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虎式和T-34坦克,它们都在哪些战役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明以来,经历了近百年时间的演变改进,凭借着自身猛烈的直射火力和超强的越野能力、防御力,已经成为现代陆地战的主要武器。
作为“陆地霸主”,世界各国对于坦克不断细化,从早期的炮塔式侦察坦克到中期的重型突击坦克,再到现代的综合型主战坦克,它们在陆地上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以往灵活性差、死角范围大等多种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虽然题目中的虎式坦克和T-34坦克都是发展中期的成果,但两者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
虎式坦克虎式坦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德国的一家军火公司研制出来的。
1935年,德国陆军武器局向亨舍尔父子公司提出了研制新型坦克的订单,要求必须要有厚重的装甲防护,因为当时德军中服役的坦克装甲厚度只有30毫米,而英国坦克的装甲厚度居然达到了惊人的60毫米,这是不小的差距,要想在战争中取得陆地优势,就必须研制新型的重型坦克。
这家公司没有辜负军方的期望,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他们想要的坦克。
它的自身重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6吨,全长8.45米、高2.86米、宽3.7米,配备了7.92MG34机枪、88mm KwK 36 L/56坦克炮和高爆榴弹发射器,再搭配上80毫米的镍铬锰轧制钢板,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凡是见识过它威力的人都称其为“驯虎者。”
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自身重量太大,机动性能大打折扣,虽然采用的是迈巴赫12缸、700马力的发动机,但平均下来只有12马力/吨。
- 虎式坦克在列宁格勒和诺曼底战场上均获得出场机会。
在1942年的列宁格勒战役中,虎式坦克迎来了它的战场首秀,但成绩却只能用“惨”字来形容。
它庞大的身躯在平地上还能发挥威力,但一到了丘陵地带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铁盒子,在那场战斗中一半多的虎式坦克因为不适应地形而罢工,待在坑洼地里动弹不得,最后只能接受被苏联军队缴获的后果。
而到了1944年的诺曼底战场上,它终于大显神威。一辆虎式坦克硬是把25辆敌军重型坦克破坏。
不过诺曼底战役既是虎式坦克的巅峰,又是它没落的开始,能够威胁它的坦克横空出世,原本的陆地霸主不得不面对停产的窘境。
T-34坦克T-34坦克是由苏联设计生产的,自身重量为32吨,装甲厚度约为75-90毫米,只配备了一门76.2口径的F-34M火炮,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它自身的重量大大减轻,虽然用的是500马力的发动机,但时速依然能达到50公里。
- T-34坦克广泛被苏联军队装备。
第一批出厂的T-34坦克为115辆,被作为实验品投入到芬兰,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参加战争。
直到1941年,苏联已经生产了1200多辆T-34坦克,分别投用到西部和东部战场。
在1941年6月的格罗德诺战役中,T-34参加战斗,当时德军研制的虎式坦克并未正式服役,所以在战场上一直处于逆风局面,这便是著名的“T-34危机”。
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T-34各型号坦克的生产总数量达到了5万之多,位于苏联坦克产量的榜首,并且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时德军坦克数量的总和。
二战虎式和T-34坦克,它们都在哪些战役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多谢邀请。
虎式坦克属于德军的重型坦克,第一次实战应用是在列宁格勒战役,不过出师不利,当时德军在姆加出动4辆虎式对苏军进攻,其中2辆坦克变速箱发生故障,第3辆坦克变速箱过热发动机着火。
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实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投入了102辆。应该说,给苏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新式武器,虎式坦克的负重轮多达48个,大大超过了其他型号的德国坦克,更是远远
多于盟军坦克。这导致虎式坦克结构复杂,给生产和维护保养,特别是战场抢修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对于虎式坦克的火力,各国基本上没有异议。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L56加农炮的强大威
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确实天下无敌,这也是虎式坦克作为新式武器所具有的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而且,虎式坦克观瞄系统的性能也出类拔萃。甚至连苏军元帅崔可夫对虎式坦克的火力都十分欣赏。认为“(虎式坦克)简直是一座超重型工事!光学瞄准镜的设计十分出色, 88毫米口径火炮的威力强大无比”。这些来自对手的评价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虎式坦克刚刚服役时,所有的盟军坦克都不是它的对手。虎式坦克的强大火力还表现在持续作战能力方面。虎式坦克的弹药基数达92-108发,仅仅略少于苏军的KV-1重型坦克,至于美军的M-26弹药基数是70发, JS-2更是仅有可怜的28发!充足的弹药基数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盟军坦克的数量优势。虎式坦克的防护水平也是非常优秀的,其正面装甲厚度达102毫米,当时,在普通交战距离上,没有任何一种盟国坦克能够对其构成威胁。
作为设计精巧、制造精良的武器,生产1辆虎式坦克需要25万到30万个工时。而工艺水准
不高的T-34坦克最多不过8000个工时。在战时情况下,甚至可以压缩到3700个工时!同样是重型坦克, JS-2也不过50000工时。制造成本高昂加上德国铁、铜、钼、钨等战略性金属资源的极端匮乏,极大地制约了这种新式武器的装备数量。这种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的现役数量始终没有超过700辆。虎式坦克的总产量也仅仅是1346辆
T-34坦克是苏军二战经典坦克,属于中型坦克,1940年6月由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工厂(实际是坦克工厂)投产。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装备T-34坦克700余辆,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德军就遭遇了T-34坦克,德国步兵惊骇地发现他们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300米距离外完全无法对T-34产生任何伤害。然而由于生产数量不足、作战指挥失误、后备零件不足等原因,边境交战使得为数不多的T-34坦克同样蒙受重大损失。
此后随着工厂东迁和战术应用的改进,苏军对T-34坦克也进行了改进,1943年推出了T-34-85坦克,成为后期作战的主力。应该说T-34坦克从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着苏军,见证了苏军从最初的挫折逐步走向胜利,二战一系列著名的战役-边境交战、撕膜鞥斯克会战、莫斯科会战、哈尔科夫交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十次打击、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等都有它的身影。T-34-76的总产量是35120辆,这个数字比德国在战争和战前制造的所有坦克总和还要多,加上19430辆T-34-85,T-34系列整个家族是二次大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
至于T-34坦克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比得上它。尽管赫赫有名的德国"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在一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但从参加战役之多、参战时间之长、生产数量之多、战果之大等几个方面来看,它们都比不上T-34中型坦克。直到冷战时期,该型坦克仍然看到它的身影,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都参与过作战。
总而言之,虽然性能优良的德军坦克摧毁的盟军坦克要远远多于自身的损失,但是制造并不精良但综合性能出众的T-34坦克数量实在太多,最终纳粹军队还是被盟国无穷无尽的钢铁洪流吞没了。
二战虎式和T-34坦克,它们都在哪些战役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在惨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坦克T-34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不论是T-34/76还是加强版的T-34/85,其性能和特点也都是耳熟能详。T34坦克之所以能够成为苏联在二战中的主力坦克,它在数据上的性能,和在实战中的优越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T34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该坦克操作简单,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从没有学习过坦克驾驶的农民,也可以在几天内学习怎样驾驶T34。
苏军T3476式坦克T34坦克是苏军研制的一种坦克,全重32吨,乘员4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克里斯蒂悬挂装置,В-2-34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60毫米。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将其法穿透。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T-34的危机,迫使德军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来应付局面。作为应对措施,德国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号“虎”式坦克。
德国“虎式”坦克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虎式”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德军称其为"无敌坦克"。
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留下了威力巨大的印象。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者,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德军“虎式坦克”在虎式坦克的设计理念中,呈现出著重火力和装甲,而虎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对付苏联T-34。
虎式的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两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抵挡在大多数二战时期,尤其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几乎相等,使得要想从正面击穿虎式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
而德军88毫米36 L/56 的变种火炮被用作虎式的主炮,这在二战时期是最有效也是最可怕的火力。更可怕的是,虎式主炮发射的炮弹可以用非常直的轨迹而行,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蔡司TFZ 9b瞄准器,虎式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发炮,而连续5发炮弹落在一个16英吋x18英吋的目标上。
真正检验“虎式”威力的是哈尔科夫反击战,而此前称霸战场上的T34则成为了虎式的试金石。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德军展开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这个反击战的策划与指挥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1943年2月19日,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开始转动沉重的装甲炮塔,快速运转的履带在俄国大地的茫茫白雪上碾过一道道深深的辙痕,在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前方,恶战在即。
曾经称霸一时的苏军T-34坦克,在哈尔科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苏军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增强了防护的IV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400米以外也几乎无可奈何而德军“虎”式坦克的56倍径88毫米火炮和IV号坦克的长身管75毫米火炮却可以分别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离上,轻而易举地把T-34坦克的正面装甲击穿,至于苏军标准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国人的虎式坦克毫无办法。
德军“豹式”坦克随着德军坦克炮一声声沉闷的炮声,1辆接一辆的T-34坦克被摧毁在了雪原上,其中还有一些的炮塔还被殉爆的弹药掀到了天上,然后又重重地砸在了地面。至此,T-34坦克独自称霸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德国人的“虎”、“黑豹”、“象”重装甲时代。
苏军T3485坦克,当德军的虎式坦克出现后,苏军发现在现役坦克中,无一可在正常作战距离内对虎式坦克构成正面威胁,因此,作为主战坦克的T-34的改装计划立即被提上日程T-34的命运似乎产生了转机,因为当时现役的苏联坦克,它的装甲厚度在火力强大的虎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苏军通过不断总结战场上的经验,T-34坦克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其中有些改进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T-34/85。
这种坦克大大加强了火力,从而得以对虎式坦克构成一定威胁T-34/85对装甲也有一定的改进,上部车体全部为45毫米(原来T-34上车体侧部、后部为40毫米)。T-34/85的另一项重要改进便是重新设计的新型炮塔,炮塔内的空间增大,正面炮塔厚度也增厚到90mm,并根据战斗中得到的经验,增加了装填手,将车长从指挥-装填的双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而为了应对苏军的T-34/85,德军随后就推出了虎式坦克的加强版“虎王”。
“虎王”坦克是二战时期德国的重型坦克,但因造价昂贵,且工艺复杂而导致生产数量较少,所以它对整个战争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也比虎式坦克有了较大提高,正面防御能力明显优于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战斗全重接近68吨(今天美军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是68吨),但由于时间紧迫,虎王采用了和虎式、黑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这就导至了机动性能不佳。加上原本设计过于精密,由于战争进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至使虎王的机械故障不断,这也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硬伤虎王坦克于1944年开始正式服役,其首次部署是在1944年6月11日,划归德国第503独立重装甲营的"统帅堂"1连,该连于18日在诺曼底首次参战。此后又于1944年8月12日投入东线作战,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营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
第503重坦克营在德布勒森战役中,取得了击毁敌军121辆坦克,244门反坦克炮,5架飞机和一列火车的战果。而自己只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十辆是被苏军烧毁,2辆被送回维也纳大修,13辆被乘员自己引爆。此后虎王和其他德国装甲车辆共同参加了阿登攻势,在1945年1月,受命抵抗苏联进攻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任务,此后又参加了德军对匈牙利的进攻。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
二战虎式和T-34坦克,它们都在哪些战役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惊人的战绩,让它成为强者的代名词。那么为何攻击力强大的虎式坦克最终也未能挽救东线战局?
这还要从纳粹德国这款坦克的诞生说起。
德国重型坦克的设计理念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酝酿,当时亨舍尔公司在VK3601之后搞出了VK4501。而另一方有一个平行的计划正在进行着,那就是保时捷厂自行开发的重型坦克。但这些早期的尝试因为投入有限,坦克常出机械问题,因此并没有量产化。
虎式坦克进入研发新周期的时间定格在了1941年。941年5月,亨舍尔公司和保时捷公司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们均安装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德国在巴巴罗萨作战中遇上苏联的 T-34后,令现存的德国坦克显得落后于时代,很难对付苏联的强大的T-34。为此设计技师埃尔温·阿德勒说出了“当知道苏联军的坦克优胜过任何一辆国防军的坦克时全部人都大吃一惊”这样的说话。
虎式坦克(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整体来看二战期间各型号的虎式坦克大约生产近6000辆,从绝对数目上来说远次于苏联的T-34。
不过德国的虎式坦克在东线战场上一度有过出色的表现,这里我们就谈一谈。
首先,从击毁敌方坦克的王牌坦克手所驾驶的坦克型号来看,虎式坦克系列占据了大头。例如德国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尔尤斯(Otto Carius)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门以上。1943年4月晋升军官,进入第502重坦克大队担任“虎”式坦克车长。1944年7月的马利诺沃村战斗中,与约翰尼斯·鲍尔特和阿尔博特·科舍尔共三辆“虎”式坦克,共击毁苏军17辆JS-2和4辆T-34。
其次,虎式坦克的性能也是十分出色,优点如下:
1、装甲厚自保能力强(苏联的穿甲弹在500米范围内是无法击穿厚重的虎式坦克的前装甲)
2 、作战能力全面,独立作战能力强
3 、射程远,精度高
4 、擅长隐蔽袭击
当然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难以维护、对地形有较高要求、机动性一般。特别是鼠式坦克和虎王坦克的机动性更是有限。
如果我们虎式诞生的年代,德国的战略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大喜无忧了,(虎王面世的时候,已经是节节后退的局面),所谓闪电战之类的,早就已经是昨日云烟老人。虎式生产出来,其实是主要用在防守上。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坚固的装甲,射程远且犀利无比的火力,虎王其实在德国后期作战中把自己特质发挥到了极点。特别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双方都上演了规模空前的坦克大战。
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是苏德坦克对抗的关键转折点。会战中,苏联坦克拥有数量优势,德军坦克拥有性能优势,基本上是公认的史实。但是,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却往往被后人忽略了历史变化的微妙过程。
根据战事爱好者的梳理,德国的虎式坦克在此战役的前质量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随着德国本土生产能力的飙升和西线的回援,德国此时有极大的战略优势。1943年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开始成批现身战场,发挥了以一当十的威力。同时,“黑豹”坦克在库尔斯克首次现身战场,装甲和火力都大大优于苏军的T-34/76型。
如果根据西方的统计,德军开战时拥有坦克和自行炮2900余辆,战役损失900余辆,苏军开战时拥有5100辆坦克和自行炮,战役损失高达4500辆,甚至有统计称苏军损失超过6000辆,比总数还要高。整体来看苏联损失的坦克数是德国的5倍,足可见德军配备的虎式坦克之精良,但因为数量有限而最终遭遇苏联的逆转。
总的来说二战中的虎式坦克表现出色,但因为德军在东线后期缺乏战场控制权,坦克的维修保障难以及时跟进,很多轻伤的坦克无法及时得到修理而抛在前线,最终造成了苏联能屡败屡战。其实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精锐的较量,也是各国组织力、维修机动力、后勤保障的多方面的综合。徒有钢铁雄心般的坦克也只会如伊拉克和纳粹德国一样,日久便钝化,为对手逐个击破!
苏军T34在惨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坦克T-34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不论是T-34/76还是加强版的T-34/85,其性能和特点也都是耳熟能详。
T34坦克之所以能够成为苏联在二战中的主力坦克,它在数据上的性能,和在实战中的优越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T34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该坦克操作简单,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从没有学习过坦克驾驶的农民,也可以在几天内学习怎样驾驶T34。
苏军T3476
T34坦克是苏军研制的一种坦克,全重32吨,乘员4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克里斯蒂悬挂装置,В-2-34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60毫米。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将其法穿透。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
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T-34的危机,迫使德军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来应付局面。作为应对措施,德国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号“虎”式坦克。
德国“虎式”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虎式”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德军称其为"无敌坦克"。
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留下了威力巨大的印象。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者,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虎式坦克”
在虎式坦克的设计理念中,呈现出著重火力和装甲,而虎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对付苏联T-34。
虎式的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两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抵挡在大多数二战时期,尤其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几乎相等,使得要想从正面击穿虎式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
而德军88毫米36 L/56 的变种火炮被用作虎式的主炮,这在二战时期是最有效也是最可怕的火力。更可怕的是,虎式主炮发射的炮弹可以用非常直的轨迹而行,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蔡司TFZ 9b瞄准器,虎式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发炮,而连续5发炮弹落在一个16英吋x18英吋的目标上。
坦克大战
真正检验“虎式”威力的是哈尔科夫反击战,而此前称霸战场上的T34则成为了虎式的试金石。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德军展开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这个反击战的策划与指挥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
1943年2月19日,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开始转动沉重的装甲炮塔,快速运转的履带在俄国大地的茫茫白雪上碾过一道道深深的辙痕,在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前方,恶战在即。
曾经称霸一时的苏军T-34坦克,在哈尔科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苏军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增强了防护的IV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400米以外也几乎无可奈何。
而德军“虎”式坦克的56倍径88毫米火炮和IV号坦克的长身管75毫米火炮却可以分别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离上,轻而易举地把T-34坦克的正面装甲击穿,至于苏军标准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国人的虎式坦克毫无办法。
随着德军坦克炮一声声沉闷的炮声,1辆接一辆的T-34坦克被摧毁在了雪原上,其中还有一些的炮塔还被殉爆的弹药掀到了天上,然后又重重地砸在了地面。至此,T-34坦克独自称霸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德国人的“虎”、“黑豹”、“象”重装甲时代。
苏军T3485
当德军的虎式坦克出现后,苏军发现在现役坦克中,无一可在正常作战距离内对虎式坦克构成正面威胁,因此,作为主战坦克的T-34的改装计划立即被提上日程。
T-34的命运似乎产生了转机,因为当时现役的苏联坦克,它的装甲厚度在火力强大的虎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苏军通过不断总结战场上的经验,T-34坦克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其中有些改进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T-34/85。
这种坦克大大加强了火力,从而得以对虎式坦克构成一定威胁,T-34/85对装甲也有一定的改进,上部车体全部为45毫米(原来T-34上车体侧部、后部为40毫米)。T-34/85的另一项重要改进便是重新设计的新型炮塔,炮塔内的空间增大,正面炮塔厚度也增厚到90mm,并根据战斗中得到的经验,增加了装填手,将车长从指挥-装填的双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而为了应对苏军的T-34/85,德军随后就推出了虎式坦克的加强版“虎王”。
德军“虎王”
“虎王”坦克是二战时期德国的重型坦克,但因造价昂贵,且工艺复杂而导致生产数量较少,所以它对整个战争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也比虎式坦克有了较大提高,正面防御能力明显优于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战斗全重接近68吨(今天美军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是68吨),但由于时间紧迫,虎王采用了和虎式、黑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这就导至了机动性能不佳。加上原本设计过于精密,由于战争进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至使虎王的机械故障不断,这也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硬伤。
坦克大战
虎王坦克于1944年开始正式服役,其首次部署是在1944年6月11日,划归德国第503独立重装甲营的"统帅堂"1连,该连于18日在诺曼底首次参战。此后又于1944年8月12日投入东线作战,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营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
第503重坦克营在德布勒森战役中,取得了击毁敌军121辆坦克,244门反坦克炮,5架飞机和一列火车的战果。而自己只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十辆是被苏军烧毁,2辆被送回维也纳大修,13辆被乘员自己引爆。
坦克大战
此后虎王和其他德国装甲车辆共同参加了阿登攻势,在1945年1月,受命抵抗苏联进攻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任务,此后又参加了德军对匈牙利的进攻。
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103SS重坦克营(原503重坦营)在1945年中,号称共取得了500个战果而自己只损失了45辆虎王。其实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就是制约与反制约,这从T34和虎式由原版至加强版中就可得出结论,您对这两种坦克是怎么看待的?
二战虎式和T-34坦克,它们都在哪些战役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感谢邀请,好像是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比较出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