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不称帝的原因,主要是他没有资格称帝。这要从秦末农民起义说起。陈胜起义后,不听从那些战国贵族的蛊惑,毅然称王。他派出去的将领虽然纷纷称王,但还是承认是他的下属。到了陈胜败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的起义军陷入混乱状态。
这时,范增找到项羽的叔叔项梁,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立了楚怀王,自己和刘邦、项羽都是楚怀王的部下。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派刘邦、宋义伐秦。约好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而项羽杀宋义救赵,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虽然耽搁了时间,但是实力壮大了许多,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项羽没有政治头脑,他在胜利后又做了许多错事。尤其是在封王这件事上。《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羽以自己的实力为依仗,不顾礼仪,强行分封诸侯。但是他是楚怀王的部下,为了名正言顺,他只得尊楚怀王为义帝。既然有了义帝,项羽怎么可能再称帝?所以说他是根本没有资格才没有称帝。
项羽分封诸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由于不公,造成了天下的战乱。实在是最愚蠢的一件事。自己又占据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为王,最后灭亡,不亦宜乎。
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用脑读历史,用心讲故事,欢迎关注【讲古场】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西楚霸王可并不小!这个问题后文将详细叙述。
想弄清楚项羽称霸不称帝的原因,我们需要去分析一下项羽的三观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这需要先从社会大背景开始说起。
一、秦国的政策,项羽必须反对战国中后期,秦国一家独大。有识之士都看得很清楚,江山一统乃是天下大势,而最有可能一统河山的国家就是秦国。可是,六国的王公贵族可不这么看。他们共同的敌人就是秦国,最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六国王公贵族的后裔自然对秦怀有深仇大恨,他们认为暴秦无道,灭亡他国,倒行逆施。所以,在这些人的观念里,秦国创建的制度一定是错误的,因此帝制、郡县制就都是最荒谬、最错误的制度。而秦国推翻的封建制自然就是这些人日思夜想,立志要恢复的理想制度。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世代为将,楚国贵族出身。况且,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极深,秦国拿楚怀王当猴耍,使得怀王客死秦地。因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仇信念深入楚国贵族之心。项羽也不例外,因此,项羽必然会坚决反对由秦始皇创立的帝制。
二、从春秋时期开始,霸业乃是诸侯事业的顶峰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国际秩序是这样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尽管此时的周王室名存实亡,但仍然是名义上诸侯的天子。因此,各个诸侯国的最高荣誉就是霸主,也就是成为诸侯之长。项羽反对秦始皇的帝制,那就得恢复封建制,而此时名义上,项羽还有一个领导,就是当初项梁立的楚怀王(上文提到的楚怀王的孙子,也叫楚怀王),名叫熊心。
既然项羽有领导,那么按照分封制,他就是一方诸侯。而诸侯的最高荣誉就是霸主,因此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其他诸侯国最多的也就封三个郡。而西楚国拥有九个郡,所以项羽的西楚国的实力明显强于其他诸侯国的。因此,无论是从名义上、地盘上还是实力上,这西楚霸王都不小。
三、霸业并不是项羽的终点项羽分封诸侯之后,给楚怀王改了个称呼,叫做义帝。首先,项羽采纳分封制,却让楚怀王称帝,可见此时项羽已经起了杀心,因此给怀王一个不符合制度的称呼。其次,虽然称怀王为帝,却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义帝。什么叫义帝,对比一下。义父,就是说不是父亲,称你为父亲。那么义帝就是说,你不是皇帝,称你为皇帝而已。既然义帝既不符合分封制度,也不是真正的皇帝,那还留着干什么?于是项羽派人杀死了义帝。
此时的形式如何?这个天下已经恢复了秦始皇灭六国之前的秩序,可是只有诸侯,没有天子。那么谁应该当天子呢?自然是最有实力、最有功劳的项羽了。我想,这就是项羽为自己设计的政治路线。先称霸,后杀义帝,继而成为天子,做天下共主,开创周武王那样的丰功伟绩。不然,项羽是没有理由杀义帝的。只可惜,项羽设计的这个计划还没有完成,就有很多人因为对项羽分封的不满而起兵叛楚。此时的项羽只好四处评判,自作天子的计划也就不得已而被永久搁置了。之后,项羽就再没机会去实施这一计划了。
亲若关注我,我必不负亲!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我是六菠萝,闽南小生一枚。
以“正义”为己任的项羽为何要去行“不义之事”?
以八千子弟为主干的江东项家,怀着对秦灭荆楚的仇恨,发动了比陈胜规模更大、更有组织的反秦起义军。
项羽利用自己是项燕后人,担任了六国起义军首领,并推举所谓的楚怀王孙子心为楚王,才吸引了包括燕王臧荼、齐王角等人的簇拥。
那么,等刘邦入汉中、项羽杀秦王子婴后,项羽其实他的反秦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此时他只能大分诸侯,而自己担任联盟首领,尽管自己事实上是“天下共主”,即使他默认甚至参与了杀死楚怀王的举动,他始终不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己称帝。否则,必将失去合法性,必将再一次导致天下大乱。
也就是说,项羽有心无胆,只能像后世曹操一样,做一个“魏王”。
才疏学浅,烦请指摘!
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古楼藏书,残卷论史!大家好!
项羽之所以不称帝,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代表了旧贵族复辟势力,他的骨子里就是贵族血统,而旧贵族向往的是旧式的分封制!
项羽起兵灭秦,说白了并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恢复楚国的社稷,恢复旧贵族的统治!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使得诸侯不复存在,天下施行郡县制,这是开天辟地的创举。但是在六国旧贵族的眼里,秦灭了六国的社稷,是暴政!
因此,项羽起兵并不是打着替天行道之类的忽悠老百姓的旗号,项羽自始至终都是灭秦报仇!
当定陶之战章邯杀项梁之后,项羽的目标更明确,找秦军决战,灭秦复仇!
楚怀王关中之约的时候,项羽不去争关中王,而是要与秦军主力决战,可见一斑!
当巨鹿之战埋葬了秦帝国之后,项羽依然与秦军纠缠,结果给刘邦集团争取了时间!刘邦集团先入关中,结果项羽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然而这并不影响众诸侯对项羽的恐惧。项羽分封诸侯,自封西楚霸王,满足了历代楚王争霸中原的梦想!俨然成为了诸侯霸主,像一个家庭里的兄长一样!
项羽灭秦报仇的梦想实现了,同时也实现了历代楚国争霸中原的梦想,此时就该衣锦还乡了,不是吗?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多么幼稚的项羽?实际上这是春秋战国所有诸侯的梦想,作为旧贵族的项羽,有此追求,我们能嘲笑他吗?
完全意淫了一把的项羽,却不知道,他的分封埋下了太大的隐患,天下只是短暂的和平,各自回归封地,天下重回战乱!
此时的老百姓才深刻的认识到,统一是多么的珍贵,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与始皇帝时期百姓的想法相比,此时的百姓们对于统一的认识,已经清醒了很多!他们渴望和平,他们终于认识到分封制才是战乱的罪魁祸首,统一天下止兵戈,才是大家追求的!
因此,仅仅争霸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必须走统一的帝制,才是治乱的根本!因此,项羽最终还是败了,败的很悲情!
总结:个人认为,项羽起兵的目的就是简单的复仇,推翻旧贵族眼中所谓的暴政,重回分封制的天下,并且成为中原霸主,满足历代楚王争霸中原的梦想,同时这也是分封制时代,作为诸侯的共同梦想以及荣耀!而在众诸侯的眼中,统一天下的帝制就是暴政,只有分封制,大家共同管理天下,才是王道政治,才是国家最理想的状态!
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这个时期定格在秦朝灭亡之前最后一场大战巨鹿之战,项羽杀掉楚军统帅宋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击败秦朝最后的40万大军,秦国再无翻身可能。
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称帝?他估计也想过,但是发现这个实现起来太困难了,才跑去做了个西楚霸王。
项羽不敢称帝,是有原因的。虽然项羽号称40万大军,实际上都不是自己的兵马。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再次重现众多诸侯国割据的状态。这些人是凑起来的,他们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推翻秦朝,你让他们干别的,那得考虑考虑再说。
秦朝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出现了数不清的大小势力举起了义旗,你起义得找个信服的口号让大家拥护你啊,所有人都很一致的选择恢复自己的诸侯国。
秦国灭六国后到秦国灭亡,一共才14年的时间,各诸侯国原有的势力并没有完全臣服于这个帝国。趁着起义,一下子出来了几十个诸侯国,比战国时还要多。总的来说,大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条心,只是因为秦朝太强大,逼着大家赶紧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盟军。后来项羽大败秦军后,做了盟主。等秦朝一灭亡,大家又会打起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怎么可能看着你统一天下。
项羽自身的实力很强,但是在当时兵马并不多。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也就几万人。能打胜仗完全是这只军队勇猛善战,出其不意。但是靠这点人控制天下,有点痴人说梦了。
说会鸿门宴这里,说实话刘邦的确是个投机取巧的人,因为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协议,项羽带着大家玩命打仗的时候,刘邦偷偷地绕道,并且骗开了咸阳城的大门。反正又没说非得打进来,能进来不就得了。
刘邦进咸阳后,自己的军队和降兵加起来也就10万人,项羽不乐意要进入咸阳,打是打不过的,那就只好调解了。大家一起摆了一场鸿门宴,刘邦让出咸阳。其实大家都是来看热闹的,刘邦的做法让大家都很愤怒,可是并没有违背协议,只好让项羽挑头把他赶走,最好消灭它,最后分地盘还能少一个人。
本来项羽应该是想先站稳脚跟,然后发展自己,逐个击破,就是没想到刘邦做得比自己还快。进入咸阳后,大家都开始封王,项羽封自己西楚霸王,弄了最富庶的一块地盘。刘邦被丢进了当年秦国的老地盘,从这看来,项羽并没有认识到秦国崛起的重要优势,就是谁都打不进去。
后期,刘邦项羽楚汉争霸,这些诸侯国的面目都暴露出来,一会投靠汉王,一会投靠楚王,最终项羽在垓下被刘邦联合周边诸侯国围起来,兵败自刎
开始不称帝是无奈之举,实力不够。后面实力充足了,又碰到刘邦出来抢地盘。离帝位越来越远。
。
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而是去当小小的西楚霸王?
嗯?称帝不是项羽的政治目标啊,项羽的目的是恢复六国统治,推翻秦朝大一统,他最多做一个霸主,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西楚帝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