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说他们是卖草鞋出身就有点贬低人的意思了。不过也可能有励志的成分在里面,说明他们家道贫寒,自强不息。在历史上并没有他们卖草鞋的记载,他们卖草鞋的记载见诸野史,不足为据。
刘秀和刘备都属于没落贵族的家庭。虽然家道败落,但家风犹存。两者都曾经进过学,都有一定的野心。不过刘备的野心大,要当皇帝。而刘秀刚开始只是想当个执金吾,娶阴丽华。后来随着局势的变迁,一步步登上了皇位。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改变命运的思想和能力。
两者出身差不多,但命运不同,这不影响他们的形象。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去奋斗的人。功业成就的大小,只是和自己的才能高低,以及对手的强弱有关。这个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刘秀和刘备其实有挺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头顶“汉室宗室”之名,他们都于王朝末年起事,他们创业初期都是一穷二白,他们最后都成为了皇帝……
不过要说卖草鞋,刘备没得说,刘秀就不至于了。刘秀祖上是长沙定王刘发,一般来说,汉室制度中,不能继承爵位的子嗣,爵位是在递减的。
传到刘秀父亲刘钦这一辈,就只能是县令这样的小官了,刘钦很早就去世了,随着他的死亡,刘秀兄弟彻底成为了平民。
这时候的刘秀年纪还比较小,无法独立生活,如果没人管的话,他卖草鞋倒还真有可能。不过他比较幸运,被叔父刘良接过去抚养。
而刘良本人也做过县令,略有家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刘秀兄弟安安稳稳长到了成年,然后投身战场。
他没有过那种特别落魄的人生经历。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本人的真实身份一直都存在争议,有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说他是冒充宗室,也有人说他确实是汉室子孙,但不一定是刘胜的后人。
不论如何,他跟刘秀一样,没有机会继承任何爵位了,而且,到了刘备父亲刘弘这一代时,就已经是平民。
刘备的生活条件绝对要比刘秀艰苦的多,他又没有什么亲戚能够依靠,就这样,少年刘备与母亲一起,织席贩履为业。
直到后来,这份事业也成为刘备赖以生存的资本。
关于刘秀、刘备的评价。他们俩皆为雄主,能力之强毋庸置疑。可能有人会看不起刘备,觉得他这人常碰运气,然而你看看他的对手就知道了,刘备能在孙权、曹操等人之间虎口夺食,占据一方天地,这又岂是光凭运气能够做得到的?
真的要拿来比较的话,刘备应该还是要胜于刘秀一筹。
创业初期,刘备条件不如刘秀;创业中后期,刘备对手强于刘秀。
而且,刘备对于自己集团的掌控力是刘秀所不能比的,我们常说刘秀仁慈,没有对云台二十八将下手,其实这是刘秀做不到,而不一定是他不想去做。
刘秀对于门阀的妥协,直接酿成了东汉王朝宦官与外戚争权的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而刘备,就算他死了,他的臣子们仍然忠心耿耿辅助幼主,没有人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蜀汉是没能传下去,但其凝聚力要比东汉强多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俩都算是乱世之雄,能够以一己之力建立偌大基业,也算是不枉其生了。
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刘秀与刘备都不是卖草鞋出身。相反他俩都还是皇族后裔,虽然说两人出生时间相差160多年,但还是本家人,祖先都是汉景帝刘启,只不过家族分支不同。为了把他俩的出身扯清楚,我们还是先从刘秀说起 。
刘秀,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祖,因推恩令的实施,而从列候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个济阳县令,但你确不能小瞧这个县太爷。西汉时期全国政区划分,按郡县二级划分。到了西汉末年,全国共有103个郡国,1587个县(含侯国、邑、道)。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所以说到了刘秀出生时,家里虽然不是什么王侯显贵,但也算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
虽说刘秀九岁时丧父,家道中落,但他有个好叔叔刘良,将他们全家接到南阳郡蔡阳县抚养,此时的刘良也算是个牛人,正担任着蔡阳县令,而且对刘秀全家特好,视刘秀为己出。全家依然保持着当时官僚价层的生活水准,和卖草鞋出身根本沾不上边。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刘备。
看三国的朋友都记得,刘备出入官场时的自我介绍:“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皇帝玄子孙刘备是也。”,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要和刘秀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刘备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全国政区划分,改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两人又相差了160多年,这么多年过去,刘家汉景帝的子孙,不知又枝生出多少旁支,繁洐出多少子孙后代。虽然说刘家世代为官,到了刘备爷爷刘雄,还被举为孝廉,担任过东郡范县县令。此一时,彼一时,无论是刘备家的皇族血统,还是官位层级和刘秀家相比,还是逊色不小。
《三国演义》中写道,“先主少孤,与母织席贩履为业”,由此给后人留下了刘备少年时凄苦悲凉的生活场景,其实不然。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这件事情上充分说明刘家还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不然的话怎么拜当时的名士卢植为师?昂贵的学费如何交得起?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人家母子织席贩履,只不过是农闲时搞搞副业,补贴一下家用罢了。刘秀年青时,不也时常种地吗?所以说,说刘备是卖草鞋出身,很不准确,人家刘备刘皇叔再怎么说也只能算个破落贵族出身,准官二代。
刘秀和刘备虽然一个是西汉末年生人,一个是东汉末年出生,两人相距160多年之久,但都是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是后人大书特书的先贤名君。
下面我就选取二段毛泽东主席对刘秀和刘备两人的评价,作为我本次问答的结束语。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汉光武帝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首先,刘备是卖草鞋的,刘秀不是,刘秀是农民。
不过刘秀和刘备应该是一家子,而且刘备确实有刘秀的基因继承,善于屌丝逆袭。
刘秀是皇族后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由于汉代实行“推恩令”,爵位依次递减,到了刘秀的父亲,已经是个基层公务员了,刘秀自然是庶民,在家勤于农事。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公元22年,刘秀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事之秋”的旗号,舂陵起兵。刘秀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如同开挂一般,仅用三年就光复祖业.。公元25年,“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登基称帝,国号依旧是“汉”。
刘备也是皇族后裔,他本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论辈分,他是汉献帝刘协的叔叔,因此人称“刘皇叔”。他和刘秀一样,家里到了他这就没落了,靠卖草鞋为生。后来黄巾起义,刘备镇压起义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当时天下大乱,董卓趁机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刘备也去了,这是他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第一步。可是刘备就没有他的祖先刘秀幸运了,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后,刘备毅然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可惜到他这辈,大汉气数已尽,再也无力回天,最后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刘秀是中兴大汉朝的光武帝。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对于卖草鞋这个事儿,刘秀是种田种的很好的农民,卖草鞋是没干过的,刘备曾经是干过的。对于他们的评价,我是从三点看的:
①开国之君
②用人之能
③军事才能
开国之君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听这话感觉很实在。
刘秀在古代王朝的开国之君中,名声是最好的一个。有点起了很大作用,那就是他得天下后,不杀功臣。
刘备是三国时,蜀汉的开国之君。那时是士族门阀林立的时代。虽然是刘皇叔,可到刘备时家道己经中落。
所以还卖过草鞋,因此其身份刚开始不被士族门阀认可。经过几十年努力,最后能建立蜀汉,可见他的故事也是很励志的。
用人之能
在古代能奋斗成为一位开国之君,其大多都有会用人的本领。刘秀和刘备二人也是如此。
刘秀会用人,最后还建立了东汉王朝。可他的亮点还不在这里,而是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后。他对手下的大功臣,并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没有迫害这些功臣。这一点可以说,非常的难能可贵。
刘备也会用人,并且我们很多人,还知道些他的故事。他的亮点在于,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他曾三顾茅庐,请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出山。最后诸葛亮也辅佐他建立了蜀汉。
军事才能
刘秀在军事才能方面,可以说他也是个卓越的军事家。他曾以二万人,与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対战。最终还能取得胜利,可见其军事才能的高超。
刘备就不同了,刘备会用人,但军事方面就不如刘秀了。刘备曾数次与曹操作战,都被其打败,与孙吴也是如此。他打胜仗时,基本都是有这方面的人才辅佐。
综上所述刘秀没卖过草鞋,刘备曾经卖过草鞋。至于对他们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也都有用人之能。但在军事方面刘秀是卓越的军事家,而刘备军事才能则很一般。
刘秀、刘备都是卖草鞋出身的吗?如何评价二人?
“这两位都是没落皇族,起兵时无权无势”。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刘秀9岁丧父,被叔父抚养;刘秀勤于农事,曾至长安学习《尚书》,刘备则是15岁时拜师卢植。
刘秀父亲虽然早亡,但是刘秀的外公樊重是那时有名的大地主豪强及名门望族,他外公樊重可以在当地“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刘秀传奇开挂人生,起兵前还只是个没落皇族,文静内敛读读书种种地的小青年。和大哥起兵骑着牛去打仗,仅用3年就做上了皇帝。而刘备,起兵前编草鞋糊口,起兵早年颠沛流离,有亲密三兄弟,外加神助攻诸葛亮,直到60岁才在成都蜀汉称帝,仅做了3年就去世了。
王莾的新朝覆灭以后,刘秀分庭更始政权,并先后消灭赤眉、更始以及其他的割据地方势利,最后终得一统,恢复了昔日汉朝江山;而刘备在东汉末年一心想要兴复汉室,但终究也只做到称霸一方,并末实现其夙愿。其实仔细对比,刘备与刘秀在条件上有着很大差距,这是他们结果不同的症结所在。
成大事者运气是很大一个大要素。刘秀刚起兵时,就可以和绿林军结合,就这解决了最开始的兵源问题,并且娶到了真定王外甥女郭圣通,真定王可是当时一方大军阀,有人有马。而刘备却没有军队来投,直到很后面才侥幸借得荆州,来了个有借无还。刘秀有个可以让他少奋斗20年的老婆,刘备没有。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莽篡汉且不得人心,所以前来投奔的士兵、人才趋之若鹜。而曹操“挟天子”但没篡位,刘备要推翻曹操政权,号召力没刘秀的强。
刘氏兄弟起兵初期,刘秀骑牛打仗装备差,后加入绿林军解决了兵源。还有诸多名门望族的支持,这些都构成了“刘家军”忠实力量。发展到后期的云台二十八将还有许多军功赫赫的人才,可以说刘秀团队里各个都是人才。刘秀更看重志同道合的人,他手下的邓禹、寇恂、冯异等都是文武双全,像主子一样过于完美,反而被后人淡忘。当然,刘秀手下也有岑彭、吴汉等猛将。刘备用人更看重感情投资,他手下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武有关、张、赵、马、黄、魏延等。关张是他的结拜兄弟,赵云也亲如弟兄,诸葛亮更是他三顾茅庐请来。
刘秀是著名的美男子,形象佳谈吐不凡气质好,很多人跟他聊天后臣服于他。昆阳大战“召唤陨石”一战成名,能文能武,即使被打发到河北征地,靠着个人魅力又得士兵又得美女,实力大增。刘秀人品一直为人称道,天下平定之后,当初跟随自己征战的功臣们,他是一个都没有下手,他不担心自己的皇权会受到威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的能力足够强,而自己选定的继任者的能力同样很强,因此,他根本不担心功臣功高盖主的问题,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毕竟一个连起义都要确认天下确实大乱的人,做事自然是谨慎有谋的。而刘备最出名就是“以德服人,”可以说是老实巴交的老好人形象。而战功方面,可以说在遇到诸葛亮以前,不是战败逃跑就是投奔抱大腿的路上,自己老婆被抓做俘虏好几次,可以说战绩平平。
刘秀时期遇到的对手,无论是王莽王邑王寻,还是刘玄刘盆子,跟曹操孙权比起来差太多,人才不足,民心不向,管理混乱,安于一方还好,吃力争天下,就算做了天下也不会长久。
而刘备曹操孙权能形成三足鼎立,都因各自在自己领地深得民心,根深蒂固,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一鼓作气一统胜利。
那么,不考虑竞争对手、天下大势等因素,与刘秀相比,刘备到底差在哪里呢。
首先,刘备的战略眼光远弱于刘秀。刘秀自从其兄长被杀以后,无论是假装开心还是主动申请巡行河北,内心都是有一套完整的计划的。而刘备则直到遇到了诸葛亮之后才有完整的战略。这让刘备在前期积累时期缺乏规划,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更多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其次,刘备笼络人心的能力远弱于刘秀。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称一位非常仁德的君主,并且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忠臣跟随左右。然而,问题是刘备手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主动投奔过来的,像刘秀手下的邓禹,不远千里追随而来的。我们看到刘备的团队里面更多是自己过去的部下,以及征战过程中降伏的将领,而很少有远道而来的人。从这一点来看,刘备与刘秀还是差得多了一些。
第三,刘备在用人方面远弱于刘秀。刘秀被称为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一点输给刘秀其实并不算是丢人。更何况,如前一点所说,刘备聚拢能人的能力不足,自然用人也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其中,一个突出的案例就是二者对于后方守护的安排,刘秀对自己的河北非常重视,安排了两位云台二十八将靠前的将领共同镇守,互为支撑,而刘备对于最为重要的荆州却缺乏足够的安排,导致吕蒙趁虚而入。
第四,刘备情商比较低,刘秀情商比较高。例子如下:东吴杀死关羽,夺回荆州。这个时候虽然很不利于蜀汉,但是并不影响大局,只要韬光养晦,他日再图大业。可是刘备却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这样曹操就悠哉悠哉的观虎斗了。
结果被东吴怪咖陆逊想出妙着,火烧连营,大军惨败,刘备一病不起死在了白帝城,败就败了,气量还如此之小。而反观刘秀,别说是结拜兄弟,就是亲大哥刘縯被杀,都选择了默默忍受,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韬光养晦迅速壮大,这样才有了平定河北的机会,这样才建立了之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尽管如此,刘备也是东汉末年最优秀的刘氏代言人,如果有一个人能效仿光武,中兴大汉,那么只能是他。可惜的是,刘备不是刘秀。但刘备也有他的长处,相对于刘秀,他的抗压能力和持久的毅力、反击的决心都显得非常突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