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入侵南唐,后主李煜遣使乞求停战,宋太祖说了两句话尽显帝王霸气,怎么回事?
我在有哪些奇皅的战争借口那道题里面有这题的答案。
赵匡胤说,“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宋朝入侵南唐,后主李煜遣使乞求停战,宋太祖说了两句话尽显帝王霸气,怎么回事?
这是五代十国末期新兴的北宋王朝进攻南唐时,面对南唐派来的乞求停战的使者徐铉,宋太祖赵匡胤说出的惊世之语。也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直截了当的把政治的本来面目保留无疑,也无情的揭示了实力为王,弱国无外交的实质,所谓的王霸之气倒是更在其次了。
背景:北宋虎视眈眈,南唐苟延残喘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篡周建宋,同时也接过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统一事业”。承袭了后周勃兴之势的北宋朝廷刚一建立,就着手对其他割据政权进行征服。
公元962年9月,在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之后,建立刚刚两年的北宋对荆湖地区(今湖北、湖南地区)发起进攻。到963年2月就灭亡荆南政权,3月平定盘踞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保权。
公元964年11月,北宋兵分两路进攻盘踞四川的后蜀政权。一路由陕西汉中一带往南进攻四川;一路由刚刚占领的湖北向西溯江而上进攻四川。到公元965正月,兵临成都城下,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公元970年9月,北宋从湖北、湖南地区出发,直扑广西,开始进攻盘踞两广的南汉政权。公元971年2月,北宋灭亡南汉政权。
至此,北宋已基本扫清了南方除南唐之外的其他割据政权。从北、西、南三面完成了对南唐的战略包围。南唐东面又是早就臣服与北宋朝廷的吴越政权和盘踞在福建的陈洪进,南唐政权可谓四面被围,危在旦夕。而且南唐政权在北宋咄咄逼人的姿态下,一味退让乞和,在北宋建立之前就向北宋的前身后周王朝称臣,自去帝号。北宋建立后更是卑躬屈膝的求和,虽然也有暗中备战之举,但是总体而言是畏宋如虎,归根结底就是实力弱小带来的屈辱外交。
徐铉:弱国外交官的无奈宋太祖这句充满“王霸之气”的话语是对南唐名臣徐铉说的。这位徐铉与韩熙载齐名,非常有文才,而且口才了得,很早就在南唐甚至北宋都有较大的名气。在南唐政权岌岌可危之时,后主李煜派遣徐铉两次出使北宋,希望能求得北宋朝廷罢兵休战。
公元974年,北宋开始对南唐发动灭国战争,借口是南唐后主不亲自到京师朝见。从理由上看就可以看出,北宋当时的霸气,让人家一国之主到你的京师朝见,当然李煜曾经也的确这样干过,但是此时的南唐已经非常明白北宋的吞并之意,李煜当然不敢去开封朝见赵匡胤了。
危急时刻,徐铉受命到开封求见赵匡胤,希望能够乞和罢兵。徐铉对宋太祖赵匡胤说道:“李煜尊重陛下就如同儿子尊敬父亲一样,李煜没有过失,为什么陛下要讨伐我们南唐呢?”结果宋太祖巧妙的回答道:“既然这样,你认为父子间要分为两家吗?”巧舌如簧的徐铉顿时无言以对。
到了974年11月,北宋军队节节胜利,南唐政权眼看就要灭亡,于是徐铉与另一位大臣周惟简再次出使北宋,乞求罢兵。徐铉再次说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可惜眼见胜利在望的赵匡胤对徐铉的乞和要求就是不允,徐铉再三请求,言辞恳切激烈。赵匡胤被惹急了,终于说出了那句大实话:“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这就是徐铉的悲哀,没有强大实力做后盾,任你口才了得,文才飞扬,面对赵匡胤的“大实话”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实力差距与统一大势使得赵匡胤如此霸气赵匡胤能够如此干脆利落的说出这句“大实话”。最大的原因是北宋与南唐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从后周世宗柴荣三伐南唐之后,本就实力较弱的南唐彻底失去与北方中原政权竞争的实力。江北之地的尽数失去,使得南唐一蹶不振,只能苟延残喘的盘踞江南。作为继承后周政权“遗产”的北宋王朝,强大的实力就是赵匡胤说出这话的底气所在。
再结合北宋王朝统一天下的进程就可以看出赵匡胤对南唐态度的逐步变化:
从960年登基到962年,北宋王朝忙于稳定内部和对付北汉与契丹的威胁,同时统一方略尚未确定,所以对南唐政权较为宽和,加之李璟和李煜父子对宋朝非常恭敬,每逢节日都遣使朝贺送礼,因此赵匡胤对南唐朝廷的态度较为缓和,甚至李煜登基赵匡胤也遣使祝贺,也同意了李煜追复其父亲的帝号的请求。
公元962年开始,北宋开始对南方的割据政权发起进攻,此时赵匡胤依旧保持对南唐的较友好的态度,甚至放归南唐降卒,在李煜上书请求罢除不名之礼时,赵匡胤也没有允许。当然这些行为都是为了配合北宋的统一战略和麻痹李煜君臣的一种措施。
公元971年,此时北宋已基本完成对南唐的包围,其他割据政权的相继灭亡使得赵匡胤的目标终于转向了南唐。这一年李煜再次上书请求罢除不名之礼,赵匡胤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由此可见赵匡胤的态度开始转向强硬。而且双方此前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往来,在这一年,赵匡胤公然扣押了出使北宋的南唐宗室重臣李从善,并开始逐步逼迫李煜到开封朝见,吞并南唐之意表露无疑。
综上,强大的实力是赵匡胤如此霸气的最大倚仗,而战略包围南唐政权,夺取胜利指日可待的形势是促使赵匡胤说出这番话的背景,因为赵匡胤已经不需要伪装,也不需要与徐铉这样的文人浪费口舌,武将出身的他可能辩不过口才了得的徐铉,但是强势的他完全可以用手中的剑代替他说话。这也是如徐铉这样弱国外交官的最大痛苦吧。
宋朝入侵南唐,后主李煜遣使乞求停战,宋太祖说了两句话尽显帝王霸气,怎么回事?
宋太祖言:“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赵匡胤对南唐后主李煜说的话。也是直接回敬李煜南唐对大宋百依百顺,没有得罪之处,大宋出兵无名。
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对周边的几个政权一个一个铲除。灭了南汉后。最南唐已经形成了包围之势。南唐这几年一直给大宋进岁贡。赵匡胤的国库军费富裕了不少。南唐的富足也让他垂涎欲滴。更重要的是中央集权。卧榻之侧,岂能他人安睡就这个意思吧。
赵匡胤打了多年仗。而李煜这几年都干什么来。毫不疑问诗词歌赋,莺歌燕舞。李煜是我国著名的大才子。精通诗词、音律、绘画。并信奉佛教。
赵匡胤早就盯上他了。绝不容许南唐的存在。先用反间计除了李煜身边的人大将林仁肇。然后水路转运战备物资。后向南唐索要地图。并派遣使者和辽修好,避免进攻南唐时腹背受敌。扫清后顾之忧后开始训练水师战船。并让李煜来东京汴梁入朝。李煜以有病推辞。赵匡胤正好以抗旨兴师问罪。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南唐。留下“小楼昨夜又风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佳句。
历史的进程是不会同情这些君主的,卧榻之侧只能有一个人安睡,国家中央集权后睡的才安稳。
宋朝入侵南唐,后主李煜遣使乞求停战,宋太祖说了两句话尽显帝王霸气,怎么回事?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有志于混一海内,在考虑到辽国实力强大的前提下,与宰相赵普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首先将进攻的重点,对准了南方各个割据政权。正是在此方针的指导下,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宋太祖陆续派军消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等政权,然后兵锋直指江南,攻伐南唐。
南唐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由南吴权臣李昪(原名徐知诰)篡位后所建,不仅继承南吴的全部疆域,而且还曾吞并过马楚、闽两国(后来又丢失这些领土)。南唐版图最盛时,统治今苏皖两省淮河以南、江西省、闽南、鄂东及湘粤桂三省部分地区,总面积约有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南唐不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位置极重要,而且占据着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经济、军事实力十分强大,是唯一一个能与中原相抗衡,并有实力统一全国的南方政权。每当中原战乱之际,南唐便蠢蠢欲动,意图北伐中原、恢复唐室江山(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四世孙),由此被中原王朝视为心腹之患。
等到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为了在统一的斗争中占尽先机,并最大可能地限制、削弱对手南唐,遂发动三征南唐(956-958年)战役,最终成功地迫使南唐中宗李璟纳贡称臣、取消帝号,并割让淮南江北14州、60县。此后,南唐虽然退出了争夺天下的战争,但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为此,等到宋太祖陆续肃清南方其他割据政权后,便派大将曹彬、潘美等人率军十万攻伐南唐。
其实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对宋朝极为恭顺,不仅年年称臣纳贡,而且还取消国号,对外只称呼自己统治的地区为“江南”。但饶是如此,宋太祖依然是不肯罢休,为了能消灭南唐,便向对方提出一个极为苛刻的要求-李煜必须亲自到汴梁朝拜。李煜当然不肯做宋太祖的人质,因此便予以婉拒。正因如此,宋太祖便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联合属国吴越一起攻打南唐。
面对着汹汹而至的宋、吴越联军,李煜自知国中兵力薄弱、缺乏良将,根本无法抵御。不过,李煜对宋太祖依旧抱有希望,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更恭顺一些、“礼物”送得更重一点,对方或许会放自己一马。为此,李煜便派遣吏部尚书徐铉到汴京,在进献丰厚贡物的同时,乞求对方停战。
徐铉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不仅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造诣极深,而且能言善辩,有当年苏秦、张仪之风。所以等到徐铉见到太祖后,便尽情发挥自己口才和表演天赋,极力表白江南对宋朝一向唯命是从,并没有任何的过错,如今无故遭遇大国的进攻,实在是千古奇冤。最后,徐铉提出此行的终极要求,希望宋朝能考虑到江南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弃对南唐的进攻。
赵匡胤是个马上皇帝,行军作战、上阵杀敌是把“好手”,但在口才方面却远远比不上徐铉。所以一开始,宋太祖还能耐着性子跟他辩论,但耐不住徐铉的巧舌如簧,渐渐地败下阵来。徐铉一见宋太祖理屈词穷,自以为胜券在握,便开始有点得寸进尺的意思,语气逐渐变得强硬起来。
宋太祖见徐铉“蹬鼻子上脸”,索性露出武夫本性,拔剑出鞘,指着徐铉说:“别说了!江南的确没有罪过,但是天下终究要归于一统,这就好比朕在卧室中睡觉,怎容得下有旁人在身边打鼾?”虽然只是简单两句话,但字字尽显帝王霸气。徐铉闻言两股战战、惶恐而退,再不敢多说一句话。
徐铉及周惟简还江南,未几,国主复遣入奏,辛未,对于便殿。铉言:“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甚切至。帝与反覆数四,铉声气愈厉,帝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
此事过后,宋太祖命令曹彬等人加紧进攻南唐。开宝八年(974年)十一月底,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立国37年的南唐灭亡。南唐灭亡后,李煜、徐铉均被押往汴梁,其中李煜被封为违命侯,4年后被宋太宗毒死;徐铉累官至散骑常侍,最终因遭到庐州妖僧道安的诬陷,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而死,时在淳化二年(991年)。
史料来源:《宋史》、《南唐书》、《十国春秋》、《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