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项羽亲自带兵伐齐会怎样呢?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方向理解,为什么项羽不去亲自伐齐,而是派龙且去呢?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据《史记》记载,项羽在后期大部分时间都在荥阳成皋前线和刘邦对峙。这个时候他也是在成皋前线与刘邦对峙。
不是项羽不想去伐齐,而是他离不开前线。刘邦兵精粮足,楚军完全是靠着项羽支撑着。一旦项羽离开,就打败仗。当然,派龙且去也有轻视韩信的心理因素在里面。
史书记载,彭越频繁的袭击项羽后方,项羽每一次离开前线去打彭越,前线就打败仗,丢失要地。最大的一次败仗是在龙且之败后。项羽去打彭越前,与大司马曹咎约好,让他坚守十五天,等自己回来。可项羽是打败了彭越,他的大司马曹咎却守了五六天,就受不了对方的辱骂出战了。结果打了个大败仗。
如果项羽去亲自伐齐也会和这一样。韩信打不过项羽,但韩信会拖着项羽不让他消灭自己。时间一久,就会给成皋荥阳方面创造可乘之机。项羽攻不下韩信,后方又保不住阵线,处境会更加危险。
那样,楚汉战争会更快的结束。从这一方面看,韩信在当齐王后是消极作战的,这也是他日后倒霉的原因之一。
如果当年项羽亲自带兵伐齐会怎样呢?
一样输,输得更惨。
项籍之败就在于战线多开,这边赢了那边输,到头来还是输。
到了汉灭齐之前的时间点,项籍对于未来实际上已经非常悲观了,对他而言,睥睨天下已经远去,能保一亩三分田就顶天了,实际上项籍已经做好了向南方寿春撤退的准备,彭城位于更东的位置,并不适合向南逃窜,一旦项籍离开荥阳前线,战线就会崩溃,到时候就算击败韩信,也只能在彭城作困兽之斗了,连想撤退都不可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