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非赵云莫属。而且,赵云和诸葛亮的关系密切,可谓一对好搭档。只可惜诸葛亮对赵云的使用错误,没有能够让赵云发挥自己的长处,浪费了赵云的能力。
在《三国志》中,陈寿是将赵云和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合写在一个传中的。这表明了赵云的军事能力,是在蜀汉阵营中的佼佼者。陈寿的评价,是把他和黄忠并列在一起的,说他是刘邦手下的夏侯婴、灌婴一流的猛将。
在战场上,赵云也曾出生入死,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长坂坡他救出刘备的妻儿,在汉中之战中,他偃旗息鼓,营门大开,打败曹军。他也因此被刘备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但是,在蜀汉的阵营中,赵云还有他的文官的身份。他被刘备任用为掌管内务的官员,压制孙夫人带来的那批飞扬跋扈的随从。他还在刘备夺取荆州江南四郡的时候,担任桂阳太守,和掌管另外三郡的诸葛亮一起,为刘备治理地方事物。
也正是因为这些职务的往来,使得诸葛亮和赵云的交往多了起来。与自傲的关羽和暴躁的张飞不同,赵云谦虚谨慎而又深谋远虑,与诸葛亮脾气相投。这使得诸葛亮对赵云十分器重。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刘备想封黄忠为重号将军的后将军时,诸葛亮就委婉的为赵云鸣不平。诸葛亮以关羽为借口,不同意封黄忠为后将军,其实是想让赵云担任这个后将军。在当时,按照资历、战功来说,唯一能够接替黄忠担任这个后将军的也就是赵云了。
刘备为了激励荆州归属的人员,最终还是封黄忠做了后将军。赵云对此并没有计较,依然忠心耿耿的为蜀汉效忠。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他们五人合传,也就是为赵云正名。
在此后,赵云和诸葛亮的合作也十分默契。在夷陵之战前,刘备要出兵伐吴。诸葛亮虽然不同意,可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任职,还写来书信劝阻刘备。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处境十分尴尬。为了避嫌疑,他只得采取不发表意见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主动站出来,将诸葛亮的意见说了出来。赵云列举了事实,认为不应该伐吴,应该将矛头指向篡汉自立的曹丕。最终,刘备没有采纳赵云的意见,依然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刘备让赵云驻守江州,维护益州的平安,并保护蜀军的后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是赵云赶往前线救援,保护刘备脱离了险境。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接受了白帝城托孤的重任,矢志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军队出斜谷,作为疑兵吸引曹魏的注意力,来掩护诸葛亮的主力兵出祁山。
这是诸葛亮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中,唯一一次分兵的行动。而这唯一一次分兵的将领就是赵云,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赵云的器重。诸葛亮是把赵云作为一员独当一面的大将来使用的。
可惜,诸葛亮对赵云的使用出现了偏差,使得赵云没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赵云在刘备手下,从来没有担任过独当一面的大将。刘备从来都是对他亲自指挥的。赵云在刘备的指挥下屡立战功,可是对于如果独立行动经验不足。
这使得赵云在斜谷方面,没有建树。由于赵云的行动呆板,积极性不高,使得曹魏立刻识破了赵云的疑兵之计,只是让曹真对他进行监视,主力则直接投入了陇西战场,取得了街亭之战的胜利,而赵云也只得撤兵。在撤兵的时候,赵云发挥他战术上的特长,使得军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安全撤回汉中。
如果诸葛亮能够像刘备那样指挥的话,他就应该让能够独当一面的魏延担任斜谷的疑兵指挥,而让赵云去守街亭。我们可以肯定,一身都是胆的赵云,即便是指挥比马谡还要少的军队,也肯定能够守住街亭。这样,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的局面就会完全两样了。
可惜,诸葛亮在出兵的时候就给赵云安排了错误的任务。这使得赵云的长处无从发挥,只得无功而返。不久,赵云就因病去世了。赵云在有生之年没能完成自己是夙愿,也是他人生的一种悲哀啊。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关羽张飞都是三国时期一流的大将,是蜀国顶尖的存在,都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中,如 果说诸葛亮不欣赏,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其实诸葛亮虽然在治国与治军有很高的才能,但在识人上,则和刘备差的很远。
从史料上看,诸葛亮还是很欣赏关张的才能的,只是没有机会使用而已,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才正式从政治舞台踏上军事舞台,以前刘备打仗都是让诸葛亮管理后方的,先是带庞统,后是带法正,就是夷陵之战时,也没让诸葛亮参谋军事,可见在刘备心里,诸葛亮治国可以,打仗不如自己。
当诸葛亮走向前台的时侯,关羽张飞已经身故,想要用也没有机会了,刘备留给他的只有魏延,赵云等,当时赵云已老,魏延又不听话,老拿子午谷奇谋说事,诸葛亮烦他,诸葛亮只有把眼光描上了另 一人,那就是降将姜维。
姜维年轻又有韬略,诸葛亮非常喜欢,尽力的栽培,把平生之所学皆传于姜维,把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在诸葛亮眼里,姜维应该是蜀军当中最出色的将军。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谢邀。
当然是赵云了。常山赵子龙为人谨慎谦虚,武力值高有听从上级指挥,头脑也聪明,谁不爱啊。而关于张飞,自始至终都没有服过诸葛亮。相反,赵云一直非常爱戴尊重喜欢丞相。
虽然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是毕竟是后来加入的,相对于那些老臣,能调动的人也非常少,看上去张飞非常敬重诸葛亮,但是并不容易调遣。因此刘备军中能堪大任的将领,只有赵云。但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并没有提携赵云。当庞统因为官位太低而抱怨的时候,诸葛亮马上向刘备反映,刘备也立即将庞统升官。但是赵云一直毫无埋怨,诸葛亮也不主动进言提携。
这位老将一直到70岁的时候,还自告奋勇,随诸葛亮一起出祁山。在孟达被杀,街亭已失的情况下,赵云再次被任命断后,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赵云无怨无悔,不但圆满完成了,而且还不损一兵一卒。可惜他一生追随刘备,从未有机会独当一面,这不仅是刘备的用人的失当,而且还与诸葛亮用人失当有关。
葛亮之所以不举荐赵云,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备集团人才的匮乏。刘备虽然搜罗的将领众多,但是高级人才还是相对稀缺的。其实诸葛亮本人当初在刘备集团当中也是不受重用的,在《三国志》中记载,刚进入刘备集团之后,其地位还不如法正,甚至是庞统。如果此时提携赵云,将会受到诸多人事上的障碍。
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是当时所有人都知道的战略要地,应该派一个忠诚谨慎,并且能具备大局观的大将前去镇守。但是在刘备集团中,能够选择的除了关羽,还有赵云,关羽虽然武艺超群,但是骄傲自满,缺乏政治智慧,甚至有时候意气用事,在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在荆州镇守的关羽居然要赶回来同马超单挑。这种视国家大事如同儿戏的武夫,如何能够担当大任?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很多人对里面的故事都耳熟能详,骁勇善战的张飞和关羽,善用人才的刘备,而《三国演义》里面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神机妙算诸葛亮。
可以说,刘关张三兄弟和诸葛亮,就是整个蜀国最中心的人物,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最欣赏的大将应该就是关羽和张飞,毕竟关羽有武圣的称号,武艺冠绝三国,而张飞虽然鲁莽,但是对刘备却忠心耿耿,十分可靠。
然而,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却不是关羽和张飞,为什么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印象不好:我们知道诸葛亮出山,是因为刘备听了“卧龙凤雏,得二者得天下”的说法之后,三顾茅庐才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当军师的,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望,终其一生都在为蜀国奉献自己,甚至在刘备和一名名蜀国大将死后,以一人之力支撑整个蜀国。
可是,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关羽和张飞是不太赞同刘备的做法的,因为他们认为诸葛亮不值得刘备如此放低身段,如果不是刘备的坚持,恐怕两人早就将刘备拖走了,因此诸葛亮对关羽和张飞的第一印象是不好的。
第二关羽和张飞不够稳妥:诸葛亮对关羽一直都是比较看重的,这点从他让关羽守住荆州就能看出来,但是关羽虽然孔武有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威能,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懂得团队合作,纵观整个三国,关羽在战场上一向很少和战友配合作战的。
在关羽成为荆州的城主之后,马超投降过来,关羽对他一直很不服,甚至曾经上书诸葛亮,希望能和马超打斗一场,但被诸葛亮否定了,诸葛亮作为蜀国智囊,一向是推崇团体力量的,对关羽这种行为自然不会喜欢。
而张飞的性格比关羽就更差了,张飞生性鲁莽,做事情经常是脑袋一热就不顾后果,诸葛亮和刘备对此都心知肚明,知道张飞是值得信赖的大将,但并不是优秀的将领,因此在打下汉中之后,并没有让他成为汉中太守,反而选了魏延来管理汉中。
那么,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呢?第一个就是陈到将军,陈到是蜀国资格最老的将军之一了,在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前,他就已经为刘备效力了,此后蜀国建立之后,陈到功绩卓越,镇守在永安城。要知道永安城是拦在东吴和蜀国之间的一座城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果永安城失守,东吴就能直接打入蜀国,而陈到在镇守永安的时候,永安成为了东吴无法跨过的一座大山。
《三国志》中对陈到有这样的记载:“叔至名到,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可见陈到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将领,忠心又有领导才能,因此颇受刘备和诸葛亮的认可。
第二名大将就是王平,很多人对王平都没有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王平在《三国演义》的出场比较晚,但是他的才能却不能否认。
王平文化水平低,却擅长谋略,有张飞关羽之勇,又有部分诸葛亮的智慧,因此很受诸葛亮的看重。而王平一出场就立下了大功,因为马谡的错误战略,导致街亭失守。面对张郃的包围,王平伪造出援军到来的假象,吓退了张郃,成功解救了马谡部队。这件事让王平一下子就受到诸葛亮的重视。
其实蜀国就相当于现在的股份制公司,刘关张三兄弟是董事会成员,而诸葛亮则是管理整个公司的CEO,因此对董事会成员诸葛亮很看重,但并不是最欣赏的,相反的,诸葛亮最欣赏的反而是手底下那些有勇有谋的将士,而非关羽和张飞这些莽夫。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诸葛亮道号卧龙,身兼治世之才,是近2000年来伟大的发明家,军事家,文学家。其才华造诣不可斗量,其综合实力亦远超于司马懿、曹丕,孙权等人。人言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的才华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想要安天下,那么人才是第一。如果没有得力的人才,那么安天下也只是空口白话。自隆中下山之后,诸葛亮便为刘备统兵,练兵,找人才。所幸,此时刘备已经有了,关羽,张飞,赵云这三员猛将。刘备需要的只是地盘,根据诸葛亮所提《隆中对》战略来看,那么第一步就是取荆州。紧接着图益州,实现“横跨两州的战略。”
由于早期,人设IP打造得不错,刘备很快得到了孙权的同意,并且与之在赤壁联合打败了曹操。如此,刘备便占有了荆州4郡。后来,又得到庞统,法正,张松的帮助,刘备踏上了取川之路。在经过6年的奋斗之后,刘备已经占据了荆州数郡,和益州。
当刘备决定亲自带兵入川之后,他留大将关羽把守荆州,而把,张飞,诸葛亮,黄忠,魏延等都带去打益州。其实,可以看出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关羽性格孤傲,不善于搞合作,能力再高也得不到诸葛亮的欣赏。
同样的,张飞相比关羽来说,似乎一点优势不占,加上又喜欢酗酒,打人,因而张飞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张飞即便勇冠三军,同样得不到诸葛亮的欣赏。
刘备称王之后,拜,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将。关羽,就不服二人,一人是马超,一人就是黄忠。不服马超只是因为关羽和马超不熟,之前没有过交往,不服黄忠,就是因为他老!关羽,写了信给刘备,信上说他想来成都与马超打一架!
《三国志》: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看到关羽的书信之后立马无语,作为一城之主,竟然可以闲到来找人比武?后来,诸葛亮回了关羽一封信。“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考虑到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在信中对关羽大加赞赏,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道破了就好。
对于张飞来说,当时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诸葛亮当时并未说话。为什么?在诸葛亮心中同样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爱酗酒,爱打兵士,而且脾气还超燃的长官,肯定守不住汉中。
其实,从上述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在诸葛亮心中,其实是不欣赏关羽和张飞的。
那么,诸葛亮一生之中,到底欣赏哪几员大将呢?细细,观来只有以下四人,此4人,在诸葛亮看来,皆是大将之才,武艺高,能力强,忠诚可靠,没有大的缺陷,是可以依靠的将才。
孔明先生欣赏的蜀汉第一员大将便是,和赵云齐名,曾经奋力救下刘备老命的大将。他乃是,陈到是也!说起陈到这员猛将,或许很多看官并没有听说过,其实陈到这个人,跟随刘备的时间很长,要比法正、诸葛亮、庞统都要资历老。
陈到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呢?《三国志》记载:“叔至名到,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只上对于陈到的介绍也只是寥寥数语,但是陈到这哥们儿一生的功绩,绝对不止这些。首先,陈到的名位仅仅在赵云之下,他的武艺亦是如此。
除了名位、武艺之外,陈到还是一名合格的统领,他在建兴初年时,做了永安都督,统领并训练白毦兵,白毦兵乃是刘备一生的精锐,个个皆是以一当十的精兵。后来,陈到在永安镇守,主要任务就是防止东吴偷袭。在永安,诸葛亮让陈到统领上兵白毦兵,并且不安排其他任务给陈到,因此陈到的主要精力就是练兵。
在诸葛亮眼中,永安的防守工作,就是对刘备的忠心体现,因为刘备生前最恨的人就是东吴,孙权,陆逊。因此呢,诸葛亮才安排陈到这员猛将,让他驻守永安,其目的也正是让东吴人马永生进不了永安城,由此便解除刘备心底之恨。
诸葛亮欣赏的第二员猛将,他乃是在夷陵之战中得以生还的猛将。他就是向宠,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呢?先来看看刘备对他的评价,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当时,刘备在夷陵大败,只有向宠的营帐没有什么损失与破坏,而且军容严整,刘备称向宠能干,有将才。
同样的,诸葛亮亦对向宠赞许有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此乃是诸葛亮对向宠的称赞,反观,关羽,张飞,诸葛亮貌似并没有如此赞许之言。不过,天不佑人,向宠在240年南征汉嘉时,战死。
由于向宠深得军心,许多军士拼命抢回了向宠的尸身,倘若向宠健在,哪里有黄皓什么事,向宠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平衡部队力量,使敌人无机可趁。用兵,既没有王平那么保守,亦没有魏延那么冒险。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
诸葛亮欣赏的第三员猛将呢,正是王平。王平这个人出场的时间比较晚,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实力,王平这个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的军事谋略却是非常出众。
王平第一次的表现就是在街亭策应马谡撤退,当时马谡战略错误,导致蜀军惨败,王平则当即率领无当飞军,鸣鼓呐喊做出一别援军到来的假象,因此张郃才不敢追击。马谡一行人马才不至于全军覆没,此次王平也因为功劳被提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三国志·王平传》: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加之蜀军已经大势已去,倘若是其他人早就带着人马逃了,唯独王平却率领手下无当飞军精锐,硬是做出了上万兵马的阵势,不但吓退了张郃,而且还救出了同事。
公元244年,王平利用正确的战略,击退了曹爽的攻击。王平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谨慎,生平从来不弄险,而且呢,王平亦是顾全大局,有大将之内范。从某种方面来说呢,王平就犹如,蜀国的小包拯一样,凡事讲法,讲度。若王平多活几年,刘禅怎么可能乱来,亦不敢宠信什么黄皓!
诸葛亮或许也是看中了环境,公正,谨慎,顾全大局才对王平加以重用!
诸葛亮欣赏的第四员猛将,就不用多说了,他正是姜维。姜维这个人,兵法、谋略、胆略更胜王平,而且亦是诸葛亮兵法的传人,一生北伐10余次,胜负参半,倘若不是蜀国国力、加之后主无能,恐怕蜀国也不会第一个亡国!
试想,姜维之兵力,还不到曹魏的三分之一,亦可以取得不错的战绩,这能说明什么?姜维的确如诸葛亮所说,“深解兵意”,若非如此,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岂能把毕生心血交给一个无能之辈。
诸葛亮一生所欣赏的大将:陈到、向宠、王平、姜维。此四人,兼具勇武与智慧,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比起关羽,张飞来,要好招呼得多,同时他们亦不会摆什么职业架子…,同时呢,此四人一向都是严正军法,任何人犯了事,都必须得到惩罚,即便是刚强的魏延,恐怕也会忌惮他们四大金刚!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是谁?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也将对此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羽、张飞都是三国时期一流的大将,位于蜀国“五虎将”之列,从史料上看,诸葛亮还是很欣赏关羽和张飞的才能的,只是没有机会使用而已,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一直担任军事和丞相职位,都是出谋献策和治国搞得比较多,对于带兵打仗还是弱了点。他们两个作为开国功臣,如果说诸葛亮不欣赏,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
刘备在世前,诸葛亮只是搞幕后工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出来主持蜀国的全面工作,那时关羽、张飞已经去世了,想要用也没有机会了。
从历史资料上分析,诸葛亮最器重大将当属于马谡。马谡也是一直从荆州跟着刘备,入蜀后,逐步成为蜀国得意大将。马谡在蜀深得诸葛亮喜欢。在公元225年,诸葛亮带兵讨伐雍闿,他采用了马谡的计策结果大胜雍闿。诸葛亮把他当做传人,授之所学。
我们看看资料就知道诸葛亮有多欣赏马谡,陈寿在《三国志》记载到:“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说明马谡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对象。
最后马谡大败街亭,影响巨大,诸葛亮也难保他,只能忍痛将马谡斩首。
所以说不是诸葛亮不欣赏关张两人,是无福“享用”,只能把目光放在年轻人身上罗,也就是当时的马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