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这个四大名著是所谓的权威定的,既然这么定,也有大家认可,那么就说明有合理性。
《水浒传》是讲造反的书,有一定的因素在里面。当然书也得也不错,有金圣叹这样的叛逆分子鼓吹,说是才子书,有了名气。加上和老百姓接地气,有一定基础,算得上名著。
《三国演义》是被清朝军队将领当做兵书看的,这本书里面含有很多实在的战例。里面可以学到很多的谋略。但这本书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在里面。象关羽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忠义的精神。上下看法一致,可算是名著。
《西游记》说起来有点拗口,很多东西比如佛家和道家的东西现在已经难懂了。可是这本书博大精深,隐含着很深的道理。能够看懂这本书绝对是高人。这书是本集大成者,算四大名著之一也当之无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这本书既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又是中国的世事行为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包罗万象,文辞优美,作为名著当之无愧。
其实中国的古代书籍很多,我感觉《儒林外史》,《金瓶梅》,《三言两拍》等的水平也差不多。这个就见仁见智,各有所好了。
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经过历史长河的检验,多少代中国人民的阅读,才成为四大名著。
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谢邀。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是从明代的四大奇书演变而来,最初是由王世贞提出的。
王世贞这个人非常有名,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最早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不过当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本书,而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这四本书。
不久另一个人提出了不同意见,那就是冯梦龙。这个冯梦龙也不是一般人,也是个著名的文学家,三言两拍中的三言(也就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就是他的作品。冯梦龙觉得王世贞提出的四本书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不能相提并论,他另外提出四本书,分别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我们可以看出来,冯梦龙提出的四大奇书已经跟我们现在的四大名著基本一致了,唯一的不同就是缺少红楼梦,多了个金瓶梅。这主要是因为红楼梦是清朝才有,当时还没写出来呢。论起年龄,红楼梦是这四本书中最年轻的。
相对于王世贞的四大奇书,冯梦龙版的流传度和被接受的程度更高。一方面是因为冯梦龙说的四本书都是同一类型的,也就是长篇通俗小说。而且相对于晦涩的文学书籍,通俗小说更受普通大众的喜爱,也更容易传播。
所以冯梦龙在提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大奇书的说法后,很快就被大众接受并承认,四大奇书这个说法也流传开了。
不过金瓶梅这本书我们大家都知道,里面有大量的不可描述的内容,到了清朝以后被列为了禁书。官府禁止印刷,也禁止民间传阅,所以慢慢的看过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后来红楼梦问世,凭借着优秀的文笔,丰富的内涵,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虽然后来也被小范围列为了禁书,但是人们却自发的传播手抄本,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火了起来,成为了当时最出名的长篇小说,是不折不扣的奇书。
于是人们再提到四大奇书的时候,慢慢的就把金瓶梅排除了出去,取而代之的就成了红楼梦。不过当时还是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的,这个说法是建国后才有的。
到了现代以后,因为这四本书还是很受欢迎,出版商在印刷的时候就喜欢把它们放到一起,作为一个系列一起发行。因为这些书都是名著,所以慢慢的就有了四大名著的说法。
所以说,四大名著其实是在明代四大奇书的基础上,民间慢慢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说法。
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四大名著其实只有三本是名副其实的,《红楼梦》不应该列入其中。
最初通俗小说中的四大奇书是明代冯梦龙提出来的,肯定没有清代的《红楼梦》,但其他三本已经在其中了,另一本是《金瓶梅》。
以前的结构有问题,必须剔除一本四本奇书中,《水浒传》和《金瓶梅》故事有重合,虽然换了主人公,两者的思想其实是有冲突的。一同并列为四大奇书并不和谐。
所以,四大奇书既然是要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就要剔除《水浒传》和《金瓶梅》其中的一本。因为同样的故事很容易分出高下。
从质量看,不论是情节趣味性还是故事整体背景,在民间的流行程度,《水浒传》都是优于《金瓶梅》的。
不论政府还是民间,相比之下,更喜欢有“忠义”成分的“水浒”英雄,不喜欢暴发户黑暗面的代表西门庆。
《三国》、《水浒》、《西游》都是有着极好的民间基础这三本书其实没有明确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其实最多只是这些故事的整合者。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些故事的雏形存在,零星的故事片段也常见于剧场演绎之中,是百姓耳熟能详的传奇。
之所以历年演绎不断,正是由于民众对这些故事的喜爱。所以,这三本书成为四大名著之三,实至名归。
《红楼梦》补了《金瓶梅》的位置,其实是吃了亏的。《红楼梦》不论从作品质量上还是文学地位上,都要超过其他三本,两者不在同一层次。
从文学手法上,《红楼梦》中的伏笔设置是其他三本书所没有的系统运用,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成就了《红楼梦》古典小说文学价值第一的位置。
除此之外,《红楼梦》还是第一本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所有故事都由曹雪芹独立构建,不像其他三部借鉴历史传奇。这象征着小说的地位有所提高,逐渐由被正统文坛不耻向被文坛接受转化。
所以,不论从质量还是从象征意义上来看,不论从流行程度还是民众基础,四大名著都是同类白话小说中的极佳者,选出这四部来代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是合理的。
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价值传承,精神内涵在人们心目中认可较深,并获得一致认同。四部作品皆有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作为衬托,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其存在的不菲价值。
施耐庵《水浒传》, 反应宋朝的一段历史,108条好汉是正义之士的化身,取材于农民起义,非常接地气的情节,讲述民不聊生,政治溃败,农民沸沸扬扬揭竿而起,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农民起义在历朝历代,都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也具有代表性,推动历史发展。罗贯中《三国演义》,东汉末年至西晋初,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关羽,项羽,刘备,袁绍,曹操,周瑜,孙权;十大著名历史战役:“北方统一战、江东统一战、西川统一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潼关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这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煮酒论英雄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是一部非常富有智慧和军事战略的著作,值得借鉴运用到生活中。吴承恩《西游记》,一部不朽的神话著作,翻拍成多个版本的电视剧,深受孩子喜爱,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遭遇诱惑,困难,最终得道取经。很励志的一部著作,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的奋斗过程。曹雪芹《红楼梦》,以清代王府生活为背景,讲述红楼一梦,又称“假语村”,围绕“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红楼梦可谓是一本诗词宝典,真正讲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谙智慧和人性,人生处处皆学问。四大名著的作品格局,长篇大论,语言艺术,时代背景,足以脱颖而出,也是后代读者参考的价值。
你觉得为什么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因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的四种心理原型
《水浒传》————市井生活中的江湖法则:处江湖之远
《三国演义》————历史潮流中的帝王将相梦:居庙堂之高
《西游记》————求仙问道的隐士生活:探究天人之道
《红楼梦》————集大成者。
不相信,请听我细说。
《水浒传》————市井生活中的江湖法则:处江湖之远
《水浒传》这本书的寓意很深,但是单讲寓意,很多人厌倦,我们从笔法讲起,有一个好的缘起,才能揭示文章的主旨。
这是金圣叹的评点水浒传
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后来人不知,却是《水浒》上加“忠义”字,遂并比于史 记发愤著书一例,正是使不得。 《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 《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 或问:施耐庵寻题目写出自家锦心绣口,题目尽有,何苦定要写此一事? 答曰: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中间便结撰得来。 题目是作书第一件事。只要题目好,便书也作得好。 或问:题目如《西游》、《三国》,如何?答曰:这个都不好。《三国》人物事本说话太多了,笔下拖不动,踅不转,分明如官府传话奴才,只是把小人声口替得这句出来,其实何曾自敢添减一字。《西游》又太无脚地了,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处处可住。 《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水浒传用的是史笔,描绘出来的江湖中零零总总的人情人事,写的都是上至宰执皇上,下至绿林好汉的面孔,无所不包,但是落脚处还是宋江为首的108个梁山好汉。
写他们的的恶,写得栩栩如生,“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吴组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水浒传的作者除了厌恶宋江,对于世间的善恶好坏都如同明镜一般,只是客观对待,客观陈述,写人物写得三十六个天罡并不多笔,个个都精彩纷呈。
随便列举一二。
宋江——伪善和腹黑
卢俊义——从地方豪强到被骗的妻离子散后的绝路,开始写他的意气风发,后写他的麻木。
吴用————狗头军师,机关算尽终究无用。
公孙胜————晁盖派系核心之一,后来被边缘化。
关胜————被赚上山的叛将
林冲——————林冲就是常说的一辈子都想做好人,做不成的那种人。
秦明——————被杀了全家还能和水浒人称兄道弟。
花荣————宋江嫡系 在射杀晁盖上有嫌疑
柴进——————从清闲权贵沦为草寇
鲁智深————六龙山派系
武松——————二龙山派系、忠孝仁义本来俱全的武松,结果被世道逼成了梁山好汉,最后皈依佛门。
李逵————李逵是天生的杀心,工具型人物。
燕青——————多面手,巧将。卢俊义派系
晁盖系、宋江系、二龙山系、叛将系、还有一些小系比如少华山系零零总总,不一而论,作者没有偏心,全用史笔。把这帮人的内心的阴暗和杀心一一写出,但也写了真正的好汉比如武松、鲁智深和林冲。写他们想做一个好人而不得。
写的都是江湖市井人情和纷争,足够的接地气。《三国演义》————历史潮流中的帝王将相梦:居庙堂之高三国这本书读的人很多,从季汉视角,全书从关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顶点,可以说是全书的最高峰,在这之前英雄的黎明。而从水淹七军开始,就是英雄的末日了。
接着是什么?
是关羽被江东出卖,最后败走麦城而身死。夷陵之战刘备耗尽了最后在荆州的地盘,郁郁而终。诸葛丞相六出祁山,虽是天生大才,终究是无力回天。最后《三国》的日子里,是什么?
是无尽的阴谋和诡计,是卑鄙者的狂欢日,三国终归司马懿父子这样的卑鄙无耻到极点的人物身上。
我当初第一次读的时候看到关羽被砍头,送给曹操时,关羽对曹操说了一句:君侯,别来无恙时,我就知道这是英雄末日的开始,怎能不让人伤感?后面都差点看不下去。
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就是对儒家士大夫的评价标准。
仁————仁的本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颗以人为本的心,这是指谁?书中的刘备。
义————义的本意是宜、适宜,这是指谁?曹昂和曹操的父子之义,刘关张之间的情义。
礼————礼的本意是礼法和礼仪礼貌,懂得规矩,这是指谁?赵云,赵云追随刘备多年,从来没有怨言,尽忠职守。
智————智慧通达,惟有诸葛孔明
信————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千里走单骑的关羽
西游这本书,不读《性命圭旨》就是盲人摸象,这本书的本意就是修心养性。
不信,我随便排排西游的目录。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雠报本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丹砂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懃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迷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主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体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俯仰可得的“心猿”“意马”是什么?
心猿的本意是指人的心像猿猴一样不停地翻转跳跃,意马是指人的意识、念头如同马一样易放难收。
心猿在书中明确写的是孙悟空(金公),意马是白龙马。唐僧是神主,八戒是木母,沙悟净是黄婆。唐僧是三藏。其实就是将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之法。
· 红楼梦初看是才子佳人书,细看才知道其中底细。
· 比如说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
· 仔细拆开一看,是金和明。
- ·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 非生其地就是死地,写的是林黛玉在林中上吊,薛宝钗在雪里被埋。
正面看是红粉佳人,反面看是红粉骷髅。这就是风月宝鉴的由来。
前面越是花好月圆,后面越是惨烈。
有人不相信,我随便举一例。
-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首曲子来自红楼梦,你读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三春勘破——衰败。
韶华打灭——衰败。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曾经繁花似锦,如今衰败。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白杨树里,青枫林下,人呜咽,鬼吟哦。衰草遮坟墓,生关死劫谁能躲。
这明显是写坟墓到处都是,人如鬼般凄凄惨惨。生不如死。
这首曲子更像是写守墓人的写照。
你猜猜什么样子能到这个地步?
答案就是末日。
太虚幻境,太虚就是至虚。什么地方至虚?唯有至阴之地,何为至阴之地?大家猜猜?
太虚幻境写明了就是在北邙山,北邙山是什么地方?
是帝王将相的坟墓所葬之地。
红楼梦就是朱楼梦,这是书中点的。
金陵十二钗,合一个金陵王字,钗拆开是金叉。
这些名字整合起来就是,
这是一段金明之间帝王将相的故事,正面是虚写,背后是实写。十二曲子都是写的十二位帝王将相。
所以你再看此书,就觉得很幻灭。
红楼梦的作者写这本书就是先写一个很美好的梦,然后一点点的毁灭他。
很多人说作者为什么这么恶毒?
不是的。
作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明清之间的故事写下来,警醒世人。
所以四大名著,从《水浒传》的江湖和《三国演义》的庙堂起,经过《西游》的修炼,终于回归到《红楼梦》的幻灭。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死成毁的四个阶段。
读完这四本书,就看到中国人的四种阶段和四种原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