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有些历史上的事情让人细思极恐。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曾经精确的预测了孙策的下场。在官渡之战时,孙策想要趁曹操和袁绍相持的机会,出兵袭击曹操的后方。在大家都感到惊恐的时候,郭嘉却预测孙策必然死于匹夫手中。不久,孙策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所刺杀。孙策骁勇善战号称小霸王,为何会却死在三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手中呢?

一、扑朔迷离的孙策之死。

孙策之死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完全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孙策在向袁术借兵,率领父亲的老部下渡江之后,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平定了江东。孙策还不满足偏处江东一隅,把目光投向了中原。

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孙策打起了汉献帝的主意。他清楚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决心趁曹操和袁绍相持的机会,袭击许都,夺取汉献帝的朝廷。如果孙策进行这个军事行动,将会给曹操带来灭顶之灾。本来就在袁绍面前勉强支撑的曹操,绝对不可能抵挡袁绍和孙策的两面夹击。

这样,曹操灭亡之后,袁绍和孙策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天下的形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是孙策袭击许都的军事行动没有成功,只要孙策活着,东吴的形势也会和后来的历史发展不同。因为孙策这个人军事能力出众,富有冒险进取精神,在他的带领下,东吴会保持向外扩张的态势。

在孙策去世的时候,他对接班人孙权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果然,在孙权接班后,虽然在初期也表现出进取精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战略逐渐趋于保守,东吴的版图最终止步于割据江南。正是孙策之死,使得东吴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孙策之死中最大的谜团是郭嘉的预测。在史书中记载,当孙策渡江准备袭击许都的时候,曹营上下都十分恐惧。郭嘉却预测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有人说郭嘉的预测与孙策的死亡时间是一种巧合。郭嘉并没有预测出孙策死于谁人之手,死于什么时候。他只是预测出孙策要死于刺客之手,至于时间就是一个未知数了。可是我们如果看郭嘉预测的时刻,就会知道这种巧合是难以成立的。

因为郭嘉的预测是发生在孙策渡江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于曹操阵营来说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在官渡相持,如果孙策渡江袭击许都,曹操的防御必然崩溃。在这个时候,曹操阵营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要防止孙策的袭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郭嘉巧合的预言上。

但是曹操阵营的举动让人不可理解,曹操阵营恰恰是听从了郭嘉的预言,没有在军事上对孙策做任何防备。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行刺孙策的行动是否与曹操阵营有关。对此只有一个解释可以成立,那就是这些刺客是曹营派遣的,只不过打着许贡门客的旗号罢了。

二、孙策为何会被刺客所杀。

我们看郭嘉的预测,会发现他为孙策的死已经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消灭了许多英豪雄杰,这些人都是能够得到部下死命效忠的人。再加上孙策的性格轻佻没有防备,更容易遭受想为这些英豪雄杰报仇的人刺杀。这话虽然说得不错,可是我们看刺客的主人就感觉到一丝讽刺意味。

这是因为这些刺客的主人并不是郭嘉所说的那些英豪雄杰。孙策在平定江东的时候,确实消灭了许多军事割据势力,这些人中有刘繇、薛礼、笮融、严白虎、刘勋这些军事统帅,可是最后刺杀孙策的刺客主人却是一个文士许贡。

许贡被孙策所杀的时候,身为吴郡太守。他对孙策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向许都上表,请求汉献帝的朝廷把孙策召到朝中。然后借机把孙策留在许都,用优厚的待遇羁留住他。他还说如果让孙策再留在江东,会对朝廷后患无穷。孙策在得知消息后,便处死了许贡。

在当时,曹操将汉献帝奉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所谓汉献帝的朝廷,实际上是曹操的工具。许贡口口声声说为汉献帝打算,其实是按照曹操的意愿行事。我们不能不怀疑,许贡其实早就与曹操暗中勾结,为曹操按照行事。如此一来,孙策的性格缺点被郭嘉掌握,以及刺客由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析到了这一步,孙策之死的谜团就彻底解开了。那就是整个事件是曹操允许的,郭嘉一手策划的,那些刺客是曹营派出的死士,打的是为许贡报仇的旗号。曹操之所以允许郭嘉派人行刺孙策,是因为除此之外,曹操别无良策。当时孙策的大军渡江袭击许都,而曹操的主力被袁绍牵制在官渡,根本无法对孙策进行防御。

只有派人刺杀孙策,才能解曹操的燃眉之急。一旦孙策被刺杀,群龙无首的东吴军队,只有撤退一途。至于说为何刺客要用许贡门客的身份,那是因为这些刺客本身就是当初曹操派到许贡那里的死士,江东有很多人见过他们,不会对他们的身份产生怀疑。

之所以打着为许贡报仇的旗号,也是为了防止引火烧身。当时孙策的势力发展很快,曹操对他十分忌惮,常常感叹无法与他争锋。为了安抚孙策,他采取了包括联姻在内的各种手段。如果刺杀孙策的主谋是曹操、郭嘉的消息传出去,无论刺杀孙策的行动是否成功,曹操都会遭到东吴的报复。

如果产生这样的后果,就违背了刺杀孙策的初衷,还会让曹操对东吴的政治努力付之东流。因此,郭嘉对这场刺杀行动做了周密的部署。刺客选择的刺杀时机,正是孙策率军渡江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军一片混乱,正是刺客下手的绝佳时机。

而刺客则是挑选的是擅长刺杀的死士。我们知道曹操身边有一支虎卫军,他们由典韦、许褚率领,都是些剑客,这些人后来因战功成为将军封侯的有数十人,成为都尉、校尉的也有百人。从他们中间选择出的刺客当然是武艺超群的人。孙策虽然号称小霸王,让他一人面对几个擅长技击的对手,也不会是对手。

在郭嘉的精心策划下,孙策最终难逃一死。郭嘉之所以在曹营的军事会议上,公开的把刺杀行动说出来,是因为计划已经周密部署,孙策之死已经板上钉钉。郭嘉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才公开预言了孙策之死。大家对此也心照不宣,坐等消息的传来。

在这场优秀的斩首行动之后,曹操、郭嘉为了下一步对江南的军事行动,继续对东吴的政治布局,双方都把这件事秘而不宣,因此也隐藏了历史的真相。孙策直到死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下。

结语:

孙策骁勇善战,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被大家称为小霸王。但是在官渡之战期间,他在渡江袭击许都的时候,却死在了几名刺客的手下。这些刺客来自文官许贡的门客,而且几乎与此同时,郭嘉也预言了孙策的死因。这让孙策的死,蒙上了一层迷雾。

如果我们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孙策的死是一次策划周密的斩首行动。而这场斩首行动的主谋直指曹操和郭嘉。他们在无法以武力抵抗孙策进攻的情况下,冒用许贡门客为主报仇的名义,派出强悍的死士刺杀了孙策。这一举不但瓦解了孙策的攻势,也避免了东吴的报复。为了下一步对东吴继续进行政治布局,曹操、郭嘉对此守口如瓶,掩盖了历史的真相。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号称小霸王的孙策,因为在平定江东时开了杀戒,处置了不少江东士族,所以引起了士族的反扑。一次在丹阳山狩猎之时,孙策遇到了三个壮士,被奇袭致伤,回去后加上于吉的恐吓,很快就驾鹤西去了。

以孙策的武力,为什么打不赢三个刺客,到最后还得程普带兵前来,才算救了他一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孙策是在毫无准备之下遇到了奇袭,身边没有兵器才会输的

书中说得很清楚,孙策当天是去狩猎的,所以随身只带了弓箭和佩剑,没有带着那支跟着他驰骋沙场的霸王枪,而且当时的形势是:

  1. 孙策遇到三人,谎称是“韩当士兵”,孙策没有怀疑,继续驾马往三人的方向走来,等双方距离近了之后,其中一个门客突然发难,先一枪去刺孙策的左腿,孙策吓了一跳,急忙拔剑砍下;
  2. 但或许剑已经被做了手脚,“剑刃忽坠,只存剑靶在手”,又一人拈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孙策面部,另外两人举枪对着孙策乱戳,而孙策坐在马上,本来和刺客的距离就远了,加上身边已经没了武器,只能拿着弓一边挡着要害部位,一边催马回走,就这样孙策还拔出面上箭,射死了弓箭刺客;
  3. 可剩下两个刺客也不是吃素的,不止刺孙策,还刺他的马,就是要马丧失行动力,让孙策走不了,同时也不让孙策下马,以保持距离的优势,马受伤之后自然会因为疼而乱动,孙策坐在马上,行动力受到了马的牵制而不如在地上的两个刺客便捷,最后“身被数枪,马亦带伤”

所以孙策是在被奇袭受伤了,同时环境、兵器、人数皆不如对方的情势之下才会输的,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孙策当时的情况和赤手空拳没什么两样,而对方都有长枪在身,孙策是属于被动挨打,无还手的机会,他打不到刺客,刺客却可以凭着长枪优势刺中他,孙策一身武艺根本就施展不出来,输了也是正常的。

二、这三个刺客可不是普通的刺客,而是在死人堆里逃出来的朝廷正规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而身为保家卫国的朝廷士兵们,也有很多不愿继续为朝廷卖命,而选择逃离编制。当时在中原由于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逃入南方比较平静的地区避难,四川、荆州、江东都是当时遭受战乱较少、经济比较稳定的地区。

在江东,当大批的朝廷士兵涌进来后,基本都被江东的世家大族们庇护了起来,充作部曲以保护家园,像吕蒙,就是在战乱之时流亡江东,并躲进了姐夫邓当的家里,后跟着邓当征战,做了他的部曲,而当时江东大族的部曲是得到了江东统治者的默认的,即使在孙策入主江东之后,这种部曲制度也还是保持了下来。

“检校诸顾、陆役官兵及藏捕亡”,可见当时世家大族所圈养的部曲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流亡士兵,而不是普通百姓人家。

当孙策遇袭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三个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而不是三个普通的刺客,他们很有作战经验和头脑,对武器的操作也十分熟悉,能一箭就射中孙策面颊,而且还懂得用毒(孙策后来诊治,得知箭头有毒),也符合战场上士兵会将箭头插入污秽之物,以让中箭者感染上破伤风的手法,这些都证明了他们其实是训练有素的战士。

所以孙策并不是败给三个普通人,而是三个战斗经验丰富,又抢占了先机的战士,孙策自己没有一点优势,可就这样还能支持到程普前来,其意志力和战斗力,也已经无愧于小霸王的名号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张飞够厉害吧 还不是被无名小卒砍了头 吕布当时是最厉害的了吧 还不是被手下两个小兵绑起来制服了 再厉害的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也跟待宰羔羊一样

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孙策,东吴政权的奠基人,在孙策年幼之时就跟随其父征战沙场,自幼练的一手好武艺,在其父死后,孙策扛过了他父亲的大旗,并且在多年征战后终于平定江东,于是被成为江东小霸王。

对于能够一手平定江东的孙策,小霸王着称号自然是受之无疑了,其武力值自然也不是虚的,那么为什么武力高强的孙策会被三个刺客给刺杀掉呢?

其实,孙策之死最大的原因就是放松了防备,结果被围杀。

这里引用一段三国郭嘉对曹操所说的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当时的背景是,孙策刚刚平定江东,而曹操又要准备与袁绍开战(官渡之战),于是孙策想要北上攻打许都,劫走汉献帝刘协,自己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此曹操在听到孙策要北上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于是询问自己的谋士郭嘉,郭嘉就告诉他孙策命不久矣。

分析就是说孙策放松了警惕,虽有江东百万众,但是只要孙策敢出兵中原必将面临孤军奋战的结果,如果刺客群起,孙策不能敌众。

郭嘉的解释其实恰好符合了孙策最后的结局。

在孙策平定江东以后,孙策意气风发于是一个人出去打猎,最后遭遇了许贡的三名刺客的偷袭, 而且古代一般会在兵器上抹一些秽物,然后被射中脸颊后没过多久孙策就死了。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的就是这个。

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有心算无心,三个武艺纯熟、配合巧妙、一心为主报仇的刺客偷袭暗算了孙策。

孙策确实武艺高强,无愧于小霸王之称。

但是三个刺客先说自己是韩当将军的部下,孙策马上就放松了警惕。等孙策靠近了,三人突然同时发难,两个用枪刺孙策,其余一人射中孙策面部。

孙策这次是出来狩猎的,就带了宝剑和弓箭,他拔剑自卫,宝剑却从把手处断裂,真是天要亡孙策。

所以,孙策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三个刺客偷袭得手,脸上、身上多处受伤,后来就死掉了。

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有一种游戏叫做三国无双,在那种游戏里,主角随时都是以一敌十、以一敌百——但你要知道,那只是游戏而已。

有一款小说叫三国演义,在那种小说里,主角同样以一敌十、以一敌百的战无不胜——但,你要知道,那只是小说而已。

古代的说书先生当年说三国,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足够的听众,来听他的段子——但,这段子又不能太过魔幻,譬如说,你讲三国,就不能讲张角把何进给抓了,吕布手里拿着双股剑,貂蝉是个大胡子,张飞却是个美人。

也就是说,讲三国,你必须得虚构,却有必然的尺度。这个尺度便是:你再怎么编故事,也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最多就是把30%的历史加以演绎放大而已。

那么根据这样的原则,你来看孙策这个事就好理解了。

先说真实的孙策,首先第一点:真的孙策并不擅长攻城。

譬如说早年他曾带兵攻打庐江太守陆康,陆康是个文官,手底下兵马既不多也不强,但孙策足足围攻庐江两年有余,这才将城池攻破(当然,陆康确实牛,他是陆逊的从祖父,所以陆逊后来也擅长防御)。

第二点,孙策擅长的是阵前的单挑,即所谓一对一PK。

这一点是在历史上足以验证的。譬如神亭之战,太史慈与孙策遭遇,当时孙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马而揽得太史慈系的颈后手戟,与此同时,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太史慈也是当时的疆场牛人,这场山东大汉与江东猛人的单挑,确实是一时的佳话)。

但这种单挑的胜负,是以面对面的比武来试出胜负的,颇相似中世纪骑士的对决和日本武士的对决,讲究道义规则。

而孙策在丹徒山中遇到的三个刺客就不是这样了。

首先,孙策在事先并不知道会遇敌,所以全无戒备。而刺客潜伏在此,弓箭早已准备无误。

其次,孙策是出来打猎的,他的手上只有一把弓,弓弦上当然也只有一支箭,并没有其他格斗武器。

而刺客有三个人,换句话说,就是三把弓,三支箭。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种距离之内,孙策一把弓箭面对三个对手三把弓箭,他就算是齐天大圣也赢不了啊!

所以结局很简单,孙策一箭射中一人,另两人的箭却射中了孙策。

这就是历史的真实现场,三国演义毕竟还是三分史实,他不可能篡改史实,写孙策射死一个,然后用嘴咬住另两支箭——那就是神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