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在《三国演义》中,曹军中张郃位列五子良将,他原本是袁绍手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在官渡之战中,他率军投降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张郃是与刘备手下交手最多的武将之一,除了关羽,张郃与其他的五虎上将都有交手。可是张郃对待马超和张飞的态度完全不同,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畏惧马超轻视张飞的张郃。

张郃与马超的交手,是在潼关之战时。当时马超为了为父亲报仇,起兵席卷关中。在潼关,马超与曹操交战,连败曹军三员大将,这其中就包括了张郃。马超先是八九个回合击败于禁,随后与张郃战了二十回合,张郃败走。随后出马的李通与马超交手时,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

在此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张郃与马超交手。在曹操被马超追杀的时候,也是他的亲族武将曹洪、夏侯渊出马,才从马超的枪下救了曹操一命。在许褚与马超死拼时,在马超围着曹军营寨耀武扬威时,曹操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时,更是看不到张郃的身影。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马超吓破胆的张郃,在面对张飞的时候却耀武扬威起来。在汉中之战时,张郃要求率领自己的部下夺取巴西。他的上司曹洪说巴西的守将是张飞,非比等闲,不可轻敌。张郃却说,人人都惧怕张飞,自己看张飞如同小儿罢了,此去必擒之。曹洪不得已,让张郃立了军令状出兵。

张郃与马超交手后,就再也不和马超照面,处处躲着马超。可是他却在汉中之战时,主动请缨去迎战张飞,谁也阻拦不住。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交手不相上下,也是威名远播的猛将。张郃为何会惧怕马超,却轻视武勇与马超相当的张飞呢?

二、张郃为何会有如此表现。

张郃惧怕马超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当时的曹营中,除了虎痴许褚之外,人人都害怕马超,张郃自然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张郃等人与马超交过手,感受到了马超的厉害。连久经战阵的曹操,看到马超也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打着为父兄报仇的旗号,对曹操恨之入骨。由于勇气百倍,在交手中毫不留情。于禁、张郃好赖还从马超手下败走,武艺低于他们的李通则被马超一枪刺死。马超这种拼命的姿态,深深震撼了曹军将士。当马超杀到的时候,纷纷逃命而走。

张郃身经百战,他能够在马超、张飞、赵云、黄忠这些超一流的将领手下全身而退,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善于观察形势,一旦发现风头不对,就赶快逃命。正是这个本领,使得他成为曹营中,同时期将领中最长命的将领。当他看到与马超交手存在的凶险,自然就走为上策,躲开了事。

但是张郃却为何视张飞如小儿子,一意孤行的非要率军去攻打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张郃没有与张飞交过手,不知道张飞有多厉害。曹营中有的武将亲眼目睹过张飞与吕布的对决,有的武将与张飞交过手,还有一部分武将被关羽的那句“张飞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所警告,对张飞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但是,由于张郃加入曹营的时间太晚,那些场面他都没有经历过。他虽然受大家的影响,知道张飞是一员猛将,可是对他的水平还是有疑问的。在长坂桥头,张郃虽然和大家一起与张飞对峙,一贯狡猾的他也没有做出头鸟,去挑战张飞。

不过,张郃对于自己的武艺还是有自信的,他在心中对张飞的武艺有着疑问,就有了一种赌徒的心理。万一张飞的武艺并不如大家传说的那样高,自己能够击败张飞,就能够在曹营中高人一等了。这种心理与庞德挑战关羽的心理如出一辙。因此,张郃才会主动请缨去攻打张飞。

其次,张郃视张飞如同小儿,是负气之言,是为了逼迫曹洪同意自己的作战计划,这要从张郃的性格说起。张郃这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他的个性也很强,为了自己的主张不惜去得罪权贵上司。他在官渡之战中,就是因为得罪了郭图,被迫投降了曹操。

在曹营之中,他的个性依然不改。在曹操手下,他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处境还算不错。可是遇到他看不起的上司,张郃的个性就暴露无遗。在诸葛亮时期,张郃对司马懿的用兵方式看不惯,就百般顶撞司马懿。最后他不听司马懿的劝告,孤军深入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被诸葛亮伏兵杀死。

这一次出兵巴西也是一样,是张郃与曹洪冲突的结果。原本曹洪是率领军队来迎战蜀军的,谁知道在取得小胜后,曹洪先自胆怯反倒撤军了。这让张郃感到了不满。原本曹洪的能力就差,只是凭借着宗族关系,才成为张郃的上司。张郃在心中看不起曹洪,在作战计划上与曹洪发生了冲突。

张郃于是提出主动攻击张飞防守的巴西,自然遭到了曹洪的反对。为了阻止张郃的行动,曹洪用张飞来压制张郃的气焰。张郃在气愤之下,说出了视张飞如小儿子的话来。这也给曹洪落下了口实,逼他立下军令状,为以后他战败追究责任埋下伏笔。

结语:

马超与张飞是武勇相当的武将,他们在葭萌关大战二百多回合也不分胜负。张郃则是曹军中五子良将之一,与他们都交过手。但是他对马超和张飞的态度完全不同。在潼关之战中,张郃与马超交手二十回合就败走,不再露面。而在汉中之战中,他却视张飞如小儿,要生擒张飞。

张郃之所以对两人态度不同,是因为他与马超交过手,知道自己不是马超的对手。再加上马超对曹操仇深似海,交手很可能会丧命。而对于张飞的武勇,由于以前没有交集,张郃不知道水平高低。再加上张郃的个性很强,为了能够出兵巴西,故意顶撞曹洪,故此说出了视张飞如小儿的话。结果在巴西之战中,张郃被张飞打得一败涂地,徒落笑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三国战将数马超。

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瞧张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张郃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有一项神奇的记录。

来看看张郃的战斗生涯:

1、对阵张辽 —— 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张辽可是很牛掰的,曾经大战江东第一猛将太史慈,七十合不分胜负。而张郃与张辽打成平手,实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2、对阵赵云 —— 三十余合,张郃拔马败走

3、再战赵云 ―― 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怀抱阿斗)。上次被赵云三十合打败,但长坂坡再遇赵云,张郃仍然没有畏缩,又冲上来打。这次赵云怀抱幼主,不敢恋战了,拔马而走。但落入了土坑,搞了个灰头土脸。白马银枪赵子龙,一生中最狼狈的一刻。

4、三遇赵云 ―― 徐晃、张郃不敢应战。这次张郃没有主动迎战赵云,因为常年征战,张郃是个老江湖了,他熟悉赵云的风格,越是危急时刻,赵云越人来疯。张郃不想触这个霉头,没敢上前找不自在。

5、对阵杨昂 —— 两个交手,被张郃杀死 这是张郃的战斗生涯中遇到的唯一一个软杮子,瞬间就被他挤扁了。

6、对阵马超 ――二十合后,张郃败走 这确实惹不起,马超要报父仇血恨,正狠着呢,气势正旺,张郃在这种时候出战,气势就落了下风,武艺也确实不如,这次就很快被击败了。

7、对阵庞德 —— 数合诈败 这确实不能怪张郃,这次是带着战术任务来的,不能胜,只许败。个人认为,张郃的实际武艺并不在庞德之下。

8、初战张飞 —— 二十余合这次战斗,张郃扛住了张飞二十余合不败,这说明张郃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功夫有长进。

9、再战张飞 ――三五十合 张郃很厉害,这次战了有三五十合,没被张飞拿下,这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张飞的一些特点,能够得以应付了。

10、三战张飞 ――十余合 这是张郃主动诈败了,还且战且走,能与张飞战到这种程度,《三国演义》中真没几个人。

11、对阵黄忠 ――二十余合 这次对阵的是老将黄忠,张郃也能撑到二十合以上。

12、对阵关兴 —— 十余合

13、对战魏延 —— 十合,魏延诈败。 以上这两次战斗是关兴与魏延的诈败,若论真实武艺,三人当在伯仲之间,谁也轻易间拿不下对方。魏延、关兴诈败后,张郃被诱入木门道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

我们来点点张郃曾经的对手。

超一流猛将有: 赵云、马超、张飞、黄忠。

蜀汉五虎将,张郃一个人就曾经对战过四个。

一流战将有:张辽、庞德、魏延、关兴。

这其中,张辽曾与孙吴第一名将太史慈打成平手;庞德曾与关羽战成平手;魏延是后三国时代蜀汉第一人,关兴是蜀汉后起之秀中位列前三甲的战将。

张郃唯一遇到软杮子是杨昂,被他瞬间秒杀了。

张郃是《三国演义》中对战过名将最多的人。他共战斗十三次,十二次打的都是一流以上战将。这在《三国演义》中是绝无仅有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战这么多狠人,他居然得以保全,甚至没受过伤,谁也没能把他拿下。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与马超、张飞对阵时不同的表现。

对阵马超时候,首先,马超正身负杀父深仇,打起架来是不要命的;再者,马超是来自于西域,武艺风格与中原大不相同,与其对阵,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奇招叠出,张郃战了二十回合,觉得情况不对,再撑下去,恐怕应付不来。因此败阵保命。

对阵张飞的时候,张郃心里是有底的。张飞虽猛,但当时已经名震天下,不是玩命冒险的岁数了。张飞不玩命,张郃就不怕,通过经验,摸清了张飞的基本路数,所以颇能应付一些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

张郃的特点是聪明,善于总结,武艺也不错,越老越有经验,信心也逐渐提高。但他的缺点是惜命,稍见苗头不对,就迅速撤退。这也是他在对战不同对手时,表现迥异的原因。

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正确,张郃在和张飞、马超交过手以后,都不敢和两人打了,而并非不拍张飞。

很多人觉得在潼关之战张郃对马超二十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而张郃和张飞在阆中之战打了二十多个回合,宕渠之战又打了三五十个回合,所以马超对战张郃的表现,要优于张飞,其实这一看法并不正确。

潼关之战张郃是随曹操和曹军众将一起出战,他和马超交手时一旦觉得自己对付不了,马上就可以主动撤退,自有其他武将接手,并不需要自己冒险,从后来李通被杀的结果看,张郃这一选择很正确。

不过如果是张郃单独遇上马超,他拼死一战能坚持的时间肯定不止二十合。这一点可以从后来曹洪救曹操时,力战马超四五十合得到验证。曹洪在曹营里武艺排名一直低于张郃,他都能打四五十合,张郃不至于坚持不了。

而在阆中之战对战张飞时,张郃已经在曹洪面前立下了军令状,退无可退,所以不得不全力出手。而张飞因为派雷铜去抄张郃的后路,自然也不急于杀败对手,所以张郃才能打上二十多个回合。

实际上阆中之战以后,张郃就知道自己不是张飞对手了。所以在张飞进攻宕渠时,张郃坚守不出,根本不敢出战。张郃第二次对战张飞,是中计劫营被张飞堵上,并非自愿,而且这次他能坚持了三五十个回合,只是为了等援军而不得不再次拼命,最后因为救兵不到而败走。

所以此战以后张郃退守瓦口关时,他依然不敢和张飞正面交手。这可以从张郃在魏延率军挑战时,还敢披挂出战,而张飞只带五百轻骑杀出来时,有着几千军马的张郃却吓得弃马上山逃命得到验证。如果张郃真的不怕张飞,就根本不会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逃跑了。

所以张郃不管是面对马超还是张飞,正常情况下二十个回合左右就能分出胜败,如果张郃拼死一战,那么也能坚持五十个回合左右,但是他肯定不是马超和张飞的对手。

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张郃、张飞、马超都三国名将,三人都勇武过人,武艺高强,而且也都善于统兵,但为什么张郃不惧张飞却单单怕马超呢?原因竟然是: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张郃五十合没输给张飞却二十合败给马超,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事实。

张郃两次和张飞大战,都是发生在巴西宕渠。此时,张郃正协助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第一次大战,张郃主动率军迎击张飞。张邻挺长枪,大战张飞长矛,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因张郃身后有蜀兵出现,张郃怕被夹击,不敢恋战,主动退走。张郃第二次大战张飞,两个人单挑,打了五十合,此时魏延和雷铜抢占了张郃两寨,张飞后军又夺了张郃第三寨,张郃无心恋战,只好逃往瓦口关。从两人两次交手的情况看,张郃显然没有被逼到背水一战的绝境,并没有和张飞拼死一搏,所以谈不上张郃害怕张飞,相反他根本就不惧怕张飞。

张郃和马超之战就不一样,曹操征讨马超,因杀父之恨,马超恨不得一口吞了曹操,所以变成了拼命三郎。曹操派三员大将先后出战马超,结果两败一伤。李通阵亡,于禁十多合战败,张郃第二个出场,二十多合不敌马超,急忙抽身而退。后马超追杀曹操,张郃亦无敢上前拦截马超,营救曹操,而武艺低于张郃的曹洪却拦截马超撕杀五十余回合,竟不分胜负。这就应了那句俗话: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张郃之所以输,是因为输在气势上输在心理上,马超一心想赢为父亲报仇雪恨,敢于拼死一搏,所以他气势如虹,吓得张郃落荒而逃。

曹操大将张郃为什么不惧张飞却怕马超?

张郃是曹营五子良将之一,张飞与马超皆为蜀汉五虎上将,该三员虎将皆战力爆棚、武艺高强、英勇无敌。那为何张郃不惧张飞而怕马超呢?

一、双张之战:张郃大战张飞,总共两次,都在刘备统军夺取汉中之战时发生,当时张郃正协助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第一次大战,张郃率军迎战张飞。张邻挺长枪,大战张飞长矛,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因张郃身后有蜀兵出现,主动撤战。第二次是时隔五十余日,仍在汉中。张郃不忍张飞漫骂侮辱,夜劫张飞营寨,结果中计,待回转时,遇上张飞。张郃见张飞,并不慌忙,挺枪大战五十多回合,无分胜负。要知此时,张郃是在心里上不占优势情况下战张飞,但并不落下风。但当时的张飞已经50多岁了,不似战吕布时正值壮年,张郃年小,在体力上张郃占尽优势,所以这是张郃不惧张飞的原因吧?

二、张马之战:曹操讨马超,因杀父之恨,马超恨不得一口吞了曹操。曹操派三员大将先后出战马超,结果两败一伤。李通阵亡,于禁十多合战败,张郃第三个出场,二十多合不敌马超,急忙抽身而退。后马超追杀曹操,张郃亦不敢上前拦截马超,营救曹操。张郃怯怕马超,似乎不是武艺差距太大,是因当时马超要报杀父之仇而怒发冲冠。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嘛。把马超的所有潜能都发挥出来了,另外马超年纪与张郃相当,当时曹营所有战将都有怯场之心,非张郃一人也。

三、张郃之死:张郃是蜀国皇帝刘备忌惮人物,亦是军师诸葛亮忌惮人物,更是司马懿忌惮的人物。马谡的街亭之败就是遇上张郃的。《三国志·张郃传》中说诸葛亮北伐时,魏明帝曹睿置酒送张郃,问张郃:“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张郃对曹睿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果不其然诸葛亮不久之后就退兵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张郃屡立战功的记载,在这里就不列举了。所以,从史料上来看,张郃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以巧变为称”,战功赫赫的将军,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的的莽撞之流。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谋略和胆气都毫不逊色的将军,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于木门道中伏而死。《魏略》中说:“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由此可见,魏明帝曹睿对张郃信任,而司马懿不听张郃劝说,命张郃追赶诸葛亮,导致张郃命丧木门道。这难道不是司马懿为扫清篡魏的障碍吗?张郃的死,不是正合司马懿之心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