益最大化,更赞成贾宝玉和薛宝钗强强结合,而不看好寄人篱下、父母不存、没有了背景的林黛玉。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时,暗伏元春对贾宝玉婚姻的安排。

其一,贾宝玉之前写的是“红香绿玉”,但元春来省亲时,将此四字修改为“怡红快绿”。

去掉的是哪二个字呢?

正是“香”“玉”二字。

而“香玉”二字,其实指代的就是林黛玉。

为什么这样说呢?

《红楼梦》第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说悄悄话时,曾调侃林黛玉,原话是“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是不是石破天惊之语!

元春省亲题匾时,直接去掉了“香玉”。

而在宝玉写省亲诗时,薛宝钗更直接对宝玉说,你姐姐看见“香玉”二字就不喜,你就别再写这二字,莫要和她争执为好。

这其实就是暗示八十回后的章节里,元春反对宝玉黛玉感情,力主宝玉宝钗婚姻,而宝玉不同意,和元春争执过此事,但结果还是宝玉失败了。

其二,省亲时,贾元春看到匾灯上写着“蓼汀花溆”四字时,直接说只要“花溆”,不要“蓼汀”。

“蓼”,是指一种草,名为蓼草。因为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之化身,所以,此处蓼草,即是代指黛玉。

“花”,则是代指薛宝钗。

因为《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众人掣签宴饮时,薛宝钗抽签,抽到的花签就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

所以,牡丹花是代指薛宝钗。

明白了“蓼”、“花”意象,就知道贾元春的态度一贯地很明确,“花溆”即可,去掉“蓼汀”。

其三,在省亲之后,贾元春曾赏赐贾家众人物品,而赏赐之物,唯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是相同的,其中态度,不言而喻。

这么多次的态度和言行,都表明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黛玉的情伤而逝,贾元春才是幕后的主导者。

综上所言,贾元春省亲一事,正是贾府盛极而衰的预兆,暗伏贾家各种危机,隐患重重,盛宴必散之象,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图片:网络

[穿越层层迷雾,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典籍]

《红楼梦》贾元春省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初尊贵的元春娘娘回乡省亲,风光气派,贾府一片祥云欢腾,棚壁生辉,百官宾客满盈,在当时看是好事。一人得宠,满门皇恩浩荡。若不是,省亲那样的光荣盛大场面是别的嫔妃和宫女一生望尘莫及的,一辈子想也不敢奢想的。只有她当时尊贵的身份地位才使她有如此殊荣,回乡省亲,光宗耀祖,也解了她自己多年的思乡思亲之情。

省亲之后的灾祸临门,大厦倾颓,自己的死因不明,只能说明人生命运的多变,而她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变化只在一朝一夕,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朝一夕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最是隐射出当时宫斗的黑暗、残酷恶劣,光鲜的背后随时都潜伏着危机四伏,明枪暗箭,因此才会朝夕福祸相连。

纵观历史,因为于封建王朝,她和她们家族的命运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历史某些时候就是那么残酷,不给人喘息和明白的机会,也如唐史上那场血雨腥风的“玄武门兵变”,一朝一夕,一母同胞的英武青葱的李建成却残死在亲弟弟的重重包围之中。封建帝王之家、以及权力欲望的秘密,不是我们常人可以想象的。

也许,元春和他们生来就处于你生我活的漩涡之中,如当初刚进宫的少女慈禧,想当初那样的清纯可人,天真浪漫,她的美丽和身上具备的种种优点同时吸引了两个英俊少年,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家公子,而是皇上和六王爷(宫亲王),高大富丽的皇宫后来并没有使她变的更加美丽,而是丑陋残忍到连自己的亲儿子也没放过,而她也将自己渐渐演绎成为一个千古罪人,六亲不认,卖国求荣,她的王朝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代耻辱,没落耻辱的大清末代王朝。

这一切,不在其中,难以想象得明白,道得明白。也许最是那些历史上前人的句子总结得好“是那权力欲望改变了她和他们,”“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想那曾经皇宫高墙内的元春娘娘,风光华丽的背后,亦是孤家寡人一个吧,所以随波逐流,红颏薄命是她的宿命。也因此,是好事旦夕之间变成了祸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