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清朝的统治者干了三件大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件,边疆管理

对边疆地区实施全面控制,像蒙古、新疆、西藏这些边疆地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虽然有时候有控制,但都控制不久,经常易手。

清朝征服这些地区之后,采用了和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的做法。直接从朝廷任命官员去单独管理这些地区,而且不允许当地首领拥有军队,彻底解除了周边少数民族时不时发生叛乱的根源。

从此以后,这些地方和中国古代其他省份一样,完全被朝廷控制。

第二件,民族融合

通过彻底控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满人融入华夏文化,近三百年的大一统,引发了民族大融合。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在近代面临列强侵略与瓜分的恶劣环境下,各民族不仅没有产生分裂,反而演化出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概念。

这种民族认同感是近代中国各族人民能够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力量!

第三件,愚民政策

清朝为了防止汉人夺权,对百姓采取了愚民政策,发起无数起文字狱,搞八股取士,闭关锁国。

最终的结果是,百姓失去了创新能力,读书人失去了创新能力,士大夫失去了创新能力,整个国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

历朝历代,都能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新发明,新创造,新理论,唯独清朝几乎没有。

结果导致近代落后,被列强欺负,签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

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怎么会一无是处呢?否则清朝那么大的疆域,都是充话费送的吗?

然后有人就说了,疆域大,老百姓不一定幸福。

那我要告诉你,至少在前现代的背景下,疆域大,老百姓不一定幸福,但是疆域不大,老百姓一定不幸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因为疆域大意味着生存空间更广,耕地面积更多,能养活更多人口。而拥有更多的人口,则意味着生产、用兵、征税都更有潜力,更有余地。

而疆域小,就意味着生存空间狭小,耕地少,能养活的人口少,那么生产、用兵、征税都会受到更大的限制。

别说是前现代,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已经替代了人力,一个国家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没有一定体量的领土面积几乎是不可能的。

像曾经的英国,之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为它提供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资源。再比如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领土面积多达937万平方公里。

再比如曾经唯一能与美国对峙的超级大国苏联,领土面积更大,大体上在2000多万平方公里。今天的俄罗斯虽然没落了,但也是顶级大国之一,领土面积也在170万平方公里上下。

而现今世界上那么多强国,法国也好,德国也好,日本也好,它们要么依附美国,要么只能联合在一起,不能独立而为一大国,这与领土面积有很大关系。

所以,仅仅只论疆域这一条,清朝就远远算不上一无是处。别的我就不多说了,说多了怕明吹上吊自杀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没有清朝何来关外领土,没有清朝,新疆西藏怎会如此顺服的归中央管辖,还包括内蒙古,外蒙也是民国时期被苏联支持独立的。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晚清虽落没,但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历史不能被改写,我们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清朝虽不是汉族政权,但也是华夏民族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们虽不歌颂清朝也要正确看待它存在的必然!

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一无是处纯属睁眼说瞎话。一说起清朝,大家总想起来割地赔款,但割走的地都是大清朝前期君主打下来的。历史上,东北、外蒙甚至内蒙、新疆、青藏更多的时间里是不属于中原王朝的,大清确立了它们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情况。仅此一点,说大清朝功在社稷并不为过。

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和所有王朝一样,前期的统治者还是会励精图治,如果不是如此,清朝的疆域又哪里有那么大呢?

其实每个王朝的后期都会有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清王朝也在不停的寻找出路,可遗憾的是,无论怎么寻找救国之途,都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当时的中国,甚至可以说把所有的雷区都踩了一个遍,最后还弄了一个国破家亡。

西方列强贪婪的嘴脸暴露在清王朝孱弱的体格之下,都想分一块肥肉,即使清政府知道他们的意图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任由宰割,所以出让了大量的土地,这就是末代王朝的悲哀。

但是清王朝在入主中原时,却绝非如此,从关外一路打到关内,东北三省自然不用说,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地盘。

之后,清政府又用铁骑征服了新疆西藏、收纳了蒙古,解决了威胁中国几千年的西北危害。

清朝最鼎盛时期领土1300多万平方公里,就是垮台的时候,还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至少外蒙和台湾还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王朝被灭,都城故宫还保存完整,这也让后世铭记住了那悠悠千年的历史。

刚入中原的清王朝没有汉族文化的加持,总爱用武力去统治人民,这种高压政策使得民众反感,同时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清王朝也认识到这点,便大量启用汉族官员,以至于出现了康乾盛世、同治中兴等等可喜局面。

清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王朝,民族多,且民风彪悍,想要管理好这样一个国家绝非易事,清王朝在民族融合方面做得还非常给力。

这个王朝的帝王管理国家也许能力有限,但是很少有置民于不管的地步,只要是民众有难时,王朝统治者也会殚精竭虑。

在康熙之时,他经常对外征讨,把国界向北推了几百里,新疆和外蒙全部拿下,减轻了少数民族对首都北京的威胁。

清朝的前期不像后期那样“糜烂”,道光之后,清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慈禧以出卖国土绵延清朝国祚,显然是“饮鸩止渴”,对缓解清王朝覆灭并无大的作用,反而使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更加腐朽。

对于清王朝的评价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有人觉得这个王朝一无是处,有人觉得这个王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

其实无论是哪个王朝,都有它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清王朝也不例外。

清朝统治小300年,真的一无是处吗?

开疆拓土功不可没,先在老家统一了外兴安岭,到贝加尔湖,乌苏里江及库页岛,打败打服了朝鲜半岛,而跪地称臣!统一了内外蒙古,进入中原,华夏一统,转而平定西北格尔丹(由巴尔喀什湖)伊犁而来,直接妄想吞并外蒙古,和大清争天下,清帝两次扑灭他的叛乱!定了中国版图,功盖千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