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吾与使君耳。那么曹操究竟从什么方面,看出刘备是与自己比肩的英雄?《三国演义》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的智慧,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喜欢哭泣的君主,实际的情况真是如此吗?
一、刘备白手起家,比曹操更困难。曹操的家世显赫,祖上曾经担任过太尉。这使得曹操可以依靠家族的势力,早早就进入了仕途。他在二十岁的时候,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为洛阳北部尉。一场为起点,曹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生派人物的代表,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在董卓乱政的时期,曹操逃回家乡,就动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势力,起兵讨董。在讨董联军中,曹操担任奋武将军,为打败董卓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联军解散后,他开始为了自己的前途奋斗。由于有着自己的人脉,他的手下很快聚集起一批文臣武将,形成了自己的班底。随后他占据兖州,向外扩大势力,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相比曹操的起家历程,刘备则要艰苦得多。刘备虽然有汉室宗亲的头衔,可是早就家道中落,家徒四壁。为了生存,刘备在少年时和母亲一起织席贩履。只是依靠有心人的资助,刘备才得以投到大儒卢植门下学习,结识了以公孙瓒为首的一批朋友。
刘备并不是为了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儒而学习,他志在天下,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奋斗。史书说他有“高祖之风”,实际上是隐晦着说他的发家史。刘备纠集了一批游侠少年,依靠保护客商安全收取费用为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刘备和他的手下成为一支有着一定战斗力的武装集团。
他依靠这批人马,收罗了一批幽州乌丸杂胡骑,形成了他的基本军事班底。在救援孔融的时候,他对前来求援的太史慈正色说道,天下还有知道我刘备的人啊。依靠着自己白手起家,身经百战,刘备才得以成为割据徐州的一方诸侯。这种难度要比曹操起家难得多了。
二、刘备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曹操敬重。曹操在创业过程中屡遭磨难,几次沦落到丧命的边缘。他曾经在战场上多次受伤,遭受惨败。也曾因为背叛丢掉兖州的大部分城池,险些变得无家可归。不过在曹操的努力下,他都能够化险为夷,最终反败为胜。
但是刘备就不一样,他遭受的失败要比曹操惨烈得多。他的失败轻则有丧命之危,重则有丢失根本之难。他在北方多次遭受惨败,连自己的根据地徐州都多次丢失。最惨的时候,他的家眷落入敌手,自己的军队没有粮草内部互相残食。最终,刘备在北方不能立足,只得南下荆州投靠刘表。
但是刘备虽然遭受多次惨败,依然雄心不已。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时时刻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荆州时,他和刘表宴饮时,发现自己髀肉复生,就潸然泪下。面对刘表的询问,他为自己的功业不成,岁月流逝感到十分痛惜。
正是刘备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他最终得到了腾飞的机会。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为基业,北借南郡,西取益州、汉中,终于建立起蜀汉政权。对于刘备的这种精神,曹操感触极深。他的诗中就说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正是曹操和刘备的内心写照,曹操由此对刘备有着惺惺相惜的态度。
三、刘备拥有的军事能力让曹操忌惮不已。如同因为《史记》的描写,大家低估了刘邦的军事能力一样,由于《三国演义》的描写,也让我们低估了刘备的军事能力。实际上,在刘备集团中,刘备的军事能力甚至超过了关羽的军事能力。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关键性的战役中,都能够看到刘备奋战的身影。
在与曹操的作战中,曹操手下的许多将领都是刘备的手下败将。曹操曾经派刘岱、王忠去攻打刘备,被刘备打败。刘备轻蔑地对这两人说,像你们这样的人来上百个,也奈何不了我。如果曹操亲自前来,胜负就不知如何了。
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和曹操手下第一大将夏侯惇交手。刘备与夏侯惇、于禁率领的曹军相持在博望。刘备在长时间的相持后,先预设伏兵,然后烧毁自己的营垒假装撤退。当夏侯惇前来追击的时候,伏兵击破了夏侯惇。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也依据刘备阵营里人员的能力设定了各自的任务。其中军事能力最强的刘备和关羽都被赋予了重任。关羽留守荆州,待机北伐。而刘备的任务更艰巨,他要西取益州,北出秦川。在此后的战争中,刘备的军事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取益州,夺汉中,连曹操亲自率军争夺也不能取胜。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他的手下谋士法正建议北取汉中。他分析当前形势的时候,列举有利于刘备集团的条件中就有一条,那就是曹军在汉中的将帅不敌益州刘备军的将帅。当时曹军留在汉中的军队是曹军的精华,包括夏侯渊、张郃、徐晃、曹洪等一大批身经百战的将领。
但是这些将领的能力,确实如法正所说的,不如刘备军队的将帅。刘备亲自率军发动汉中之战后,曹军就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在定军山下,连曹军主将夏侯渊都被黄忠斩杀。如果不是张郃稳定形势和曹操亲自增援,汉中的曹军难逃覆灭的命运。
曹操对刘备的军事能力十分清楚,他曾经评价刘备说,刘备是和自己能力相当的人。但是刘备的缺点是得计稍晚,由于这个缺点,使得刘备和曹操交手时落入了下风。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军中除了曹操之外,没有人是刘备的对手。
因此,诸葛亮在设计《隆中对》的时候,就把北伐的时机定为天下有变之时。这个天下有变的时机,就是曹操归天的时候。如果曹操一死,天下就没有人是刘备的对手。可惜关羽过早发动襄樊之战,使得《隆中对》功亏一篑。
结语:曹操之所以把刘备视为与自己一样的英雄,是因为刘备的身上有着很多与曹操相似的地方。而且刘备由于出身不同,白手起家,比曹操起家更为艰辛。但是,刘备和曹操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够创建自己的大业。
在军事能力上,刘备也拥有强大的实力。在曹操阵营中,除了曹操之外,没有人是刘备的对手。那些精兵悍将都曾经是刘备的手下败将。曹操也承认刘备的能力与自己相当,只是得计稍晚。只是因为这一缺点,才使得刘备与曹操交手时落入下风。不过这不妨碍曹操对他惺惺相惜,大加赞扬。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刘备是出自草莾英雄,他没有曹操有强大家庭背景,同样在勤王诏令中能斩露头角,让同样有抱负的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最早在十八路诸侯中,是袁绍出于对小兄弟关照,自行给他封了奋威将军。而刘备是同窗公孙瓒自行带他与会的,没有官衔和多少兵马。大多诸侯是看不起草莾,只有曹操慧眼识英雄。
刘关张三人在勤王令中的优异表现,曾为朝廷命官和董卓解围,充分证明了刘备治兵能力和指挥艺术都是有相当水准。更主要是刘备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更让曹操赏识。
从曹操角度,他务实不务虚,他不佩服众多诸侯养兵自雄的保存实力,只欣赏真才实学、真刀实枪的英雄。
还有曹操喜揽天下豪杰的心机。他曾发布"求贤令",不管阿狗阿猫,只要忠勇有才一律启用。对待草莽英雄,他才会与众不同。
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但他在军事上无论在镇压黄巾军、还是打败董卓等,都是有战功的。曹操不仅赞赏,而且极想笼络,为己所用。因此曹操对刘备评价之高,并不是虚情假意,而是出于公私兼顾的。
曹操并在行动上证明他确实对刘备赞赏有加。他亲自带他见汉献帝,不仅落实了刘皇叔的身份,而且还封了左将军。
尽管刘备后来秘密加入了反曹护汉的团体,逃离了曹营。关羽土城被围,"降汉不降曹"暂栖曹营。曹操依然想网络关羽,给他封了汉寿亭侯,甚至答应关羽只要杀了颜良、文丑,可以再去寻找刘皇叔。曹操一向喜招败将之妻,却独独对刘备一双妻妾秋毫无犯。
可见,政治上刘备已同曹操分道扬镳,但一代枭雄对刘备的草莽英雄始终是怀有不一般的感情。各为其主,也是人之常情。刘备汉中打败了曹操,而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差点让曹橾迁都。最后,关羽大意失荆州,身首分离,孙权将关羽首级送至曹操,曹操却仍给予厚葬。在这一点上,曹操对待刘关张确实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让人久久感叹不已!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曹操称刘备为当时之英雄,不是吹捧刘备,而是真心感受。
曹操认识刘备,不是短时间的事,虽然期间真正相处的时候不长,但刘备的为人和经历,曹操是有所了解的。
刘备起兵镇压黄巾农民起义,战功不少,但却没有得到封赏,连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个县令,也因没有钱物贿赂上司而丢掉,但刘备不但没有丧气,反而阻止张飞鞭打督邮,把令印挂在督邮脖子上,扬长而去。
真的认识刘备,那是在虎牢关讨伐董卓的时候,他随公孙瓒一起去,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曹操结识了刘备。
随着刘备东征西讨,屡败屡战,东投西逃,但兴汉室,成帝业的决心没有退缩,这让曹操看到了刘备的远大抱负,所以,曹操才确定将来与他争天下的是刘备而不是其他人。
还有一件事,让曹操佩服刘备的胆量,那就是刘备敢接汉帝的带衣血诏,讨伐曹操,其他人都被他一一杀了,惟独刘备逃身在外,成了后患。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刘备的用兵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他是涿郡人,在吕布口中和自己一样是边地出身,早年沾染上了边地人的剽悍习气,一怒之下暴打过督邮,属于作风比较生猛的那类人。刘备是从下级军官干起,年轻时就有勇名,是在尸体堆中爬出来的,与孙坚有些相似。
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这时的刘备还称不上有什么大将之风,虽然算得上能打,但也仅此而已,作为公孙瓒的部下,他和早期五子这类量产型战将相比看不出明显优势。但丰富的战斗经验令刘备成长很快,而擅长团结人心的天赋让他有了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很多早年追随刘备起家的人一直跟到了入蜀建国。这是早期刘备胜过普通将领的地方,也让陶谦有了“非刘备不能安此州”的评价。
袁术和刘备交战时,按照英雄记的记载,双方互有胜负。而在被吕布偷家之后,刘备军展现出了令人恐怖的凝聚力,在部下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时,依然有一帮死忠在散尽家财相追随。相比于军事能力,这才是刘备在乱世中赖以生存的资本。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而在回到小沛之后,刘备惊人的魅力和团队凝聚力使他很快就有了令吕布惧怕的实力,吕布随即翻脸。之后刘备在小沛当了两年钉子户,直到被赶出小沛。
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奉、暹奔袁术,遂纵暴杨、徐间。明年,左将军刘备奉斩之。布令韩暹、杨奉取刘备地麦,以为军资。建安三年春,布使人捐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备兵所钞。
多年的曲折经历令刘备点满了一些技能点,他本人也在不断进化,这期间刘备学会的技能包括熟练的逃跑技能、重视地方安抚工作、培养出亲信大将、善用诱敌技巧。这些都是因为刘备多年来本钱不足,经常处于朝不保夕状态所养成的,实力上的弱小令他必须取得地方支持并且用好小股兵力,而多次战败丢家的经历又令他擅长逃跑并且总是把性命交给部下。如果不是掌握了这些技能,刘备也没可能多次死里逃生,一两次失败就会要了他的命。
学会这些之后的刘备变得更加强大,他熟练地夺取了徐州并击退曹操派来的部队,用计击败夏侯惇于禁,而且在荆州有了强大的人望。但这时的刘备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实力太弱,二是性格太浪。
刘备因为根基不稳,在曹操大军来袭时果断地抛弃了已经获得的地盘,又在汝南被曹仁击败。实际上刘备能够从冀州穿越曹操的地盘来到汝南,他手上的部队必然是不多的,善战者想要在战场上得心应手地发挥必须要有一支用得顺手的精锐部队,一流的军事家都是擅长操练士兵的人。颠沛流离的刘备缺乏这样的家底,相比其过于突出的将领质量和部队凝聚力,早期刘备始终没有条件去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因而经常输给曹操、吕布等人。直到南郡之战时,刘备还要用张飞去和周瑜换兵。
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而浪荡的性格几乎陪伴了刘备一辈子,他小时候自称要坐上羽葆盖车,打败刘岱后说即使曹操也不一定打得过自己,在刘表手下感慨髀肉复生,汉中之战时一大把年纪了还冲上前线。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天生不够安分、也不够谨慎的人。
曹操南征时,面对自发跟随的百姓,刘备做出的决定是兵分两路,关羽率领水军,自己带领其他人员撤退。这种决定也许整个三国只有刘备做得出,在危险的时候不抛弃主动跟随自己的人,把能打的部队交给手下,自己以身犯险。于是后来上演了张飞据水断桥、赵云身抱弱子的场面,充分体现了这个规模不大的团队里惊人的凝聚力。
只是有过短暂接触的周瑜对刘备的器量和其手下将领的实力感到十分忧虑,认为必然会成为孙吴的心腹之患。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此时的刘备也在常年征战中逐渐了解了自身的才能,他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行事也越发大胆。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刘备的两个特点在其晚年越发突出,一是喜欢把最危险但最关键的任务交给自己来做,二是喜欢破格提拔人才予以重任。这种野路子模式其实不是刘备这种级别的君主常干的事,大概只有多次丢掉地盘又多次死里逃生的刘备才会养成这种习惯。
从入蜀开始,刘备的作战方式已经完全成熟,也有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入蜀本身是一件危险的事,完全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一旦失败就会全军覆没,吕岱等吴将便因此撤出了蜀地。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备卒得蜀。
刘备到了益州后,先是树立威信,时机成熟后用计诱杀白水关守将,又把重镇葭萌交给只有手上只有几百人的霍峻,自己亲自去攻城略地。一套操作非常熟练,他本人也在和刘璋将领的交战中连战连胜,显示出优秀的指挥素养。
到了汉中之战时,刘备更是把夏侯渊张郃等魏军将领集体秀了一脸。他让高翔屯驻在阳平关外,自己亲自去翻越定军山。这个动作极为冒险,如果高翔被击溃,刘备的后路将完全断绝,变成全军覆没的结局。但这个动作使刘备取得了对夏侯渊的地形优势,他依靠灵活的动作在正面交战中使张郃陷入苦战,在夏侯渊救援张郃后布防出现漏洞时完成声东击西,斩杀夏侯渊,令曹操本人也无力回天。整个过程的战术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华丽。
而夷陵之战其实是刘备一生最强的时候,他的用兵模式已经完全成体系,一个诱敌让吴军诸将集体中计。同时又招引蛮夷,荆南四郡有三个郡都在响应。接着刘备又玩起了自己拿手的以身犯险,深入战线后方围攻夷道,而陆逊不敢解救夷道,案剑说刘备是曹操都忌惮的强敌,最后还称其为猾虏。
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予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猇,许交反。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谷蛮夷,咸相率先响应。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蜇上益阳。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而周旋征讨,皆平之。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这时的刘备是一个经验老道、精通战术,既擅长抓住机会,又擅长制造机会,能带给敌人极强压迫感的将领,对方一着不慎就可能直接崩盘。
但刘备在交锋中也被陆逊吃透了,陆逊深知,和刘备作战时不能陷入刘备的节奏,论战场嗅觉,当时可能没人比得过经常上演死里逃生的刘备,很多时候宁肯笨拙一点也不要想从他身上去讨到便宜,夏侯惇、夏侯渊、刘璋都吃过大亏,这就是陆逊称刘备为“猾虏”的原因。于是被完全吃透的刘备最后成了陆逊的手下败将,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总的来说,刘备这人很有趣,他的成长十分明显,最初只是一个作风比较剽悍的小队长,之后成为人望出众的善战良将,再往后个人特征越发突出,最后成为了一名精通战术、爱用险招的军事统帅。如果说曹操是越到晚年越力不从心,那刘备则是越到晚年用兵越顺手,在身居高位之后依然酷爱弄险。刘备在入蜀、取汉中、东征这三次战斗中用的都是极度冒险的打法,赢了收益极大,输了一把赔光,完全不考虑本钱(姜维大概跟他很合得来),尤其翻越定军山的行为几乎是在逼着夏侯渊来和自己以命相博,也许是因为刘备早年习惯了居无定所吧。可惜夷陵遇到用兵极度谨慎的陆逊,一下子就撞上了克星。
夷陵战败之后刘备还提拔了马忠,并写信挑逗陆逊。
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
这个故事大概说明了:如果想要变得更强,那么在任何逆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刘备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这才是可怕的,证明这个人不服输,而且身边的人对他不舍不弃,这样的人格魅力在乱世就是成王的条件。设身处地,东汉末年哪个身上的光环不靠祖父辈的?除了孙坚就是刘备了,虽然中山靖王之后,但手下除谋士外,武将里哪个不是一等一。有这样一手好牌,要没起来只能说是天命所归,也注定他能成为一方霸主。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很强吗?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辈出,为什么刘备能独霸一方?
因为刘备军事才能虽然不突出,但他有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和喜怒不形于色的城府,加上会用人敢放权,这都是雄主的标配,我们拿袁绍和刘备相比下。
袁绍这人出身大汉的顶级豪门,仅这一条甩了刘备十八条街还远,少时名气大的没边,可以说不管软件还有硬件都比刘备不知道强了多少,为什么袁绍成不了大事。
没城府,连荀彧都评价他好谋无断,不会识人用人,荀彧、郭嘉、赵云都先投奔于他,但都看出他不是成事之人,先后弃他而去,后来又不纳田丰、沮授的正确意见终致身死族灭。
刘备不一样,他一生作战屡战屡败,但是他能识人、用人、全心全意信任诸葛亮等谋主,正因。如此刘备军事才能不高所以能成为一方霸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