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在诸葛亮发动的第一次北伐中,最让人惋惜的是街亭一战。在这次战役中,担任前线指挥的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擅自改动了诸葛亮的作战方案。他不去守卫有城寨的街亭,反而将蜀军拉到没有水源的南山上扎营。结果魏将张郃先是切断了马谡军队汲水的道路,然后趁着马谡军队干渴动摇之机,对其发起攻击,轻易的击败了马谡。

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前无所据,只得承认失败,率领蜀军撤退回到汉中。为了平息众怒,他斩了马谡以谢天下。我们可以看出,街亭之战的失败,主要是失败在马谡的身上。那么,如果不派马谡去守街亭,那么派谁去合适呢?

我们看历史的记载,当时诸葛亮用马谡守卫街亭的时候,是违背大家的意见的。那么,大家心中认为守街亭合适的人选是谁呢?是魏延、吴懿这样的老将。如果从这两人来说,他们都应该能够守住街亭。

魏延是当年刘备的心腹将领,在率领军队入川的时候,刘备只带了黄忠和魏延,可见刘备对魏延的器重。在夺取汉中之后,刘备选拔汉中太守,来镇守蜀汉的北大门。这个时候,大家都以为会是张飞,张飞也认为是自己。谁知道一宣布却是魏延。刘备问魏延守汉中的方略时,魏延回答道,如果是曹操率领所有的重兵到来,我为大王阻击住他。如果是他派其他的将领率领十万人马攻打,我就为大王全歼了他。

魏延说到做到,在魏延任职汉中太守期间,汉中稳如泰山。就是在魏延死后,汉中的防御体系也一直沿用魏延的方略。曹魏的大将军曹爽率领十多万人马攻打汉中,几乎全军覆没。这体现出魏延过人的军事能力。如果魏延防守街亭,应该完全可以守住的。

至于说吴懿,他也是蜀汉的老将。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在投降刘备后,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因此吴懿的身上还有国戚的身份。吴懿在魏延死后,受命接替魏延守卫汉中,也没有出过差错。他和魏延一样,都有着守住街亭的能力。

除了他们之外,蜀军中还有两位将领可以守住街亭。一位是被诸葛亮派去兵出斜谷的赵云。另一位则是当时在马谡手下的王平。赵云此人智勇双全,一身都是胆。他在汉水之战中,偃旗息鼓,仅凭少数的兵力,不但守住了军营,还将对方的优势兵力打得大败。

而王平则是在马谡的部下,多次对马谡布阵的错误进行规劝。在得不到马谡的认可后,王平率领自己仅有的一千人马扎营山脚。在张郃打败马谡后,王平击鼓鸣角,造成有伏兵的假象。这使得张郃没有继续紧追马谡的逃兵,撤退而且,从而减少了蜀军的损失。

在战后,诸葛亮对王平的表现十分赞赏。他提拔了王平,并且在第四次北伐中,以王平抵御张郃的进攻。张郃虽然攻打王平的阵营,但是最终也没有拿下。在曹爽的那次攻击中,也是当时镇守汉中的王平,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击退了曹爽的进攻。这些表现,都说明了王平是一名富有防御能力的将领。

不过在当时,诸葛亮在进行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将将领的任务安排错了。他没有派有独立行动能力的魏延去率领出斜谷的疑兵,而是派了习惯接受指挥的将领赵云。这使得赵云没有能够参加街亭之战。

至于说王平,他在当时的职位太低,根本就没有资格指挥那么大的军队。诸葛亮在当时,也不会认识这个连大字都不识的文盲低级军官。所以,王平去守街亭是根本不可能的。

剩下的魏延和吴懿两人中,魏延是诸葛亮随时掌握在手中的预备队。诸葛亮习惯于将魏延这支最强的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应付突发事件,所以他也不会派魏延去守街亭。

那么,在整个蜀军之中,唯一能够被派去守街亭的将领就是吴懿了。吴懿无论是从资历、身份、能力方面,都足以胜任守街亭这个任务。可惜,诸葛亮连吴懿都不派,却派了一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去守街亭。

这样一来,街亭失守就不可避免了。这也是事后诸葛亮想起刘备临终对他的嘱托,感到十分后悔的原因。正是诸葛亮用人失误,这才造成了他最有希望成功的那次北伐的失败。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诸葛亮如果不用马谡守街亭的话,最合适的人选是王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违背他的命令,没有守在街亭路口,而是率军上山驻守。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手下兵马溃散,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而诸葛亮之所以让马谡去守街亭,一方面是因为夷陵之战以后蜀汉损失惨重,人才匮乏。诸葛亮有意借此历练马谡,以备以后大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第一次北伐时虽然进展顺利,连夺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但是这只是因为诸葛亮打了魏国一个出其不意,又用赵云引来了魏军主力才采取得的成果,并非蜀军真实实力的体现。

实际上就在街亭之战发生以前,蜀军曾经进攻拒绝投降的陇西郡。结果被陇西郡太守游楚率军击退。此外雍州太守郭淮率领雍州魏军主力退守上邽,凉州刺史徐邈也派遣凉州魏军南下,向发生叛乱响应蜀军的南安发起进攻。

所以在街亭之战发生时,蜀军在陇右还有很多敌人。如果不尽快平定陇右,那么即使守住街亭,蜀军还是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一旦曹真击败赵云,魏军主力赶来,蜀军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张郃统帅只是魏军援兵的先头部队,兵力不会太多。魏延、吴懿等老将显然不能浪费在守街亭这种难度不大的任务上,而是留在陇右尽快消灭魏军抵抗力量。

既然魏延等人不能派,那么王平无疑是最佳人选。

王平在《三国演义》里名声不显,不过正史上却是一员非常出色的将领。在街亭之战时,王平只是马谡的副手。他在马谡战败以后以疑兵计吓退张郃,避免了蜀军更大的损失。在卤城之战时,王平又坚守营寨,牵制住了张郃,为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创造了条件。在曹爽伐蜀时,王平又主动出击,以劣势兵力守住隘口,挡住了魏军前进之路,让魏军无法展开兵力,坚持到了蜀军援兵赶到。

显然王平是一位非常善于防守作战的将领,而且还很擅长对付张郃。把他放在街亭足以挡住张郃,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前言:

街亭之战,是蜀汉政权与曹魏政权首次正面交战,无论是从街亭的地理位置,还是诸葛亮的战略目的,或是具体的作战指导上,诸葛亮都应该亲自前往,临阵指挥街亭之战。

地理位置:

街亭座落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城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

出祁山夺陇右的战略目的

此时曹魏占据河北,这片天下最具战争潜力和最强铁骑(幽州铁骑等)的地区,要想实现复兴中原,光靠荆益二州之力不足以争雄天下,要与这样一支力量抗衡,只有依靠关西为基地。在从战国到唐末的一千多年里,所谓天下大势的政治格局,就常取决于东西方之间对决的结果: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四十万,自此统一天下再无阻碍;楚汉相争的结局,表明刘邦所依靠的秦兵战斗力仍在关东军之上。不过到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时,关东的力量已经胜出。在后来的历史中,北周、隋唐均曾依靠关陇集团控制天下,可以看出,曹魏复制的是东汉模式,而蜀汉复制的是西汉模式,关键在于能否控制关陇之地,与曹魏一争。不能取得关西,对蜀汉而言不仅是无法进图天下,甚至自保都难。秦陇者,非长安之要地,乃西蜀之门户也。

具体作战指导——慎重初战

此时诸葛亮应该准确把握主要作战方向,应该是越过六盘山和陇山之间的谷道,横渡渭水,直趋街亭的张郃大军。此战是和曹魏大军的初战,应当持重待机,并且带有很大战略侦查意义。初战必须要打胜,初战的计划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序幕,对后续作战影响很大,而且有利于巩固已有的作战成果。首次北伐,出其不意,迅速攻占天水,南安,安定,此后再难有这种机会,因此不可不慎。因此,诸葛亮应该有全盘规划,特别是战争的一些关键环节,官渡之战,夜袭乌巢,曹操亲自指挥,危局面前,没有他的现场指挥,临危不乱,结局很难预料,因此对于战争的关键环节,作为统帅的诸葛亮,没有准确把握,责任重大。

总结:

街亭之战,更多人在于讨论诸葛亮用人失当,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统帅能否准确判断形势,确定主次作战方向,慎终若始,对战役的整个过程都慎重对待。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若诸葛亮真不用马谡守街亭,那守街亭的人选可能是魏延,或者是吴壹。也有人会说王平在街亭之战中表现不俗,诸葛亮应该会用他。但并非如此,王平虽然有能力,诸葛亮也很器重他,但诸葛亮真正器重他是在街亭之战后。所以在街亭之战前,还没有极大表现的王平,还是很难被诸葛亮选中。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曹魏,他重用马谡,让其守街亭。本来诸葛亮都为马谡制定好了作战方略,但马谡却自视甚高,他不仅不听诸葛亮的叮嘱,也不听先锋王平的规劝,结果可想而知,马谡失了街亭,让诸葛亮此次北伐无功而返。

马谡守街亭是立下军令状的,马谡兵败,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为什么挥泪,一是因为马谡确实有才,他深受诸葛亮器重,只是他亲自临战少。二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却没有听刘备临终之言,才有了如今街亭之败。诸葛亮想到这,又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那退一步说,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他应该用谁呢?

当时,诸葛亮若不用马谡守街亭,最有可能的人选就是魏延和吴壹,这两个人也是当时蜀军将领中议论守街亭的公认人选,只不过诸葛亮想提拔马谡而没有用他们而已。

魏延自不用说,他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之下的首席大将。重要的是他不仅勇猛,而且还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比如他曾经就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魏延征战多年,立功不少,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绝对算是蜀汉的重要将领。虽然他性格孤傲,诸葛亮对他有所猜疑,但因为他勇猛,所以诸葛亮又不得不用他的勇猛来为蜀汉冲锋陷阵。

在此次北伐守街亭之事上,蜀营诸将议论的人选,首推魏延,不过可惜的是诸葛亮却有私心,他想提拔马谡而没用魏延。若是诸葛亮知道马谡不能守街亭,或者再给诸葛亮一次机会,他可能就会选魏延了。

除了魏延外,吴壹也有可能被诸葛亮选中,这吴壹是穆皇后吴氏的哥哥,他归降刘备后,曾做过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来又随诸葛亮北伐。吴壹不仅久经战阵,而且又是外戚,还是有可能被选中的,只不过可能性没有魏延大。但诸葛亮若想压制魏延,那吴壹的机会就大了。

有人说诸葛亮若不用马谡,可能会用王平,真的是这样吗?

下面来说下王平。

王平,字子均,他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王平是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时归降刘备的。其归降刘备后,刘备那时封他为牙门将。

到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时,诸葛亮让他和马谡一起守街亭,为马谡的先锋。马谡执意舍水上山,不听王平规劝,结果马谡军大败。

马谡军虽败,但王平带领他千余名士兵鸣鼓自持,让曹军怀疑是有疑军而不敢再一步进攻。于是王平就把诸军将士统一起来,而率领他们平安归来。

因王平此战的表现很突出,所以后来深受诸葛亮器重,不仅拜他为参军,还让他统领无当飞军,晋位讨寇将军。

后来在延熙七年时,王平又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当时王平守汉中,防备曹魏。马忠守南中,防备南蛮。邓芝守永安,防备东吴。他们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的安全,所以就有了平安三侯之名。

不难看出,王平后来在蜀汉的地位确实很高,也曾深受诸葛亮器重,但这一切都是街亭之战之后的事。是因为王平在街亭出色的表现,才引得诸葛亮的注视和器重。

反过来说,王平虽然有能力,但在街亭之战未发生前,诸葛亮对他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而难以被选中。所以,个人认为,诸葛亮若不用马谡守街亭,那守街亭的第一人选可能是魏延,其次是吴壹。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诸葛亮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放着宿将魏延、赵云不用,偏偏用那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参谋人员马谡,试想当初诸葛亮如果让马谡循序渐进从基层做起慢慢成长或许会成为蜀汉后期一颗徐徐升起的将星!然而因为诸葛亮的这次用人失误不但害的赵云和自己贬官,更使得蜀汉北伐失败,马谡兵败被处死。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去镇守街亭,那从当时跟随诸葛亮北伐的众将来看,王平是诸葛亮最为中意的一个。原因如下。

街亭,位于秦岭之西,与旁邻的柳城同为汉中的咽喉要道。要是街亭和柳城被司马懿的魏军夺取的话,那诸葛亮的蜀军就难以守住陇西。而陇西不能守,那汉中必然首当其冲。所以,作为汉中前方的要道,街亭和柳城是重中之重。

但是,虽然重要,街亭却也有一处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街亭附近无城郭,又无险阻,只能靠派遣士卒守住各个要道才能守住。而这,是需要大量的兵力的。

而之所以说诸葛亮中意王平,一方面是王平生性谨慎。诸葛亮和庞统,以及魏延等用兵不同,诸葛亮用兵讲究稳和谨慎,若是没有太大的把握,诸葛亮不会轻易地冒险。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否定了魏延的“奇袭子午谷计划”;也才让他的对手司马懿能够对症下药,使得诸葛亮无可奈何。王平虽然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将领,但是他因为生性谨慎,使得他深受诸葛亮的器重。

另一方面是王平会严格地遵守诸葛亮的交代。在马谡和王平去镇守街亭的时候,马谡就曾放弃了诸葛亮的部署,纸上谈兵;而相对的,王平却严格地遵守诸葛亮的交代,想要劝马谡把兵下寨到各要道上。只可惜的是,王平是副将,约束不了马谡。所以,若是诸葛亮用王平,王平必然会遵从诸葛亮的交代,严谨地布置防御魏兵。

其实,街亭的防守,诸葛亮只要派遣任何一个谨慎,知兵用兵,严格执行命令的将领都行。毕竟,从诸葛亮的布置来看,街亭和柳城的两处防御,都是诸葛亮用来当作防御的。诸葛亮对此不要求有功,只要求无过就行。

因为诸葛亮的真正用兵之处,是从斜谷径取郿城,威胁长安。但可惜的是,诸葛亮所托非人,而且司马懿也看穿了诸葛亮的意图。所以,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无建功是迟早的事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