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问题:请解析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引言: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及其赏析如下文!一、【原文】
滁州①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②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③无人舟自横。
二、【注释】
①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③ 野渡:郊野的渡口。
三、【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树荫深处的黄莺在不住地啼叫。春潮夹带着暮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小船儿在随意地漂浮。
四、【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游览至滁州西涧,被西涧风光和晚雨野渡所吸引,故有此作。此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情浓郁,流露出诗人恬淡的心情和忧伤的情思。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的首二句描写春景。“独怜”二字领起全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幽”字点出了西涧的僻静,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表现的是静景,“上有黄鹂深树鸣”则为静中动景。幽草潜生,深树鹂鸣,此两句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幽深感,表明了诗人恬淡的志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后二句写春暮晚雨将至的情势,是动中静景。天色渐暗,郊野渡口,一场春雨忽然落下,原本就人烟稀少的“野渡”此时就更加无人,甚至于船夫都没在。“自横”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船悠然空泊的景象,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悠闲的景色中隐隐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
这首诗全诗不离“涧”字,动静相映,静谧安宁的环境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恬淡忧伤的心情。
扩展知识~~韦应物其人韦应物(约737—792),出身关西望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尚豪侠,天宝年间为玄宗近侍。“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往蜀地,韦应物始入太学,永泰年间,任洛阳丞,后来历任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等职位。贞元五年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和“韦江州”。贞元七年(791年)罢官,晚年多闲居苏州诸佛寺。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语言高雅闲淡,今传有《韦江州集》《韦苏州集》等。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崔达可—朝闻道
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表现了手足情深: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 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没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天来了,一场小雨后各种小草碧绿欲滴。从惊蜇开始,农家又开始忙碌了。能干活的都整天在田野里劳作。地里的活,碾麦子场地都己整理收拾完毕。在这些日子里,农夫常干活回家天己黑了,在西河里饮牛,在劳累中自乐,下一场春雨使他们喜上眉梢。仓中陳粮己吃完了,但要干的农活还很多,一些官场人士要反醒啊,我们的奉祿,我们吃穿都是来自民间啊。
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韦应物,出身望族。以北魏“逍遥公”韦敻(xiòng)为偶像。少年时,曾任唐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从纨绔少年,蜕变为官吏、诗人。诗承陶渊明、谢灵运、王维,诗风恬淡简洁自然,有《韦苏州》集。
一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怜涧边幽草,无意黄鹂啾鸣。春潮带雨,傍晚来袭,夜渡无人,舟楫自横。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无奈和忧伤。
二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昔日江汉,相逢醉还。表明交往之深,情谊之笃。浮云一别,流水十年。今日重逢,欢笑如旧,只是白发稀疏,两鬓已斑。抒发了人世沧桑,青春不在的感慨。
三
此日相逢思旧日
一杯成喜亦成悲
《燕李录事》
与君十五侍皇闱,
晓拂炉烟上赤墀。
花开汉苑经过处,
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
仙驾飘飖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
一杯成喜亦成悲。
燕,同宴。录事,官职名称。宴请李录事,追忆一起做侍卫时的美好时光,感叹时光飞逝,近臣零落,玄宗驾鹤,悲喜交加。
四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诗寄好友李元锡,去年逢君,分别一年。世事茫茫,春愁黯黯。疾病缠身,思念田园。邑有流亡,愧领俸钱。作为一个封建官吏,面对民生疾苦,惭愧领取俸禄,难能可贵。
五
我有一瓢酒
可以慰风尘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外甥卢陟的。前四句,回忆自己年轻时光。阳春白雪,知音难觅。戎旅恓惶,淮海蹉跎。后四句,通过描写涧树朝雨,山鸟哢春,表达作者厌倦了营营、内乱、战祸等风尘,以酒浇愁,慰解苦闷,慰藉内心。
六
邻家孀妇抱儿泣
我独辗转何时明
《子规啼》
高林滴露夏夜清,
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
我独辗转何时明。
高林滴露,夏夜清明。南山子规,间或啼声。邻家孀妇,抱儿哭泣。辗转不寐,何时夜明?表达作者心怀国家、忧虑民生。
韦应物的人生哲学、忧国忧民,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韦应物(约737一792),京兆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15岁就成为唐玄宗的侍卫“三卫郎”,后来担任过洛阳丞,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故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在唐代宗广德年至永泰元年(公元763年至765年)任洛阳丞,在这些年中有一年的冬天,他乘船沿洛河而下自巩(今河南巩县)东行入黄河。旅途中他所见的美丽风光写了一首七律,寄给在洛阳的同僚们。
《自巩洛舟行人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在这首七律中,对洛河中行舟所见的景色描写得非常精神彩,从苍山,大河,寒树,夕阳,到孤村与独雁,其中尤以“夕阳明灭乱流中”用“明灭”二字写波光闪烁,异常逼真。
《滁州西涧》就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所写的七绝极佳代表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喜爰那涧边生长的青青野草,黄鹂鸟在茂密的树丛深处婉转啼唱。
傍晚春潮上涨挟带着春雨流得湍急,荒野外的渡口,唯有无人的小船独自漂荡在江面上。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了春游西涧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开朗豁达的胸襟。
《咏露珠》是韦应物的一首五言代表作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秋天的荷叶上有一滴露水,它是在寂静的深夜里从高高的天空降落的。露水落在荷叶上好像放在了碧玉盘里,它不停地滚动着,这才知道它是圆圆的,和珠子一样,这首诗描写了秋夜的美丽景色。
韦应物的诗歌内容多为田园风光,情感细腻,语言简淡,非常讲究炼字,艺术手法相当高明的,他的山水诗写得非常好,因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能不能解析一下韦应物有代表性的诗?
伟应物;五绝《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解析;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定要喝酒畅谈,直到酣酒方才回还。自从离别后,你我四处飘游如云浮,转眼逝去十年整,岁月宛如大江流。今日相见,我们执手欢笑,友情依然如故。岁月催人老,我们已两鬓白发稀疏。你问我为何不回还?只因贪恋淮上的秋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