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最大的差距不是师资,不是学习氛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定位。

心理学上有一个锚定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给人造成的“偏见”。而这种锚定效应,对于自我认知也有很大影响,简单说,就是你认为你自己是好学生,你就会用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你认为你是普通学生时,你不会付出太多的努力在自己的成绩上,因为潜意识里你会觉得没有必要——这也是自我认知形成的一种自限性

锚定在那了,船也会在这附近。

拿我个人举例,我在上学时,成绩还算不错,班级前十左右,好的时候考过第二,差的时候十六七名,考第二的时候当然会高兴了,不过考了十五名以外也不觉得如何,因为我始终保持男生中的第一,男生第一就是我给自己的定位。初三的时候,有个哥们儿来劲儿了,成绩提升很快,对我产生了威胁,还有一次超过了我,我那阵子状态明显不同——此前学习都是靠聪明,作业都不写,可是那时候开始认真学习了,终于保住了我男生第一的位置。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的小侄女,一次考了年级前50,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就回来了,我大姨(孩子奶奶)批评孩子骄傲,弄得挺不愉快。我事后和大姨沟通,说了锚定效应的理论,你必须要强化她,你就是年纪前五十的孩子,而且是至少年纪前五十的水平,你就是好学生……让孩子建立这样的自我认知。这样她考到第60,自己就觉得紧张了,就会自主学习,如果考到40,拿在进一步的去提升这个锚点。

其实,重点班和普通班,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重点班的学生,有一个“好学生”的自我认知,我是好学生,我要考的是重点大学,他会潜移默化的用设置自己的锚点,一般心理上定了锚点,实际水平也不会偏离多少的。而普通版则被降了一个档次。

为什么说普通班的学习氛围不行,其实根源也在于此,他们给自己的锚点就定在了普通班,是低于重点班的。说普通班的学生能考上985,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很多学校,其实教普通班和重点班的老师都一样的,并不存在师资力量的不同。关键是孩子,而这种影响更多还是在心理层面的。

如果不是自己考进去的,哪怕你花钱,走后门,进了重点班,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孩子的“锚点”。

另外,我听说教育部门早就不允许高中分班了,是我听错了吗?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我是高中老师,我带过普通班和重点班,我以我的亲身感受谈谈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

1、师资配备。

重点班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学校、老师反响比较好的老师。他们都有多年的高三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根据高考考点全面的把控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普通班配备的都是一些参工不久的年轻老师和一些教学水平低的老师。

2、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校的重视程度。

普通班学生学习差、纪律差,经常迟到、旷课违犯校纪校规,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考试时150分的总分大多数人连零头50分都达不到,你精心备一节课,你会发现大多数学生要么是听不懂,要么是不听。由于积弊太深,老师很难改变,更谈不上什么成就感,尤其在高三时学校也不会给普通班下达目标任务,明确说明普通班的任务就是维持稳定,不出乱子。

重点班肩负着学校的升学任务,学校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每次考完试班主任都会分析每个学生的进退,学校也会组织人经常对重点班进行调研。

3、家长的态度。

普通班的学生成绩差,家长都是比较了解的,他们也没指望孩子能考个什么好大学,所以对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视。重点班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成绩,孩子成绩稍有退步便会联系班主任共同查找原因。

总之,重点班无论是师资、学习氛围,还是学校重视程度都要优于普通班,所以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去重点班。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2018届的学子,高一在重点班待过一整年,后来因为不适应,被转到了普通班。在重点班和普通班进行学习,我都经历过,因此有众多的感受想与你分享。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有巨大的差距,具体如下:

学习氛围有差距

中考一般也是高中的一场人才选拔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被选入高中的重点班,而成绩普通的就在普通班。因此,重点班和普通班很直观的差距就在这里:由于重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靠前的,故对学习态度一般是很端正的,多个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热爱学习,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普通班,绝大多数学生总中考进来,成绩平平,其学习氛围一般远远不及重点班。

师资教学有差距

首先,重点班主要目的是培养顶尖的人才,目标考清华、考北大。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当时所在的重点班的教师中,要么是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的年长的老师,要么是名校研究生出来的年轻老师,可以看出,能够接任重点班老师岗位的要求有多么高。而普通班的任课老师一般比较“大众”,但也不排除每个班也有那么一两个老师是高级教师,不过总的来看,师资的差距还是有的。

再者,重点班的学生一般头脑灵活,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讲课速度非常的快,且讲的内容除了重点内容,一般讲的很少。而普通班就刚好相反,老师也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讲课比较慢,讲的内容很详细且很多。

最后,讲课的方式也有差异,重点班的老师注重让学生自己吸收知识,因此讲课几乎都是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老师引导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讲课,而普通班,因为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老师几乎是“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输入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接纳。

学习压力有差距

上面提到,重点班的学习氛围很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学习压力非常大。因为在重点班里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绝大多数学生都埋头刻苦学习,如果你不同他们一样努力,心里是很慌乱的,(我当时就是因为这样被他们“牵着走”,跟不上节奏,心里很慌张,学习学不进,才导致被“踢到”了普通),加上平时老师布置很多任务,压力是非常大。重点班的学生无论在教室还是宿舍,甚至是食堂,“学习”这个词从来都不偏离他们。而对于普通班而言,压力虽然有,但是不会像重点班那么大。

不同的班级培养的结果有差距

根据我当时所在的高中的高考情况来看,站在大比例的角度来讲,重点班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能考上名校,起码也是一本以上;而普通班,上名校的很少,绝大多数是二本。

但是,并不是说上了重点班3年,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就我亲眼所见,重点班也有一部分的学生高考都不如在普通班排名靠前的学生,甚至重点班也有落榜的学生。普通班也并不差,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我想,因为普通班和重点班培养的结果有差距,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偏爱重点班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此我想说两点,一点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我看来,高中学习20%是靠老师,而剩下80%是靠自己,无论在普通班还是在重点班,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另一点是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讲,没有好与不好的班级,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班级。有些同学上重点班,由于不适合自己,跟不上,成绩越来越倒退,而到了普通班,反而成绩直线上升,这就因为他适应普通班的环境,能够发挥他本来有的实力。我个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重点班压力很大,适应不了高压的环境,成绩几乎在班上垫底,幸好被分到了普通班,才能够发挥我本来的天赋和实力,最终考得了自己很理想的成绩。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高中时期的普通班和重点班差距还是很大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考录取的情况,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二者的差异。

师资力量

重点班的师资都是全校最好的那一批,一般学校会根据每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判各个学科的老师的教学质量,然后把全校最好的老师分在重点班里面当老师,其余的老师会被分去普通班当老师;重点班老师、普通班老师的绩效工资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想要工资高的老师就会不断的修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重点班的老师担心成绩差被调去普通班也会努力的工作。

高三重点班老师将来拿到奖金的数额是比较高的,所以高三重点班老师是全校最顶尖的老师。

师资力量强的话,班上学生上课效率就高,学生们成绩提高的也快,将来考上大学的几率也就高一些。

生源

学校会根据学生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成绩来把学生们分进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的学生们都是全校最聪明、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一批,他们在一起的学习自觉性是比较高的,大家在一起努力学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时的得到解答。

竞争氛围、信心

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海表现在竞争氛围、学习自信心方面。重点班的学习氛围是比较浓厚的,班上的学生们学习能力都比较强,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大家都在你追我赶的努力学习;每次考试结束后大家都在对比自己的成绩变化情况,然后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重点班的学生相信自己将来考上大学的几率比较大,当然他们还是会努力学习的。但是很多普通班的学生担心自己将来可能考不上公办二本以上的大学,有的甚至是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高考

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高考的结果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我高三是在学校理科重点班里面,我们班70多个人考上二本及以上的是50多个,一本是20多个;而理科普通班一个班考上二本及以上的还不到10个人。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就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形式而言,“重点班”是一种自带光芒的存在,尤其是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在全国,“重点班”还有许多别称,如:“实验班”“火箭班”“清北班”等等。

至于学校为什么要设置它们,及家长们为什么都想让孩子们进“重点班”,我从不同的角色分析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学校,也就是领导的角度讲,“考取名校”是彰显学校水平,提升学校名气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设立“重点班”,集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于一起,再配备上本校最优秀的老师,最具管理水平的班主任,给予最多的教学资源,目的就是促进这一目标的完成。

其次,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孩子上了某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就意味着孩子一只脚已经踏入名校,或者985,211的大门,这不只是眼前面子上的光芒,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前景充满了希望,从而减少了心中的焦虑。

还有一种家长心态,那就是:“重点班”的这些孩子,在未来基本上都会是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那么,他们作为自己孩子的同学,以后必然是孩子在社会上难得的人脉。这也是目前,许多家长努力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进“重点班”的缘由。

再者,从“重点班”的学生角度来看,班内同学们个个成绩突出,人人可充当小老师,班内学习氛围浓厚,课余争相讨论问题的多,闲聊打闹的少。同学们普遍有较高的理想,所以,负面情绪,叛逆言论少。在这样的班级学习,无疑是“近朱者赤”,自我要求会更高。

最后,从老师教学来讲,因为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努力程度都在同一层面上,而且非常高,这样确实有利于实施统一的学习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而在普通班,因为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所以老师从教学内容的难度,讲课的速度,以及作业量的多少上,都要酌情,兼顾大多数,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作为看官的我们,从中立的角度来看,虽然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但不可避免的也会造成对成绩稍差的学生的不公。

大家认为呢?

高中时期,普通班与重点班的差距有多大?为何都想去重点班?

不谈师资,就一个学习氛围,重点班就秒杀普通班。

我在初三的时候进入重点班。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直接取年级前50名进入重点班。会在课外安排重点科目补课——免费。来上课的老师都是年级各科最出色的老师,这样,我们比其他普通班多上了课,我们还享受了所有科目老师都是最牛老师的待遇。光这2点就没有人可以拒绝了吧?不仅如此,我们还被安排的作业也是不同于普通班的。所有这些的前提条件都是额外附赠,所以进入重点班意味着在完成普通班学习任务之外我们还得完成重点班的任务。而每一次考试排名,一旦掉出50名,你就没有资格进入重点班,除非你在下一次考试进入前50,这样激烈的竞争方式,也会激发学生的斗争。

最后,补充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进入重点班的都是各班学霸,你有机会接触别的班级同学,又或者是心仪仰慕的对象。嗯,这也是当时青春懵懂的动力之一。

不过这些都是快20年前的事了。现在的重点班应该是从始至终都在重点班,没有回归普通班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