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著名的情节。关羽的形象,经过前面的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铺垫,到这个时候才真正的高大起来。
在战场上放走对方的首脑,在历史上只有当年在彭城放走刘邦的丁公才干过这样的事情。可是,人们对关羽和丁公的评价为什么相差那么多呢?
当年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打败。在逃命的时候,被项羽手下的将领丁公追击。眼看就要走投无路的刘邦劝告丁公说,如果自己死了,你不也就没用了吗?何况咱们两个人都是贤明的人,何必相逼呢?丁公被刘邦说动,想脚踏两条船,就放过了刘邦,让他逃了一命。
可是等到刘邦平定了天下,丁公跑去见刘邦,想从刘邦那里得到好处的时候,反而被刘邦给杀了。刘邦还告示天下,让那些对主人不忠的人都看看丁公的下场。
而关羽在华容道拦住曹操,这个时候,曹操比当年的刘邦还要狼狈。刘邦还有力气逃命,可曹操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可以说,这个时候,关羽要拿下曹操君臣易如反掌。
这个时候曹操也绝望了。他的谋士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曹操听从程昱的建议,向关羽求情活命。关羽说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已经报答过曹操的恩义。可是,当曹操提起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关羽确实有愧于心,无言以对。
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确实是容情的。关羽携带刘备的家眷,每天行程有限。如果曹操真的要为难关羽,关羽是根本走不出曹操的管区的。这一点,曹操和关羽心知肚明,关羽确实对曹操有愧。
因为如此,关羽的性格又和程昱说的一样,恩怨分明。既受了人家的恩义,反过来又要恩将仇报,关羽确实下不去手。因此,关羽最终选择了放了曹操,自己回去领死的做法。
关羽和丁公,都是放走了对手。可是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脚踩两条船,对主公不忠。而关羽则是恩怨分明,因为自己对曹操的亏欠。这样一对比,大家当然鄙夷丁公,同情关羽。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可并非只是关羽放走曹操这么简单。在诸葛亮派关羽去华容道的时候,诸葛亮先是让关羽立下军令状,然后在关羽走后,和刘备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隐藏在这一切后面的一丝端倪。
刘备素知关羽的性格,他对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颇不放心。他对诸葛亮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可是,我们看到这里,就会感到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里有些事情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了,于情理不通。一是,既然知道曹操必走华容道,关羽必然要放曹操走,可是为什么还要关羽立下军令状去守华容道?二是,既然曹操天相所示,命不该绝,又何必多此一举,让关羽去走上一遭?
其实,要理解这些不合理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曹操在这个时候还不能死,也就是诸葛亮说的命不该绝。这是从这个时候力量的对比和对刘备集团将来的发展影响来决定的。
因为这个时候,刘备的力量还十分弱小。在当阳大败后,刘备的实力还没有恢复,赤壁之战主要还是依靠东吴的力量。如果这个时候曹操一死,那么整个曹操的控制区将是一片大乱。在这个时候,实力对刘备占绝对优势的东吴,将会获得最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那样的话,刘备的弱小的军队是无法跟东吴相抗衡的。面对周瑜这种强横的对手,刘备集团很可能会面临被东吴吞并的危险。所以说,这个时候曹操还不能死。只有他留下来,东吴才不得不和刘备联盟。这样,刘备才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这才是诸葛亮让关羽放走曹操的根本原因。
那么,有人说,既然要放走曹操,就根本不派关羽去华容道,任曹操自己逃走就得了。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互立军令状的细节。关羽给诸葛亮立军令状,保证不放走曹操。而诸葛亮为关羽立军令状,保证曹操走华容道。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诸葛亮说立军令状的时候,关羽的表情,“大喜”。不错,就是大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在内心是不服诸葛亮的。他处处都在找诸葛亮的毛病。
在前面的一系列的战役中,诸葛亮采用各种神机妙算,多次建立功勋。象张飞这样的粗人,早就拜服在诸葛亮的脚下。可是关羽则不同,他文武双全,喜读《春秋》,武艺绝伦,根本就看不上诸葛亮。
因此,为了刘备集团的发展,诸葛亮必须要收服关羽。这一次华容道之行,就是诸葛亮为了收服关羽使的一计。这一计当然不能向刘备明说了。
后面果然如刘备和诸葛亮所料,关羽放走了曹操。当关羽向诸葛亮请罪的时候,诸葛亮也就走了个过场,没有深究。但是,诸葛亮和关羽心里都明白。关羽知道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也在政治上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再加上有军令状的时,把柄落在诸葛亮的手中,一辈子也难抬起头。这样一来,虽然关羽在心里可能还有点不乐意,可在面子上也要顺从诸葛亮三分。这样,就使得刘备集团的团结更加稳固,也就达到了诸葛亮的目的了。华容道之役就以皆大欢喜的结局落下了帷幕。
不过,在历史上,关羽放走曹操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这一切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为的是让关羽的艺术形象更加的丰满扎实,为我们塑造出关羽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恩怨分明的英雄形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谢谢邀请。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
首先,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杜撰的情节,是演义,而并非历史。
从《三国演义》的角度说,作者是为了表现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果然,经过后来的各种话本、喜剧,将关羽推成了“忠义”的化身。成了武圣,“义绝”,成了汉文化中一个代表符号。
既然是演义,事实并不存在,就谈不上什么忠义还是愚义。
假如真的如此,那么只能说关羽无意中做了个正确的选择。
假如曹操在赤壁之战被关羽给杀了。那么,刘备集团彻底完蛋了。
1、按照当时的局势,又将开始一个新的“类董卓时代”。曹操一死,汉献帝又成了香饽饽,谁控制汉献帝,谁就是正宗的中央政权。无论是孙权,还是刘璋,甚至是张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将又是一片混战。
2、曹魏内部也会因为曹操的突然死去,内部大乱。曹操的儿子们亲戚们,夏侯子弟曹性宗亲们,缺乏一个能统揽全局的人物,拥汉反曹的势力也会趁机上位。
3、刘备集团当时很弱小,一下子成了曹魏必须歼灭的死敌。这时,刘备集团对于孙权来说,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不如当成诱饵去吸引曹魏兵力。
4、西凉的马超会趁机杀入关内,马氏父子加上韩遂,估计是第二次西凉兵马控制朝廷。
总之,历史上曹操并没有华容道的那一次经历。关羽也没有那一次义举。
其次,如果真的发生了,那说明关公英明。否则,又一次大混乱的战争开始了。
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我认为华容道放曹,关二爷谈不上忠,充其量只能有私义,就如我们传统文化中“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报”是一样的,关羽只是报了曹操当年“礼遇有嘉,挂印封金”之恩,却没有将刘备集团的忠做为首要执行。
但是关羽这样做,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因《三国演义》中立下了军令状的。有没有这种可能,不放曹,将曹拿住,并将曹请之刘备和诸葛亮面前,与曹操谈判,以曹丞相的性格特点,一定会拿得起放得下,然后再放,这样应该能获取对刘备集团最大的利益,同样也不枉忠义之名。
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关羽在华容道私放曹操,不能说忠义,也没有愚义,而是无情无义。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那么关张为兄长夺天下而出力,那是理所应当。
关羽明明知道刘备的大志是要复兴汉室,明明知道曹操是刘备最大最主要的对手,因此在华容道上相遇一败涂地的曹操,应该先以公为前,或杀或擒,然后再讲回报。关羽以曹操有恩于自已,以公废私,那还是什么兄弟,还有什么忠义和愚义可说呢?
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关放曹,和忠无关,二者已没有从属关系,但有的是恩和情,关羽和曹操虽有割袍断义在先,但曹操毕竟有收留厚待之举,有善待皇嫂之情,义虽断,情未绝,所以放曹不是忠义,更不是愚义,而是还情。
所谓忠义,就是为国家,为百姓的权益不受侵犯,宁愿赴死,决不背信的君子之举。
你认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忠义还是愚义?你认为何为忠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大战被周瑜和诸葛亮一把大火烧掉了83万大军,曹操本人也因为战败而狼狈逃窜,曹操想逃,而周瑜与刘备都派出手下的精兵强将追击曹操,想要一举拿下曹操,当时的关羽负责镇守曹操逃窜的最后一站--华容道。
要知道拿下曹操,可是天大的功劳,为何关羽视功劳为无物,仅仅因为曹操说的几句话就放走了他呢?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关羽的忠义吗?
并不是。
关羽虽然忠义,可并没有亏欠曹操什么,曹操给予关羽的厚情,关羽已经用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这样的功劳偿还了,至少关羽认为还清了曹操的人情。
先来看一看曹操给了关羽哪些“人情”?
首先是曹操不杀关羽之恩。关羽虽然降汉不降曹,可是如果曹操硬攻关羽的话,关羽最后仍然守不住土山,不是战死,就是自杀而死,但张辽以“兄弟之情”、”刘备的二位夫人性命“、”兴复汉室“三个理由说服关羽暂且留命。任何人性都没有性命为大,如果当年曹操杀了关羽,哪有后来的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呢?
其次是曹操对关羽功名利䘵和金钱、财物、美女的赏赐。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爵位是汉寿亭侯,这是官职和爵位,曹操送绫锦及金银器皿给关羽,送美女十人给关羽,送锦袍给关羽,送纱锦囊给关羽,送赤兔马给关羽,关羽走了之后,曹操还送上黄金一盘,锦袍一件,关羽没有过关文书,曹操还派出张辽专门送过关文书给关羽。
最后是曹操对关羽感情上的拉拢,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招待关羽,把关羽奉为上宾,同时曹操对关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种待遇曹营任何将领也比不上。
虽然后来关羽离开时,把曹操所赏赐的大部分财物封存起来还给了曹操,这些财物有汉寿亭侯大印、美女十人、绫锦及金银器皿,但关羽还是带走了锦袍、赤兔马、纱锦囊等物品。
这样算起来的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的功劳大致可以和曹操不杀关羽之恩+锦袍+赤兔马+纱锦囊相当,但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了曹操手下六员大将,这笔帐当然要算到关羽头上,曹操就是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作为突破口,用关羽服软不吃硬、傲气冲天的性格让关羽迫不得已经放走自己的。
换句话说,关羽放走曹操的真正原因是关羽的性格,关羽向来服软不吃硬,并且因为巨大的功劳和能力,一向看不起一般人,因此非常骄傲,曹操用的是激将计,因为当时关羽手下有五百校刀手,而曹操这边只有27个人。
关羽性格原本就骄傲得不得了,仗着武力高强,也从来没有以多欺少,如果以500人打27人,关羽根本不屑出战,而且还是500个以逸待劳的精锐校刀手对付曹操27个精疲力尽、人困马乏的将士,27个人看着就可怜,关羽根本不忍心下手。
同时,曹操说出了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关羽本来就亏欠曹操这个人情,曹操用过关斩将之事软化关羽,关羽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也不好意思对曹操动手了,但关羽也有些犹豫,毕竟立下了军令状,关羽一犹豫,张辽准时地出现在关羽面前,关羽又不忍心了,要知道张辽是曹营中与关羽关系最后的人,两人都救过对方的性命,可谓是生死之交,关羽最终还是放过了曹操。
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早已经算准了曹操命不该绝,同时又算准了关羽会故意放了曹操,所以故意以激将计派出关羽去守华容道。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的方法也是激将计,在安排任务时,故意不给关羽安排,关羽本来就骄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于是故意问诸葛亮,诸葛亮也巧妙地以激将计引诱关羽立下军令状去守华容道,可见骄傲和受不了激将是关羽的弱点,诸葛亮这么用,曹操也这么用,百试百中,所以最终原因还是关羽自身的性格原因,被人利用罢了,虽然诸葛亮的利用是善意,而曹操的利用是为救命,仅此不同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