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不敢注视别人,怎么办?

不敢注视是没有自信甚至自卑,人的自信由心而发,当然前提是必须自己有能力,有动力。要相信,自己是有潜力的。

好好充实自己吧,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人会活泼些,也能增加自信。加油!

目光不敢注视别人,怎么办?

谢邀!

我摘录了一段于飞专著《社交恐惧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与你共享

01、人际交往与关系

人与人在一起是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比如朋友之间在一起,是为了相互陪伴、玩耍,一起开心快乐,没有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朋友之间也可以协同合作,相辅相成,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朋友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谁是谁非、谁对谁错的问题。

如果人和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就很容易站在对立面上,存在谁好谁坏、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得谁失的问题,便难以建立友谊,或表面上亲密、和善,背地里互相拆台。

在有竞争或者利益冲突的关系里,想要获得对方的接受、认可和喜爱,几乎是不可能的,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要求。在这样的关系里,担心对方会不接受、讨厌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02、社交恐惧的症状

见了人紧张、不自然,面部表情僵硬,身体紧张,手足无措,大脑空白,不知道说什么,还会出现脸红、结巴的现象。担心他人看出自己的紧张、不自然,从而回避他人和社交场合。

对于自我感到自卑,感觉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很失败;对于他人不信任,感觉他人是不友好的,是带着恶意的,而且会伤害自己。时常有被洞悉感,担心他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否定、拒绝、贬低、嘲笑和攻击自己,担心他人欺骗和伤害自己。

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在一起,希望可以隐居,自己做喜欢的事情,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感觉自己不舒服,会吃亏。

03、社交恐惧的成因

和从小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家庭教育有关,当事人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忽视、否定、拒绝、贬低和责骂,开始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人喜欢的,感到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不相信他人。

慢慢的长大后,希望获得关注和喜爱,特别努力的证明自己,想把很多事情做的出色,但始终会感觉自己是不好的、不被喜爱的,特别是如果父母还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在和同龄人相处的时候,始终会感觉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内心感到自卑,担心会被大家拒绝和嘲笑,所以没有交朋友。

因为长期回避人际交往,对人情世故、社会规则缺少认识,所以处理不好和其他人的关系,特别是和上级领导的关系。

回避和异性交往,容易害羞,所以很难交到男/女朋友。

综上所述,社交恐惧症状背后的情绪感受是焦虑和恐惧,很多症状也是焦虑、恐惧症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担心、害怕的想法,以及自卑和缺乏安全感,还有对于他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04、期望和过度担心

期望被人喜欢,害怕被人讨厌,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社交焦虑、恐惧者而言,是期望被每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喜欢自己,担心被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讨厌自己,这是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担心。我们无法让每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喜欢自己,也无法让每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讨厌自己,总会有一些人因为立场问题、利益冲突或者带有偏见的不喜欢、讨厌我们。

比如说,有个人总是占自己的便宜,而自己为了让他喜欢自己、不讨厌自己,一直委屈、压抑着自己,满足对方的要求,最终自己忍无可忍的爆发,导致关系迅速破裂,所有的付出功亏一篑,伤害了对方的同时还让对方感觉自己自私、无法相处,或者为了回避委屈、压抑的痛苦感受,拒绝再与人建立关系。

所以只要能有少部分的人喜欢自己,大部分的人不讨厌自己就可以。允许大部分的人不喜欢自己,少部分人讨厌自己。

05、片面的自我概念

过去的生活经验,让当事人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没能力、没价值、不可爱,懒惰、丑陋、自私,甚至是一无是处、非常失败,他人都是带着恶意的,都会来挑剔自己,否定、贬低、嘲笑、拒绝、讨厌和伤害自己。

比如说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很不好、一无是处,认为他人都会讨厌、看不起自己,所以每次人际交往都会感到焦虑、恐惧,并且仿佛看待别人正在嘲笑自己,感到很痛苦,从而逃避。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和问题,也都会有其优点和长处,或者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糟糕,也没有必要像自己期望的那样优秀。有的人是对他人是充满戒备和敌意,但大部分的人都是期望能够与人为善的,所以会有很多人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问题。而且天使与魔鬼是一个人的两面,再邪恶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再善良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非善恶对错并不能分的那么清楚。

06、内化的自我标准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责,会逐渐的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责,对自己严要求、勤苛责,进而又会外化为对他人的要求、期许和挑剔、指责。这样的话,自己痛苦,也让他人痛苦,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培养包容之心,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对不喜欢的选择理解和尊重,在追求优点、长处和完美的同时允许缺点、短处和不足的存在,因为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有对就有错,对善、美、对的追求,也会让恶、丑、错突显出来。而人本就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允许矛盾的存在,带着矛盾生活。

07、心理康复的思路

提升自信心,建立安全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价值,学会保护自己和自我满足,敢于相信他人,与他人交互。

自信心是基础,有了自信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敢于尝试,突破自我设限,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被他人所需要,提高自己的价值,才会敢于相信他人,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合作,而又具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08、自信心和安全感

自卑与自信,是内在信念,是对自我的认识,比如,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或有能力的,是没价值的或有价值的。不同的自我观念,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情绪感受和行为做法。比如消极或积极的解释过去和当下的事情,悲观或乐观的预测未来;感到焦虑、恐惧或轻松、愉悦;回避、退缩、抗拒或面对、解决、接纳。没有或有安全感,如果消极、悲观、焦虑、恐惧、回避、退缩、抗拒的,就会没有安全感;如果是积极、乐观、轻松、愉悦、面对、解决、接纳的,就会有安全感。

首先是调整自我信念,看到和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积极的看待过去和现在,乐观的预测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面对和解决,接纳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建立新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力和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比如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越来越为他人所认可、需要,提高自我价值。

09、接纳他人的看法

社交焦虑、恐惧者,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的焦虑和恐惧,是来自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缺点,从而看不起自己。而他人也并非全部都是善意的,肯定会有人盯着自己的缺点看,并且歧视、欺骗和伤害自己。特别是有些有能力对当事人施加负面干预和影响的人,比如父母、亲戚、老师、上级、优秀的人,这也是当事人过去的心理阴影和生活经验,所以才会掩饰、伪装和压抑自己,才会回避人群。而社交恐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分的在意自己的表现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勇敢的接纳和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一个真实、诚恳的人,远比一个惯于掩饰、伪装的虚伪的人,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至于那些需要我们用掩饰、伪装和压抑自己去讨好和奉迎的人,我们大可以敬而远之。

10、应用于实际生活

社交恐惧是在人际关系里产生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人际关系去完成改变。把自己封闭起来苦思冥想,是不利于康复的。

在调整了自我观念之后,可以用思想预演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具体的社交情境,观察自己的思想内容、情绪感受、态度和行为做法,并且尝试用新的自我观念看待和解释问题,用语言暗示和画面想象唤起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用面对、解决和接纳的态度、行为做法与人交往,以此积累经验、建立自信心。

然后把已经预演好的思想观念、情绪感受、态度和行为做法,落实在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里,通过实践真正的改变自己。

11、心智成熟的过程

改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成长、心智成熟的过程,社交恐惧不只是症状,也包括心智的不成熟。缺少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经验,缺乏生存能力和社会价值。所以社交恐惧的康复,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生活和人际交往经验、提高能力和价值的过程。

目光不敢注视别人,怎么办?

主要还是缺乏自信导致不敢与人目光对视。

都是人,他或她又不是洪水猛兽,也没有三头六臂,何怕之有啊!可有的人就是不敢,或害羞,或躲闪,或内心激烈斗争。

第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别人对视,可以说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老是害怕,躲躲闪闪,会让对方产生优越感,认为你怕他。如果是你的对手呢,如果是在谈判桌上呢?未谈估计你就已经输了。如若你真的不敢和对方对视,就看他的额头,这样对方以为你在看他。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关键取决你的强大心理,给自己打打气,富有侵略性,占据主动,树立信心。

第二点,在人前多亮相。害怕与人对视的人,大多不愿意出头,总喜欢躲在别人的身后。就需要登台,多同人交流,尤其是与陌生人,这些亮相的过程就是练胆的过程。比如你的上级来找你谈话,面对面谈话,你不能老低着头吧,谈话也是一种考察。就是在见领导前,深吸一口气,消除一些紧张感,谈话过程中,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即便怕的要命,也要时不时,迎视领导的目光。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从头开始,慢慢练习,找到感觉。

第三点,正视性格缺陷。害怕与人对视的人,大多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和交流。平时,大多一个人在,怎么有和别人眼神交流的机会啊。就是要对着镜子,仔细的参详自己,大声的说出自己的不足,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从对视自己的目光开始。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让性格开朗起来,活泼起来,不断弥补性格上的缺陷。

大胆的迎合别人的目光吧,你这样做了,做到了,做好了,你就能别人的目光中读到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

目光不敢注视别人,怎么办?

缺少自信,可以肯定其处于情绪低落期。身边人一定要理性对待,耐心疏导,如一任发展,抑郁症马上来临。天生胆却的人除外,特别孤辟者一生都不容易改变。

目光不敢注视别人,怎么办?

重庆心理医生:目光对视恐惧

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提示社交恐惧症中有很多的人都表现为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当对视对方的眼睛时就会快速的躲闪,这种害怕对视的社交障碍,大多表现为和特定的对象交往时发生,如和异性,领导相处时。

这种害怕恐惧,躲闪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这跟家庭教育有关系,很多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信息是,你不行!你怎么这样等等。导致自我评价下降。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中心解释这种眼睛的躲闪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退缩行为的反映,当我们遇到困难,遇到不舒服时,我们的习惯处理方式就是退缩,就是躲起来。实际上就是宣告了,我现在不行,我得躲起来。

所以心理咨询就是要帮助咨客重建自我认可,学会承受住面临的压力和痛苦,让自己的行为继续下去,而不是退下来,躲起来。

余光恐惧主要表现为目光不能自由,被旁人吸引,思想不能集中,由于内心的冲突,导致焦虑,痛苦情绪。 余光强迫的另一个焦虑来源主要是害怕自己的紧张恐惧给他人带来不自然,不愉快,于是产生自责,和自我不认可。 余光恐惧产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分看重外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根源就是心理上不够独立,对外界过分依赖,对自己缺乏自信。 这些问题的产生当然跟家庭的教育有关。家庭对孩子的否定式教育,对孩子过度的苛刻都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重庆心理医生寸草心理强调重建对自我的认可,重建自信心,以及对自己不再强求,就能初步的获得轻松自由。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