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面临杀头时用言语自救的战神有谁?
要说是战神,那就是韩信了。
《史记》中记载,韩信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当了个管仓库的小官,叫连敖。后来犯法当斩。
在刑场上,前面的十三个人都人头落地,临到了韩信。韩信大喊一声,汉王不想得到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喊声惊动了监斩的滕公,也就是夏侯婴。他看韩信气度不凡,就赦免了他。经过交谈,滕公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就向刘邦推荐。刘邦让韩信当了治粟都尉。
韩信在刑场自救也成了传奇。
历史上面临杀头时用言语自救的战神有谁?
历史上可以被称为战神的将领并不多,有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能让战神面临杀头之祸,有些时候是战神在未成长起来的时候,有些是面临特殊的背景下才用言语挽救自己于杀头之祸之中。
我觉得王翦、韩信、李靖这些战神在面临杀头之祸时用言语进行了自救,而且非常成功。
一、王翦如何言语自救?王翦是即白起之后秦国又一名战神,王翦父子是秦始皇平定六国的最大的功臣,名将李牧就是王翦用反间计杀死,王翦父子可谓功高震主,但是王翦却得以善终。
王翦在出兵攻打楚国时一定要60万兵马,缺一个兵都不行,秦始皇也只好给他凑齐了。在离别之际的朝堂上,王翦向秦始皇要起了田园池塘等,战功未立就要为子孙的将来打算,秦始皇答应了他。出兵途中,王翦连续五次向秦始皇索要封赏,连手下都忍不住担心起来。(王翦出兵伐楚,开口向秦始皇要田产庭院,避免以后的杀头之祸)
其实王翦带兵60万攻打楚国,面临的就是一个死局。战败他可能被灭族,战胜功高震主,面临的下场也可能是死,白起的例子就摆在前面,王翦也是心有余悸。
王翦的解释是为了打消秦王的顾虑,真实的原因是怕秦王秋后算账,灭了王翦家族,索要田产、田园池塘表示自己没有二心,一切都是为了秦国。
王翦攻灭燕国国都后,立即上表秦始皇请求辞职,急流勇退。秦始皇很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辞职请求,再度出山消灭楚国后立即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王翦的很多做法被后世的很多名将所效仿,以求得善终。
二、韩信如何言语自救?韩信家贫,最早的时候追随项羽担任执戟郎这样的卫士小官员,算是跟在项羽身边了。他向项羽提供了很多建议,但无一被项羽所采纳。项羽本来就擅长战争,心想韩信这是班门弄斧,根本不理他。韩信觉得自己在韩信这里受不到重用,就投奔了刘邦的汉军,进入蜀地。
韩信进入刘邦阵营后也没有得到重用,只担任了一个负责管理后勤的小官——连敖。一日,韩信这一小队14人因为违法,按照连坐都要被处死,前面杀了13个人了,轮到了韩信。韩信看到了监斩官夏侯婴,于是大呼: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一个人才,就放了他。与之交谈,向刘邦进言举荐韩信,做了治粟都尉这样一个中级军官,还是负责后勤粮草的官员。(韩信和萧何剧照)
不过这个官职已经接触到了萧何这一层级,通过交谈,萧何认识到韩信确实是大将人选。韩信被萧何举荐了几次,刘邦都不以为意。韩信觉得才能不能发挥就逃跑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大力举荐韩信,刘邦了解了韩信的治军才能,并任命他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开挂了。
三、李靖如何言语自救?李靖这个人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满腹经纶、治军有道,官职虽小但在隋朝官场名气很大。
隋炀帝末年,李靖在李渊帐下做官,共同抵御突厥的进攻。隋末混乱,李渊偷偷招兵买马,准备造反,李靖知道消息后,立马伪装成囚犯逃亡长安,准备给朝廷送信。
无奈计划不如变化快,617年,李渊集齐20万兵马攻下了长安,李靖被俘。李渊对待这个叛逃间谍心里很不顺,要斩了李靖,临刑时,他学习了韩信的招数,大喊: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套路是一样一样的,李渊欣赏他,就赦免了他。李世民也赞赏他,将他收入帐下,成为自己私人幕府中的一员。(李靖剧照)
李渊、李世民时期的对外战争中,李靖居功至伟,在击败吐谷浑后,学习王翦的套路,立马隐退,不在理朝政和军队,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上面临杀头时用言语自救的战神有谁?
不是很清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