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人当时的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诗文里流露出来的是幽恨与怨愤。

高阁上,曲终人散去。小园里,风吹花落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

斜阳在花雨中西下。心痛怜惜这花雨,不忍将它扫去。

苦苦盼望着,盼来了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情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消失了,春去花谢,我却泪湿衣裳。

飘零的落花的结局,早已注定。梦想碎灭后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况。

春来春去,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泪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而已。

谢谢邀请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谢悟空邀请!

李商隐是晚唐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落,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流传。

由于在党争中失势受牵,一生不得志,陏陏寡欢。常借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感情。《落花》就是这样一首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客人都已经走了,小园里落花随风乱飞。一派人去楼空的落莫景象。落花稀稀落落铺满了弯曲的小道,远远的目送夕阳的余晖。诗人寂莫落魄的心情跃然笔端。"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诗人伤心不忍扫落花,希望它仍然回归。这是诗人的绝望,却也是愿望。诗人还是想有机会施展向己抱负的。回想自己一心报效国家,所得却是党争中受牵连,诗人也只能"肠断"加喟叹了。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武宗会昌六年,李商隐当时闲住永落(今陕西西米脂西)期间。二十五岁的他因令孤楚拔擢得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占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孤的诽谤压抑,他说,诡薄无行、放利偷合,他的处境极不如意,借着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这首情深调苦的咏物诗,抒写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慨和幽怨。

词中之意大概就是

高阁里的客人,都已经散去,小园中的落花,阵阵乱飞,飞满曲曲折折的道路,送走了落日斜斜的余晖。甚怜惜,不忍将他们扫除,我久久凝望,春天仍难以留驻,如今只剩有片片花瓣沾人衣服,一春里它们献出了生命的全部。

这首词中的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当时的失落无奈!🐴🌺🌺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李商隐是一位才华卓绝的诗人,但的一身遭遇坎坷。故而,他的诗总是含着一坤凄婉抑郁的色彩。在写作手法上用笔婑婉曲折。这首《落花》借咏物感叹理想破灭,春天即将过去,自己与春花一样,花与人同病相怜。这落花与自己身世何其相似乃尔。

这正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一般凄婑哀怨。

这首词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闲居期间所作。其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朋党党争,作者因聚王茂元之女,结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境遇很不如意,借园中落花抒发忧伤身世而作。

全诗如下:

高楼客竞去, 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词语赏析:

"参差",高低不齐。

"迢递",连绵不止。

"眼穿",望眼欲穿。

"芳心",用花的芬芳装点春天的心思。

试译如下:

高楼上的客人

已经远去,

小园冷清清的春花,

随着春风纷纷飞舞。

高高低低的花枝,

连着曲折的小径,

眼前落花飞舞在,

在斜阳的余晖里。

面对这纷纷落花,

我肝肠断,

怎忍心扫去。

多么希望那

还残留在枝头的花朵,

长久地留在技头。

你用芳心

装点着美丽的春天,

但是盛开的花儿

已随春而去,

滚滚的泪珠,

湿透了我的衣袖。

赏析:

作者这首《五律》诗,前两句写出了客去楼空的寂寞,只有粉繁飞舞的落花随风飘飞,以这种寂寞统领全诗。接着承接上句描写落花参差,落红纷纷,疏枝外一抹夕阳,告诉我们春光将逝的伤春情怀。再描绘出怜花惜花的心情,从而不忍心打扫遍地的花辫。眼望着飘洒的花辫,独自飘零,极尽缠绵留恋。花儿为装点春天,奉献了毕生芳心,但仍然凋落残败。好比自己绝世才华而报效无地,只落得眼泪沾满衣襟。

惜花,恋花,留花,都是惜春之情,可怜身世与花相怜。一位杰出的诗人心中的悲凉,尽在诗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这么说吧,如果要问唐诗里最忧伤的是哪一首,我会告诉你三个字:李商隐。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李商隐喜欢写爱情,但他写的不畅快,让人读来吧,像是在猜谜,就比如这首《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咏物诗,却把惜花、伤春、悲己三者融为一体,花开有时、命运无常,诗人把落花写得愁肠寸断,非常哀婉动人。

你看这首联,说高阁上人们竞相离去,只因小园里的春花已经随风飘落、渐渐凋零,落花无人赏。这联诗有花有情,一个“竟”字,一个“乱”字,让人顿生惆怅,颇感茫然。而且这联诗起句很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如果调换过来就味道全无。

再看颔联,上句写园中小路崎岖蜿蜒,行路艰难,下句写小园的主人伫立在楼上,目送客人不断离去,斜阳的余晖照射在他身上,仿佛是在送别夕阳。

颈联,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主人的视线回到园内,他不忍归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来越多,铺在地上让人肠断,他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这一联实际是惜春,东风吹落百花、吹尽春色,诗人是无奈且伤感的。

尾联最妙,清朝人屈复在《唐诗成法》里说,“人但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可见其推崇结句。究其原因,这尾联语义双关,一方面惜花:花儿自然是多情的,她们用自己的美点缀了春色,结局却是飘落凋零,粘人衣裙。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尽而破碎,只能落得个泪沾襟的结局。

整首诗读来,我们能感到诗人的幽怨,有一种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哀伤。为何李商隐会对落花如此惋惜?时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又因为母守丧,正在永乐闲居,他有一首诗《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从诗题就能知道,这小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亲自种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泪沾衣,情何以堪啊!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落花

[ 唐·李商隐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园里的春花随风乱舞。花影参差连着曲折的小路,远望着落花却不舍得归去,期盼着春花永久的保留。但是盛开的鲜花,终将随着春天的消失而衰败,面对这一切,伤心的泪水早已沾满衣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诗一开头便写春残景象,其实,花开自有花落时,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的来去并无多大关系,但诗人却说花落是因为客去才至“乱飞”,似乎是说,花儿也是有情的,客人一走他就飘落了。其实落花早有,只是客人来时不觉,离去时才看到飞花漫舞。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两句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三四两句承上,进一步描写落花纷飞是因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才看到的,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心情。在他眼前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参差”承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映送夕阳残照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春花的盛衰同人生的荣辱是相同的,从而感到惆怅和悲哀。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五、六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通过写花来写人。“肠断未忍扫”, 春去使人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不单是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逢落花,伤情倍感。“眼穿仍欲归”,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希望花不要再落,但花朵却更加稀少,时光匆匆,无法挽留。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两句是说,春尽花谢证明春天已逝,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春暖花开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最终却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联想到自身的凄凉处境,素怀壮志,一心想报效国家,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只落得悲苦失望,泪落沾衣,感慨无限。

该诗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时节写得愁肠寸断。比其他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落花》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由于朝廷高层牛李两党的争斗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处于夹缝之中,心情是极其郁闷的。春色满园,桃红柳绿,贵客临门,本应写对酒当歌,倾谈开怀之事,但诗人无意去写,反而着笔客走之后,看着落花伤心落泪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身世坎坷。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过于隐晦迷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李义山诗集》,收录诗文五百九十九 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