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

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妇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一派。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提出词要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这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词中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引入“以诗为词”的手法。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使词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

1、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味,表现自我的胸襟和怀抱。如《水调歌头》《定风波》。

2、苏词对题材的拓展

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师生、兄弟、夫妻之间。如《水调歌头》《江城子》

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轼始;如《浣溪沙》咏物词有开拓之功,以寓寄托,奠定了咏物词的体制特色。如《卜算子》

3、苏词豪放旷达的风格

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