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市井中经常能听到有人唱柳永的词,柳永的词很切实,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且平易易懂,深受北宋市民的欢迎。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许多词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其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打不死的“小强”,自是百变书生。

1、四次落第又何妨,花坊自有暖心人

柳永,宋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一样都有一个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心。可是,上天却和他开了玩笑,四次科考而不中。更被宋真宗赐旨花坊填词。朝廷少了一名干将,歌女们却多了一个懂他们的知心人。于是柳永在花间徜徉,他用文采,更用真诚谱写一曲又一曲男女平等的词,成就了多少名媛佳丽。更成就了自己。

2、小令已是昨夜花,词调且慢我来开

柳永更是一个文学改革家,自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是柳永另开蹊径,自编自写慢词并发扬光大,使慢词登上文学的舞台。同时他也是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人。《蝶恋花》、《卜算子》宋词之美让人向往。更添小市民的生活情趣。

3、不笑廉颇两鬓衰,半百入仕成名宦

在柳永痴迷填词谱曲慰藉此生时,宋仁宗想起了那些流落民间的治世之才,特开恩科。柳永终于在半百之年可以一展当年之雄心壮志。在任余杭时,他尽心尽力,深的其民爱戴,被称为“名宦”。柳永,原名三变,莫不是天意?但无论如何,他是打不死的“小强”,更是风流不改其性的百变书生。

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情深无人诉,壮志无处酬。

他是博学多才,妙解音律的“才子词人”;他是怪胆狂情,洒脱不羁的的“勾栏浪子”;他更是一生落拓,忍却浮名的“白衣卿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受家学熏陶,心怀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世事诡谲,柳七虽然文采风流,却在科举上屡屡受挫,落拓不遇。五次科举,四次落第。第二次落榜时被皇上诏书批评“属辞浮糜”,便怒而写下那首鼎鼎大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何其快意恣狂,柳永不仅自封白衣卿相,还把功名戏为“浮名”。皇帝老儿自是怒不可遏,一句“且去填词”,便断送了柳七公的仕途之路。

于是自嘲“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便投身秦楼楚馆,瓦肆勾栏。

情深无人诉,便诉于红衣翠袖;壮志无处酬,便酬于勾栏瓦肆。

仕途无望的痛楚,在红香软玉中得到慰藉。他把世人所不屑的青楼女子引为知己,为她们写歌作词。又兼之不为主流社会所容的相同境遇,他对她们又怜又爱,以至红粉佳人亦把他视为知己。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巷花开,他乘兴而来,小楼香浓,他纵酒恣歌。许多青楼女子因唱柳永词而红透京师, 而何尝不是青楼女子最终成全了柳永?!让一个无法立足于仕途的落魄游魂,成长为一个在词坛熠熠生辉的文豪巨擘!

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第一次跳脱了花间词描写上流社会的桎梏,转而写真实的民间和卑微的底层,从市井民间开始,从妓女开始,从勾栏瓦肆开始,他将整个词界的传播交流第一次从文人中跳了出来,创造了“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的奇迹。

然而同为婉约派词人的李清照曾评价柳永“语出尘下”。甚至历代以来的词论家亦如是,在谈及柳永词的价值时,亦不忘批判一句“艳俗”。

细品柳永诗词,虽确有闺阁狎情,但亦不乏羁旅离别、怀家念乡之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阕《雨霖铃》,宦途失意与恋人离别相交织,歌不尽的哀婉离愁,叹不尽的失意惆怅。

柳永是多情之人,多情之人所作的多情之词,自是缠绵丰丽,音律谐婉,每次读及,便觉唇齿生香,让人迷醉: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情之一字,何其深也!

最爱的,还有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整首词以景色铺陈为始,再悲慨去日苦多,及至相思遥寄,一气呵成,又气势悲壮,堪为柳永“不减唐 人”的扛鼎之作!

世间自有公允,柳永词流传至今,便是对柳七公最大的褒扬肯定。

哪怕偏激如王国维,在对其为人与为词深恶痛绝的情况下,也要赞一句“长调词以周、柳、苏、辛为最......柳词《八声甘州》苏词《水调歌头》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

一个婉约词人,被赞以“格高千古”,何其伟哉!

他这一生,繁华与落寞交织,寂寞与凄凉相偎,俯首低眉是他,风流多情是他,疏狂放旷也是他。

他留给世人的,是一身的风流骨和不朽的艺术瑰宝!

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极值得重视。他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创制了很多新曲,完成了慢词形式,扩展了题材,引入了民间文学的手法和口语语汇。他是慢词这种长篇词的开创者,在慢词方面他开拓了词的形式,是首位刻意锤炼慢词的大家。柳永以前,文人一向甚少填写慢词,所用词调多为篇幅短小的小令,柳永则大量使用了篇幅较长、流行于市井间的慢词。柳永对词坛的两大贡献,一是“领字”的使用,一是在叙事抒情中注入抒情成分。柳永羁旅行役之词,就内容而言,在词的发展演变史上,具有开拓的作用。当时士大夫并未以词正面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志意,柳永拓展五代以来离别相思之词,首先写离别相思之情,直接出之以男性口吻而非女性口吻,真切写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抒写男女感情,特别是男性的恋爱心理。

柳词杂用日常日语,历来词话对此有褒有贬,评价各有不同,士大夫并不欣赏柳永为乐工歌妓所写的流行歌词,认为其“浅近卑俗”、“词语尘下”、“声态可憎”。宋代李清照、王灼、沈义父都批评柳词过于鄙俗。当时人们认为柳永违背了士大夫的标准与品味,批评柳词语言浅近,内容淫冶,只能吸引没有学识的人。柳词的高雅处则受历来文学评论家赞不绝口。有文学史家认为,柳词合叙事写景抒情而为一,巧妙之处,“可推天下第一”。《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受苏轼一再赞美,认为世不多见[3]。苏轼认为柳词佳作“不减唐人高处”,具有唐诗最高的妙处。

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人,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獻。北宋开国以来五十年间的词坛,显得冷而沉闷。柳永的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荣、文化高涨的时期,词坛上出现了晏殊、柳永、张先等重要词人,由于他们的创作,宋词才开始了其光辉的历史而成为一代之文学。其中柳永积极而巨大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他对北宋慢词的发展,积极而巨大的作用更不容否认。甚至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

从宋元文学史来看,柳永是第一个众事民间通俗文艺创作的文人。他在创作的后期虽然仍去写“雅词”,但始络可见到其民间通俗文艺的存在。

如何一句话评论柳永?

柳永是扭转五代词风,完成词由小今向大调转变的大词人,在宋代众多词人中,无疑应名列前十。

柳永从当时民间流行的新乐曲中吸取营养,并以六朝小赋的铺述手法相结合,创造岀了许多篇幅长,内容广,句式不齐,变化不拘的慢词,为慢,近,引,曲长调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柳永善于铺叙,情景兼融,在闺怨词,乡思旅愁中融入自己的身世感概,巧妙地把它们编织在冷落的秋景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感人至深的艺朮魅力,达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效果,可见其词在当时流传之广泛。

在花间派继承者看来,柳永的词俚俗不雅,但这恰恰是柳永的风格。苏东坡说柳永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虽唐人佳处,亦不过如此。还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优人说是宜十七,十八女郎执红牙板浅酌低唱,可见其非常之雅。

当然,柳永的词也有短处,那就是写男女之情有时过于裸露,有流于庸俗之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