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这个来源于中国的战国秦国。当时商鞅变法,把军功定为20级,每升一级都需要相应的人头数量来记功。在最初的几级,一般是一个敌人的人头一级。这样,敌人的人头就和军功的等级挂上钩了。故此被称为首级。
如果获得的首级数目抵不上自己的损失的人数,带兵的将领也会受到处罚。因此,为了出人头地,秦军打起仗来不要命。甚至连盔甲都不穿,怕跑慢了得不到功劳。
这种记功方式也一直流传了下来。还流传到周边包括日本朝鲜这些国家。
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简单回答一下这一问题。
首级,在中国古代是指被斩下的人头。《后汉书.朱祐传》中有: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大意为“要以攻克平定城池为目的,不要以斩获敌人多少头颅来计算(胜负或功劳)”。这也说明,在中国古代斩获敌人的多少头颅,是衡量战争以及战役、战斗胜负的重要标准。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了商鞅实行变法,其中军功爵制是主要内容之一,即前八级的升晋级,是以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并把头颅(首)斩下提回来就可以升一级。杀一敌并把他的头颅斩下提回来,就可以晋升一级,所以“首”也就被称为“首级”了。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在实行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军队士气高涨,军人在战场上在拼杀中,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杀的对手心惊胆寒,皆称秦国军队为虎狼之师。这与将敌人的头颅即首级,作为战斗的胜利、立功晋级的标准分不开的,这也说明了古人为什么对首级的重视。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有:“我国寸土寸金,就使汝主首级来换,也是不允”。其重要象征意义可见一斑。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首级作为战争及战役的胜负和立功晋级象征意义也逐渐消亡。但在现代的战争中,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战役及战斗主要效果,也是从斩获敌人首级演变而来的。这也说明杀死敌人仍很重要,只不过是方式方法要文明一点罢了。
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最早耒自战国秦国的"秦法",士兵与敌交战,杀敌以栽人头论赏,且交人头进爵。但最早记载"首级"之词是在"后汉书.朱祐传"中语: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故以后均将人头名为首级了。古人俗称首级耒源有二,一是秦早期功爵为八级,以先提头者先进级为首,故称首级。二是头是人分七级之首部,身首异处方定死,且不能还魂,故灭敌与刑法都以砍头定论亡尸。总之,最早施于秦,而长定于汉。
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首级,就是项上人头,头颅,脑袋的简称。各个时代地区称呼不一样。
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谢谢邀请。
应该就是商鞅变法吧,所以秦兵很厉害。
以在战场上砍下头颅计算,前八级的就是在战场上把敌人头颅(头颅也就是一身的首部)提回来,就升一级。
这种按军功升级的办法可以让百姓甚至奴隶都可以取得翻身的机会,到一定爵位,还可以取得一小块良田,成为地主,同时还可免除赋税,还有机会升官。就像秦国名将白起,应该就是白手起家的代表。
人的头颅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被称为首级呢?
首级的由来是简单来说是因为商鞅变法确定了一套以取敌人头颅(首)数目作为评定爵位基础的制度,杀一个敌人,把头颅(首)提回来就升一级,后来把首和级合起来用就成了首级。
下面来具体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古代将士征战沙场,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就是为了封候拜将。但在战场上,最能表明自己功绩的方式之一,就是割取敌人身体某一部位,便于战后清点战绩,论功行赏。先秦时期,曾经是割取敌人左耳来计数报功。当然斩首也不是商鞅首创,在商鞅入秦之前,秦人已经开始用首记战功,不过商鞅变法名气太大,自然传播最为广泛。
据《商君书》记述,军爵制度共分二十级,前八级是斩一颗人头,就升一级。不过当时应该还没有将首跟级连用,更多说的是首。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在《汉书•卫青传》中,出现了首级连用的字样,有 “斩三千七百级”字样。
秦军每次战斗结束后次日清晨,士兵们一起来到营地前,把自己昨天歼灭的敌军首级一溜排开摆在操场上。《商君书》中称之为暴首或者验首。并且要把这些敌人首级公开示众三天并加以核实,甚至将首级的特点都要记录在册。核实无误后,再按照功劳进行奖赏。
只是有些不解的是,如《左传》中所说,有时一个人能带回一百多只耳朵作为战利品,这首级一个人最多能摘得几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