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印度人口13亿还要多,其中含有婆罗门家庭背景的6500万、含有刹帝利家庭背景的约3000万人,虽然也不在少数,但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宗教和行政方面的特权,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排除这些社会价值不高的“假贵族”,正统婆罗门和刹帝利的总人数仅有100多万。

那么除去所有带婆罗门和刹帝利家庭背景的人口,印度还有12亿多的人口属于低种姓的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作为低种姓人群,他们的生活无疑是水深火热的,那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泱泱大国的12亿人口,如果齐心协力的话推翻高种姓阶级的统治应该是不难的,可为什么印度的种姓制度如此稳固呢?

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表示:你行你上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印度国内,就有不少低种姓人不满这种阶级剥削的种姓制度,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著名的就属纳萨尔派。

上世纪60年代,印度内部发生了一场暴动,一批农民和下层阶级联手成立了“革命反对派”,目标就是推翻政府的阶级统治。他们虽然口号喊得十分响亮、声势浩大,但对政府造成的实际冲击却微乎其微。

纳萨尔派成立之初,因为经费不足、武器落后等种种局限因素,导致他们只能在印度东部和南部的农村活动,很难进入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

原因无他,政府在农村的势力相对薄弱一些,更适合纳萨尔派的发展;同时农村的隐蔽性要好一些,能够躲过政府武装的围剿;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是低种姓人口的聚集地,在这里能更多地吸纳新成员加入。

经过50多年的活动,纳萨尔派的活动面积占印度国土的四成,全印度20多个邦有他们的势力,实际控制面积达到9.2万平方公里。

作为印度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纳萨尔派的现状却并不如意,尤其是在2010年前后政府军对他们展开大规模清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纳萨尔派活动迹象的地方,都无一幸免。大清剿过后,纳萨尔派元气大伤,现如今也只能在极不发达的山区苟延残喘。

印度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都落得如此惨淡现场,更不要提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拿什么去和“国家机器”对抗呢?

大部分低种姓人为什么宁愿受穷,也不想着推翻种姓制度呢?

在我看来,印度底层人民之所以甘心被压迫,一是不敢反抗、二是不愿反抗。

  • ①种姓制度是刻在印度人骨子里的。

在低种姓眼里,婆罗门和刹帝利就应该骑在自己身上作威作福。

印度种姓制度是贯穿在社会分工中的,婆罗门掌握神权,刹帝利掌握政权,吠舍务农经商,首陀罗大多从事佣人工作,至于达利特、他们是最底层的贱民,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接触的群体。

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级压一级、环环相扣,流传了千年之久、阶级和社会分工早已经在他们心中固化,哪一种姓该干什么早已达成默契。

就拿吠舍来说,他们种田经商,交完税之后的收入全部是个人所得;而首陀罗呢每个月也有微薄的佣人收入;达利特虽然大部分没有正式工作,但靠乞讨仍然能勉强活下来。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自己所处阶级的绝大部分人都和自己相同的生存状态,他们就不会迫切地想要推翻种姓制度。

  • ②国家资源被高种姓把持,低种姓人群根本没有实力反抗。

棍棒能对抗枪支吗?显然不能。

印度虽然实行的是募兵制,但低种姓人只能做几年大头兵,军队中凡是军龄长的、官职高的,都是清一色的刹帝利,他们会因为阶级差异而反对种族制度吗?当然不会,相反他们还会指挥手下的低种姓士兵努力维护这一制度。

既然军事方面低种姓人没有优势,那从经济上能瓦解种姓制度吗?

算上拥有婆罗门、刹帝利家庭背景的人,高种姓人口约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7%,却掌握着国家90%的经济命脉,就算低种姓人团结一心,也只不过损失不到一成的国家经济,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 ③种姓制度的同化能力才是最致命的。

印度各阶层并不是固定的一批人。只要有能力,吠舍、首陀罗也可以走上殿堂;如果没能力,婆罗门、刹帝利也有可能沦为平民。

早在部落时期,印度就产生了种姓制度的雏形,各部落之间都有所谓的宗教贵族(婆罗门)和行政贵族(刹帝利)。后来在部落之间的征伐扩张中,印度大陆逐渐发展成统一的国家。原先各部落的贵族们相互融合,形成了统一王朝的新贵族,依旧掌握着国家话语权。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印度武士阶级(刹帝利)对宗教阶级(婆罗门)发起挑战。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摩尼创立佛教、筏驮摩那创立耆那教、俱舍罗创立生活派,他们公开反对婆罗门思想,这场印度最大的思想运动被称为“沙门思潮”。

释迦摩尼与筏驮摩那、俱舍罗都属于刹帝利阶级,他们的目的就是对抗婆罗门的至尊地位,企图联合吠舍、首陀罗阶级的力量,将刹帝利扶上神坛。

可是这一思想运动最终的发展方向却渐渐失控,印度底层人民跃跃欲试,都想要真正实现全民的平等,不允许婆罗门或刹帝利得任何一方凌驾于人民之上。

为了挽回局势,婆罗门和刹帝利从原本的对立面又走到了一起。平息底层人民的反抗之后,佛教、耆那教等思想流派最终与婆罗门教融合,而婆罗门和刹帝利又结成了同盟。“沙门思潮”始于刹帝利,最终刹帝利又亲手结束了这场思想运动,因为婆罗门许下承诺,要将他们的祖先全部奉为神灵。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一旦出现可能撼动种姓制度权威的力量,顶层的婆罗门或刹帝利就会拉他们入伙,以此稳定自己的统治。

低种姓人想要推翻种姓制度,必须想方设法强大自己,可是他们强大之后能抵挡住诱惑,不与高种姓人“同流合污”吗?

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本人感觉是他们思想跟不上时代,旧的思想传统根深蒂固

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1947年印度独立时,已经在法律层面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在民间,种姓制度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有人提议印度人推翻种姓制度,最先反对的,恐怕不是高种姓,而是低种姓!

为什么低种姓反而反对推翻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最高明之处在于,既给了低种姓翻身的希望,却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按照种姓制度,成为低种姓是因为上辈子犯了错,只要这辈子表现良好,下辈子就可以逆袭,成为高高在上,人人仰望的高种姓。低种姓已经受了半辈子的苦,眼看下辈子就可以翻身了,如果种姓制度彻底消失,以前的苦和累岂不是白受了?

印度人无法推翻种姓制度,因为种姓制度已经延续超过3000年,在印度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低种姓不仅地位低,而且贫穷,由上向下的歧视,让底层印度人难以翻身。

底层想要翻身的最好方法是发财,只要有钱就可以成为社会上层,但是印度低种姓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工资微薄,养家糊口都难,不可能发财,尤其是被称为“贱民”的达利特,除了清理下水道、尸体以外,其他任何工作都不会找他们做,因为达利特是“污染源”,一旦被污染,下辈子就会成为低种姓。

另一个提高社会地位的方法是教育,但是低种姓的子女在学校也会被歧视,不可以在食堂吃饭,也不能与其他同学接触,印度高校中的低种姓子女数量极少,即使天赋异禀,也终究逃不出所在的种姓。

印度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所以身为第三等级吠舍的莫迪可以成为总理,不过吠舍的地位并不算太低,相比于婆罗门和刹帝利,最差也是平民等级,限制并不多,如果达利特成为总理,才说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所改善。

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马克思评价印度:“一部印度历史就是一次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种姓制度是印度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又称“贱籍制度”,最初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设立的社会制度,以人种划分人的高低贵贱和阶级,以确保其统治和执政权。

英属印度时期,因该制度符合殖民者的需要,所以被进一步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要供养前两个等级,从事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人口最多,从事佣人、工匠等低贱职业。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即“不可接触者”阶层、“贱民”,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他们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在印度,低种姓和高种姓等级森严。从古到今,低种姓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推翻压在头上的高种姓呢?

一、宗教原因

印度是一个宗教社会,而中国是一个世俗社会。世俗社会追求的是现世的享受。但是,印度教追求的是未来生活得更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种姓婆罗门来帮助自己。

以印度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湿婆教为例,要皈依湿婆教,只有婆罗门的人觉得合格了,才可以进行皈依仪式。婆罗门会带着教徒斋戒,祈祷,一起跳大神,练瑜伽等,让所有这些人一起接受神的祝福,让人对宗教产生归属感,并死心塌地的跟着宗教,认可宗教对种姓的规定。

在一个采访中,有一个低种姓处理尸体的贱民对外国记者得意洋洋得说:“没有我们,印度的总理的尸体也不能入土为安”。你看,低种姓的人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和职业都相当认可,并且有可期待的来世,为什么要反抗呢?

二、不团结

印度的底层人民很难团结起来,他们存在一个歧视链,并根据祖传职业“分配”,高级的歧视低级的,低级的排斥更加低级的。比如扫大街的贱民要起义,他们可能会受到拉车的贱民支持,但种茶的贱民绝对不会参与进去,因为卖茶人是更高级的贱民,并享受着扫大街的贱民们的服务。

同理,处理尸体的贱民也不会参与进去,因为这些都是“高等”老爷们的事情。而且,扫大街的贱民也看不起处理尸体的贱民,认为这些最底层的人会“污染”他们。

再者,在印度的不同地区,种姓排行榜略有不同,有些地区的扫街贱民也许就没那么低级,所以他们就不愿意掺和进起义,并且瞧不起境况不如他们的其他扫大街的贱民。所以,印度低种姓的起义很难凝聚起合力,内部四分五裂。

三、低种姓保护制度

印度政府对于“贱民”有一定的政策性保护,在大学入学、政府部门入职的比例上给予照顾。实行了40年的“低种姓保护”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低种姓”既得利益者,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享受这种政策,所以贿赂政客,要求保持目前的政策,甚至逐渐加码。同时,印度一人一票制,地方政客为了选票,会给“低种姓”人群更高的优惠政策。

在印度,替“低种姓”说话是政治正确,没人敢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低种姓”人民起义就失去了其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反而,印度大学、政府机关、军队中许多所谓的歧视事件,以及因种姓制度而产生的抗议事件,并不是歧视“低种姓”本身,而是“高种姓”对低种姓的优惠政策的不满。

所以,印度的种姓制度将长期存在,低种姓人接受并认可自己的地位及既得利益,没有想要推翻高种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是@有职业操守的小太阳 ,你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头条学习、思考、成长!

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综观中国封建历史,只要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就会出现一呼百应的农民起义,导致一代王朝的崩溃。然而,在印度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印度虽然不少邦出现反对现政府现象,但涉及面不大,不足以影响政府的权力。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印度教教义把老百姓洗脑了。印度教的一项教义是,人一生下来,命运就注定了,只有来世才能改变命运。而印度教对老百姓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多老百姓对此深不疑。同时,印度教义也让印度社会变成了低欲望社会。

这一点,从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就能看出来。印度人的生活,对肉类需求少。印度人的主食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的。这些成份,在自然界中容易获取,不至于饿肚子。

再加上,按照教义要求,只有在这一世刻苦修行,才能换来下一世的富贵。所以老百姓不需要造反,只要这一世没有欲望就能换来下一世的美好生活。

其实,印度有8个邦出现分裂倾向,但反对派的武装力量迟迟扩大不了,人数很少,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有限。比如,就在这个月12日,台湾地区纬创资通公司在印度开设的iPhone生产工厂发生暴力事件,厂近2000名当地员工,大部分参与了对公司的破坏。他们的目标是为钱,不针对印度政权。

所以说,印度老百姓骨子里就没有通过闹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就不会出现。

第二个,印度的民主制度一定程度上欺骗了老百姓。印度的体制,部分仿效了社会主义国家,部分仿效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因此,印度称是最大的民主国家。

在民主制度下,老百姓对政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上街游行。现实中,其实印度老百姓上街游行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

在民主的外衣下,老百姓可以用自己的选票决定国家命运。因此,老百姓不满意现政权,可以用选票左右国家的命运,就不用造反了。

但实质上,印度的选举受家族、种姓、金钱的影响非常深。莫迪为什么能当选总理,关键是印度人民党所属的国民志愿服务团,影响力深入到了印度的农村,决定了大选走向。

所以说,印度的民主,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民主思想的影响却是深运的,让老百姓认为,改变国家现状的方法只能是民主选举。

第三,与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印度属热带气候国家,农作物一年三熟,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多粮少的危机。虽然印度的国土面积不大,但耕地面积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美国,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

同时,热带气候国家,水果多。老百姓吃不饱的时候,还有水果能够解决点温饱问题。反而象温带和寒带国家,老百姓的食物来源局限性大。以香蕉为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22%。

总之说,印度历史上老百姓闹革命的情况很少,有其宗教、历史和自然环境等综合原因。但世上的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印度人口越来越多,马上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和自然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到了不可调解的时候,或许就会发生革命。(完)

感谢阅读!

印度低种姓人多势众,为什么他们不齐心协力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高种姓?

因为现在在印度,低种姓才是强势种姓,高种姓其实是弱势群体。

众所周知,印度低种姓人口总数比高种姓人口多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婆罗门人口总数不足6000万人,而印度有接近13.24亿人。

另外,在印度“达利特”这个贱民阶层人口超过2亿人。

同时,印度又是一个democratic state,也没有规定说婆罗门阶层的选票一张顶“达利特”人四张,所以印度政客为了拉选票,其实是在政策上不断讨好低种姓阶层的。

人民网都报道过,印度政府为了笼络低种姓,专门在公务员、法官、医生、教授这些现代职业方面对低种姓采取了非常硬性的照顾。比如印度就规定印度中央以及各邦政府内必须给“达利特阶层”保留23%的公职岗位,同时在大学升学时也必须保证录取一定比例的“达利特阶层”贱民学生。

这是强制要求,必须做到的。

甚至最近莫迪为了讨好“达利特阶层”,又在23%的基础上增加了10%,换言之,从2021年开始,印度公务员体系里必须保证有33%的岗位留给“达利特贱民”。

所以,目前印度许多高种姓族群对政府照顾低种姓非常不满,多次示威抗议。

比如2016年,根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大批高种姓贾特人争取权益,引发连日骚乱;贾特人之所以爆发骚乱,原因就是贾特人认为印度政府照顾低种姓族群的政策是对自身利益的侵犯,例如在政府公务员比例、大学入学比例等方面,贱民群体被“过分照顾”了。为此,贾特人甚至要求把自己归类为“其他落后阶层”,从而获得政府部门及大学的保留名额。

早在1979年,印度政府给予低种姓人群照顾总比例其实已经高达49.5%。

只不过当时是吠舍、首陀罗种姓配额27%、达利特种姓配额15%,达利特种姓的部落(更落后)7.5%;而到了21世纪,在印度政客不断加码之下,达利特种姓的配额变成了23%,也就是增加了8%。

到了2021年,又增加了10%。

也就是说印度有57.5%的公务员出身于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种姓。

更别提印度大学对于贱民阶层入学都有明确的硬指标规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