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1990年8月,在中东地区爆发了一场自美苏冷战后的首次武装冲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战伊拉克,共计历时7个月,以盟军胜利而告终。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次武装冲突的伊拉克一方是萨达姆掌权,虽然兵败如山倒但萨达姆政权并没有被推翻。而到了17年后的2003年,美国却不惜代价地攻入伊拉克,将萨达姆连同他的政权连根拔掉。

那么为什么美国当初没有推翻萨达姆,反而放虎归山呢?

海湾战争的目的不在于萨达姆政权,而是为了科威特

在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曾与伊朗进行了长达8年的局部战争,为了维持战争巨大的经济耗费,伊拉克债台高筑,其中科威特的债务就有140亿美元之多。而它作为石油大国,则通过提高石油价格的方式来偿还债务,这样同为产油国的科威特与伊拉克的矛盾加深。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仅仅14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首都,萨达姆对外宣称科威特从此成为伊拉克的国土。

这一军事行动严重侵犯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益,如果任由萨达姆在中东地区吞并,那么自己所需的石油价格将会成倍提高。于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将50万人的部队送往中东,对伊拉克形成了包围之势。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正式爆发,盟军发动空袭,将伞兵撒向科威特境内,同时还有炮火轰炸作为辅助。在如此猛烈的攻势下,2月28日双方停火,条件是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境内,承认其国际地位的自主性,并且赔偿战争损失。

可见海湾战争的最初目的已经达到,西方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美国也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推翻萨达姆政权。

“反伊联盟”的成立可以有效牵制伊拉克

在海湾战争中,有40个国家联合起来成立了“反伊联盟”,他们遍布在中东、欧洲、东亚、大洋洲、北美的各个角落。并且美国为这些国家压制伊拉克给予高昂的经济援助。

这支队伍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战后,他们也以压倒性的优势制约着伊拉克的发展,导致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处处被动。

所以有这样的牵制力量,美国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约束这颗眼中钉,不用过度担心萨达姆政权的威胁。

如果推翻萨达姆,伊拉克甚至于国际局势将不好控制

如果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那伊拉克以后该走向哪里呢?

对于美国而言,如果推翻了它,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倾向于自己的政权才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但这肯定会受到苏联等国家的强烈反对,甚至于好不容易打破的冷战割据将重新升温,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身为总统的布什当然清楚这一点。

而且当时美国扶植的伊拉克境内势力是伊拉克国民大会,原本希望这一组织能够为自己在中东带来便利,却不想他们内部的权力争夺异常激烈,对于经济援助大肆挥霍,这让美国很是失望。

所以考虑到这两点,美国暂时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意愿。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当时推翻萨达姆的时机不成熟,如果美国痛打落水狗,一意要打垮萨达姆,可能会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一、出师无名

海湾战争之前,国际社会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是人人喊打,安理会投票,五常里面有四个都投了赞成票。因此,美国可以说是拿着联合国圣旨出兵的。

但是联合国的决议,只是驱逐萨达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并没有“颠覆萨达姆政权”这一选项。如果美国在把萨达姆从科威特打出后,还一意孤行的对萨达姆痛打落水狗,这显然不符合联合国的决议。

老布什总统是个睿智的政客,他很清楚“点到为止”的道理。深知如果美国在这件事情上不及时收手,必然会使美国的军事行动从正义变成不正义。所以美军在“沙漠行动”中打垮萨达姆的主力部队后,老布什便立即下令停火。(即便要打垮萨达姆政权,也要另行开会决议)

↓拜老布什的理智所赐,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在回国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这与当年参加越战的美军形成了天然对比。

二、盟友不支持

虽然海湾战争的联军主力是美军,美国一家独大,它也从来不把联合国这种空壳子机构当回事。但是美军当时在海湾地区并没有基地,美军的地面部队集中在沙特。(美军地面部队的左勾拳突击就是以沙特领土为跳板发动的)

而沙特等穆斯林十国对海湾战争的态度和联合国的决议是一样的,都只是支持盟军打退萨达姆,收复科威特。

灭掉萨达姆政权,这些国家并不支持。

备注:沙特以中东逊尼派老大自居,萨达姆虽然是混蛋,但他是逊尼派。沙特出于萨达姆如果倒了,什叶派可能会控制伊拉克的担忧,便不赞同美军搞死萨达姆的决议。倾向于留萨达姆一命,让他在东面抵御伊朗的什叶派。

↓当时共有十个穆斯林国家参加了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中东国家不支持美军的下一步行动。比如沙特拒绝为美军提供进攻伊拉克的基地,美军该如何计划下一步的地面攻势呢?总不能几十万地面部队全部都从波斯湾登陆吧?

另外,欧共体国家除了英国等几个美国的马仔国家以外,也都不支持美军继续行动。如果这些国家都不参与,只靠英美等国单练伊军,难度太大了。

三、美国民众不支持

美国在正式向伊拉克开战前,国内的媒体整整预热了半年时间。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政客们害怕民众不支持开战,需要利用舆论宣传把民众的激情点起来。

但是不管媒体如何调动民众的激情,在美国内部始终有一种“越战阴影”,民众对海外战争讳莫如深,生怕美国会再次陷入类似的泥潭。所以打一梭子就走,装完逼就跑,是当时很多美国民众认为理想的战争结果。

并且,美国在参加海湾战争的前一年,还出兵入侵了巴拿马,推翻了巴拿马政府,重新扶持了一个拥美的傀儡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客的无能,巴拿马在战后的重建工作并不理想,美国民众对政府控制领土更加辽阔的伊拉克不抱信心,因而也不支持对萨达姆政权痛下杀手。

↓后来小布什总统未对战后重建进行详细规划就推翻了萨达姆,导致诸多后遗症,就遭到了美国民众的反感。小布什也被民众讽刺为最蠢美国总统之一。

四、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冒险

美国参加海湾战争,主要目的是扬国威,一扫美国民众对越战的阴霾。(美军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向国内民众展示各种军方的高尖端武器也是这个目的)

老布什宣布停火时,伊拉克军队的伤亡人数高达十万,而联军仅仅才1378人。从这个伤亡数字对比来看,美军扬国威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再打下去,完全没有必要。

更主要的是,海湾战争的期间,苏联还没有解体,整个东欧的形势还很混乱。美国和它欧共体盟友的重心仍然是欧洲,没心情在中东搞太多跟自己根本利益无关的小事。

况且当时沙特也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可以替美国坐镇中东,管好萨达姆。

英美等国出于对欧洲的顾虑,便在沙特做出保证后的一个月内,迅速从海湾地区撤出了54万大军,重新部署在了欧洲地区。

五,低估了萨达姆,高估了沙特

美军撤出前,老布什当时其实也是留了一招后手的。他当时让CIA在伊拉克内部煽动反萨达姆的势力暴动,企图借伊拉克反对派的力量推翻萨达姆的统治。

最初的时候(海湾战争结束几天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民众确实是纷纷揭竿而起,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伊拉克的18个省中的14个,萨达姆的统治岌岌可危。

但是,萨达姆毕竟是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司机。他在起义军一通洪水攻势后发现,义军虽然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且义军内部也是分为很多派,矛盾分歧很大。所以他在顶住了义军的一波猛烈攻势后,便下令他的共和国卫队把起义军分而破之,只用了一个月就平息了叛乱。(平叛期间动用了化学武器,这也是后来美国政府萨达姆被绞死的罪证之一)

对于这个结果,英美方面简直惊呆了。他们本以为反对派即便不撕碎萨达姆,也会和老萨撕上几年,可没想到萨达姆分分钟就镇压了。这时他们再想回头继续打萨达姆,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最后,英美不得不在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分别划定了一块禁飞区,禁止伊拉克军队的军用飞机轰炸这两块起义军的老巢,算是变相的保住了伊拉克境内的反萨达姆势力。

没过多久,苏联解体,全球格局大洗牌,有太多重要的事需要美国去操心,对萨达姆政权的处理,也就只能往后排了。

相比于伊拉克起义军的失败,更让美国高层头疼的是沙特对中东局势的失控。当年盟军撤军时,沙特是对盟军做过保证的。保证一定会管好中东。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全面失控,闹出了一个惊天的911事件。(小布什搞死萨达姆的理由之一就是沙特支持阿富汗基地组织,对美国利益造成了影响,美国没必要再照顾沙特的面子)

总的来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本可以直接灭了萨达姆,但老布什却选择撤军,主要是因为当时还不是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时候。

美国当时的国内舆论反感扩大战争,联合国和中东国家也反对扩大战争,再加上苏联的局势不稳定,以及英美高层对沙特和伊拉克反对派过于信任等方面的原因,让老布什最终做出了立即停火,撤军的决定。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老布什去世,我们也表达了哀悼,全世界主流国家都表达了哀悼,说明他确实是改变了世界局势的人。

那么改变世界局势都有什么表现?一是最终苏联在他任内解体,美苏冷战落幕。第二个或许就是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所以今天回答这个题目还是挺应景的。

海湾战争有两次,第一次就是1991年老布什发动的。第二次是2003年小布什发动的。

老布什的这次海湾战争,没有推翻萨达姆,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老布什出兵的目的不是要推翻萨达姆。

这就要从老布什为什么出兵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萨达姆自己作的。

如同我们的俗语:不作死就不会死。萨达姆当年凭借着伊拉克全球陆军实力排名前10的威力,以及中东军力最强国的优势,一会打伊朗、一会威胁以色列、一会甚至干脆入侵了科威特。

这对美国利益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对科威特的入侵,全世界没有国家支持。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他撤军,可是萨达姆不撤军。

又鉴于美国与科威特的盟友关系,于是美国人就上了。当然打出的旗号有两个:一是帮助科威特“复国”;二是遵守联合国协议。

出兵之前获得了国会的授权,要求他执行的也是联合国决议。因此老布什实现了科威特“复国”,联合国决议实施的目的后,就没有继续推翻萨达姆。毕竟萨达姆后期被打服了,同意联合国决议。

第二,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有多方掣肘。

其实老布什的这个举动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军的威力。

这不是吹的,是确实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个中东最强大的国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溃不成军。如果老布什要拿下巴格达,活捉萨达姆,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恰恰这时候,美军停住了脚步。

除了联合国安理会没有授权他这么做,老布什比较“老实”之外,另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苏联还在呢。

1991年初,虽然苏联实力下降,但谁也不会想到10个月后这个庞大的帝国会解体。因此苏联当时对美国的态度有制约,美国必须要考虑。毕竟萨达姆的军事装备都是苏联人提供的。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的小伙伴。

如果老布什能预计到苏联未来会解体,估计他当时肯定会把萨达姆活捉。

但历史不能重来啊!

好在12年后,他的儿子帮老布什实现了心愿。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欢迎关注木叔,多交流!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大概说明了老树丛与小树丛父子二人在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上完全不同的理解与判若云泥的水平吧。

老树丛总统对海湾战争的理解还是非常透彻与到位的。一方面,这是美军自朝鲜战争之后首次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合理合法的对一个国家动手,对于美化美国的国际警察形象,提升美国在东西方世界的影响力都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堪称美国冷战期间所做的一次极为成功的正面公关;一方面,这是美军自士气低落、混乱不堪的越南战争后军事改革、军人改革的一次全面总结与实战练兵,也是美军自己重回巅峰的正名之战;最后,彼时的苏联尽管风雨飘摇,但作为盘踞在北方的庞然大物,对于中东事务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以上的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就决定了美国最好将战争目标限定在通过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干净利落的歼灭战,将伊拉克侵略军驱逐出科威特的有限战役目标上。如果将战火烧进伊拉克本土,乃至攻克巴格达推翻萨达姆,并不符合美军为海湾战争所做的自身定位,如果战争一旦迁延日久,乃至再度打成治安战,对于美军自身的信心,对于老树丛1992年即将参加的大选选情都有不利影响——当然,1992年大选老树丛还是败给了拉链顿,可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至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现在还远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连小树丛为何发动伊拉克战争都不甚清楚,反正肯定不是萨达姆偷了他家高压锅,也不是萨达姆跟本拉登有一腿,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石油或者遏制某个大国那么简单。

不过从结果论,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连锁性后果是中东目前依然处于碎片化状态,形成了从北非-马格里布到伊拉克的巨大的破碎地带,小树丛总统吹嘘的“民主样板房”不见踪影,只剩下一地建筑垃圾,美军自己死伤数万,连带着欧洲都快要被难民填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拉克战争是真正的无效战争,不仅坑了自己,还把队友给带沟里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为什么呢?老布什离世之时,也让更多的人有些不明白,这位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为什么会选择在取得对伊拉克萨达姆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放弃直接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呢?是先见之明留给他儿子小布什?难道当时老布什被那个老道指点了!直到自己的儿子能当总统?那绝对是站不住脚的笑话!

美国及多国联军发动打击时是1991年一月十七日,这与苏联解体的时间1991十二月二十六,而最早出现动乱的时候是当年的八月份,也就是说当美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时,苏联依然还在继续存在!

这也意味着冷战在哪个时候还没有结束,纵观冷战时期的美苏参与的战争,总是以进攻方的失败而告终,并且还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费投入,例如苏联占领阿富汗,就是付出了伤亡四十万,大量装备被机会的情况!甚至一度出现生产的雌鹿武装直升机生产量赶不上消耗量的情况,可以说正是阿富汗的过度损耗,让庞大的苏联最终倒下!

此类战争美国也有经历,例如美国接手法国而发动的越南战争,最终还是因长期不能取得决定战果,而消耗极为重大而选择灰溜溜的撤军!

因此对于冷战为背景的时代,对抗苏联才是美国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将自己耗在一个次要战场上持续消耗!

当然当时的苏联已经有了一些举步维艰的迹象,例如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陷入困境,而彻底颠覆伊拉克会使伊拉克供应国际原油中断,这对于陷入巨大债务的苏联而言,无疑是获得输血的机会,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对苏联最后的外汇收入石油贸易进行进一步打击!

而且若伊拉克陷入长期作战,到后期必然是进行围剿萨达姆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苏联若借此将国内矛盾转移,苏联解体的危局也极有可能解决或者推后,因此多方面考虑,还是见好就收!何况萨达姆精锐已经消灭殆尽,科威特也恢复独立!美国的战术战略目标也基本达成!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海湾战争中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以极少的损失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伊拉克惨遭失败,元气大伤。但美国却没有进一步追击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这点很不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强权政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

美国对伊拉克仍然心存忌惮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军的强大,伊拉克的错误战争部署也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论兵力,伊拉克拥有一百多万正规军。虽然海湾战争和之后的伊拉克战争证明了这一百多万人都是砧板上的鱼肉。但是那是美国开打之后才知道的,而且当时的伊拉克军队经过美国收买后抵抗并不激烈。

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场上虽然惨败,但国内尚有一定的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军死抗到底。加上战场在伊拉克的地盘上,如果伊拉克能够巧妙的利用地形环境,开展游击战,美国想要推翻萨达姆政权也是不容易的。

如果美国坚持继续战争,越南战争的阴影还未散去,美国也害怕再像对越南一样付出极大代价,最后落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得不偿失。

美国领导联盟军发动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解放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权,美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联盟通过此次战争已经达到了最初目的,也获得了应有利益,没有必要再做多余的事情,美国强权统治虽然霸道,但也懂得审时度势,与伊拉克死磕到底,推翻萨达姆政权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是没有必要做的。

海湾地区局势过于复杂

在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已经与伊朗打了八年。

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拼尽全力打了八年,伤亡上百万人。打的民穷财尽,债台高筑。两个石油国家因此各自欠下了天文数字的外债,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中东两个大国,伊拉克如果被美国打垮,你们猜猜谁最高兴?

况且美国和萨达姆之间还没有达到不死不休的地步,美国认为萨达姆政权的继续存在对美国的强权统治和利益追逐产生不了威胁,相较于推翻萨达姆政权让伊朗渔翁得利,美国更愿意让伊朗与伊拉克相互对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联合国制约,亚欧反对

美国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联合国的制约,也要遵循联合国的决议。

联合国已经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美国已经没有了继续战争的借口,如果美国坚持继续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必将遭受联合国的谴责。

虽说美国经常不顾联合国条约,但为了一个没有实际利益的行动而挑战联合国决议是非常愚蠢的。

更何况,海湾战争时期,苏联还没死透呢。

虽然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只有一年时间,但苏联毕竟还在。作为世界两大强权之一,戈尔巴乔夫纵使对海湾局势没什么兴趣,可是美国也不能一点不考虑苏联的态度。

换句话说,有苏联在,美国也要给联合国三分薄面。

另外,海湾地区不仅是美国的重要石油供给地,同时也是亚洲和欧洲众多国家的石油供给地。海湾战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引起欧洲国家的反对。

如果美国人在光复科威特后,还要继续扩大战势的话,势必会将海湾局势更加复杂化。影响欧洲国家的石油供给,这自然也是欧洲所不愿意见到的。

综上所述,美国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不仅考虑到外在的国际形势,也是为了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说在当时的美国看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