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吴用与晁盖、宋江本来就认识。劫生辰纲时三人都有交往。吴用在晁盖手下应该是心腹,但宋江上山后便投靠了宋江。晁盖下山打曾头市时所带的几个人才是晁盖剩下的兄弟,没有吴用。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谢邀。在宋江上山之前,吴用绝对是晁盖的心腹,宋江上山后,吴用和晁盖渐行渐远,转投到了宋江的阵营。施耐庵撰写《水浒传》,惯用春秋笔法,摆明了向司马迁的《史记》致敬,其中深文曲笔随处可见,细细品味,吴用后来亲宋江远晁盖的痕迹尤为明显。为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吴用和宋江三观一致

有些人即使天天腻歪在一起,也是同床异梦,而有些人哪怕是初次见面,一次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做,便可成为高山流水。吴用和晁盖,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晁盖永远也走不进吴用的内心。我甚至认为,吴用从骨子里是瞧不起晁盖的,晁盖就是再怎么赤胆忠心,义薄云天,在吴用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介庸俗卑微的江湖草莽,下里巴人。而吴用好歹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郁郁不得志,也是阳春白雪。

宋江和吴用是一类人,都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士大夫,二人的理想和抱负相似,三观一致,意气相投。越到后期,宋江和吴用配合越默契,二人基本包办了梁山所有的重大决策,宋江屁股一撅,吴用就知道要放什么屁,堪称黄金搭档。九天玄女娘娘赐予宋江三卷天书,并嘱咐宋江,除了吴用,谁也不能看,可见上天都在成全这对好基友。晁盖中箭身亡,吴用表现的很平淡,宋江死后,吴用肝肠寸断,最终在宋江坟前自缢,士为知己者死。

第二、吴用有野心

别看吴用是一个不起眼的教书先生,其实这个人是非常有野心的,他绝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默默无名。你看吴用一听晁盖要劫取生辰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主动请缨游说三阮入伙,他是智取生辰纲的总设计师。在吴用看来,这是他人生当中咸鱼翻身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同时,吴用的野心不止如此,劫取生辰纲只是开启别样人生的第一步。吴用很明白,晁盖是一个靠谱的带头大哥,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跟着他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终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做一辈子强盗。这显然不是吴用想要的,他不想一辈子背负贼寇的骂名,他想洗白上岸,想要为朝廷效力,出将入相,封妻荫子,而宋江主张的招安可以满足他的全部愿望。简言之,跟着宋江,吴用能最大限度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宋江的主角光环

无论你多么讨厌鄙视宋江,他都是《水浒传》的第一主角,我想这个谁也不会否认吧?晁盖的出场设置已经决定了他的属性,就是为宋江做嫁衣的,他注定要成为一个悲催的弃子和光杆司令,最终遗憾出局,这似乎是所有配角的悲哀。所以,作为梁山的第一智囊,在“红花”宋江和“绿叶”晁盖这场隐晦的对手戏当中,吴用最终一定会倒向主角光环护体的宋江。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一个穷酸秀才,既当不了军师,又当不了谋士,把他定义为心腹或者是亲信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而吴用先跟晁盖,又随宋江,许多人觉得他是墙头草,但在逻辑文史姨来看,以吴用的身份和格局,他的选择可以说是超级的正确。

无论是正规团体还是草寇组织,除首领之外的“员工”里必须有一类似诸葛亮似的智囊类的人物,显然,施公就把吴用设定成了这种角色。而吴用的偶像也是孔明先生(不是毛头星孔明啊),并且也模仿孔明策划了不少“惊世骇俗”的大计,比如截取生辰纲后就地分赃、写假书救宋江被识破、派时迁盗甲改变徐宁人生、赚卢俊义差点把玉麒麟弄死等等。我们发现吴用此人好主意没有,低劣的手段倒是不少,为什么看似赛诸葛的吴用却总使一些阴招呢,这与他身上的算儒秀才标签是抛不开的。乱世之中平民生存尚且困难,吴用作为教书先生日子一直也没有起色,在纠结之际,他看到了来送大礼的刘唐,有目睹了刘唐与雷横的争执,于是吴用纠结再三,做出了人生中最“致命”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劫官车。

劫官车就意味着造反,也就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变成了A级通缉犯,但在吴用看来,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转变是值得的,单凭他一己之力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出人头地,如果借助晁盖等人的力量拼一把,就算死,也会死的很好看。于是在他的指挥下,无辜的三阮被拉进了团伙,再加上神棍公孙胜的加入,让这场大戏有了更多的胜算。

最终生辰纲顺利夺取,吴用暂时也成了晁盖的心腹智囊。但在晁盖身上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宋江,吴用本不认识宋江,对于晁盖的介绍吴用也只是对其进行口头的吹捧。但是从什么时候吴用就突然开始疯狂的迷恋宋江了呢,就是在宋江拿着天书上山后。在宋江的那个是梦又非梦的幻境中,九天玄女告诉他你本是星主,因触犯天条只得下界受罚,这有三卷天书,希望你能与天机星一起好好研究。那么宋江自然会告诉吴用他就是天机星,吴用也知道自己出身不凡,所以,他也不必去紧抱并非魔星的晁盖的大腿了,跟着公明哥哥,总不会有错的。

在团队的其他队员看来,无用的这种转变实在是恶心,可对于吴用自己或者是局外人来看的话,吴用的选择,简直不能再明智了。后来晁盖死去,吴用更加的推崇宋江,宋江的意志就是他行动的方针,自然对于宋江的招安大计,吴用就是全身心的支持的。

所以,宋、吴二人完全可以随意的拿着一百多位弟兄们的生命去赌一场根本没胜算的游戏。但相比于宋江的愚忠,吴用的脑子一直还是很清醒的,在招安之后,梁山被派去剿灭边境暴动的辽国,梁山军在征辽前期连战连捷,辽国派欧阳侍郎前来“示好”,一番利弊之词后宋江说先考虑考虑,但吴用却认为按照这时的形式,我梁山投靠辽国反攻大宋才是正道:

设使日后纵有成功,必无升赏。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只得个先锋虚职。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

宋江对于吴用的话也是惊讶至极,可见吴用虽顶宋江,却并不是一味无脑的顺从。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用身上也没什么闪光点可言了。在征南结束后,宋江被毒死,吴用和花荣也选择了自尽。

为什么吴用要自尽,有人说是为了尽忠,有人说是为了赎罪,但逻辑文史姨认为答案很简单,吴用就是害怕,他知道高俅等人不会放过宋江的羽翼们,他和花荣迟早也都会成为刀下鬼。但吴用的心机可比花荣高N个层级,他很轻易的就能让花荣给自己“陪葬”,也将全书画上了完美又悲惨的句号。

所以吴用渐渐的活的并不像自己,无论在捧晁盖还是捧宋江的时间里,吴用都没能完全的展现出他的人格魅力,给大家带来的只有残忍的穷酸味了。

文/逻辑文史游

吴用的名字不错。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据说十几岁考中了“秀才”,三十几岁中了进士,是个优秀的文人。“学而优则士”,中进士后,施先生出任管理钱塘一带的地方官员,后来因为与上司意见不合,辞官回家教私塾、写书著述终老。

1、纵观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积时代到爱新觉罗傅仪皇帝,历朝历代,官员必定以文武两边站,而且文官和武官相互排斥,文武相轻。但是,历史毕竟是由文人来书写的,故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史料记载,通常是文化人经常比习武者有用,文官的地位常常高于武官等等偏见,当然,这个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2、《水浒传》中,晁盖是习武出身,为人仗义疏财,人送外号“托塔天王”;宋江是县衙秘书出身,同样也仗义疏财,还救过晁盖等人一命,人送外号“孝义黑三郎”、“及时雨”。说一个人有孝义之心,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很高的称赞,而在农耕时代,一场及时雨何等重要!故二人的在作者心中定下的调子里,孰轻孰重,已见分晓。

3、《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赤发鬼”刘唐无意中得知“生辰纲”路过本地一事,想来在他认识的人当中晁盖是为数不多的勇武有能者,故跑来报告“取富贵”之事,晁盖听了也是大喜,招聚信得过的人前来商议,“智多星”无用献计,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为梁山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步更清晰的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晁盖有勇,吴用有谋,二人走到一起,是由于智劫生辰纲的需要,“智”主要靠吴用,“劫”主要靠晁盖等人,然而这个节点仅仅是一时之间、相互之间的依靠与借用;上了梁山之后,晁盖表现有勇无谋,义多略少,只图一个打家劫舍的小梁山就够了,讲究的是对现有梁山兄弟的小忠小义,并没有思考扩大梁山的规模,以及后面的发展方向。而且晁盖身边的心腹,大多从智取生辰纲追随而来,如“白日鼠”白胜、“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等人,这些人都是“闲人”,说白了就是无赖地痞,只因取生辰纲有功,故能呆在梁山吃喝。连为晁盖争下领导地位的“豹子头”林冲,后面也在发展线上与晁盖意见相左,“入云龙”公孙胜是闲云野鹤,想用的时候根本不在身边——到这里,晁盖的短板充分体现出来了。

4、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吴用作为文人,自有文人的思考方式,最明显的一点,不愿意晁盖领导的梁山到此为止,自己终老于梁山,他需要大忠大义,为民报国,其志向要比晁盖大得多。所以吴用对晁盖的表现有些失望。身为一名有文化、有志向的青年,他需要一个更优秀的领导。

5、宋江先是在衙门办事,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江湖上说的“忠孝仁义”,在他身上大都能看出一些模样,身为公务员,自然人人羡慕、衣食无忧,生活甚为惬意。后来杀了阎婆惜,刺配沧州,中途结识李逵等人,喝醉酒题了反诗,犯下死罪,才被逼上梁山。 

6、吴用遇到宋江,两人可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谈吐之间,都是心胸开阔,志向远大,属于拥有大格局,大视野的人。况且宋江在衙门做过事,所以在领袖气质,规划方向,分配工作,驾驭众人方面能力超强,与吴用的智慧超众恰可形成强强联合,两人志同道和,吴用至此才真正感觉到有如鱼在水的感觉。因此,吴用先就在思想意识上倒向宋江。

7、当时晃盖身为梁山老大,攻打曾头市本不用自己亲自出战,但是“金毛犬”段景住的一句话,说是偷得一匹良驹“照夜玉狮子马”,要送给宋江作为上梁山的见面礼,而且表示并不认识晁盖。估计晁盖心头火起,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威胁,有必要震慑一下军心,所以晁盖不顾众人劝阻,决定亲自出征。结果征战过程中,被曾家武术教师史文恭的毒箭射中,不久身亡,由于死得早,连梁山排名也没有他的份!晃盖死后,吴用主张拥戴宋江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用二元划分法来划分,这个更应该从吴用本身角色的特征角度分析。

首先,吴用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比较典型的失意文人,这样的人身上一般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属性,一面是忠君报国的传统思想,一面是忠君无门对当下统治体系的不满引发的重整江山的愿望。

同时,在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冲突的思想下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义,就是文人阶层某种程度上需要一个附着点,这个附着点可以是当下的统治阶层,也可以是推翻当下统治阶层建立新的统治构架的阶层。从这个思想特征角度来看的话,吴用这样的文人是在统治阶层社会中是处于一种附属角色的,他必须找到他的效忠对象。

但这个附属的角色定位并不等于他的一切选择都是附属性的,事实上在成为这个附属角色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完全主动性的。有句话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说明在选择过程中的困难性,要是自己是主动性角色的话,说干就干,但是不是主动角色的时候,就要寻找主子,那就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诸葛亮隐居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都在等待寻找合适的对象,合适的才会效忠!

所以,从这角度而言,吴用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的说法并不合适。首先,吴用在选择谁的时候基础是符合自己理想的效忠标准。尽管吴用最开始是从智取生辰纲的时候和晁盖一起共事,这还是吴用的选择过程中,谈不上效忠,再到遇到宋江的时候,开始一段时间也是选择,无所谓忠与谁,但在这个过程往后发展的时候,天平开始向宋江倾斜了。原因很简单,晁盖并没有构建吴用心目中一直向往的报效统治阶层的远景。而宋江提供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的话,吴用是抛弃了晁盖选择了宋江,但说到效忠或者亲信心腹的话,吴用真正的亲信和心腹是自己的价值选择,至于最后和花荣吊死宋江目前也不能说是效忠追随的表现,而应该说是他自己对自己追求的价值破碎幻灭后的绝望选择,当然也再最后体现了一次他角色特征选择的主动性,而不是如李逵表面是我行我素但本质是被选择被决定的角色命运特征!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究竟是晁盖的心腹,还是宋江的亲信?

原先吴用把自己当成是晁盖的心腹,也可这么说,但晁盖有勇无谋,只把他与元氏三兄弟同等对待,时甚至还低于他们,到用计之时才问他。这也使吴用有些失落,遇到宋江就不同了,宋江看中他,事事与他商量,后期也就成了宋江的心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