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皇帝,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嫔妃。历史记载,朱元璋先后娶了许多嫔妃,光生下的儿子有26个,女儿有16个之多。
但是,朱元璋一生唯独深爱马皇后。在朱元璋一生中,只立了马皇后一个皇后,在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这一切都表明了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深情。
不独朱元璋深爱马皇后,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歌颂马皇后的传说。大脚皇后是百姓对马皇后的称呼好,这个称呼有着一种亲切的感情在内。马皇后容貌并不出众,而且有着一双大脚,为什么朱元璋对他这么深情,而百姓又这么对她拥戴呢?
这是因为,马皇后对朱元璋的深情在前,她对朱元璋的情谊让朱元璋没齿不忘。朱元璋是个六亲俱断的人,他走投无路,才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他凭着自己的出色的才干,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结婚,成为元帅的养婿。
朱元璋在他事业的开始,马氏对他的帮助巨大。在当时,朱元璋从一个走卒开始奋斗,直到和马氏结婚后才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可是,这种身份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的。
这个矛盾主要出在郭子兴身上。郭子兴虽然是一军之主,可是这个人性情暴躁,忌才护短,不能容人。平时又喜欢听闲话,做事犹豫少断。由于这种性格,使得郭子兴和他的部下关系紧张。
而朱元璋的作风和郭子兴完全不同。朱元璋做事精细耐心,有魄力有担当,做事果决,言出必行。平时朱元璋又和全军上下关系处得很好,造就了一个好人缘。
这一切都造成了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疑心。本来两人行事方式不同,再加上有人又在郭子兴面前挑拨是非,尤其是郭子兴那几个儿子更是把朱元璋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这使得朱元璋的日子十分难过。
郭子兴在遇上难题的时候,就想起朱元璋,让朱元璋去为他排忧解难。可是一旦难关度过,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对朱元璋呼来喝去,成天找错。朱元璋知道中间的冤枉,只能逆来顺受。
在这段时间里,马氏是朱元璋最大的靠山。她也一心一意的帮助朱元璋。马氏为了朱元璋,不惜拿出自己的私房积蓄,去孝敬郭子兴的小张夫人,求她在郭子兴的面前为朱元璋分辨和解。
到了最后,郭子兴对朱元璋的迫害愈演愈烈。一次,郭子兴将朱元璋关在空屋里,不许送茶饭进去,要饿死朱元璋。马氏背着人偷刚出炉的炊饼,将炊饼藏在自己的怀中送给朱元璋吃。结果炊饼把马氏的胸口都烫红了。这件事,朱元璋一生难忘。
在朱元璋当皇帝后,他曾经和臣子说起这件事,把那炊饼比作燕蒌豆粥,滹沱麦饭。将马皇后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马氏对朱元璋的帮助不仅仅如此。在朱元璋的事业上,马氏也帮助良多。比如朱元璋渡江的时候,她带领将士的家眷留守和州,在长江被元军切断的情况下,她稳定后方,为朱元璋免除后顾之忧。
到打下集庆后,马氏又带领家眷为将士做衣服鞋子。后陈友谅打到应天城下,城中人心惶惶,这个时候,马氏又拿出宫中的财物,犒赏有功将士。
马氏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可是为了辅佐朱元璋,她平时求人教她认字,慢慢自学,有了一定的文化,能够帮助朱元璋料理政务,成为朱元璋的好助手。
马氏和朱元璋患难夫妻,对朱元璋一往情深,朱元璋怎么不对她投桃报李呢?这也是朱元璋在内心对她依恋,不离不弃的根由。
而明朝的天下臣民敬重马皇后,是敬重她的恩德。朱元璋对臣子冷酷无情,屡行大狱。许多臣子都朝不保夕。而马皇后尽自己所能,保护忠良。
在历史上还记载着她救李文忠、宋濂和沈万三的故事。她在临终的时候,因为重病,害怕牵连治病的医生被处死,坚决不服药。最终年仅五十一岁。
因为马皇后的所作所为,使她赢得了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明朝君臣的敬重。也因为这种原因,朱元璋对她敬重有加,一生只立了马皇后一位皇后。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在古代,要想遇到一个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男人是多么艰难的,但是为何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却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呢?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一下吧。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但是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闹旱灾,家里父母兄弟姐妹都饿死了,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去皇觉寺做了和尚,周游全国,到后来,投奔了郭子兴的濠豪州红巾军,这才是他发迹的开始。
这时候朱元璋和马氏的缘分就开始了,因为郭子兴正巧是马氏的养父,据说,马皇后原名马春香,她的父亲人称马公,安徽宿县人,是郭子兴的好友。两个人一起策划了一场共同的起义,然而,却事与愿违,当马公回到他的家乡去拉拢队伍时,却不幸死于重病,而马公的妻子在马氏少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这时,马皇后独自一人特别可怜,郭子兴看着无辜的马春香,同情地把他带回家,把他当作自己的女儿抚养成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悲惨的生活经历,马氏一直跟随着养父郭子兴走南闯北,没有裹足,让马氏成为了后来的“大脚”,但却增加了她的见识。
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不到一年,他的胆识和智慧在军队中显露出来,深受郭子兴的喜爱,郭子兴也想培养他,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心腹。于是,郭子兴就把他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这样还可以加强他的实力,因为马春香自幼跟随父亲闯荡,聪明,明辨是非,学识渊博,富有远见,她和朱元璋结婚后,她在生活中表现出对丈夫的爱,在事业上,也全力支持丈夫,并且她还为了能帮助丈夫分忧解难,她努力学习,虚心请教,就在一年后,她就知道了许多知识,并开始帮助丈夫打理公务。但朱元璋却因为过分优秀,而招来了旁人的嫉妒,旁人就不断的在郭子兴耳边说叨着朱元璋的坏处,这时因为郭子兴听了这些话,就对朱元璋避而远之,于是,那些奸计得逞的小人更加开心,都成群结队的对朱元璋保持距离,这时,马春香知晓了,不仅不会对他避而远之,反而每天都开导朱元璋,与朱元璋相依为命,陪着朱元璋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所以说啊,怪不得朱元璋会对马氏不离不弃,不仅因为马氏的聪明才智,更多的还是朱元璋在他最困难的时光,都是马氏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他度过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一身。
以下从《明史》记载来谈谈朱元璋对马氏不离不弃的原因:
首先,“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马氏仁慈,聪明,有识别力,喜欢读经史一类的书籍。于是朱元璋让她掌管自己手写的笔记,对她非常信任。马氏会读书识字,有能力有才华。
其次,“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而己不宿饱”。当时朱元璋被郭子兴怀疑,年成又不好,马皇后偷了炊饼放怀里(皮肉烫伤了),送给丈夫吃。自己吃不饱,也要让丈夫吃饱。可见马氏的贤惠体贴,有情有义。
再次,“后率将士妻妾渡江”,让将士们专心打仗,没有后顾之忧。“亲缉甲士衣鞋佐军”,亲自缝制衣鞋,以助军饷。“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士们最终打败了陈友谅。这些足以说明马氏的勇敢勤劳、顾全大局、慷慨大方……
最后,“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劝朱元璋不杀人,少杀人,求贤才,纳善谏。马氏病重快死了,都不准传太医,怕医不好自己,太医会被皇帝丈夫治罪杀头。足见马氏的善良慈悲。
马氏是郭子兴的义女,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是个好女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马氏,就没有朱元璋后来的锦绣辉煌。所以朱元璋荣登帝王,立即册封大脚的马氏为皇后。这表明朱元璋不是绝情之人,也表明患难夫妻感情深。
世上有百媚千红,我只爱你那一种……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大家好,我又来了。这次我们要讨论的是大明集团的董事长夫人:马皇后。
众所周知,朱元璋长相奇特(丑),马皇后也并非美女。是什么神奇魔力,令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在马皇后逝世后,失声恸哭,到死也没再立新后?
假设把明朝创建看作朱元璋白手起家,创业办公司、发家致富的话,马皇后则是大明董事长夫人。在朱元璋一穷二白时,她慧眼独具发现潜力股,到他创业期间同甘共苦、出谋划策、全力支持,成为朱元璋最好的贤内助。而在大明一统天下后,马皇后虽久居后宫,依旧拥有无可撼动的话语权。我想吸引朱元璋的不是马皇后的容貌,而是她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容颜最终老去,唯有金子品格永世留存”。而她身上有品质吸引朱元璋呢?
一. 坚定勇敢
当朱元璋还是马夫时,先是被郭子兴红巾军滥杀百姓充人头,后遭郭子兴手下欺负,特别是元军与红巾军第一次作战,失手杀死胡将军。马皇后一次次去解围相救,才有了后世传颂的“焦胸送饼”的故事。误杀将军的死刑犯,未知天命,马皇后不顾任何阻碍和流言蜚语,找郭子兴苦苦说情,冒死去狱中探望。马皇后义无反顾的坚定勇敢,直接打动了朱元璋。
一个男人在一无所有的年纪,仅凭一腔热血去创业,无法预知未来,却有一个真心实意的女人愿意善待他,理解他,不离不弃,这种情分就是男人出战的盔甲!
二.聪慧担当
有句老话叫“欲带其冠必承其重”。
选择朱元璋这种靠杀戮夺天下的男人,一不小心就会丧命,换做今天一不小心破产负债,下场都差不多。新婚不久,郭子兴就让朱元璋开疆辟土,为了防止朱元璋自立门户,家眷必须留在大本营濠州做人质。马皇后二话没说:我留下!后来,朱元璋与陈友谅番阳湖大战,留下空的金陵城,除了老弱病残,只有不到4万将士驻守。假如最有实力的军阀张士诚攻城,拿下金陵轻而易举,马皇后也会性命不保。但马皇后不会畏惧,面对几次上战场的朱元璋,从不挽留。作为将军的妻子,既担心丈夫的安全,又鼓励他放手大胆一博。
“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哪个男人不折服?
三.高情商
郭子兴被孙德崖围困,朱元璋曲线救父。被干爹郭子兴误解,马皇后第一时间下跪向义父求情,可见马皇后绝不是怕事之人。郭子兴在气头上,欲卸下朱元璋兵权时,马皇后又直接找郭子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解释朱元璋的忠诚与为人:“儿子是天定的,无论善恶都不能改变。义子是您自己选的,先有义后有子。” 马皇后会说话,情商也很高明,不仅让郭子兴重拾对他的信任,而且不伤和气地了解,这一切都是郭子兴儿子从中作祟。
有一出,刘伯温与朱元璋第一次意见不合辞职,马皇后亲自去青田请刘伯温回来辅助,刘感动之余直接答应,而马皇后却不慌不忙替刘伯温说话:“这里景色这么好,在这多待两天,别让大帅觉得,请你太容易。言外之意:
1, 我是真心实意欣赏你和你的家乡,而不是马到成功,就着急打道回府的替夫招聘的功利心;
2, 替刘伯温考虑,太早回去,说明刘伯温辞职这件事太儿戏;
3, 更不会让朱元璋怀疑,自己一出马就搞定,面上过不去;
这样,既请回刘伯温,又让刘伯温对朱元璋、对自己没任何挑剔。每做一件事,让对方受益,也为自己加分,请问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呢?
四.名利双收
朱元璋发小徐达遭郭子兴之子郭天叙算计,挨军棍一身伤,马皇后二话不说,把自己刚结婚的新房腾出来让徐达住着养伤,并每天与朱元璋一起好生伺候。占领金陵,朱元璋士兵抢夺民女,钱财,马皇后一间间搜,原数归还。还有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为死去将士的遗孀改嫁奔走呼吁。这不仅让朱元璋在金陵名气、声望更高,战士凝聚力更强,也为马皇后个人在士兵、百姓前面拉票成功。
六.笼络人心
当朱元璋迟迟攻不下陈友谅,刘伯温建议在陈友谅50岁生辰时候请贺,来扰乱对方军心,并向朱元璋说明,这办法是跟马皇后学的原来,这些年朱元璋在外打仗,马皇后能记住朱元璋身边所有亲近的人生辰,每逢生日必带礼物拜访。。刘伯温又补充:战士在战场奋勇杀敌,不全是您的威望,马皇后替您在做仁慈,这种行为足顶30万大军。朱元璋十分诧异,从此更不敢小看马皇后。
在攻打完吴王张士诚,金陵城大张旗鼓准备明朝上市,聊起论功行赏,才有了徐达直言:别人封什么我不管,但嫂子必须当皇后。天底下没有人比嫂子更贤良,你当皇帝,决不能亏了嫂子。试问,就冲这些心腹干将如此站台马皇后,朱元璋敢负了她吗?
七.排除异己
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太正常,没有一夫一妻制,也没有出轨资产保护、道德制约,妻子“维权”不容易。马皇后是怎么做的呢?
在拿下金陵后,朱元璋的下属、干儿子们用美女献媚,马皇后找到干儿子朱勇送美女进府的机会,直接将美女领到朱元璋面前。古往今来“美女计”也上不了台面,更何况还在功劳一箩筐的马皇后面前。马皇后直接挑明,我知道这些年你在娶小妾,但你这么胡来,大明还未上市,你的亲随怎么看你?大帅有了别人可以诟病的污点,有什么威严管理他人?朱元璋心服口服,只能承认是自己一时失误,影响了事业格局,相反不计较妻子争风吃醋,更佩服她为自己大局考虑。于是,下令遣送小妾返回原籍。马皇后的手腕在于,善于用合情、合理、光明正大的手段,将其他女性干扰排除。
八.据理力争
金陵城,大明上市在即,各位将相论功行赏,正规集团军事化管理,马皇后也直接提出了直接的权益——内眷管理律令。其实就是正式通知各位,后勤这块马皇后我承包了。听着是为了管理后勤,更好服务士兵打仗。实则用将士家眷为自己与朱元璋积累人脉,士兵都规规矩矩遵守,间接制约朱元璋的后宫生活。
而后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元朝公司灭亡,大明垄断上市。上市前夕,朱元璋让胡惟庸在后宫为马皇后建个菜园子,实则目的后宫不干政马皇后听到种菜?
从刚创业独自生孩子,空守金陵城,到金陵没上市前,各种职务都我担着,就差跟你一起上前线打战,现在让我种菜?没搞错吧!马皇后花了20多年累积的KPI,作为她最后一个大招,于情于理,驳的朱元璋那叫一个措手不及,只能同意。后廷归你,可以私下干政。
这是她能干预的最大权益范围,为自己后半生赢下永久尊严与体面。
九.唯爱终身
朱元璋与马皇后并非恩爱和睦,特别是明朝上市之后,更多利益纷争、劝谏纳贤,比如:替吕昶颁发黄历说情,帮朱元璋出谋划策科考案,替刘伯温说情回乡养老……朱元璋本性多疑、独断专行、杀虐凶残,但他知道马皇后一切都为治国、治家所想,没丝毫半点个人目的,因此,争吵只是男人贪功与权力的断行体现,换句话说,飘了!
在现代社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男人,因权利、金钱、财富、地位不同,背后女人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前光鲜,人后遭罪。有些成功肉眼可见,有些命运却又暗含在成功的光环里。成功这把交椅不好坐,这椅子的魔力,坐上就下不来,只能坐着。
恐怕只有爱,令婚姻看起来不像一场预谋,无论富贵或贫穷,你是他身边戒不掉的良药,唯一持续的温暖,不离不弃,千金不换。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马皇后,即明太祖孝慈高皇后,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之一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册封了马氏为皇后。当时已经是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后宫之中自然佳丽众多,但朱元璋对马皇后依然是用情至深,真的是爱了一辈子。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专情于马皇后呢?这要从朱元璋刚开始加入起义军时说起,当时是元朝末年,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天灾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起义军。也就是这个时候,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一支起义军,朱元璋入伍后,作战英勇,而且非常机灵,处事得体,很得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个马氏便是之后的马皇后。
有一次,朱元璋被人诬陷说要反叛郭子兴,郭子兴得知后,便把朱元璋关了起来,马氏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想偷偷给丈夫送去,结果半路上碰到了郭子兴的夫人张氏,马氏害怕义母张氏看出什么,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然后向张氏请安,张氏看见马氏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拖延了一会之后,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将烧饼除下后,肉都差点焦烂了,由此可见马皇后对朱元璋的情意之深。
后来朱元璋成为起义军领袖之后,在与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氏便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共患难的发妻如何能不专情呢。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马氏为皇后,虽然马皇后贵为皇后,但是生活作风依然简朴,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而且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
在朱元璋几次想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在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时,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在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马皇后崩逝,享年五十一岁。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之后也没有再立皇后。
朱元璋为何一生对马皇后专情,不离不弃,是因为马皇后在朱元璋落魄时对他不离不弃,而朱元璋对这个陪着自己一路坎坷走来的发妻,是尊重和感激的,但更多的,是爱。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大脚”马氏就是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本名马秀英,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在古代,大多数的女子都会裹足,这样脚掌会变得特别小。同样的,由于脚掌畸形了,所以走路做事也都会受到阻碍。马秀英是没有裹足,所以她被称为“马大脚”。
最早的时候朱元璋跟随着郭子兴的,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个人才,就把养女许配给了朱元璋。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马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马氏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细心照顾。后来,马氏和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所以说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马氏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有这一个女人在身边安能不爱。
马氏再怎么也不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所以朱元璋夫妇对于郭子兴来说,始终还是外人。,因为郭子兴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最严重的一次,郭子兴大发雷霆,无缘无故的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氏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时,马氏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像马氏这样的女人,朱元璋一生能遇到几个,又有那个女人这么爱护朱元璋,也就马氏一个了。这让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应然爱着马氏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率兵打仗,马氏则后方安顿将士家属,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当陈友谅率兵攻打朱元璋时,战士们都惊慌失措。马氏却镇静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马氏被册封皇后后,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马氏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这样的女子世间又有几个呢?一心只为朱元璋。朱元璋他自己知道真正爱他的只有马皇后,有后宫佳丽三千又能怎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