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之死是因为诸葛亮留下了锦囊妙计。在魏延起兵造反的时候,马岱主动和魏延联手,阻击杨仪。杨仪临阵打开诸葛亮留下的锦囊,于是按照诸葛亮锦囊中的计策,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就把汉中的城池献给魏延。
魏延闻听大笑,他狂妄自大的说,若孔明尚在,自己还怕他三分,现在孔明已死,天下谁敢敌我。于是魏延便大声喊道“谁敢杀我”,谁知道话音未落,马岱在他身后应声喝到,“吾敢杀汝”,于是马岱一刀将魏延斩于马下。叱咤风云的勇将魏延就此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是,我们看这一段,在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同时,也感到有点疑惑,那就是诸葛亮在设计这条计策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马岱呢?
这是因为,第一,马岱的武力不低。魏延是蜀汉有名的战将,他智勇双全,想要杀他,必须也要有相当的武力。而马岱是马超的堂弟,他的武艺也不差。在马超入川之战中,马岱曾经和魏延交过手。那是在葭萌关下,魏延作为张飞的先锋,和马岱交手。结果战不十合,马岱诈败而走。魏延追赶的时候,被马岱回身一箭,射中了左臂。从这一次交手来看,马岱即便是武艺不如魏延,但是担任个偷袭的任务也是足够完成的。
第二,马岱的智谋足够完成这次任务。魏延其人智勇双全,如果是一般人来完成这个任务,智谋不足,被魏延识破,反而弄巧成拙。我们从马岱和魏延交手来看,可以看到马岱能够使出诈败计,伤了魏延。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岱也是有一定智谋的人。
在魏延谋反的过程中,马岱全程参与了。魏延多次言语行动试探,马岱都轻松化解,获得了魏延的信任,最后出其不意的斩了魏延。
第三,马岱出于边缘化的人物,和魏延有共同语言。马岱曾经是马超的副将,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马超临死的时候,也以家族无人的原因,请求把家业让马岱继承。
可是这样一位人物,并没有得到蜀汉政权的重用,在多年的征战中,我们几乎看不到马岱的身影。这与他西凉出身有关,不是刘备的嫡系。而且由于马超的所作所为,使他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因此,他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而魏延虽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可是并得不到诸葛亮的信任。他与诸葛亮的手下关系都不好,尤其是那个小人杨仪更是势同水火。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自然有共同语言,关系和其他人要近一些。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马岱还是魏延的手下,听从魏延的指挥,这就更容易达成诸葛亮的命令了。
由于马岱有以上的这些有利条件,所以他被诸葛亮选中来执行斩杀魏延的任务。虽然马岱和魏延关系要近,可是他们家族的天性,诸葛亮要拉拢他,让他背叛魏延易如反掌。于是,魏延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死在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他至死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在最信任的马岱手下。
以上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在现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并不知道魏延会死在马岱的手下。不过,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布置,魏延必死无疑,不过不知道死在谁手下而已。
诸葛亮在临死前,指定了蒋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为了防止魏延和杨仪作乱,他也做了相应周密的布置。他先利用杨仪,让他率领蜀军主力撤退,并命令魏延断后。还下令说,如果魏延不听命令,那就由姜维断后,丢下魏延一军不管了。
如果魏延听从诸葛亮的命令,亲自断后,保护大军会蜀中,那么魏延还有一条生路。但是,魏延没有选择这条路,反而选择了与杨仪抢夺军权。这样,他就落入了诸葛亮安排好的陷阱。
其实杀魏延的最关键的人物是费祎。史书上记载,魏延和其他人的关系都不好,唯独和费祎的关系不错。先是费祎去试探魏延的真实意图,魏延透露了要接管军权,并把更换将领的方案也告诉了费祎。
谁知道费祎找借口跑回大营,马上就把魏延出卖了。可想而知,那些被魏延看成要更换的将领,马上对魏延同仇敌忾。这里应该就包括那个没有什么本事的马岱。于是一场火拼下来,得不到大家支持的魏延自然大败。最后,杨仪派马岱追杀了魏延,并灭了他的三族。
不过,杨仪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继承权的杨仪口出怨言。不久就被费祎出卖,被逼自杀了。
所以,在历史上,魏延是落入诸葛亮的陷阱而死的。这也是诸葛亮不让魏延当继承人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只不过在战斗之后,杀死魏延的不一定是谁。只是杨仪派了马岱,才让马岱杀了魏延。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并没有指使马岱杀死魏延,也就没有相信之说了。但从《三国演义》来看,魏延确实死于马岱之手,也是孔明临终前设下的妙计,至于为何选择马岱接下此任,原因如下:
其一、马岱乃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的堂弟,二人南征北战,生死与共,马岱对这位堂兄忠心不二。马超去世后,还将其托付于刘备,因此马岱对蜀汉也是忠心耿耿。另外当时蜀营所剩大将寥寥无几,而马岱的武力还算能够与魏延相匹敌,这便是选择他的原因之一。
其二、魏延虽有文韬武略,但他自视甚高,整个蜀汉鲜有人与之为伍。作为其部将的马岱,因是西凉人出身,在蜀营难免不太招待见,也没有实质性的政权,或许是惺惺相惜,二人还算合得来。因此孔明死后,他便将谋反的计划全盘托出告知马岱。为了取得他的信任,也为了能够完成孔明的遗愿,马岱佯装听信于他,并在他谋反的那一刻,一刀将其砍于马下。
总结:
魏延由于性格使然导致身死,但他确实文武兼备,也是蜀汉不可多得的将才。马岱杀他,只因忠心事主,这也是诸葛孔明信任他的理由。然对于魏延的死实为可惜,从而也加快了蜀汉灭亡的步伐,这也许就是历史注定的结局吧。
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诸葛亮凭他的锦囊妙计,魏延是蜀国后期猛将,无人能敌,马岱是魏延的副将,所以信相魏延不起疑心,趁魏延说话时,马岱在傍边出其不意斩杀。
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三国中的马岱是蜀国五虎上将马超的堂弟,早时曾为西部羌族凉州军阀,起义后随马超投奔刘备。因其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多次立功,深受诸葛亮的信任。当时,大将魏延居功自傲,急功近利,因诸葛亮死前将军权及兵法交予了姜维,魏延心胸狭窄早有图谋,且诸葛亮生前凭观面相知魏延后脑长有反骨以后必将反叛。诸葛亮没有理由解除其兵权,既想发挥其军事才能,又要防止其日后突然投敌,就要未雨绸缪,安排一位可靠将官在关键时刻将其除掉。因马岱非蜀国原班人马,没有形成帮派势力,且对诸葛亮心服口服唯命是从,安排马岱监视并伺机下手又不容易引起魏延的怀疑。于是留下了锦囊妙计以除掉魏延。就在蜀军与魏军交战之时,因魏延不愿接受杨仪的指挥去殿后,这时杨仪就按照诸葛亮生前计谋,安排马岱取了魏延的人头。
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诸葛亮选择马岱杀魏延是从几方面考虑的。
1.马岱本人武功高强,是三国后期比较有能力的武将。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早年随马超东征西讨。西凉骑兵的威力相比大家都见识过吧,再加上从兄马超的指导,马岱的武艺自然不差。马岱曾与许多名将交过手,如张飞,魏延等,虽然没有战胜对方,但能与一流的武将战斗多个回合,并全身而退,也实属难得,足见其武艺不可小觑。
2.马岱为人忠心不二办事稳妥不留破绽。
马岱早年随马超作战,一直忠心耿耿,不曾背离,即使在马超最落魄的时候,马岱也没有弃他而去,可见他对兄长的忠心。而从马岱参加的历次战役来看,虽然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却也并没有一次因为他的失误导致战役失败的,足见他为人谨慎,这才被诸葛亮选中。(诸葛亮平生谨慎,能被他选中,也可见马岱不是行为冒失的人)。
3.马岱与魏延没有什么矛盾,更容易接近魏延。
史料记载,魏延为人高傲,与同僚相处并不和睦,与蜀汉的大臣杨仪,将领姜维等人的关系并不和睦,如果派这些人去刺杀魏延,必定会引起魏延的警觉,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反观马岱本人,与魏延并没有什么冲突,加上马岱本人的能力与性格,当然就是刺杀魏延的不二人选。
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马岱会杀死魏延?
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 诸葛亮临终前在五丈原召开了“退兵”会议,魏延当时是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专门负责对外作战,可是所谓的退兵会议,居然破天荒地没有让魏延参与,这显然是诸葛亮特别安排的。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与杨仪发生冲突,并且落入了诸葛亮生前就设下的圈套,让早就在魏延身边当卧底的马岱给杀了。魏延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他斗不过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而诸葛亮又是不得不忍痛杀掉这位爱将。刘备在位时,魏延的最高军职只是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后魏延就被封其为都亭侯。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任魏延为丞相府司马,并担任凉州刺史,统率前锋部队。后又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以符节,并且被进封为南郑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