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说来惭愧,今年我才读了8本书,不是我读的慢,是其中有3本书是在太长,而且是极为经典的书,不得不细读。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豆瓣评分:9.2分
通俗历史读物之最,主要是细讲明朝历史,从朱元璋出生一直讲到崇祯自尽,采用小说的写作手法,文笔十分幽默,本来枯燥的历史被描写得精彩绝伦。
读起来非常顺畅,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熬夜看,这本书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情节比肩跌宕起伏的小说,能把客观历史写得如此精彩,真是了不起。
这套书共有9册,花了我足足两个月时间,才把它看完。
《毛泽东选集》,豆瓣评分:9.4分毛主席的作品,自不必多说,读这本书,能给人力量,可以从中吸取伟人智慧,塑造底层思维逻辑。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正版书共有4册,但是我从别的地方弄到了第五册,所以我手里是全书共5册,读了2个月。
《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豆瓣评分:9.2分
之前看到过不少人推荐的是国外的作者写的《毛泽东传》,好多人在推荐,我也去看过,但恕我直言,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受限于文化环境和对中国人思维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他们写的书,不见得就很高明。
这套《毛泽东传》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里面有详实的史料,丰富的细节,外国那些作者写的,都缺乏细节和全面性,这套书有6册,所以细节很丰富,对我们真正地了解毛主席很有帮助。
史料都来自于国内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毛主席本人的手稿、和毛主席一起共事的老一辈回忆,这些都是一手的客观史料,这就决定了这本书十分客观、真实。
配合着《毛选》一起看,可以更好地理解《毛选》里面讲到的很多理论,很多问题。伟人不是神,他也是人,通过这本书,真真正正地了解了伟人精彩的一生。
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1、《资治通鉴》,今年三月份,我读完了第一遍,耗时1.5年。读这本书才真的体会到什么叫读史可以佐酒,唇齿会生香。里面太有意思了!有段子、有轶事、有建功立业、也有隐忍、,有骨肉相残,有温情时刻!可以说有世间的百态。非常值得一读。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写的,挺有意思的,里面讲的宰相等等官职名称的变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扫盲的过程。
3、《微习惯》,想学会任何一项技能,每天都用它,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不贪多,久久为功,最后都能取得大成就!
4、《实力、运气与成功》,这本书值得一读。努力了很久,可成功还是没有到来!什么原因?或许是自身实力不济,或者是运气不济!那种因素多一些?可以做些什么?或许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之前数过,2021年六月底,本年读了24本,几乎一周一本。很庆幸自己培养了喜欢阅读的习惯,让我的视野更加宽广,思维深度更加深邃!
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王阳明的《传习录》,这是一本王阳明的弟子记录他言行的书,读过之后,可以使你的心里强大起来,增加你的智慧,把你看问题的高度拔高。
里面也有学习的方法,用功的方法等等,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这就是今年读过的几本书。
1.《毛泽东选集》,这本书我不敢做任何点评,只想说的是:“为什么我现在才看,后悔看完了”。推荐指数:5颗星。
2.《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写得一本书,主要讲的是男主陆焉识的一生。采用插叙的方式,里面穿插着几位女人的感情,民国以及建国后的日常生活,交代了男主的即可怜又幸运的一生,整体来说非常值得看,故事情节连续紧凑,也是我看过纳闷为什么没有拍成电视剧的小说。推荐指数:5颗星。
3.《围城》由钱钟书先生所写,因为一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勾起了我的阅读欲。可能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我觉得围城是指婚姻,没结婚的人想结婚,结过婚的可能又不那么向往婚姻了。整体来说小说写的也很不错,故事前后没有断档,只是在最后收尾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措手不及的感觉,以为马上要到高潮却结束的感觉。推荐指数:5颗星。
4.《活着》是由余华所写,讲述的是富贵的新旧社会下的一生。用富贵悲惨的一生,来树起人们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其实是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推荐指数:4.5颗星。
5.《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写,通过分析中国的乡土社会,讲述了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下的各种秩序,规矩。挺不错的书,推荐指数:4颗星。
6.《哲学家们都干了什么》是林欣浩写得,主要是以较为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中外哲学观点、人物、事件。篇幅比较大,看到后面,我是越来越看不下去,感觉看完了不知道讲了什么,如果你喜欢哲学也许可以看看。推荐指数:3颗星。
以上就是我看过的有书摘书评的几本书,仅供大家参考,不知你们有什么好看的书可以分享下?
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今年看过了《月亮与六便士》《一个人的朝圣》《狼图腾》,说说我的看法。
《月亮与六便士》
——我感觉这本书除了有一个美丽的书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追寻梦想追求自由本没有错,但是为了所谓的梦想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就很难认同了。生而为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然与禽兽何异?当然我觉得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连禽兽都不如,表面上不屑于地上的六便士,却心安理得地接受朋友的帮助,不但不心怀感恩之心,还鸠占鹊巢,导致朋友家破人亡。典型地把无耻当个性。
为了表现主人公所谓的崇高的梦想,想方设法地贬低女性。把与他有夺妻之恨的施特略夫描述成了一个被极端鄙视的受虐狂,就为了体现主人公所谓的个性。
这样一个人渣中的战斗机居然被那么多人推崇,我实在想不明白他们是人云亦云呢,还是真的希望像斯特里克兰德去追寻所谓的梦想与自由。
生活的确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绝不是斯特里克兰德虚伪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光”,而应该李白豁达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人的朝圣》
——第一次看《一个人的朝圣》是很久以前了,只是对于哈罗德的执着与信念佩服万分。一个人,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能够坚持下来,真的很了不起。
最近再次读这本书,发现对哈罗德的朝圣之路有了新的感悟。
当我们做一件需要坚持并且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当出发了以后就想为什么不往前多走几步呢。走着走着,收到了许多的鼓励,让自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觉得如果现在放弃了就愧对那些相信自己的人。
正如书中所说,“他们相信他。他们都看见了他的帆布鞋,听过了他说的话,却用心说服了理性,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哈罗德想到自己一刻钟前的犹豫,自愧不如。”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进,当我们坚持到了一定的时候,突然才发现自己真的在这条路上开始了,而不是自己最初以为的开始。
我们如同哈罗德的朝圣一样,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方式开始。有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当我们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处之时,才终于可以说旅程真正地开始了。
哈罗德坚持了一路,怀疑了一路,迷茫了一路,无数次想要放弃,想要坐着火车直达。然而,最终他还是靠着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了贝里克,来到了老友的面前。
我们做一件事,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迷茫,会不知所措,会想放弃,会想寻求成功的捷径。但最终我们会发现,成功没有捷径,我们只有跟哈罗德一样,少一些理性,多一点信念,不断坚持。
相比于哈罗德的贝里克之路,我的救赎之路才刚刚经过第一个邮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狼图腾》
——这本书前面一部分描写草原的生活,人与自然的相处是很不错的,但后半部分就三观极其不正了。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把五胡乱华,蒙古人屠杀,清兵入关洗得像姜戎这样清新脱俗。
我们来看看能让人气得吐血的原文:
“所以,我们汉人实际上都是西北游牧民族的后代。后来汉族鄙视游牧民族,那真是忘本忘祖。……草原民族是兄,华夏民族是弟。……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又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后来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强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典型的把结果当原因,本末倒置。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不是蒙古族,不是女真族,不是羌族。这些草原民族之所以慢慢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是因为文化认同,是因为农耕文明确实优于草原文明。否则,中华民族的主体该是蒙古族或是女真族了。
中华文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就是在他所谓的草原民族输血之后的清朝才慢慢落后于世界,以至于一个世纪的被动挨打局面。然后在作者眼中,是因为满族受到汉文化的腐化……真是厚颜无耻,一派胡言。
你今年读过什么书?可以点评下吗?
《希望之线》(日)东野圭吾
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用这本全《希望之线》新温暖杰作向更多读者展现了推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书中既有高潮迭起的推理又饱含人情温暖,以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守候为主旨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关于“希望”的故事。跟随东野的笔触,每位读者都将开启一段暖心之旅。你曾想过,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吗?《希望之线》的故事围绕咖啡馆店主花冢弥生遇害一案的调查展开,在此过程中,刑警松宫脩平与嫌疑人汐见行伸也逐渐揭开关于家人的真相。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看似无关的人物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们因奇妙的缘分相遇,他们各自的命运因无形的羁绊而缠绕连结。这一次,东野圭吾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守候。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我们曾经历过漫长的封锁、与亲人分隔两地,也时刻铭记在春日暖阳下重逢时的欣喜和感动。东野圭吾用这个温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无法与重要的人见面,只要心没有离开,那条无形的“希望之线”终会将我们彼此相连。
《希望之线》也是一本重新定义家庭的疗愈之书。东野圭吾采用群像式手法描绘出汐见行伸、松宫脩平、花冢弥生和几个家庭命运的交织,随着案件的推进逐步引领读者展开对“家”和“生命”的思考。你曾想过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吗?家有千百种形式,爱才是连结彼此的要素。无论人们因何而生,只要来到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最有温度、最有力量的守候——这是《希望之线》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念。也许我们注定无法掌控我们与世界初遇的机缘,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用温暖的目光点亮前路,满怀希望面对生活。透过《希望之线》,读者也将窥见东野圭吾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东野圭吾写作30余年,已出版90余部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作品。其中有精巧细致的推理佳作《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有治愈温情的《解忧杂货店》《祈念守护人》,也有笔锋冷峻的《白夜行》《幻夜》等。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是推理小说界里程碑式的作家。而在《希望之线》中,东野圭吾围绕发生在三个家庭的故事,将悬疑层层铺开:东野圭吾用一支笔,赋予家人之间的守候以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并由此构成了书中最动人的画面。东野圭吾曾说,他想要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人的想法和内心。他以往的作品中不乏关于“家庭”和“缘分”的思考:《新参者》中,案件真相于充满人间烟火的家长里短中逐渐显露;《解忧杂货店》中,他借书信将温情、惊喜与感动沁入读者心底。而写就《希望之线》时,他更特别写下寄语:“说我固执也好,我喜欢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希望之线》 精彩语录1. 对痛失爱子的夫妇二人来说,年末热闹的节庆氛围近乎酷刑。行伸一看到圣诞节的装饰,胸口便掠过一阵剧痛,仿佛无数细针刺进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
2. 怜子啊,我们要不要从头来过?
3. 您是想说我很刚强吗?其实正相反,我非常软弱,所以才希望有人能陪在身边。
4. 对婴儿来说,和母亲见面自然是人生中的初次邂逅了。
5. 在这个国家,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有人支持将女性禁锢在家庭里。女性一旦失去机会,就很难重拾工作。
6. 这张照片所记录的四口之家如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只有父亲与女儿的二人家庭。陷入绝望深渊的夫妇,原本会因这个女儿而重获新生。
7. 怜子日渐消瘦,头发因化疗掉光了,但她望向女儿的眼神始终熠熠发光,从未改变。
8. 我就是我!我不为替代某人而出生,也不会为了死人而活着!
9. 她是一个温柔的孩子,一直觉得自己必须尽力回应父母的期待、好好完成使命,然而忍耐是有限度的。就在那一天,她积聚的情绪瞬间爆发了。
10. 那天,行伸拿起手机时曾犹豫是否可以偷看。他现在明白了,那并不是因为害怕侵犯女儿的隐私,而是——他知道那里隐藏着女儿陌生而真实的面孔。他害怕看到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