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纯元,是乌拉那拉氏的嫡女,身份贵重。她的貌美让皇帝一见,惊为天人。纯元她多才多艺,歌艺更是出众,惊鸿一舞震动天下。

为什么太后不一开始就让纯元做嫡福晋?

首先,这个儿子不是太后老人家最疼爱的,一母同胞的老十四才是她的心头肉。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疼爱的儿子,也是极有可能。

其次,太后和她的儿子是庶出,纯元乃嫡出。门当户对这一层,也是古人对婚姻考虑的因素。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纯元的性格不适合做嫡福晋,也就是将来的皇后。因为她的多才多艺和美貌……更适合风花雪月。

能当上太后自然是阅历多,城府深,看人准。乌拉那拉氏宜修则不同,她是庶出,为了生存努力向上。生存能力强的人更适合做嫡福晋,这是长远的考虑。

然而,太后的儿子不顾她的反对,执意娶了纯元,也是害了纯元。纯元的死,就是宜修所为。

《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曹琴默死后,端妃曾对甄嬛说:“曹琴默心机颇深,可再深也比不过皇上与太后啊。”当初在纯元皇后入王府之前,胤禛身边已有齐月宾与宜修两位侧福晋,嫡福晋位仍旧虚悬。

雍亲王府嫡福晋被空留下来,正是乌雅氏所安排——当时九子夺嫡情势尚不明朗,宜修对于乌雅氏来说只不过是个占位子的棋子而已,纯元是被乌雅氏留下的底牌。宜修虽是太后的亲信,但因为其是庶出,从小就不被重视,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剧中的宜修懂得医术,要知道古代正经人家或者宦官贵族家的女子,是不会学习医术的。也因如此,宜修养成了自卑而阴狠的性格。

康熙朝九子夺嫡,诸皇子为了争夺未来的皇位而明争暗斗。由于情势并不明朗,最终鹿死谁手并不好说,对于乌雅氏来说,自己的儿子胤禛是最有力的人选之一,但她心里还是更支持小儿子。以防万一,未来的皇后反正一定要是自家人。怎么办呢?乌雅氏想到了宜修,将庶出的宜修提前指给了胤禛。首先,如果将来胤禛夺嫡失败,宜修只不过是个庶女,成了牺牲品也无所谓;再则,若是胤禛夺嫡有望,宜修这个侧福晋就成了占位子的物品,嫡福晋就能让乌拉那拉氏嫡出的纯元来做。

果然,胤禛从九子夺嫡中胜出,而纯元也借着看望妹妹出现在了雍亲王府。害得甄嬛失宠的那件纯元故衣,其样式与皇帝之妃的样式相差无几。纯元皇后第一次见到胤禛,违制穿成这样必然是受到了乌雅氏的授意与默许。当时的宜修已经怀有身孕,胤禛承诺生子后扶其为嫡福晋,纯元此刻出现就是有意为之。虽然要立纯元为嫡福晋的人是胤禛,可纯元毕竟是太后的侄女,如果不愿意胤禛又怎么能强行为之呢?除非纯元压根就是奔着嫡福晋的位子去的。

如此,就明白为何年长的嫡女纯元尚在闺阁,庶出的次女宜修就先行嫁出了。宜修心思深沉,更是将成为嫡福晋与皇后作为自己人生改变的唯一出路,又怎么肯拱手于人呢?皇帝太后一直都在算计他人,即便端妃、华妃,曾经的甄嬛、沈眉庄真心相待,也都被算计。最终皇帝与太后那样的结局,也是种因得果吧。

《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皇上和宜修还是很恩爱的。皇上在纯元之前先认识的宜修,并承诺过还是侧福晋的宜修,若生下儿子,就扶她为正福晋。太后自然没有再给皇上配乌拉那拉氏其他的女子,其他女子还要联姻其他人。

第二、当时的皇上还是四阿哥,不得势,求娶不到乌拉那拉这种大家族的嫡女。不得宠没本事的阿哥有多惨,不要说结婚了,吃饱饭都是问题。这一点我们从甄嬛的养子乾隆就可以看出,乾隆不被父王喜爱,从小在圆明园长大,宫里拜高踩低的下人,都会欺负他,不给他饭吃,嬷嬷给他穿的是有饭渍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

第三、当时的纯元已有婚约。纯元在和皇上一见钟情之前,已经许配给了战功赫赫的抚远大将军,这位抚远大将军比还是四阿哥的皇上有前途多了。如果不是四阿哥有可能继承大统,乌拉那拉家族怎么可能把嫡女许给平平无奇的庶出阿哥。

第四、太后更爱自己的小儿子十四阿哥,十四阿哥的婚约还没有定,太后自然无暇顾及不得势的四阿哥。当时只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最有可能继承大统,所以虽然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是太后更偏心十四阿哥,所以四阿哥的婚事就一直被搁置了,四阿哥才承诺宜修,生下儿子,就把她立为正室。

第五、谁也不会想到,九子夺嫡中,最不起眼的四阿哥会胜出。乌拉那拉氏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选择自己家族的女子配给不同的阿哥或者朝中有功之臣,这样来保证自己家族在朝中的话语权,四阿哥在九子夺嫡中表现平庸,只能配以平庸的宜修。

第六、四阿哥是庶出,也没有大的作为,娶的只能是庶出的宜修。庶出配庶出,嫡出配嫡出。嫡庶尊卑很重要,纯元身为嫡女,嫁给当时庶出的四阿哥,算是下嫁了。

第七、纯元性子纯良,不适合宫斗,很有可能保不住乌拉那拉氏全族的荣耀,宜修城府极深,更适合深宫生活。从后来纯元被宜修害死,临死前还要替她求情可以看出,纯元单纯,可能管不住后宫众嫔妃,太后也不放心纯元去趟这趟浑水。

第八、太后更喜欢宜修。宜修和太后很像,都是庶出,都城府深。太后在宜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太后是很爱宜修的,从后来知道宜修害死了自己那么多孙子,临死前还让皇上答应她永不废后可以看出,对宜修的宽容无底线啊。真的是很包庇宜修。

谢谢大家提出不同观点。

《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在整部电视剧之中,纯元皇后从来没有露面过,但是确实是后宫之中的女人们只能遥遥望一下项背的人物。刚开始,太后是选择了庶女宜修做了四皇子的侧福晋,并且对她保证只要她能生下长子,就将她扶正做嫡福晋。宜修为什么那么恨纯元呢?因为这是宜修唯一的翻身机会,却因为纯元一个不经意的亮相而毁了

在剧中纯元是一位全能型的大家闺秀,美丽善良;而宜修也就只有书法还算得上出众。可见乌拉那拉氏对于嫡女是寄予厚望的,并且花了很多心思培养。在这样的家族之中,什么都能轻易得到的纯元非常单纯,而宜修想要什么必须要靠心机、靠手段,因为她的步步为营,所以才能在后宫借刀杀人,十分嚣张。

对于这两个侄女的性格,太后多少是有所了解的,在原著之中她之所以先选择让宜修嫁给老四,一部分原因是纯元已经有了婚约,她的未婚夫是抚远大将军;另一部分原因,太后也是庶出,多少对宜修的处境比较同情,也知道只有宜修这样的人才能在女人的斗争之中存活,所以会对宜修有了生子之后升为嫡福晋的承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宜修产下长子之前,老四看上了纯元,并且坚定了非她不娶的决心。当时老四已经凭借着年羹尧等人的支持,加入了九子夺嫡的之中。如果当年乌拉那拉氏想要将庶出的宜修送进老四府中试试水,这个时候就应该下定了决心,将宝贝嫡女嫁进了雍亲王府中。

嫡亲姐妹同侍一夫,在古代也是一段佳话,但是她们终究还是因为身份的差异变为仇人。纯元的到来让宜修惶惶不可终日,而当她的第一个儿子夭折之后,这种恨就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加上老四对纯元的格外偏爱,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让宜修不能容忍这种和姐姐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

宜修设计陷害纯元,在纯元怀孕的时候对她的饮食动了手脚,纯元最终死于难产,一尸两命。宜修以为纯元一死一了百了,却万万没有想到,多年之后甄嬛竟然因为一张相似的脸再次吸引了雍正的注意力,并且将她谋害亲姐姐的陈年旧事挖了出来,将她至于死地。

而太后那边,明明知道儿子深爱纯元,也知道是宜修杀死了纯元,但她心中想的,依旧是乌拉那拉家族的利益。所以无论是宜修还是纯元,只要她们一人能够在将来坐上皇后的位置,太后就完成了自己的家族使命。所以,宜修杀死纯元之后,太后不仅没有将这件事的真相告诉老四,也没有追究过宜修的过错,还顺水推舟将宜修送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恨明明是宜修杀了纯元,她还经常拿纯元作为挡箭牌,在雍正面前时不时提起一下,让雍正感怀过去,对这个纯元曾经托付的妹妹十分包容。由此可见宜修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毕竟杀了那么多后妃和胎儿,这宫斗的段位也算是练出来了。

《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严格地说,在四王爷娶宜修时,他还不是王爷,而是贝勒。而太后也不是太后,而是德妃,她还不能作主,而且送谁做四王爷的正妻,还有乌雅氏一族的布局。

当时太子已立,胤禛是太子党的一员,还没有成为郡王,因此其正配仅为夫人。

乌雅氏野心甚大,嫡女纯元貌美,按汉族大家闺秀规格培养,是准备送做太子良娣的,此时的四爷还没入乌雅氏之眼,因此送入一个貌美的心机女宜修。

随着政局的发展,四王爷由郡王,而亲王,甚至可能夺得皇位,这时纯元偶遇了四爷,一下子就得到四爷全部宠爱,被封为四王正妃。以嫡女身份能成为皇后。

但宜修害死了她,尽管是庶女,凭纯元的请求也成为皇后,纯元自己成为雍正心上的白月光。

纯元绝对不是太后想的那么无害,而是受过系统的嫡女教育,手段更高超而已。

《甄嬛传》太后为儿子选正妃时为何不直接选择嫡女纯元?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在即将被雍正终生监禁时,曾经痛苦的喊道:你知道庶出的孩子有多苦啊!这应该是当初康熙四皇子雍正母子,没有选择先进府的宜修为嫡福晋的真正原因了。

当初九王夺嫡,在其他的人眼里,无论怎么比较,雍正母子都只是不起眼的陪衬,虽然当时雍正确实是将自己的野心隐藏的很深,但是,如果真的让他娶个庶女做正室,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自我感觉仍然是得不偿失的,毕竟哪个时代的庶女不仅仅是被家族,也是被全社会歧视的对象!

雍正生母不可能喜欢宜修当正室的原因还在于,如果雍正娶了庶女宜修,乌拉那拉家族一定会将美丽多才的嫡女纯元许给能力更强的皇子,到那个时候乌家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帮抚这个皇子称帝的,雍正母子则失去了一个有一定的实力帮助他们的家族势力!

总的来说,身在皇家,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利字运作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