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曾经迷倒了多少人?以为元稹对亡妻韦丛多么地深情。

如此情深,那必定是他的最爱,甚至是唯一的爱,谁知真相是触目惊心的。

元稹被朝廷指派出使蜀地剑南东川时,认识了比自己大十一岁的才女薛涛。要知道,薛涛可不是一般的名妓,薛涛笺为其首创,名动江湖,等闲王公贵族想见她一面都很难。

元稹凭实力,把一个极品哄到手了。

元稹在婚内出轨,韦丛还在长安为元稹操持家务,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娇小姐为了夫君早早熬成了黄脸婆。

情最伤人,韦丛的痛只能埋在心里。

出差期满,元稹并没有把薛涛带回京城,他弃薛涛而去了。

到了京城,元稹娶了一个小妾,其妻韦丛亡后娶了裴氏为正房。

薛涛望眼欲穿地地等着,幻想元稹有朝一日能和她一起过上好日子。

过了很多年,元稹被贬官。此时元稹已经四十多岁了,而薛涛已经五十多了,元稹这才想起了薛涛。

谁知这时元稹又迷上了舞姬刘采春,早把薛涛的事慢慢淡忘了,元稹毁了才女薛涛的半辈子,而他和刘采春也不了了之。

一个才貌双全的女人,从大好年华等到垂垂暮已,仍不见当年的情郎回来……

活生生地成了“望夫石”,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

元稹对每一个女人用情都真,但是不专一,十足一个花心大萝卜。

“我爱你,爱你的时候是真爱你。”

偏偏很多女人喜欢这类男人,即使被骗了也心甘情愿,怪哉。

想起以前一句话:他说爱你,又没说只爱你,他说爱你又没说一直爱你。

元稹,就是这类人,所以他写出《离思》这首诗,也就不奇怪了。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当年元稹顺着杏花树,爬墙头到崔莺莺的闺房里花好月圆了一个多月,绝口不提娶人家。后来上京赶考,转脸就攀高枝娶了官家小姐。

在元稹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故事《莺莺传》里,以他自己为原型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结局并不是《西厢记》那样美好:

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住在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看到了貌美如花的表妹莺莺,霎那间电闪雷鸣,火花四溅,心中感慨:此乃人间尤物啊!

后来他找到了莺莺的婢女红娘,想让红娘帮他传达自己对莺莺的爱意。

红娘问他:“我家小姐也是知礼数的大家闺秀,你为啥不直接跟夫人提亲呢?”

张生回:“我自从见了你家小姐后魂都勾没了,整日茶饭不思,恍恍惚惚。要是提亲,将那些个流程走完,我都要没命了。”

在红娘的帮助下,他开始写信猛追佳人,莺莺一个天真烂漫的闺阁女子,哪经得起这样的撩拨,很快就被他拿下了,写出了那首《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见信后那叫一个兴奋,第二天晚上就顺着杏花树,爬墙头潜入了莺莺的房间。一来二往的,终于得以和佳人花好月圆,并且浓情蜜意地私会了一月有余。

后来沉迷在爱情中的张生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上京赶考”的正事,临行前,莺莺几番提醒他上门提亲,他都装聋作哑地搪塞过去。

此前整天写情诗,想着花好月圆的张生慌忙地赶到京师参加了科举考试,毫无悬念地,没有考中。

接下来的日子,他只能留在了京师,准备下一次的科考。起初带着刚分别的热乎劲,他还经常和莺莺写情书,赠信物,表达自己的思念。

但异地恋终究磨掉了当初的热情,张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女朋友长得太漂亮,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渣男真的是“渣”得理直气壮。

然后就要和莺莺分手。被这道“尤物”雷击中的莺莺一头问号:长得美也是我的错喽?

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

一次张生路过莺莺的家门口,怀念起自己的“尤物”旧爱,想着“分手了,还是朋友”,说要以“哥哥”的身份见一见莺莺。莺莺心里炸毛了:你家哥哥会跟妹子“花好月圆”啊?!

这位不光貌美,还三观正的好姑娘,哦,不,是好少妇莺莺拒绝了张生见面的要求。不死心的张生还在外面盘旋了数日,莺莺只好又写了封信骂他:“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最终张生才羞愧难当地离开了。

元稹写出《莺莺传》后,被当时的文人们传阅,众人都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

后来元代的的王实甫不喜欢这个结局,就改成了《西厢记》,将当初分手的原因改成女方父母不同意和情敌从中挑拨,而结局则改为消灭情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元稹所写的《莺莺传》正是自己早年的经历。

元稹和崔莺莺相爱相许的情节和《莺莺传》相似。现实中的崔莺莺肤白貌美,家境富裕,还颇有学识。元稹长得帅,文采好,利用自己的这些优势成功获得莺莺的芳心。两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直到元稹进京赶考。

元稹爱崔莺莺,但他更爱自己的仕途。他为什么不愿意娶崔莺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崔莺莺出生于商贾之家,虽然富裕,但社会地位却很低。

而且元稹在进京后有了更好的选择。元稹在参加吏部考试的时候被京兆府尹韦夏卿赏识。而韦夏卿正好有个小女儿还未出嫁。于是元稹就跟崔莺莺断了往来,迎娶了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京兆府尹的女儿韦丛。

娶了韦丛后,元稹刚开始时没能通过吏部的考试。

元稹虽才华横溢,但家境却不好。韦丛一个官家小姐跟着元稹吃了不少苦。嫁给元稹后,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了整个家,在清贫的日子里鼓励元稹,让他心无旁骛地去准备吏部考试。

三年后,元稹终于高中,但韦丛却因为长期的辛苦操劳,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元稹悲伤欲绝,写下了流传至今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写得很痴情,可写诗的元稹在妻子去世的当年就有了新欢。这个新欢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薛涛聪慧过人,精通诗文,但出身卑微,是一名乐妓。

薛涛本也是官家女,后来遭遇家道中落,为了生存,才沦落为乐妓。薛涛儿时就展露出了自己对诗词的天分,16岁入乐籍后因为自己的才情在蜀地红极一时。

当时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在蜀地约见了久负盛名的女诗人薛涛。那一年元稹31岁,而薛涛比元稹大11岁。两人在一起讨论诗文,议论时政,惺惺相惜,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3个月后元稹调离蜀地,两人也就从此劳燕分飞。薛涛深爱着元稹,和元稹分开后,她写下了著名的《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自知身份低微,在仕途上不能帮助元稹,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元稹仕途上的污点,最终选择了出家。

从上文可以看出,张生的原型元稹的每段感情,看着爱得深沉,实际却爱得异常清醒,分手时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

很难让人将他和他写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联系到一起。

放在今天,元稹就是一欺骗感情,始乱终弃,攀附权贵的大渣男!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元稹,唐代有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就是《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作者。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而作的一首诗。按理元稹对妻子饱含深情,那怎么会和所谓的“渣男”扯上关系呢?

在唐代,社会风气较之其他封建朝代比较独特,男女情感关系并不是很禁锢。在那时,元稹人长得英俊潇洒,仕途也不错,甚至后来做了唐穆宗时期三个多月的宰相,为许多女性倾心也是在所难免的。元稹为官也比较清廉,口碑不错,在朝廷为官只是因为得罪权贵被贬数次。

说元稹是渣男,主要是公元809年三月,他被朝廷指派出使蜀地剑南东川,在那里邂逅了比他大11岁的唐朝大才女薛涛,时年元稹31岁。元稹有权有才有颜值,加之薛涛也是个容貌文采俱佳的美人儿,一般的人还不入薛涛的眼,两人一见如故,如胶似漆。那时元稹的正室韦氏还在世,是7月份病世的。元稹在外和薛涛相处按现在的讲法是婚外情,属于出轨行为。后来元稹完成任务回京,按理要把薛涛带回京城,结果元稹却弃薛涛而去,到了京城娶了一个小妾,四年以后又娶了裴氏为正房,让薛涛眼巴巴地等着,幻想元稹有朝一日能和她一起过上好日子。后来过了十二年之久,元稹被贬官,此时元稹四十多岁了,薛涛五十多了,元稹这才想起了薛涛,不料元稹又迷上了舞姬刘采春,又把薛涛的事慢慢淡忘了,可以说元稹毁了薛涛半辈子。元稹和刘采春后来也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元稹是个多情种,风流倜傥,在和正室韦氏成婚前就有一个女子,就是他写的《莺莺传》中的那个女主角,而他自己就是张生的原型。这个故事后来被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元稹曾‬顺着一棵杏树爬过围墙,潜入表‬妹‬的西厢房,天黑来天亮走,剧情跟虚竹夜会梦姑一毛一样;

之后却甩了表‬妹‬和高官之女韦丛领证结婚;

韦丛卧病之时,又和大唐第一才女薛涛打得火热,之后让人家苦等未‬果‬后‬出家;

出差偶遇江南歌后刘彩春——撩得刘歌后离婚又‬抛弃人‬家‬,害得人家一代歌后投河自尽。

按现代眼光,元稹是妥妥的渣男一枚,利用自己帅气的脸蛋和逆天的才华,四处留情,却大多始乱终弃,堪称渣男中的战斗机。

爱你‬却‬不‬能‬和‬你‬结婚

21岁‬贫‬穷‬的‬才‬子‬元稹爱‬上‬了‬富‬二‬代‬崔莺莺,几次三番地骚扰莺莺的丫鬟红娘求她帮忙牵线搭桥。

红娘说:“喜欢莺莺就去求亲呗。”猴急的元稹却说:“为了莺莺我已经茶饭不思。从说媒到明媒正娶怎么也要好几个月。干等这么久我早变成咸鱼干了。”

红娘于是帮他传递情诗,最‬终‬元稹用‬文笔打动莺莺。

因为当时没有微信,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元‬稹‬便‬顺着一棵杏树爬过围墙,潜入莺莺的西厢房,天黑来天亮走剧情跟虚竹夜会梦姑一毛一样。

从此以后,元稹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去莺莺房间,“朝隐而出,暮隐而入”,长达数月之久。

按照正常程序,元‬稹‬找媒人上门提亲,挑选良辰吉日,商量婚事。

可是并没有,俩人从头到尾,根本就没跟家里说。

莺莺不说,是怕家里不同意。

崔家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家财万贯,怎么能找这么个没落的穷亲戚做亲家?要钱没钱,要房没房,要事业没事业,光会写诗,光长得帅,有用吗?

元稹不说,是没打算现在结婚的。

元稹对莺莺当然是非常满意的,只是,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自己现在一事无成,如何谈婚论嫁?要结婚也得等自己考取功名后再说啊。

科考时间越来越近了,元稹不得不与莺莺告别。莺莺依依不舍,再三叮嘱:“不管怎样,都记得早点回来啊,我等你。”

元稹说:“放心吧莺莺,等我的好消息。”说罢,转身离去。

当时,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

元稹的科考并不顺利,连续三年落榜,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兆尹兼太子太保,也就是长安市市长,太子的老师韦夏卿不知怎么看中了元稹,觉得这个洛阳考生一表人才,又有上进心,有心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托人上门说媒。

元稹决定,放弃莺莺,与京兆尹韦夏卿之女韦丛恋爱。还给自己的花‬心‬找了一个超合适的理由: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意思就是太漂亮的女人,要么祸害自己,要么祸害别人,所以,我抛弃了她。

变心就变心,还‬把‬人‬家‬好好的漂亮姑娘竟被说成妖孽,恶心不‬恶‬心‬。

据说后来莺莺另嫁他人之后,元稹还以表哥身份去探望。可崔莺莺却‬最后拒绝会面‬,赠了一首诗。诗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才貌兼备的她,感谢元稹的不娶之恩。

与韦丛结婚后,元稹在岳父的庇佑下,连升几级,三十一岁就已升任监察御史。

韦丛这个大家闺秀,温婉淑雅,知书达理,肤白貌美。本是高官的掌上明珠,却心甘情愿为元稹洗衣做饭,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家里贫困常常吃着野菜,但元稹朋友过来聚会,她卖了自己最心爱的金簪子为自己的夫君买酒喝。

估计元稹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有如此好运娶得这么贤惠的媳妇了。

元稹与韦丛在一起生活了六七年,生了七个孩子,只有最后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因为跟着元稹来回奔波,韦丛身体每况愈下,不到二十七岁便病逝了。

而韦从死后,元稹写下了那句千古绝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后又写了30多首诗歌悼念亡妻。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韦丛死的时候元稹并不在身边,下葬的时候,元稹也并没有去送葬。她心心念念的人啊,此时正在外地和大诗人薛涛打得火热呢。

在爱情面前,年龄不是问题

元稹在外派成都时,元稹遇见了当地著名才女,比他大11岁的大‬唐‬第‬一名‬妓薛涛。

一个才情出色,一个才貌过人,两人‬一‬见‬钟情,于‬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开始了,薛涛当时四十一岁,元稹三十一岁。

“在爱情面前,年龄不是问题,若‬要‬爱‬,请‬深‬爱”元稹和薛涛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作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好似把自己的才华都倾注在这段爱情里了。

元稹走后,薛涛相思成疾,她每天都给元稹写情诗,嫌宣纸不够好看,薛涛还采来花瓣,做成染料,自制一种轻薄艳丽的笺,后人称为,薛涛笺

桃红色的薛涛笺,附上哀婉动人的情诗,依旧没能把元稹唤回来。

对元稹来说,薛涛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值得炫耀的战绩,而对薛涛来说,元稹却是自己的一切。

在元稹负心离去之后,薛涛选择了远离红尘、脱‬下‬红‬裙‬,穿上道袍,成为一个出家人。

为了你我甘愿抛弃一切

刘采春是江南名妓,也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不仅会写诗,歌还唱得特别好,其流行程度,堪称80年代的邓丽君。

遇见元稹时,她25岁,丈夫周季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戏曲演员,对她十分宠爱。

元稹被刘采春少妇的妩媚和满腹才情迷得神魂颠倒,而刘采春对元稹亦是倾慕已久,于是元稹给了周季崇一笔钱把刘采春买了过来。

但是无论当时的感情有多强烈,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几‬年之后,元稹便放弃了刘采春,另寻新欢去了。

心灰意冷的刘采春,无颜面对曾经的丈夫,更无颜应对流言蜚语,竟然投河自尽。

唐朝四大才女,元稹一人搞定了俩,也辜负了俩。

大唐开放的时代特点显然不能成为元稹渣男的理由,根本上还是个人品德有问题。

渣男的‬最高境界

情到深处,他是一个深情男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说,自你去后,我再也不娶。

可是,放下手中的笔,他爱上了薛涛,爱上了刘采春……

对于生命中出现的女子,元稹大概都曾热烈地深爱过,只是时间都不长‬罢了。或许渣男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一个,爱一个。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元稹将这句诠释得淋漓尽致。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元稹之所以被称为渣男,可能跟他感情经历比较丰富有关。元稹一生,有据可考的有三段婚姻及另外三段感情。

一、元稹第一段感情的对象是崔双文。是其母系的远亲,元稹自己写的《莺莺传》应该是自身感情经历的描述,元代王实甫写的《西厢记》,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贞元十五年,元稹在蒲州与崔双文相恋。这段感情,随着贞元十六年,元稹入京应吏部试而断绝。

二、元稹入京之后,虽然科举落榜,但凭借自身才气,得到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并把小女儿韦丛许配给了他,贞元十八年,两人成婚。两人的结合,虽然有着很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但婚后,两人夫妻恩爱,后来韦从早亡,元稹写了数首悼亡诗纪念亡妻。

元稹的诗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悼亡诗。包括《遣悲怀》、《离思》等,都是他为纪念去世的妻子所写。其中名句,广为流传。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读之令人感慨神伤。

三、韦丛去世不及一年,元稹娶了安仙嫔为妻,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婚后三年,安氏离世。

四、元和十一年,元稹到四川达州任职,遇到了裴淑,袁淑是山南西道刺史的女儿,后来成为元稹的第三任妻子。

除了与双文的恋情,及与三任妻子的夫妻之情外,元稹还有另外两段轰轰烈烈的恋情。

五、其一是跟薛涛。唐元和四年,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去到蜀地。他久闻薛涛盛名,两人在梓州相见。元稹本身文采风流,诗名卓著,再加上长得也不错,令薛涛一见就有好感。两人时常往来,感情日深。后来,元稹因得罪权贵,调离蜀地,任职洛阳,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劳燕分飞。

六、其二是与当时“参军戏”名角刘彩春。元稹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时,恰逢刘彩春到绍兴演出。因为刘彩春技艺高超,所以受到绍兴满城追捧。元稹在看了她一次演出之后,就成为刘彩春的粉丝,并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借此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元稹在浙江七年,这段感情也持续了七年,轰轰烈烈,人尽皆知。后来,这段感情也随着元稹的离浙,无疾而终。

元稹在男女关系方面的名声不佳,跟他的悼亡诗写得太好也有关系。他的悼亡诗写得缠绵悱恻,读之令人神伤。所有读过他悼亡诗的人估计都会产生一种想法,元稹真是深情的人,按照这种情深的程度,韦丛离世之后,他应该是花场绝迹了。

但在韦丛离世之后,元稹跟不少女子又产生了感情纠葛。在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很多人会有心理落差,觉得元稹心口不一,这也是对他在男女关系方面评价不高的一个原因。

纵观元稹这一生,与很多女子有过感情纠葛,当时的具体情景已经不可详细考证,本文只能把他一些有迹可循的感情经历罗列出来,到底是不是渣男,本文不作评价,请读者自评。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唐代诗人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前言

元稹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二人被合称元白。

《旧唐书》说元稹是后魏皇室的后裔:“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白居易给元稹写的墓志铭中说:后魏昭成皇帝十五代孙也。

元稹最令人感动的诗,是其悼念亡妻的人几首作品,但是,他又有不少风流韵事流传下来,似乎和那个情深意切的丈夫人设有所不符。

一、曾经沧海难为水

元稹最有名的诗,是他怀念亡妻的数首悼亡诗,例如这首《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见过沧海之水,不在为其他的江湖而震撼,经历过巫山之云雨,不在为其他的感情所影响。即使经过再美丽的花丛,也懒得回头一顾。因为你的原因,也因为自己的修养。

元稹七律则是《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其中一首为: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好友白居易读到这组诗后,感动之下,唱和了一首《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树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元稹的夫人韦从在其落魄时嫁入元家,吃尽了苦头。在元稹即将升官加薪的时候,她却因病去世。

不过,元稹似乎并没有自己在诗中所写那么高尚。据说在其夫人还健在的时候,他就在去成都任职时和薛涛有了暧昧。后来去浙东的时候,又和有夫之妇刘采春传出了绯闻。

二、万里桥边女校书

唐代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曾经写过一个女诗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

女校书后来成了敏感词,因为变成才妓的代名词。

被称为女校书的薛涛,在年轻时因家道中落入了乐籍。她(约768~832年)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从韦皋至李德裕,薛涛历事11任成都的地方长官,因为经常出入幕府,她结交了大量的诗人。而且还与王播、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张籍、刘禹锡、杜牧、张祜、王建、白居易等任均有诗作往还。

薛涛来往最密切的可能就是元稹了。元稹有一首七言律诗 《寄赠薛涛》,题注中写到:

题注:稹闻西蜀薛涛有辞辩,及为监察使蜀,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严司空潜知其意,每遣薛往,洎登翰林,以诗寄之。

唐朝范摅《云溪友议》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据说元稹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有机会去成都。司空严绶知道元稹的很想结识薛涛,就经常安排薛涛见元稹。二人日久生情,但是在元稹回京时,却没有带着薛涛一起走。

后来薛涛曾经寄百余幅松花纸彩笺给元稹,也有诗写给元稹,《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元稹也有诗《寄赠薛涛》,诗云: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菖蒲花发, 《唐才子传说》,薛涛:“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离别后虽远隔烟水,但是常常记得你门前有有美丽的菖蒲花,天空中有五色祥云。

三、选词能唱望夫歌

不过元稹并不是对于爱情那么忠贞的人,后来去了浙东,又结识了另一位红颜知已。

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说:

后廉问浙东,乃有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容华莫比。元赠诗曰............在浙河七年,因醉题东亭。其诗曰:“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卢侍郎简求戏曰:“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谓采春也。《唐诗纪事》

而且,这个刘采春是有夫之妇,他跟随丈夫从淮甸来到越州,受到了元稹的赏识。

元稹又赠给了刘采春一首诗诗云: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皱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这个《望夫歌》是一首五言绝句,不过在钦定词谱中被收录,成为一个词牌,就是《罗唝曲》: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计有功挺坏,在下面继续写到:

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诗纪事》

计有功把元稹好好讽刺了一番,是为韦氏打抱不平呢?还是为了薛涛?

元稹后来被人评价作诗”淫靡“,行为做事被认为”素无检,望轻“,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结束语

元稹与韦氏感情深厚,可惜韦氏年纪轻轻因病去世。

薛涛和元稹的感情无疾而终,这种落入乐籍的女子,最好的可能就是给人作妾吧。鱼玄机就是如此,可惜为正妻不容,黯然出家作了女道士。

至于刘彩春,本身就是有夫之妇,诗人逢场作戏而已。

@老街味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